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113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docx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

2018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2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世界被烈日zhì___________烤得无精打采,你又一次以见义勇为者的角色,让清凉润泽的爱连同悲悯的哽咽___________,从天空宣泄下来,树木感动的哭泣应声而起……

【答案】炙  yè

2.(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_____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两依据一参考”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对中小学合理调配教育资源、有效_____青少年兴趣特长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③遵循自然规律,方可获得大自然的馈赠;_____粗暴虐待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A.构建  开发  那么B.创设  发掘  那么

C.构建  发掘  反之D.创设  开发  反之

【答案】C

【解析】①句供选择词语中,“创设”是开始建立的意思,“构建”是建立的意思,多用于抽象事物,本句宾语“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个抽象概念,所以选“构建”合适。

②句,“发掘”是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开发”是发现或发掘人才、技术等供利用。

根据与后面宾语“青少年兴趣特长”的搭配,选“发掘”更恰当。

③句前后两个分句是正反对比的并列,故应选“反之”恰当。

综合以上分析,C项正确。

3.(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夺冠而归,大家决心重整旗鼓,以高昂的斗志和更科学的方法投入到日常训练中,力争明年再创辉煌。

B.2017年7月,全国互联网金融整顿拉开帷幕,一些非法集资、庞氏诈骗等组织机构成为中流砥柱。

C.只要是3G上网用户,即便分别处在地球东西半球的双方,也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真可谓咫尺天涯。

D.古往今来,阐释孔子思想的论著汗牛充栋,专家学者潜心探寻包含在《论语》中的奥秘,把握其中蕴藏的真谛。

【答案】D

【解析】A项,重整旗鼓:

意为重新整顿战旗战鼓。

借以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之后,重新聚积力量,准备再干。

句中意思是夺冠而归,所以该成语不合句意;B项,中流砥柱:

意为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借以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是褒义词,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C项,咫尺天涯:

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

句中意思正相反,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D项,汗牛充栋:

栋:

栋宇,屋子。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使用正确。

4.(2分)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

那柔曼如提琴者,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_____;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_____。

①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④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结合提琴的“柔曼”可理解为“草丛中流过的小溪”;“弹拔”却与“滴泉”的声响相似等。

由此辨析B项为正确答案。

5.(5分)填空。

(1)《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初春充满生机活力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

(2)《木兰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建立了显赫战功。

(3)温庭筠《望江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江上所见表现主人公希望落空、悲从中来的强烈情感。

(4)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

(1)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3)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4)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6.(2分)名著阅读。

牺牲?

我的晓霞……

A________一下把右手的四个指头塞进嘴巴,用牙齿狠狠咬着,脸可怕地抽搐成一种怪模样。

洪水扑灭了那几行字,巨浪排山倒海般向眼前涌来……

他收起自动伞,在大雨中奔向二级平台的铁道。

他疯狂地奔过选煤楼,沿着铁路向东面奔跑。

他任凭雨水在头上脸上身上浸流,两条腿一直狂奔不已。

他奔过了东边的火车站。

他奔出了矿区。

他一直奔跑到心力衰竭,然后倒在了铁道旁的一个泥水洼里。

东面驶来的一辆运煤车在风雨中喷吐着白雾,车头如小山一般急速奔涌而过——他几乎和汽笛的喧鸣同时发出了一声长嚎……

以上文字选自当代作家_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选文中“A”这一人物名叫___________。

小说通过一系列丰富复杂的情节内容,展现了这一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路遥  《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  痛苦、绝望

【解析】通读文段,我们知道文段出自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文段中的“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

与之相关的还有很多故事情节,选择自己熟悉的情节进行概括即可。

7.(5分)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

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义”甲骨文作“

”,从“

”从“

”。

”即“祥”;“

”,兵器。

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

“再卜色变,遗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

_________________;“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义”则引申为: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解析】

(1)本题考查字义分析。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知,义本从“祥”从“戈”,据此可得出其本义为获得上苍保佑的战争。

“遗告不义”的意思是占卜得到的信息是这场战争不会得到上天的保佑。

“不义而富且贵”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据此可得出其引申义为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之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墁乎?

”……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史记•屈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矣。

”天祥临刑殊从容。

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

“善哉!

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吕氏春秋》)

(2)爱国主义精神和做事公平公正。

(2)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屈原投江而死,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天祥以死报国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体现他的公平公正。

据此分析可作答。

“义”远流长

(3)“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

(3)示例:

倡议学生们每周阅读一本名人传记,体会他们身上的“大义”。

(3)本题考查提出倡议的能力。

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欣赏(共50分)

8.(4分)

渔 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③欸乃,摇橹声。

(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案】

(1)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诗人又把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

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解析】

(1)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西岩,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

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

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

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

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

(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诗人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

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

(2)“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

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忧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衬托出诗人无忧无虑,悠闲的心情。

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长,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

[参考译文]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9.(8分)

(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乙)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

“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

“汝益乎?

”曰:

“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

……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

“子尚未尽吾能也。

”……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①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乃曰:

“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

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②不能起。

尼笑谢曰:

“孟浪忤客,幸勿罪!

”李舁③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

“汝大卤莽!

惹他何为?

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蒲松龄《武技》

注:

①罔,无。

②蹶仆,跌倒。

③舁,共同用手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___________

②有薄技,请以相授    以:

  ___________

③馆之客舍        馆:

  ___________

④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

  ___________

【答案】

(1)①说出  ②把  ③住  ④认为……容易

【解析】

(1)①句意为:

不能说出其中的一种声音。

名,说出。

②句意为:

请让我的把这些传授给你。

以,把。

③句意为:

请和尚住在家里的客房里。

馆,名词,用作动词,住。

④句意为:

认为战胜她很容易。

易,认为……容易。

(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突出表现了口技艺人的憨和尚的技艺高超。

(2)细读甲乙两文可知,甲文除了正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之外,还描写了听众的反应,这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表现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乙文中除了对憨和尚的语言和动作的正面描写之外,还与了青年尼姑对他的评价,这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表现了憨和尚的武艺高超。

(3)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教益?

(3)做学问一定要精心研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做人一定要谦虚低调。

(3)本题为阅读启示题,是开放类试题,作答本题时,围绕为学需精研,做人需低调来表述即可。

[参考译文]

(甲)过了一会儿,丈夫打起了呼噜声,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消失。

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

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

“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

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

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乙)李超,字魁吾,他性情豪爽、乐于助人。

一天,有个和尚托着钵盂到他家化缘,李超让和尚饱餐了一顿。

和尚很感激,便说:

“我是少林寺僧人,有点武艺在身,愿意教给你。

”李超非常高兴,请和尚住在家里的客房里,供给丰盛的伙食,天天跟和尚学武。

学了三个月,李超已觉得得心应手,不禁洋洋自得起来。

和尚问他:

“你感到行了吗?

”李超回答说:

“行了!

师傅的武艺,我已都学到手了!

”和尚听了,笑着让他练练看。

二人拿好架势,便你一拳我一脚地打在了一起。

李超时时想找和尚的弱点攻击。

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还没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已仰面朝天,跌在了一丈开外。

和尚拍手大笑说:

“你并没学到我的全部功夫啊!

从此后,李超以武艺高强闻名,走遍南北,很少碰上对手。

一次,李超偶然有事来到济南。

见一个少年尼姑正在摆场练武,四周挤满了围观的人。

……李超在一边看了,手不禁痒痒起来。

一时心盛,便下场了。

……尼姑才说:

“你既然是憨和尚老师的弟子,那我们都是一路上的人,不妨玩玩。

但点到为是,你我明白就行了。

”李超答应下,心里却轻视尼姑生得文弱;加上他年轻气盛,好胜心强,一心要打败尼姑,以博得个不败的名声。

……尼姑才又动手。

一会儿,李超飞起一脚向尼姑踢去;尼姑并拢五指,手掌像利刃一样,往下轻削李超的小腿。

李超只觉膝盖下一阵巨痛,像被刀斧砍中了一般,一下子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

尼姑笑着谢罪说:

“太冒犯您了,请不要见怪!

”李超被人抬了回去,养了一个多月才好。

过了一年多,师傅来看他,李超便向师傅讲述了这件往事。

和尚听了大惊说:

“你也太鲁莽了!

惹她干什么!

幸亏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你的腿早就断了!

10.(8分)

“哈!

这模样了!

胡子这么长了!

”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哦,我记得了。

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那时人说:

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

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

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

闰土哥,——你来了?

……”

“老爷!

……”

“非常难。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1)试对选文中人物外貌描写作简要赏析。

【答案】

(1)选文描写了杨二嫂的外貌,写她“凸颧骨,薄嘴唇”,表现她为人的刻薄;“五十岁”交代了她的年龄,再写她站立时两手搭在髀间的姿势,作者以一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她的身材瘦弱,性格泼辣,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形象。

(2)探究闰土、杨二嫂语言描写的作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

(2)闰土、杨二嫂语言描写都交代了他们的生活现状——穷,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解析】

(2)本题考查人物语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阅读选文中杨二嫂的语言,可见她的尖酸刻薄,在讨不到好处时,便开始极尽诬陷的本领;从以往杨二嫂的表现,可以看出她的改变是生活所逼;闰土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的怯懦、胆小,他变得对“我”态度恭敬,也是因为生活的贫困。

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让农村生活日渐贫困。

11.(14分)

植物会说话

丹尼尔•查莫维茨

①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素,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

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找灯的开关时的样子。

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

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

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圈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

此后,她拿成分非常相似的番茄和小麦的提取液做实验,尽管二者都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β——月桂烯,但因番茄还释放出两种能吸引菟丝子的挥发性物质,而小麦不含这两种挥发性物质,且还会释放一种令菟丝子讨厌的气体,菟丝子当然向着番茄方向生长。

②1983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噬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

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接触。

被啃噬的柳树是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

“当心!

保护好自己!

”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

③“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

然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被夸大,往往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

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

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出预警)吗?

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

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

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反应:

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花则会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

——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

④他从三棵利马豆植株中选取了4张叶片做实验:

从被啃啮过的同一植株上选择了2张叶片——第1张被甲虫啃啮过,第2张没有;第3张为临近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第4张为被隔离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

通过气相高端分析技术鉴定,第1、2、3张叶片周围空气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第4张叶片周围则没有。

这说明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遭受到虫害侵扰,却没有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

⑤海尔调整了实验设计来检测他的假设。

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但用塑料袋将被啃啮过的叶片封闭24小时。

然后按照上一个实验的方法选择4张叶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了变化。

被啃啮过的叶片仍然释放化学物质,但同一植株的同一根藤以及邻近藤上的其他叶片却与对照叶片相似——它们周围空气中没有这些化学物质。

解下密封袋,用小风扇将袋中的气体向两个方向吹:

一是向这根利马豆藤上方的临近叶片,二是朝着远离利马豆的空气中。

结果发现,接触到袋中气体的植株叶片自己也开始释放同样的气体,且植株还会分泌花蜜。

那些没有接触到气体的叶片和植株则与以前一样。

⑥几十次实验结果一致,秘密揭开了:

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

即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

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守卫者们用点燃烽火的方式传递信号,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

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唤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当然,利马丘这种气味信号只能传播一两米远,但这一发现为人类保护树木和作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⑦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

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复杂的交流。

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植物显然没有嗅觉神经,不能将气味信号传到大脑进行诠释。

但是像菟丝子、利马豆一样的其他植物,都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这当然也是一种嗅觉,且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1)“植物会说话”在文中指什么?

【答案】

(1)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③段中的“‘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

”可提炼作答。

(2)简要说明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2)承上启下。

(2)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

细读第③段可知,第③段可分成两层,前一层总结了上文,后一层引出下文对植物交流方式的说明和介绍,所以本段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第①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举了五角菟丝子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事实。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4)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获得哪些科学精神或思想方法方面的启示?

(4)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和万事求真求细的追求精神。

(4)本题为阅读启示题,作答本题时,围绕用实验验证推理,科学严谨的精神表述即可。

12.(16分)

根赋

刘增山

白杨树,树白杨,雨水泥土是亲娘。

开春盼到谷子黄,盼你长大做根梁。

这大概也是祖母对我的祈祷词了。

这次请了“创作假”回去,正赶上家里翻盖房子,想不到父亲要把房后那棵大白杨树刨下来做梁了!

全家人都为之痛惜,我心里更不是滋味。

心想:

父亲啊,这几年家里日子过得富富有有,要盖房,去集上买根粱就可以了,为啥偏要刨树呢?

您忘了吗,父亲?

这白杨树是您给儿子树立的一块如何生活的“人标”啊!

三十多年来,您儿子的青春、生命和事业,都和白杨树紧紧地连在一起!

每当在工作中遇到艰难困苦时,我眼前便会出现白杨树那挺拔威严的铮铮硬骨,从而激起战胜困难的坚毅和力量;每当在生活中遇到歪风邪气摇撼的时候,我眼前便会浮现出白杨那伟岸、正直的身姿,从而立定脚跟决不东倒西倾;每当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时候,我眼前便会闪现出白杨树那刺破青天、蓬勃向上的茎尖,从而又会重振进击的锐气;每当在生活中遇到不幸的时候,我的耳边便会响起白杨那哗啦啦的歌唱,从而掀去心头郁积的阴霾,笑迎命运的各种挑战……

白杨啊,使我的生命茁壮!

白杨啊,使我献身的事业发展!

如今父亲要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