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8642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docx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

优质水稻高产示范科技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虎林市新乐乡优质水稻高产示范项目。

建设地点:

虎林市新乐乡兴隆村。

项目主体技术:

(1)水稻智能化有氧恒温浸种催芽技术

(2)水稻钵形毯式育秧栽培技术。

1.1.2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项目申报单位:

虎林市农业开发办公室

申报单位负责人:

张少华

1.1.3项目执行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项目执行单位:

虎林市盛联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执行单位负责人:

崔仕财

1.1.4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技术依托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依托单位负责人:

乔广军

1.1.5项目建设地点

虎林市新乐乡兴隆村,距虎林市区7公里,地理位置北纬45°85′,东经132°93′。

1.1.6项目总体目标

通过引进智能化有氧恒温浸种催芽技术,钵形毯式育秧技术,选用优质水稻新品种和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农艺农机相配套,探索适合虎林地区优质水稻生产新模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水稻产业的总体效益,努力把项目基地建成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区,现代化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区。

通过建设,基地将成为虎林市及周边市县农民参观学习的高产示范田,增加农民收入21万元,实现水稻亩产650公斤,并逐步形成品种优良化、催芽智能化、种植模式化、灌溉节水化、生产全程机械化、环境生态化的新格局。

1.1.7项目主要技术内容与示范、推广规模

1、主要技术内容

主体技术:

(1)水稻智能化有氧恒温浸种催芽技术

(2)水稻钵形毯式育秧栽培技术

配套组装技术

(1)寒地水稻隔寒增温技术

(2)水田节水灌溉技术

(3)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水稻配方施肥技术

2、示范推广规模

建立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基地500亩,其中核心展示区150亩。

1.1.8项目主要辐射地点

辐射地点:

虎林市各乡镇及周边国营农场

辐射规模:

15万亩

通过项目建设,可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水平和生产标准化程度。

1.1.9主要配套工程建设

(1)新建育秧大棚20栋4800平方米,购置微喷设备10套,维修智能化催芽室600平方米。

(2)购置信息网络设备2台,技术培训400人次。

(3)维修道路1.5公里,维修涵洞2座。

(4)土壤改良400亩,生物培肥400亩。

(5)购农业机械3台。

(6)引进水稻优质品种3000公斤。

1.1.10项目的资金来源

(1)资金投向:

项目总投资43.0万元,其中:

良种引进投资3.0万元,技术引进投资3.0万元,技术示范推广投资7.0万元,配套设施建设投资20.0万元,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投资8.6万元,项目管理费用投资1.4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3万元,其中:

申请中省财政投资4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万元。

1.1.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达产期年平均销售收入91万元,总成本费用32.75万元,利润总额58.25万元,投资利润率73.8%,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78,内部收益率52.6%,财务净现值169.4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3年。

1.1.12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

通过优质水稻高产示范项目的实施,可以加速水稻生产由单一高产向优质高产转化,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目标;通过主体技术、配套组装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通过水稻标准化生产,可以示范带动项目区周边及其它乡镇开展现代化标准农田建设,使虎林市的水田生产提层次、上水平,逐步达到高标准农田的要求;通过推广引进良种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能够提高水稻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解决农产品卖粮难的问题,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选用优良品种,运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节水灌溉措施、喷施高效肥料,执行良种生产规程、标准化施肥方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水稻的种植,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质水稻。

2、生态效益

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结合生物防治的综合性防治体系,减轻主要病虫危害;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解决目前水稻生产中重化肥轻生物肥,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水稻肥料利用率低,水稻倒伏、稻瘟病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土壤结构破坏等问题,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实现水稻无公害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区建成后,将加快虎林市水稻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对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它将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我市农产品在省内、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竞争能力,促进产业战略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积极贡献。

1.2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一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二是有关行业政策规程、定额标准和计算公式;

三是项目可行性报告以及省评估部门对项目可行性报告的综合意见;

四是省下达的项目年度计划;

五是社会、经济和自然等基本情况和有关基础资料;

六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实施方案编写大纲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建设必要性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

国家“十一五”计划纲要指出: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为中心和调整种植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建设集约化生产基地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我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以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为重点,争强科技支撑,探索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

虎林市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又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最具增产潜力的作物之一。

但目前水稻生产技术不到位、科技含量不高、单产水平低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业的发展。

因此,引进高新栽培技术并进行综合组装,努力探索一条内涵挖潜、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路子势在必行。

虎林市新乐乡兴隆村紧紧抓住与850农场开展场县共建活动的有利时机,加强地方与农场水稻生产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水稻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通过水稻高新技术综合组装,提高光、温、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保护环境,达到节本、增产、优质、安全、增效的目的。

项目的实施将带动水稻深加工及加工机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可提升当地水稻生产的整体水平,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目前虎林市水稻平均产量为500kg/亩,若虎林区域内340万亩水田均使用优良品种、应用先进的高产耕作栽培技术,亩产达到650kg的水平,再加上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获得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通过示范基地科技项目的实施,可改善生态、提高农民素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有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2.2项目执行单位基本情况

虎林市盛联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3月,注册登记于2009年1月16日,注册资金150万元,成员出资总额180万元,是由虎林市盛华米业有限公司与新乐乡兴隆村、连山村、双跃村、富荣村、虎头镇半站村五村农民组成的,是一家集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入社成员300户,米业加工企业1个,社员人口1296人,其中有党员24人,水田规模经营面积38088亩,带动农户1200户,水田61200亩,合作社成员企业资产总额1000万元,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拥有120吨精米生产线一条,300吨烘干设备一套。

2011年,合作社进行了30000亩地的绿色优质水稻认证,并注册了“均水”牌大米、“绿莲山香”牌大米。

合作社主要引进生产经营者所需的新技术、新品种,开展和水稻种植相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

帮助农民提高米质、联系订单,实现了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了统一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服务的经营模式。

合作社根据需要,依法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和党支部,下设生产技术部、财务信贷部、生产加工部、科技文教部、收贮销售部。

根据生产需要,配备了专职技术员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近年来盛联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使用了大棚钵体育苗超稀植栽培、新基质育苗、浅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十几项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和新农药。

带动周边农户,吸引了外乡镇和农场水稻种植户前来学习,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水稻科技入户最后一站问题。

示范户及周边辐射户的科学种稻水平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为夺取水稻高产打下扎实的基础。

目前合作社粮食亩产量比外乡镇高出近10个百分点。

为鼓励农村水稻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虎林市农业部门制定了专门的合作社责任帮扶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200多期,实施农技指导5000多人次。

同时结合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新型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等项目,对水稻专业合作社实施重点扶持。

实行“合作社+农业户+龙头企业+品牌”的经营模式,促进农村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式发展。

现合作社主要种植品种有垦稻12、龙粳21等,建立了第三积温带的水稻品种试验、示范区。

经过几年的努力,虎林市盛联水稻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入社社员由原来的50户增加到300户,入社社员的收入比入社前平均每户增加了5800元,增长率为38%。

2010年,被评为虎林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鸡西市示范合作社、黑龙江省星级示范社。

2.3技术依托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黑龙江省农科院。

省农科院现有在职教工323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579人。

学科基础雄厚,整体实力较强,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黑农科”品牌,审定推广优良品种1150个,有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研究的经验和能力,获省部级以上494项科技成果,建设过佳木斯、大庆、绥化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在项目实施和建设运行后,技术服务主要依托县级技术服务单位虎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虎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植保、土肥、农业技术推广等技术人员28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2人,中级农艺师12人。

近三年内发表优秀论文30余篇,其中国家级优秀论文6篇,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17项,曾多次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具有承担组织项目实施的各项技术服务能力。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及项目保证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区域范围

项目区位于虎林市中部,距虎林市7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5°85′,东经132°93′,行政隶属虎林市新乐乡兴隆村。

3.1.2资源条件

1、气候资源

项目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穆棱河~兴凯湖低平原,是三江平原的组成部分。

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三江平原温和湿润气候区,全年日照时数达2305小时,光照资源比较丰富。

光、水、热匹配良好,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10℃有效积温2380-2491.8℃,无霜期126~137天,平均134天。

降雨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541.2~655.7毫米,其中5~9月平均降水为441.8毫米,能够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特别是优质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

2、水资源

项目区地上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资源以地下水、降雨和库存水为主。

所有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良好,污染少,适宜于生活和生产用水。

灌溉水源为地下水,含水层埋藏深度10米左右。

地下水质一般为重碳酸离子较多,氧及硫酸根离子较少,属重碳酸钠、钙型水,呈微酸性,PH值为6.7-6.9,矿化度小于0.2g/L,符合饮用和农田用水要求,区内单井涌水量80-130t/h。

3、土地资源

项目区规划面积500亩,土壤主要以草甸白浆土为主,黑土层厚度在18-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3%左右,全氮含量0.43-0.5%,全磷含量0.2-0.5%,全钾含量2%左右。

项目区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潜在肥力大,适合优质水稻的种植。

3.1.3生产及基础设施现状

1、生产现状

近年来,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农民种植水田采用新技术,大部分采用了旱育稀植、大中棚育苗、节水增温等措施,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管理经验,水稻平均单产在500公斤左右。

新乐乡对该项目区的建设也非常重视,明确了农技站、水利站技术人员支持该基地的具体要求,形成了支持该基地发展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

2、基础设施现状

项目区水利设施基本完善,基本上建成了以防洪、供水、灌溉、排涝等比较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和以打井灌溉、生活饮用水、生产用水等工程体系。

对农业灌溉、生产用水、人民生活用水及牲畜饮用水等提供了较可靠的水源。

排涝工程有大莲泡河排干、铁西截流沟。

项目区内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24台套,村内成立了红兴隆农机合作社。

项目区距虎林市7公里,通村公路全部建成水泥路面,运输条件非常优越。

电力供应充沛,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境,远程教育、计算机等现代通讯手段和信息设施得到了应用,通讯条件比较发达。

3.1.4人力技术资源

项目区所在兴隆村以水、旱田种植为主,全村耕地面积22499亩,水田15873亩,旱田6626亩。

全村共有486户,总人口2004人,人均耕地13.48亩。

其中农业人口1848人,劳动力986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20人。

3.1.5农民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虎林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较快。

2011年,兴隆村农民人均收入8856.1元。

3.2项目实施保证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

虎林属边境市县,开发较晚,生态环境好、基本无污染,是国家批准的第一批生态示范区,适合发展绿色食品水稻。

2、技术服务有保证。

有黑龙江省农科院的水稻专家和教授为水稻科技示范区提供优质水稻品种和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

3、种植管理有基础。

近年来,新乐乡不断探索水稻种植的良种和良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虎林地区水稻种植水平最高的乡镇之一。

在科技示范推广、全方位提高水稻生产水平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生产与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4、水稻加工销售有龙头。

虎林市绿都集团是全国500强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近年来形成了龙头+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水稻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执行单位虎林市盛联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虎林市盛华米业有限公司与新乐乡兴隆村等五村农民组成的,集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有米业加工企业1个,有自己的销售网络。

第四章市场分析

4.1市场供需现状

目前,优质绿色水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通过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形成产业化生产体系,通过大宗化经营,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成本,加之是非转基因优质水稻产品,我国的优质水稻必将在国际市场上占居一席之地。

在国内市场上,北方优质粳稻更有着广阔的前景。

虎林市同和村是优质粳稻生产的黄金地带,适宜优质粳稻的生产栽培。

优质粳稻的副产品——米糠中含油率在14%—24%,比普通水稻品种要高出2-5个百分点,是开发米糠油的最佳原料。

米糠油的深加工,对满足市场供应保障人民健康、提高粮食附加值、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重大意义。

国内米糠油年产量仅在500t左右,市场潜力巨大。

稻壳和稻草的附加值也非常可观,稻壳可制造炭棒用于取暖和工业生产中,稻壳和稻草可以制造成中密度板,利用它即节约了木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出口形式看好,我国传统的出口国是日本、韩国和朝鲜。

中亚国家和欧洲也逐渐成为我国粳稻米的销售市场,只要提高稻米的商品品质,就可以进入世界粳稻米的高消费市场,增值的潜力也较大。

因此,优质水稻在国内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2营销计划和策略

4.2.1东北粳稻特点

1.外观品质好,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黑龙江昼夜温差大,且无高温障碍,生产稻米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加工品质较好,稻米的透明度等外观品质好,稻米透明发亮。

2.生态环境好,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市场

黑龙江省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这是南方稻区水稻生产无法比拟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食物安全会更加重视,绿色、有机食品的前景会看好。

3.商品数量大,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市场

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粳稻米商品生产区,今后随着粮食市场的开放,预计生产和消费双方会加速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关系。

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黑龙江省稻米在国内和国外,都有较大的商品价值和打入高消费市场的优势。

4.2.2产品的市场定位和销售目标

虎林市现有大中型水稻加工企业近300家,年加工能力150万吨,主要品牌以绿都集团的“珍宝岛牌”绿色大米为主,企业通过直销、委托代理、网上销售、连锁经营等形式,“珍宝岛牌”绿色大米已在4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120余个销售网点,并远销韩国、俄罗斯等国,大米销售居全国同行业前列,销售市场前景广阔。

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将项目区内所生产的水稻全部销售给绿都集团,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45.6万元,也可以通过自身品牌“均水”牌大米、“绿莲山香”牌大米进行销售。

第五章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评价

5.1示范、推广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建立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基地,采取组装—示范—推广的科技路线,从品种、土壤、育苗、移栽、密度、施肥、灌溉、抽穗、收获、干燥、加工、贮藏方面形成系统配套的技术体系;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整体水平。

项目区将实现水稻亩产650公斤,年可生产优质水稻32.5万公斤。

项目以高新成果为依托,运用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钵形毯式育秧技术,水田节水灌溉技术,选用优质水稻新品种和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农艺农机相配套,探索适合虎林当地优质水稻生产新模式,直接服务于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水稻产业的总体效益。

努力把项目基地建成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该项目的实施将引导带动虎林市优质水稻的高效发展。

5.2示范推广内容与技术流程

5.2.1主要示范推广技术

项目主体技术有二项,水稻智能化有氧恒温浸种催芽技术,水稻毯式育秧栽培技术。

配套组装技术有四项,寒地水稻隔寒增温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田节水灌溉技术,水稻配方施肥技术

5.2.1主体技术

水稻智能化有氧恒温浸种催芽技术

推广应用全电脑自动控制有氧恒温浸种催芽技术,对水稻浸种催芽全过程实现智能化控制,克服了人工催芽过程技术不到位的不利因素,保证浸种催芽在最佳的温度、水分条件下进行。

浸种温度控制在11-12℃适温范围内,保证了浸种积温和浸种效果。

每套浸催设备可浸种2吨,整个车间一次可浸种60吨,可满足1.5万亩水田芽种需求。

通过弱流喷淋实现恒温增氧,催芽过程全面实现精确自动控制、多传感器巡回检测,实现智能化管理。

使种子受热均匀,杀菌消毒效果好,出芽率达到98%以上,芽势整齐一致,为培育壮苗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优点:

1、降低生产成本;2、提高秧苗素质;3、增加收入;4、省工、省力。

集中浸种催芽工作流程图:

注水清洗

加注清水

加温浸种

定量加药

分种入箱

控温催芽

循环加温

加注清水

质量验收

出库调拔

排净药水

标准浸种

智能化催芽室技术要点

⑴分种入箱:

芽种处理中心组织人力机车分品种进行码垛装箱。

同一品种装入同一箱内,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划破网袋,码垛形式为井字垛,垛和箱四周要留有10cm的距离;距离箱上沿30cm。

⑵加注清水:

种子装箱后组织技术人员加入清水,注水标准以水面高出种子面15-20cm为宜。

⑶定量加药:

浸种消毒药剂采用施保克和天然芸苔素,消灭种子病菌,按100kg种子需要25%施保克25ml+0.15%天然芸苔素20ml,兑水100-120kg浸种。

⑷加温浸种:

按浸种标准水温要求控制在11℃,调整控制系统使浸种槽水温控制在11℃,温度设定上限值12℃,下限值10℃。

当水温高于12℃时加温停止,当水温低于10℃时加温系统自动工作,开始加温。

⑸日常生产及浸种标准:

针对不同水稻品种每日进行浸种期种子状态检查,正常状态下种子恒温浸泡5-7天,积温达100℃,并通过人工检测:

折断无白芯,手指碾后成粉末状,即达到浸种标准,由于同期采取药剂浸种措施,种子已被完全浸透,达到了彻底消毒目的。

⑹排净药水:

浸种完毕后,利用循环水泵排除浸种箱里的药水。

⑺注水清洗:

浸种药剂水排出以后,加入清水清洗2遍,洗去浸种时附着在种子表面的药剂后排除清洗水。

⑻加注清水:

对已清洗的浸种箱中加入清水,保持箱底水面高度为10cm即可。

⑼控温催芽:

第一阶段:

循环加温,对加入的清水采用加温装置进行加温,并通过外循环水路循环,将水温升高到35℃。

第二阶段:

高温促破胸,当水温达到35℃时,并将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调整到32℃,(上限值33℃,下限值31℃)进入正常催芽喷淋工作状态,喷淋水温标准控制在32℃,时间10-12h,促使种子早破胸。

第三阶段:

适温长芽,将温度控制系统水温调整为26-28℃进行催芽,保证催芽时期的温度要求,同时也起到控制种箱内种子自身升温,由于采取适温水喷淋措施,保证种箱内部温度一致,防止出现烧种现象,时间10-12h,待芽根成“双山”型,长度不超过2mm为宜。

在浸种催芽过程中利用人工直感温度计定时效核温度控制系统准确性,以保证浸种催芽的安全。

⑽质量验收:

根据水稻种子不同品种特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催芽箱逐一检查验收,待种子达到标准芽种要求时即刻停止加温。

⑾出库调拨:

芽种处理中心组织人力、机车及时出库,并通知用芽单位到芽种中心进行交接,并履行验收签字手续后发放至各管理区,分发到户,及时进行机械播种。

钵形毯式育秧技术

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技术,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针对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于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

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水稻机插秧苗,具有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的特点和优点。

中国水稻所研发的18行钵形毯状秧盘育秧,规格580mm×280mm。

每秧盘钵碗648格,钵碗大小规格15.5mm×16.1mm。

按插秧密度为9×4寸计算,亩需要秧盘26个,一穴是2.5平方厘米,每盘播量是4000粒,每盘可以节约种子400粒。

秧苗的根大多数盘结在钵中,插秧机按钵苗取秧,实现根系带土插秧,伤秧和伤根率低。

机插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

这项技术在分蘖阶段基本苗数比普通机插多2—3个分蘖,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600株,为后期产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毯式育苗代替了钵育摆栽,这样可以增产大约在10%左右。

其优点1、钵形毯状秧盘的外形尺寸与常规机插秧盘一致。

而秧盘底部成平面,育秧时秧苗吸水更均匀,秧苗生长均匀一致。

2、上毯下钵形状,实现定量定位插秧,所以插秧不缺穴,不用补苗。

3、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

播种量低,秧苗生长健壮,素质好。

4、秧苗返青快:

秧苗的根系在钵碗中盘结,插秧机按钵取秧,带土移栽不伤根,秧苗返青快。

技术要点:

育苗床面要作平、作实。

在做好的床上浇足底水,趁湿摆上钵育盘,将多张钵盘摞在一起,用木板将钵盘钵体的2/3压入泥土中,再将多余钵盘取出,依次摆盘压平。

也可以在置床上先铺一层2厘米厚经过调酸、消毒、施肥处理后的细土,再将钵体压入土中后装土播种。

摆盘过程中要注意,钵盘底部要充分和床接触,在盘底要垫0.5—1厘米的宣土,确保钵体与床面充分接触,有利于秧田管理。

5.2.2技术引进方案

原则:

一是优质水稻提质增效原则;二是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原则;三是培肥地力,提高耕地基础肥力原则;四是提高土、肥、水资源利用率的原则;五是提高农作物抗旱减灾能力的原则。

依据: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生产出优质产品,并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本项目技术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