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106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能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

3.从名人事例中懂得滴水穿石精神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

教学准备:

查找名人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师生谈话自然导入

    我国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象形就是其中一种。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个象形字,看看你们认识吗?

(出示象形字并板书水和石)从这两个象形字你能看出水和石的特点吗?

(水,柔弱;石头,坚硬)可你相信柔弱的水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吗?

这就是滴水穿石。

(板书)这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现象引起了无数人的思考,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读题质疑读文释疑

  1.读读课题,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1)水滴为什么会穿石?

    

(2)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

       师: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文,同时还要找出引起你重视的字音。

  2.哪些字音引起了你的重视?

锲而不舍白炽灯给予

  3.谁解决了滴水为什么穿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

     解决问题

(1):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却能把石头滴穿?

     (学生根据课文一二自然段谈为什么穿石,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

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落下来的,力量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没有把石头滴穿呢?

(板书: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师:

不管岁月如何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

滴,滴,滴,不停止,不放弃,正是因为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才能滴穿顽石!

  4.解决问题

(2):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

  三、学习事例加深理解

    师:

作者看到了这个现象,想到了一些人,一些事。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中的事例,再读一读补充资料一,看看他们与小水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学生汇报:

    

(1)李时珍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可李时珍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

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对药物描述不清,药性介绍不详,尤其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

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写一部本草书籍。

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并利用行医的机会,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为了完成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不怕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产药的名山,行了上万里路。

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

他还亲口品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历时27年,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终于在6l岁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有52卷,16部、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00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师:

想象一下,在这二十几年里,他会遇到哪些困难?

     也许他攀登过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崖绝壁;也许他顶风冒雨,不远万里寻访名医;也许他因误食有毒药草而命悬一线;也许……有太多的也许,可他仍然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2)爱迪生

     爱迪生开始试验做灯丝的材料:

他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又用钉、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

接下来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

就这样,他先后选择了1600多种材料做试验,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就连跟随他的助手都灰心了,劝他放弃这项试验。

面对失败,面对一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仍然继续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

后来他又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试验,当他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

这盏电灯亮了45小时,试验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爱迪生又继续做试验延长寿命,发现用竹丝作灯丝灯泡可亮1200个小时,这种竹丝电灯使用了好多年。

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

    师:

6000多种材料,7000多次实验,这是_________的7000次啊。

    师:

这就是爱迪生的孜孜不倦,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齐白石

     勤奋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在70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

27岁以后,只有因两次生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搁过笔。

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有睡过懒觉,每天照例早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

一次,齐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学生来给他过90岁生日,在喜庆的气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后一批客人送走。

这时他想,今天五幅画还没有完成呢,应该作完画再睡觉,于是他拿起笔作画,由于过度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去休息。

第二天,齐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坏身体,都劝他再多休息会儿,可齐白石却十分认真地说:

“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

说完他又认真地作画。

1957年春夏之际,他的健康情况已大不如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临终前他画的最后一幅画是花中之王——牡丹。

     师:

90岁的老人,本应该___________本应该______________可齐白石呢?

依旧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四、补充资料写下感受

    师:

任何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但(课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荀子》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事没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这些话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同学们再看看资料二,把你的学习收获或学习感悟写下来,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五、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师:

同学们,课的最后,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们,这里面还有更多成

功人,更多给人以启迪的成功事例,只希望当你因困难而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些人会告诉你如何选择,当你因挫折而伤痕累累的时候,希望你谨记一种精神,那就是(生读)滴水穿石的精神,目标专一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

  教学板书:

            目标专一   不三心二意

   滴水穿石的启示

            持之以恒   不半途而废

  

22滴水石穿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位名人获取成功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深入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3.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累和运用。

2、教学重难点

1.继续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位名人获取成功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深入感悟启示。

2.体会文章表达特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累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2.搜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

收集、研究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和伟大精神。

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与教学的关系。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

师生交流:

你们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什么?

有什么问题?

(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

   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巡堂,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

    

(2)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大意。

   3.带问题再读课文,把与“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

(1)读启示。

(2)抓关键词进一步体会、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三)细读课文,理解“启示”

   1.品关键词,了解现象

(1)学生找到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运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画出能体现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

   品读关键词一: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

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②重点抓住“日雕月琢”中的“日”“月”二字进行品悟,感受水滴的持之以恒。

③体会“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一组近义词在句中连用的表达效果。

  品读关键词二:

“同一个地方”,体会水滴的目标专一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带有关键词“同一个地方”的重点句,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

(3)回读体会,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靠的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通过对“滴水穿石”现象的学习,提炼出说理性文章的脉络结构——看到现象(板书:

现象)

 2.品反问句,明确观点

 

(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给反问句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的句式训练,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2)提炼出说理性文章脉络结构——提出观点。

(板书:

观点)

3.品重点段,学习事例

(1)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

(2)学习李时珍的事例。

 ①细细品读李时珍事例片段,运用“学习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②小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

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李时珍获得成功的原因。

  预设1:

抓关键词“翻山越岭”,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困难重重。

师提升:

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2:

抓关键词“访名医,尝药草”,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危险重重。

师提升:

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3:

抓关键词“二十几年”,加深领悟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③感悟朗读李时珍事例片段,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不容易。

 ④观看《本草纲目》资料,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⑤对比李时珍和水滴的相似之处,齐读句子: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理解句中“顽石”的意思。

(四)学一带一,领悟写法

 1.回顾小结,梳理文章脉络,师生共同归纳现象——观点——事例——启示的思路。

(相机完成板书:

事例 启示)

 2.观看蚂蚁搬食的漫画,进行写法迁移,尝试完成《蚂蚁搬食的启示》习作提纲。

(板书:

习作提纲)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

   1.读课后四字词语,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复习抓关键词句把握内容和思路的方法,再现本文的整体结构脉络,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运用方法,深化理解

   1.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抓关键词把握内容和思路以及整理文章思路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1)抓住“迷恋、孜孜不倦”等关键词语品读爱迪生成功的事例,体会爱迪生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抓住“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炉火纯青”等关键词语品读齐白石成功的事例,体会齐白石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哪些现象也体现了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呢?

2.小结,进一步深入领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三)正反对比,领悟写法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这个自然段可以不要吗?

为什么?

 2.领悟写法:

运用正反例子对比的说理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巩固积累,拓展深化

 1.体会文章用词特点,进行四字词语积累。

 2.在课文中找出两种不同类型的问句,体会问号的不同用法,进行反问句、设问句的句式练习。

(五)结束学习,布置作业

   进一步完善观后感《蚂蚁搬食的启示》的写作提纲并完成习作。

 四、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 持    现象

               标 之    观点

               专 以    事例(正反对比)

               一 恒    启示

(教学反思参考1)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太极洞内的自然奇观这一直观的形象,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

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滴水穿石”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滴水穿石”精神的理解却正是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感而发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引导学生对这枯燥的说理讲解感兴趣则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这一课时,先设疑激趣,吸引学生走近文本。

接着,在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解读的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很多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出味,读出情,读得如见其物,如临其境。

学生自读,对文本内容有个初步、完整的了解;教师引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面对面交流;学生披文入境,把握“水滴石穿”的真正含义。

书读透了,学生兴趣高了,教起来轻松,学起来愉快。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但是,这节课中也有非常明显的问题:

1.“滴水穿石”的原因这一部分学得不通透。

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了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滴水穿石”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

2.对三个名人事例的感悟不够。

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朗读来代替分析,我想这个想法应该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强调了朗读,却又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理解,一些很好的词语,都“滑”过去了,学生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教育。

 

(教学反思参考2)滴水穿石的启示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上好一堂课虽很辛苦,但课

后的我感触却颇多: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这是我初次尝试,但是多媒体教学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在教学“滴水穿石”的成因时,让学生听一听水滴的声音,使学生感受到水滴那微不足道的力量,再让学生耳闻目睹那大雨倾盆的景象,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雨的猛烈,通过对比学生加深了对“滴水穿石”的理解。

课件的辅助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应有烦琐的文字分析,而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去感悟。

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

如对“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目标专一”的理解,如通过朗读来加强体会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如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理解等。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可圈可点之处也是很多的,最明显的就是时间没有把握好。

由于对三个名人事例的教学花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后面的几个环节都“滑”过去了。

如对“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这句话的理解原来是想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来加深理解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一带而过了。

再如设计的练习,让学生选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成书签。

个人认为是很不错的,因为这书签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积累,但终因时间的关系,学生没有来得及交流,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制作课件,要上好一堂精品课真的很不容易!

这是我一堂课后最深的体会。

  

 

(教学反思参考3)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考虑到课文的这一脉络,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

开始先让学生谈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意在让学生回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课文的中心;然后通过小游戏“滴水穿手”,让学生感受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进而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会”,谈谈你还知道哪些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最后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在具体教学时,我考虑到文中的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位伟人,他们都有过不同的困难经历,但最终让他们名垂史册的是他们坚持自己的目标不变,持之以恒地探索研究。

由于人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太远,所以就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并通过插图、文字方面的介绍,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作了较好的铺垫。

还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与朦胧的生活感知,深深地感受到面对艰巨的困难,这些伟大的人物是如何用“坚持”与“研究”为自己的人生书写美丽的,从而激发他们对人生的目标、智慧、信念、勇气、毅力等的追求与向往。

 

另外,在课堂教学时,我也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默读、对读等形式,促使学生在读书中进行思考、领悟,在思考、领悟中读,这样对课文中心能有较好的把握。

本堂课的不足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够(没能很好的把握好),学生对生活中同样的例子,阐述得较少。

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较多的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认识有的还没有真正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