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765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docx

xx运输巷施工组织设计

[2011]xx有限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第号

 

Xx轨道运输巷

施工组织设计

 

Xx项目部

2011年12月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第二章矿井设计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第二节工程概况

第三节 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第三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方案

第二节施工方法

第五章施工辅助系统

第一节提升、运输系统

第二节供电系统

第三节通讯系统

第四节压风系统

第五节排水系统

第六节供水系统

第七节通风系统

第六章作业方式及劳动配备

第一节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程序

第二节作业方式

第三节劳动力配备

第七章工期保证措施

第八章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第九章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第十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节文明施工

第二节环境保护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依据

一、施工依据

1、xx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井巷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xx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井巷工程投标文件。

3、xx有限公司初步设计

4、xx有限公司安全专篇

5、xx有限公司井田勘探地质报告。

6、xx有限公司煤仓施工图。

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现行的规范、标准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三、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及标准

1、《煤矿井巷工程及验收规范》(GBJ213-90)。

2、《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MT5009-94)。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四、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规程规定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工人操作规程》

第二章矿井设计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一、交通位置

xx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安泽县城北直线距离约41km处的唐城镇的岭底、上庄、下庄、三交、崔家沟、麻家山村一带,行政区划属安泽县唐城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

北纬:

36°26′28″~36°28′53″

东经:

112°04′42″~112°08′42″

井田东部边界为XX)—xx县级沥青油路从井田东部南北向通过,沿XX)—XX沥青油路往东南1.5km至XX与XX—XX县级沥青油相连,通过该公路往东南41km可达309国道及XX县城,往北转南西44km可达XX县城,从XX往西南30km二级公路可达10X国道,同时可达XX-XX)高速公路,亦可达XX县城及南XX铁路XX火车站。

交通较为便利。

交通位置图见图1-1-1。

二、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太岳山区,地表为山区侵蚀地貌,沟谷纵横,地形复杂。

地形总体呈北西高、南东低。

最高点位于井田西部山梁上,标高为1464.20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东部沟谷的河床,标高为1098.0m,相对高差366.2m。

属侵蚀强烈的中山区。

三、河流

井田地表东部边界为三交河,南部边界为崔家沟河;井田内展布的沟谷主要为北东向,沟谷一般无水流,若遇暴雨,常有洪水发生,但数小时后即减退消失,井田地表水汇集于井田地表发育的北东向沟谷,各沟谷水流往北东汇入三交河;往南汇入崔家沟河,崔家沟河往东至三交村汇入三交河,三交河往南东至东湾村汇入蔺河。

蔺河发源于古县北平镇李子坪村一带,往南东至安泽县和川镇汇入沁河,沁河往南经安泽、沁水、阳城至河南武陟注入黄河,井田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

井田内各沟谷基本常年无水,遇雨亦一泻而去,雨停后沟干或为细流,属季节性河流。

四、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根据安泽县气象台观测记录,本区7、8、9三个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535.6mm,最小为288.4mm(1997年),最大为661.8mm(1996年);年平均蒸发量1448.4mm,最小为1315.6mm(1990年),最大1668.6mm(1997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2.3倍。

冬春两季雨雪较少,夏末秋初雨量较大。

年平均气温9.2℃,一月份气温最低为零下26.6℃(1990年2月1日),七月份气温最高为36.7℃(1997年7月21日),十一月份开始结冰,次年三月份开始解冻,冻土深度最大为660mm(1993年),最小为370mm(1972-1973年)。

本区夏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3m/s。

五、地震

根据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本区处于临汾和邢台两大地震带之间为相对稳定区。

根据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地震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六、煤层及煤质

(一)含煤性

本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

山西组平均厚度39.70m,含煤5层(1、2、2下、3、3下),煤层总厚度为3.20m,含煤系数8.06%;可采煤层总厚度2.76m,可采含煤系数7.0%。

山西组含煤性总的特点是煤层层数多,单层厚度小,变化大,达可采厚度的层数少,其中1、2下、3下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2、3号层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

太原组平均厚度89.32m,含煤10层(5上、5、6、6下、7、7下、8、9、10(9+10)、11),煤层总厚度为4.30m,含煤系数4.8%;可采煤层总厚度1.53m,可采含煤系数1.7%。

总的特点是煤层层数多,达可采厚度者层数较少,但可采煤层厚度较大。

其中10(9+10)号煤为本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5号煤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其他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二)可采煤层

本井田批采1~10号煤层,其中2、3、5、10(9+10)号煤层为可采煤层(见可采煤层特征表),其它煤层为不可采煤层,2下、3下、7下、11号煤层未见可采点,1、5上、5下、6、6下、7、8、9号煤层为零星可采煤层。

现将2、3、5、10(9+10)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1、2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部,下距3号煤层间距7.94~21.29m,平均12.68m。

2号煤层厚度0~1.53m,平均1.17m,结构简单,不含夹石;2号煤层在井田西部202号孔有冲刷现象,原安鑫煤业开采2号煤层在202孔南边也发现有冲刷现象。

顶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底板为泥岩。

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

2、3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下距5号煤层间距19.97~35.03m,平均29.60m。

3号煤层厚度0~2.14m,平均1.59m。

大部不含夹矸,局部含一层夹矸;3号煤层在井田西部202号孔有冲刷现象,原安鑫煤业开采3号煤层在202孔南边也发现有冲刷现象。

顶板以泥岩为主,粉砂岩次之,底板为泥岩,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

3、5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上段的顶部,下距10(9+10)号煤层间距51.77~67.31m,平均57.09m。

5号煤层厚度0~1.09m,平均0.52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3、10(9+10)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的顶部,10(9+10)号煤层厚度0~2.37m,平均1.01m,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夹矸岩性为泥岩,顶板为石灰岩或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

第二节工程概况

xx运输巷从轨道暗斜井十一号交岔点开口,开口点坐标(80坐标系):

X=4036069.122;Y=19599101.535:

;Z798.008按照矿井初步设计南轨道运输大巷首先从开口点开始以方位312°57′43″,先施工30米的平车段,后沿3﹟煤层地板掘进,巷道施工大约160米处将穿过东轨道大巷,施工至距东轨道大巷20米处开始加强支护,并制定安全措施。

第三节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质

井田位于太岳山区,地表为山区侵蚀地貌,沟谷纵横,地形复杂。

地形总体呈北西高、南东低。

最高点位于井田西部山梁上,标高为1464.20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东部沟谷的河床,标高为1098.0m,相对高差366.2m。

属侵蚀强烈的中山区。

二、地质构造

xx运输巷为一单斜构造,为西北高,东南低。

根据资料分析,巷道掘进期间将遇少量断层。

三、地层

xx运输巷主要穿过泥岩、粉砂岩等岩层。

四、煤尘与瓦斯

据资料显示,xx运输巷施工地点属于低瓦斯区域、煤尘无爆炸性。

五、矿井充水因素

井田内以往分布的山西安泽安鑫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安泽永安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安泽桦林煤业有限公司开采2、3号煤层,各矿井历史均未发生过突水事故。

目前矿井联合开采2、3号煤层正常涌水量一般在95m3/d,最大涌水量一般在245m3/d左右,井田内各矿井近四年来开采量与涌水量,主要充水因素为:

(一)陷落柱充水

2、3号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发现5个陷落柱。

5个陷落柱均无渗、涌水现象。

(二)井筒充水影响

井筒揭露基岩风化带,使煤层顶板以上各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在井筒低洼处向矿井产生充水。

(三)顶板淋水

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在顶板裂隙、节理发育带有渗、淋水现象。

(四)采空区充水

2、3号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形成部分采空区,采空区冒落后,冒落带沟通顶板以上含水层,使各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并向采空区产生积水。

(六)采空区积水的影响

(1)、本井田据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调查,2号煤层共有7处积水区,总积水量52762m3;3号煤层共有7处积水区,总积水量160875m3。

2、3号煤层采空区总积水量213637m3.(见2、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情况调查表2-1-10)。

采空区积水对2、3号煤层开采有充水影响。

(2)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

①阳泉煤业集团安泽登茂通煤业有限公司,与本矿边界未发现超层越界开采现象。

与本矿边界有采空区分布,采空区有积水;积水位置位于本井田北东部边界,2号煤层积水面积分别为0.030km2、0.023km2、0.047km2、0.033km2,积水量分别为8000m3、4000m3、5000m3、4400m3。

3号煤层积水面积为0.015km2,积水量为1200m3。

对本井田开采有充水影响。

②山西安泽玉华煤业有限公司,与本矿边界未发现超层越界开采现象。

与本矿边界有采空区分布,采空区有积水;积水位置位于本井田南东部,3号煤层积水面积为0.957km2,积水量为23500m3。

对本井田开采无充水影响。

③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

与本矿边界未发现超层越界开采现象。

与本矿边界有采空区分布,采空区有积水;积水位置位于本井田南部,3号煤层积水面积为0.196km2,积水量为10200m3。

对本井田开采无充水影响。

④山西古县老母坡煤业有限公司,与本矿边界未发现超层越界开采现象。

与本矿边界无采空区分布,采空区有积水;积水位置位于本井田南部,3号煤层积水面积为0.11km2,积水量为9200m3。

对本井田开采无充水影响。

⑤山西登福康煤业有限公司,与本矿边界未发现超层越界开采现象。

与本矿边界有采空区分布,采空区有积水;积水位置位于本井田西部,3号煤层积水面积为0.163km2,积水量为11200m3。

对本井田开采有充水影响。

⑥山西古县店上煤业有限公司,与本矿边界未发现超层越界开采现象。

与本矿边界有采空区分布,采空区有积水;积水位置位于本井田西部,3号煤层积水面积为0.143km2,积水量为12300m3。

对本井田开采有充水影响。

⑦山西古县圪堆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涌水量一般为15-22m3/h。

该矿越界开采进入本井田。

与本矿边界有采空区分布,采空区有积水;积水位置位于本井田北西部,3号煤层积水面积为0.015km2,积水量为2620m3。

对本井田开采有充水影响。

⑧山西宏昌煤业有限公司,与本矿边界未发现超层越界开采现象。

与本矿边界有采空区分布,采空区有积水;积水位置位于本井田北西部,3号煤层积水面积分别为0.044km2、0.012km2,积水量分别为6800m3、1200m3。

对本井田开采有充水影响。

(七)奥灰岩溶水对各煤层开采充水影响

井田内奥灰水水位标高在858--866m之间,高于2、3、5、10(9+10)号煤层的最低标高(+620m),对本井田2、3、10(9+10)号煤层开采有充水影响。

下面计算2、3、5、10(9+10)号煤层底板最低点奥灰水突水系数,以预测2、3、5、10(9+10)号煤层奥灰水突水的可能性,进行奥灰水突水危险性分区

六、水文地质条件类型

K8、K9砂岩含水层是开采2、3号煤层的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2号煤层开采塌陷裂隙与上覆砂岩体发生水力联系,或在浅部与风化裂隙水发生水力联系,成为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

据矿井开采水文地质调查,2、3号煤层矿井涌水量为95~245m3/d,其涌水量不大;K8、K9砂岩含水层属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6号孔水文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0676L/s·m;2、3号煤层共有14处积水区,总积水量213637m3。

井田内2、3号煤层最低点奥灰水突水系数为0.017MPa、0.019MPa,小于受构造破坏区临界突水系数值0.06MPa/m,奥灰水突水危险性小。

据调查2、3号煤层在采掘过程中未发现出水点和突水点,也未发生过突水事故;矿井防治水工作简单。

因此,2、3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K7砂岩含水层是开采5号煤层的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5号煤层开采塌陷裂隙与上覆砂岩体发生水力联系,并勾通2、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成为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

K7砂岩含水层属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2、3号煤层共有14处积水区,总积水量213637m3。

井田内5号煤层最低点奥灰水突水系数为0.016MPa小于受构造破坏区临界突水系数值0.06MPa/m,奥灰水突水危险性小。

因此,5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K2、K3、K4石灰岩含水层是开采10(9+10)号煤层的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局部地段可能通过开采产生的塌陷裂隙带接受上部砂岩的充水补给,下伏奥灰岩溶地下水位标高(575-630m),低于10号煤层的最低标高;据矿井开采水文地质调查,10(9+10)号煤层开采产生的导水裂隙带可不会沟通2、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6号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6L/s·m;井田内10(9+10)号煤层最低点奥灰水突水系数为0.046MPa,小于受构造破坏区临界突水系数值0.06MPa/m,奥灰水突水危险性小。

10号煤层矿井防治水工作简单。

因此,10(9+10)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第一节 施工方案

1、根据测量人员给定的中、腰线位置,利用普钻光爆法掘进巷道,按“一掘、一锚网”的方法施工。

2、xx运输巷采用拱形断面。

毛断面积:

15.763㎡

净断面积:

14.248㎡

第二节 施工方法

1、xx运输巷采用普钻光爆发掘进,施工巷道采用打眼放炮的方法破岩,放炮前依次检查巷道的支护及安全设施,保证无误后进行放炮。

2、放炮完成后对巷道进行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永久支护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永久支护完成后,开始装煤和运煤,运煤完成为一个循环。

3、按上述循环依次进行掘进巷道。

第五章施工辅助系统

第一节提升运输系统

1、装运设备

运输均采用DTL80/15/2×37皮带运输机和SGB—40T溜子运输。

2、运输系统

运煤系统:

工作面装溜子—轨道暗斜井—东翼轨道—2﹟总轨道巷—溜煤眼—东部皮带巷—轨道皮带连巷—煤仓—地面

运料系统:

副立井—井底车场—东翼轨道与井底材料车场连巷—东翼轨道—轨道暗斜井—工作面

第二节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

地面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工作面

第三节通讯系统

井下信号照明采用127伏电源,故选用防爆信号、照明综合保护装置,型号为ZXZ8-2.5。

矿井通讯采用HTH106-3Z型多功能信号语音装置,照明采用60W/127V防爆白炽灯,电缆为3414矿用橡套软电缆。

信号设置地点:

提升机房一个,卸载点二个,装载点一个

信号发送区限:

装载点发送信号至卸载点、卸载点发送信号至提升机房,装载点→卸载点→提升机房。

但装载点不能与提升机房直接发送信号。

第四节压风系统

地表设四台R160IU型压风机,经∮108×4压风管路向井下供压风管、井下用风设备有

打眼时,可同时开2台风钻,其用风量4×2=8m3/min,风动潜水泵开机其耗风量为5m3/min,需两台20m3压风机同时开机。

混凝土喷射机耗风量8m3/min。

第五节排水系统

井下涌水量按小于20m3/h计,在距工作面大约50m处设一台80D30×5型卧泵和容积为3m3钢板制水箱,工作面积水由风动潜水泵排至水箱内,卧泵将水箱水经∮108×4排水管路转排至地面水沟。

第六节供水系统

地面设蓄水池,容积为100m3、水池设潜水泵经钢管向地面及井下供施工用水,井巷设∮108×4无缝钢管做为供水管路,工作面设分水器,供水打眼及其它用水。

第七节通风系统

该井筒施工期间的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

按工作面最多人员、最低风速及炸药消耗量计算,最后以炸药消耗量选择风机。

选用FBDNO6.3型。

风筒选用∮600mm阻燃、抗静电胶质风筒。

第六章作业方式及劳动配备

第一节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程序

为快速、优质、安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各部门、队组要严密配合、同心同力,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措施认真执行;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从严要求。

第二节作业方式

1、施工前首先要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对xx运输巷施工要有详细的认识。

2、按照测量人员给定的xx运输巷中心线施工。

3、采用打眼放炮的方式进行施工。

第三节劳动力配备

班组

工种

甲班

乙班

丙班

合计

跟班队长

1

1

班长

1

1

1

3

机组司机

2

2

2

6

清煤工

2

2

2

6

皮带司机

1

1

1

3

支护工

3

3

3

9

修理工

1

1

1

3

验收员

1

1

1

3

合计

11

10

10

31

 

第七章工期保证措施

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加强进度的规划、控制和协调,从组织、技术、信息管理、奖罚等方面采取措施,本工程施工的人员中现场指挥和工程技术人员均有5年施工管理经验,工人均有3年施工经验。

一、强化工期目标控制

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控制工程进度,按“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的管理循环步骤进行。

1、计划阶段:

优选施工方案,确定先进的施工方法,遵循切实需要、实际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施工机械,根据各工程的特点和客观的施工顺序,进行工程排队,编制科学周密的施工计划,使各项工程进度在施工进度计划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2、进度实施阶段:

抓住关键工序,在施工主要矛盾线上,组织骨干队伍优先保证物资供应,进行专项承包,定人员、定目标、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适时组织快速施工。

3、检查阶段:

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与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对比,找出主要矛盾,提出解决办法及时修改各项作业计划,保证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措施

1、采用机械化配套的斜井井筒施工工艺。

2、坚持正规循环,按正规循环作业。

3、编制合理爆破图表,推广使用中深孔爆破,尽可能组织多工序平行交叉作业。

4、选取采用合理的排水、通风等辅助系统,改善工作面作业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工期保证的奖罚措施

1、项目部制订工期保证的奖罚制度,对工期目标实现进行控制和激励。

2、设立工期保证基金,项目部根据工期计划指标,层层分解,将目标落实到施工班组,视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奖罚对等。

第八章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管理体系

我公司于1998年根据ISO9002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于1999年年底通过国家认证,获得ISO9002标准的认证证书;2001年7月我公司又按照ISO9001:

2000年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编制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于年底通过北京新世纪质量认证中心的认证。

现在全公司实施。

2、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①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

②施工队成立QC小组,由队长任组长;

③项目部设施工技术组,至少有一名工程师任质量检查员,并依据作业工序需要在各班组设置已经过培训合格的若干名(兼)职质量检查员。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见图1),质量保证体系(见图2)。

3、质量标准

本工程施工质量标准执行国家现行规程、规范以及相关的专业的专业标准和规定,主要有: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实验方法〉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范〉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锚喷支护工程检测规程〉MT/T5015-96)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

〈煤炭工业煤矿井巷工程、建筑安装工程质量保证资料评比办法〉

4、质量目标

工程目标:

合格,争创优良工程。

二、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的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结合我公司进行的“科学管理,创一流工程;良好服务,争最佳信誉”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规定程序操作,确保该工程质量100%合格,创优质工程。

2、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制定从项目经理到操作人员的质量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严格追究,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网络。

3、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强化质量计划、检查、预防、控制,持续改进,打造名牌、精品工程。

4、加强质量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认真学习,全面掌握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实行标准化作业。

5、根据工程特点,认真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的各项要求,规定工程质量检验、试验方法和途径。

6、现场质量管理,坚持执行“三检制”,即操作人员当班自检、作业班组互检、项目部旬检、专职质检员随时抽检,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质量缺陷的产生。

7、坚持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加强过程控制和原材料的检验与试化验工作,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进场,试验不合格不使用,施工过程中凡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下一道工序不施工。

重要工序完成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并邀请建设、监理单位验收。

8、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质量缺陷、质量通病、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质量改进的保证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9、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QC小组活动,严格按PDCA循环作业,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二)、技术管理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部生产技术人员负责编制,经甲方总工程师批准,方可由项目经理负责实施。

分部分项工程应由项目部负责编制,要求必须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能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施工作业规程,经项目技术经理批准并报甲方总工程师审批后,由项目经理负责实施。

2、必须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以利减少图纸上的错误或提前研究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3、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全体施工人员掌握工程特点、施工要求、技术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4、对施工过程中的关健工序、薄弱环节、质量不稳定工序、技术难度大的工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确保施工质量。

5、开工前,对甲方给定的基准点、基准线和参数标高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准确的放线。

6、施工队技术人员应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循环图表、爆破图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