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8567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docx

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word精心校对版

四川省凉山州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制作:

青峰弦月工作室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对于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钱穆先生指出:

“读一部中国文化史,正如听一场歌唱,不外一‘和’字。

”“和”这一美学范畴包含着浓厚的政治、道德观念,它的内涵既是指艺术的,也是指道德的,是善与美的统一。

《论语》中曾先后8次出现“和”的观念,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和无寡”等。

《左传》曰:

“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

”“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立面的多样统一。

孔子论“和”,强调用道德来规范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以达到“善”和“美”的统一。

“和”与“中”密不可分,“和”是把杂多与对立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中”则是在“和”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居中不偏、兼容两端的态度;“和”偏重事物的调和统一,“中”强调事物所达到的最佳状态。

在《论语·先进》中,他评论他的学生说:

“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及。

”在艺术与审美方面,孔子对《关雎》的评价颇高: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认为《关雎》在情感把握上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及,这是非常可贵的。

在他看来,像《关雎》那样不淫不伤的诗,才是合乎“中和”的诗,这才是合乎孔子所要求的美。

“中”“和”本身,即包含着“美”与“善”的统一。

孔子在其文质观上也体现出“和”的思想: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在这里指后天学习所形成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质”指内在的道德品质。

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文和质,即形式和内容,如果能和谐统一的话,它就是美的,也是善的。

孔子认为,无论是“质胜文”还是“文胜质”,都会产生偏重的效果,破坏和谐之美,外在的礼仪修养与内在的道德品质达到完美的融合,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理想的美应是文和质二者对立统一,这是“文质彬彬”的境界,也是“尽善尽美”的境界。

儒家思想认为,善是美的基础、内容和目的,对美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审美和艺术的道德与社会作用。

孔子区分了“美”和“善”,又充分肯定了“美”和“善”的统一。

好的客体必须符合美善合一的标准,同时审美主体也必须努力达到美善合一的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乐”。

在儒家主张的中和之美中,“尽善尽美”代表了其最高的审美理想,通过艺术来倡导教化,实现社会和谐,在当今追求个体感官体验美学观念泛滥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

从这一角度来讲,“尽善尽美”这一审美标准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然能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浅谈孔子美学思想之“尽善尽美”》)

1.下列各项中,对“中和”之美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即中庸,是“和”的物质基础;“和”则偏重事物的调和统一,也就是美与善的统一,艺术表达与审美主体的统一。

B.“中”强调事物调和所达到的最佳状态;“和”是把杂多与对立的事物有机地统一起来,艺术表达与审美主体也要统一起来。

C.“中”是“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等的包容;“和”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分寸。

D.“中”是在“和”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居中不偏、兼容两端的态度;“和”则是在情感把握上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及。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中曾先后8次出现“和”的观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并不属于孔子艺术美学思想的范畴。

B.“和”这一美学范畴,不仅仅强调用道德来规范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也包含艺术创作中各要素的和谐统一。

C.“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

”表现了孔子认为音乐只有达到“善”和“美”的统一,才能起到教育作用。

D.在儒家主张的“中和”之美中,“尽善尽美”代表了其最高的审美理想,通过艺术来倡导教化,实现社会和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一部中国文化史,正如听一场歌唱,不外一‘和’字。

”钱穆先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中国文化缺乏多元性。

B.“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子曰:

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体现了孔子“中”的美学思想。

C.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文和质,即形式和内容,如果能和谐统一的话,它在艺术和道德上就是美的和善的。

D.在当今追求个体感官体验美学观念泛滥的情况下,“尽善尽美”这一审美标准应该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

自云汉大司马增之后也。

父瑚,秀容、平原二郡太守。

麒麟幼而好学,美姿容,善骑射。

景穆监国,为东曹主书。

文成即位,赐爵渔阳男。

后参征南慕容白曜军事。

进攻升城,师人多伤。

及城溃,白曜将坑之。

麒麟谏曰:

“今方图进趣,宜示宽厚,勍敌在前,而便坑其众,恐三齐未易图也。

”白曜从之,皆令复业,齐人大悦。

后白曜表麒麟与房法寿为冀州刺史。

孝文时,拜齐州刺史,假魏昌侯。

在官寡于刑罚,从事刘普庆说麒麟曰:

“明公仗节方夏,无所斩戮,何以示威?

”麒麟曰:

“人不犯法,何所戮乎?

若必须斩断以立威名,当以卿应之。

”普庆惭惧而退。

麒麟以亲附之人,未阶台官,士人沈抑,乃表请守宰有阙,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员,广延贤哲,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

朝议从之。

太和十一年,京都大饥,麒麟表陈时务曰:

伏惟陛下天纵钦明,道高三五,上垂覆载之泽,下有冻馁之人,皆由有司不为其制,长吏不恤其本。

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浸成侈俗。

故令耕者日少,田者日荒。

谷帛罄于府库,宝货盈于市里,衣食匮于室,丽服溢于路。

饥寒之本,实在于斯。

愚谓凡珍玩之物,皆宜禁断。

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数年之中,必有盈赡,虽遇凶灾,免于流亡矣。

卒官,遗敕其子,殡以素棺,事从俭约。

麒麟立性恭慎,恒置律令于坐傍。

临终之日,唯有俸绢数十疋,其清贫如此。

赠散骑常侍、燕郡公,谥曰康。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B.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C.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D.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男”是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爵位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一种封赐。

B.“拜”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授、拔、除、擢、迁等。

C.“守宰”指地方长官,史书中有记载“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D.“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要项是(3分)()

A.韩麒麟跟随征南将军慕容白曜征讨升城,慕容白曜准备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活埋。

韩麒麟劝谏其应显示宽厚仁爱,白曜听从了他的劝告,下令将俘虏全部释放。

B.韩麒麟任齐州刺史时很少用刑罚,朝廷使者刘普庆劝他用杀戮来树立威信,他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对其严厉驳斥,刘普庆十分惭愧。

C.韩麒麟因新归降的人没有能进身官府,读书人颇受压抑,便上表请求朝廷任用归附的豪门望族,增加官吏数额,广泛延纳贤士哲人。

D.韩麒麟性情恭敬谨慎,经常将国家的律令放在座位旁边。

他为官清廉,临去世的时候,家中惟有数十匹作为俸禄的丝绢。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

(2)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浸成侈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韦应物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注】韦应物于公元773年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谋事。

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公元774年秋天北归,偶遇隐居在淮水边的过去在洛阳时的同僚李主簿。

8.这首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5分)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首联和颈联的意蕴及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贾谊《过秦论》中的“,”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陈涉发动起义得到了人民的赞同和支持。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技艺高超和外貌之美的句子是“,”。

(3)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深秋季节大海之上波翻浪涌的壮阔情景的诗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邻居算账

杨萍

周华去医疗保险所领医保费,共七百多元,他自己只有十来元,其余都是老张的。

医疗保险所不给现金,给支票。

周华拿了支票就搭三轮车去银行取钱,取了钱却忘记自己的是多少了,好像是18元多,又好像是16元多,因为钱太少,他在保险所没有仔细看单子,更没有记到心里去。

周华想,就要16元吧,几毛钱零头算了。

于是他拿出16元,把剩下的都给了老张。

老张和周华在同一个单位,又是门对门的邻居,他刚刚退休,闲得慌。

第二天下午,周华去上班时,看见老张在门口和门卫说话,周华一到他们就住了声。

周华逗趣说:

“老张,什么好消息不告诉我?

”老张涨红了脸说:

“没什么,没什么。

”周华也不介意。

下班回来,周华看见老张的妻子正在门口和一个女人说话,样子很神秘。

她们背对周华,所以周华走到身边她们也没发现,这样周华就听到了她们的谈话。

老张的妻子说:

“真想不到,医疗费周华都敢贪……”另一个女人说:

“不会吧?

周华看上去挺不错的啊!

”老张的妻子说:

“他真的少给我们一块多钱呢!

我们老张要去领的,他非拦着……本来我不想说的,大家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另一个女人一眼瞥见了周华,就碰碰老张的妻子。

她俩都不说话了,扭头看着周华,满眼睛里是各种的复杂。

周华微红着脸过去了。

被人说三道四,周华心里很不是滋味,就特意到医疗保险所去查底单,结果发现自己该得的是14元5角,也就是说他少给了老张1元5角。

从医疗保险所回来后,周华立刻到老张家,郑重地把一块五毛钱给他。

老张却死活不要,还生气地说:

“小周,你把我当什么人了?

一块五毛钱也计较?

再这样,别怪我赶你。

走走走!

”周华见老张满脸真诚的愤怒,一瞬间倒觉得是自己小见了,可是一想到白天的那些闲言碎语,缩回的手又坚定地伸了出去。

老张一手托着周华的胳臂肘,一手推着周华的肩膀,高声叫道:

“小周!

你把我们当成什么人了!

我和你嫂子都挺感激你的,别来这一套!

”老张妻子也从厨房赶了出来帮腔道:

“小周,干啥呢?

都是老同事老邻居的,你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再这样,别怪嫂子不认你这个弟了!

”周华招架不住连连后退,觉着邻里邻居的,不能闹得太僵,只好怏怏不乐地回家了。

这一块五毛钱成了周华的心病,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把钱还给老张,或者让他夫妻闭上嘴。

妻子说:

“你去银行取钱的时候不是坐过三轮车吗?

车费报销没有?

”周华说:

“两块钱,谁好意思去报销?

”妻子说:

“这就对了,按领钱的比例,这两块钱里,最少有一块九毛以上应该是老张出,他还欠我们的钱呢。

”周华说:

“账是这么算,可怎么好意思跟人家说呀?

”妻子说:

“你不好意思,我好意思。

”妻子真的打电话给老张说:

“周华去银行领钱时花了两块钱车费,请你自己去医疗保险所查一下,看那七百多元里你占多少,周华占多少,然后再算算两块钱车费该怎样分摊。

”她不等老张回话就撂了话筒。

当天晚上,周华就发现自己的信箱里有四毛七分钱。

两家人从此以后像陌生人一样,见面都不打招呼了。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用平实的笔调叙述了周华好心办事却被人误解的过程,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的尴尬境况。

B.老张为一块五毛钱闹得与周华断了往来,反映出他“刚刚退休,闲得慌”的失衡心态,这个人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C.“真想不到,医疗费周华都敢贪……”一个“贪”字,简洁而生动地表现出老张妻子说话夸张、小题大做的性格特征。

D.周华妻子的解决办法的确在理,却不在情。

合理的事情在现实中不一定合情,结果反而激化了矛盾,与邻为恶了。

E.事情起因并不大,却因双方妻子的介入而让事态变得复杂起来。

小说这一精心安排有力地抨击了类似的社会现象。

(2)作品中周华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3)作品主要是运用对比手法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以“邻居算账”为故事核心,这账越算越清楚,邻里关系却越算越疏远,那么邻居算账该怎么来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想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东北易帜

张学良(口述)

我有一首诗,倒是想要告诉你——《谒延平王(郑成功)祠》:

“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我最得意后头两句,“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你看出我这诗有什么意思在里头?

我是在讲我自己呢。

假如我不是这样,东北不是就没有了吗?

我和日本一合作,我就是东北的皇帝呀!

日本人真请我当皇帝了,真请过我,跟我声明了,做皇帝!

谁干的呢?

就是土肥原呐。

他是王道论呐。

话儿都说明了,我就因为这个跟土肥原说崩了,我就知道东北不得了了。

他一直不死心,那个时候他不让我跟中央合作:

你当东北的皇帝,我日本捧你。

我为这事情跟他火了!

那时候,因为东北的大连、旅顺条约要满了,我那个时候就想收回,那个日本强硬派的武官就跟我讲,他说我们日本有句话,那个城是用箭射回来的,你搁箭射回它去。

我对他们说,大连、旅顺名义上是我们的,事实上我们是收不回来的,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收回来,我们名义上收,大连、旅顺都是你们日本人的,只不过说主权是我们的,事实上还是你们管。

我们用一种选举的办法,让地方选举,用选举的办法选举谁当权,就由谁来管理。

名义上是我们中国收回,但是大连、旅顺就像成为一个公共集市一样。

下面说说易帜这事儿。

所有各省都挂起来了,这个旗呀,是我们被服厂一夜两天秘密做出来的,我们把旗发出去,所有的旗都挂出来,日本人居然不知道,我就讲这段事情。

曲折?

没有什么曲折,就是他们逼我们不许挂,不要跟南京走。

我跟你讲过,那个人我佩服他到万分,就是田中派来的特使——林权助。

这个人,那真是外交天才。

他本来是谁呀?

他是皇太子——就是日本后来的皇帝的老师呀。

哎呀,这个人可会讲极了,那他把我讲得呀,劝说我好多的话,方方面面都替我想到了。

我总是不给他一个明确答复。

到最后呀,他要走,回日本去。

我请他吃饭,他再三逼我。

我说,不过有一件事情,你没替我想到。

他说哪件事情?

我很愿意知道。

我说,你忘记了我是中国人。

他不讲话了。

所以我知道我失言了。

有人说我不易帜,自己独立的话,东北可能可以保下来。

那我就变成日本的傀儡了。

那东北是大呀,你大概不知道,可是我们完全在日本人手里,日本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呀!

我在东北的家产都扔给日本人了,我给你讲过这事儿没有?

你要知道我在东北的家产有多大?

我没讲过,我在那个时候的钱,虽然不能说称亿吧,反正我有五六千万家产。

日本人把我的家产都要还我呀,“九一八”以后要还我呀,他们弄了三列火车把我的东西都送来了,我那画都很值钱呀。

我跟本庄繁是好朋友,很好的朋友,我上日本也是他陪我去的。

他给我写封信,说你那东西是我花钱给你包上的,都包得很好,三列火车,送到北京正阳门外车站。

他还派来一个人,还写封信给我。

我大火呀,我说你这是在羞辱我呀,我是地方长官呀,我决不拿我自己的东西,要还,你把东三省还给国家!

我火就火在这儿,我说我是封疆大吏,我将疆土丢掉了,你送还我的东西,你是给我羞辱!

我的东西照样给我拿回去,原来摆在哪儿你给我摆在哪儿。

这样就又拉回去了,他就都拍卖了。

[编者注]东北易帜是指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拥护南京中央政府。

(摘编自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

【相关链接】

①口述历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传统的笔录、录音、录影等现代技术手段,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

口述史并不是像有的人所理解的那样,就是一人说,一人记。

而是一种将记录、发掘和认识历史相结合的史学形式。

即通过调查访问,用录音设备收集当事人或知情者的口头资料,然后与文字档案核实,整理成文字稿。

②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汉族,生于辽宁省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

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学良引用自己写的诗《谒延平王祠》,将自己与郑成功作对比,都为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名垂青史的巨大贡献。

B.名义上收回大连旅顺,用选举的办法让野大连、旅顺就像成为一个公共集市一样冶,充分体现出张学良的政治智慧。

C.“我就知道东北不得了了”,张学良说“不得了了”既指东北危险了,又指东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D.“曲折?

没有什么曲折,就是他们逼我们不许挂,不要跟南京走。

”反映了张学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客观态度。

E.张学良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和扶植,毅然决然地放弃割据而归顺南京中央政府,子承父志,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2)“我说,你忘记了我是中国人。

他不讲话了。

”张学良为什么说自己失言了?

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6分)

(3)张学良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有人说张学良不过是个“花花公子”,也有人说张学良的地位主要是他父亲张作霖给的。

对此你作何评价?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近日结束的北约成员国防长会议重点推出4项扩军和改革计划,这种“秀肌肉”的做法对于缓解乌克兰危机可谓是。

②日本众议院强行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案》。

日媒对此撰文批判安倍,指其“动摇了民主政治的根基”,走上了一条与战后日本路线的路。

③2015年,美国至少发生了352起枪击案,困扰美国多年的枪支问题再次引发争论,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派在控枪问题上立场。

A.背道而驰南辕北辙大相径庭B.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背道而驰

C.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大相径庭D.大相径庭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新能源汽车与其他车辆不同,它所使用的动力是电,随时随地可以充电的地方并不多,缺乏充电设施,成为妨碍电动汽车租赁市场发展的最大阻力。

B.《时代周刊》2015年“年度人物”候选人包括普京、默克尔、“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等,评选者称,当选者应该是对一年新闻影响最大的人,无论是好是坏。

C.近年来,冯小刚的电影虽然产量有所下降,票房上的号召力也不如往昔,但在投资人的眼中,纵横娱乐圈近二十年的冯小刚依然是当之无愧的摇钱树。

D.当前智能家居产业在我国正方兴未艾,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已经插上智能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1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即便在当代艺术中,抽象猿猴形象并予以运用的作品也是很多的

②猴年春晚发布的吉祥物“康康”,在网上被调侃为“猴腮雷”

③为什么在进入现代文明的今天,对于猿猴形象,我们反而难以寻找出一个灵动又妥帖的表达呢

④或被消费的图像符号,几乎没有任何寓意

⑤中国台北灯节的“福禄猴”同样未能让人满意

⑥但缺少文化根基,猿猴就只成为一个起装饰作用的图案

A.②①⑤③④⑥B.③④①⑥②⑤C.③②①⑤⑥④D.②⑤③①⑥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①,却能让欢乐与时尚并举。

当这个手机游戏在全国走红并成为新年俗,它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乐趣和新便利。

但是,②。

春节期间,无论是团圆饭,还是亲友聚会,如果大家都低着头抢红包,亲友之间情感的交流就会越来越少。

更有甚者,微信群和支付宝的“红包雨”不断,③。

22岁的大学生邱某抢微信红包抢出了手指腱鞘炎;50多岁的“手机控”林女士除夕夜疯抢了一晚红包,最终得了面肌痉挛……

17.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5年12月在浙江省乌镇举行。

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下面是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小学领导决定要将学校围墙拆除,以方便家长接送孩子,缓解校区周边交通压力,并能给学生一种“开放”的积极性教育暗示。

消息一出,引起巨大争议。

部分教职工和家长表示理解和支持,但更多的是疑虑、不解和反对。

围墙拆好还是不拆好呢?

学校领导还真是为难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共45分)

1.B(A,“中”是“和”的物质基础。

误。

C,将“中”与“和”解释颠倒。

D,将“和”解释成“中”了。

2.C(“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

”并不是孔子说的。

3.A(钱穆先生这句话只在强调中国文化史中“和”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否定

中国文化多样性的意思。

4.D(原文标点为:

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

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

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5.B(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也有“放逐,流放”之意,如“左迁”指贬

官,降职。

6.B(刘普庆是韩麒麟的属官(从事)而非朝廷使者。

7.

(1)(5分)这样,使大族蒙受恩荣,人才获得进取的机会,人人怀念朝廷恩德,使地方安稳宁静,或许根本就在于此。

(译出大意给2分;“获叙”“安土”“庶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自从长久升平,多年丰收,官吏竞相夸耀,渐渐养成奢侈的风气。

(译出大意给2分;“丰穰”“矜夸”“浸”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颔联的意思是:

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

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

(2分)这两句人与树相互映衬,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2分)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