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204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主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主,注重儿童的感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册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内容如下:

一、走进科学:

1、小小科学家。

让孩子了解科学家是干什么的?

科学家都分有哪些?

并结合身边看到的、听到的、去真正了解科学家的工作与研究。

从而萌发将来当科学家的愿望,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2、小小工程师。

通过学习,了解工程师的工作,试着动手制作简单的作品。

3、上好科学课。

通过走进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之从小对科学产生兴趣。

喜欢思考,喜欢提问题。

二、用感官观察:

4、认识感官。

结合身体的特点,亲身运用感官,知道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学会保护感官。

5、感官总动员。

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有些东西可以利用感官来分辨,未知的东西决不能随便尝试。

6、借助工具观察。

知道对于分辨不了的事物可以借助工具,这样以便于更加准确的判断。

简单知道各种工具的用途。

三、用大难思考:

7、做个小侦探。

能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喜欢提出问题,并能自己亲身试验,得到答案。

对于身边发生的现象可以做简单的解释。

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推测,从而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8、暗箱里的秘密。

结合书中的图片推断分析,从而了解暗箱的秘密。

能举事例说说生活中见到的暗箱都在什么地方。

9、树叶变黄了。

学会观察身边的树叶,通过自己的观察说出树叶变黄的简单过程,学会收集校园树叶变黄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用双手创造:

10、衣食住行的变化。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知道大自然中哪些是人工开发建设的,那些是自然地,并能举实例说一说。

知道人工与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

11、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下,初步的知道古代人与现代人的生活的不同。

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人类的不断发明。

12、轮子的故事。

在实验中了解轮子的作用,知道圆形的物体比其他形状的物体滚的快,初步知道从古到今轮子发生的改变。

教学安排:

名称

课时

周次

小小科学家

一课时

第二周

小小工程师

一课时

第三周

上好科学课

一课时

第四周

认识感官

一课时

第六周

感官总动员

一课时

第七周

借助工具观察

一课时

第八周

做个小侦探

一课时

第九周

暗箱里的秘密

两课时

第十周、第十一周

树叶变黄了

一课时

第十二周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两课时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

衣食住行的变化

两课时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轮子的故事

一课时

第十七周

1单元走进科学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的种类。

2、学会做滚小球的试验。

3、完成活动手册。

教学准备:

图片,小圆球,一块棉布,一个斜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科学家吗?

(指名回答)谁来说一说你们知道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做什么的?

你们想不想成为科学家?

板书课题:

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

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  

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

(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  

(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  

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2、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大胆的想象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

  2、设计绘图,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画图能力。

  3、上台解说,对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好处。

  4、通过看课件,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工程师。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们大胆想象,但在上台解说是出现害羞,胆怯。

但在老师们的鼓励下还是成功解说。

  活动准备

  1、铅笔,画图纸若干

  2、课件“工程师”一份

  3、儿歌:

“我是小小工程师”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同学们,快来,快来。

  2.教师带同学们观看课件,同学们讨论。

  A.工程师(老师扮):

同学们好!

(老师好)我要考考同学们,工程师是什么工作的呢?

  B.教师指导同学们认真观察课件,说说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先加以小结)

  你看到了什么,能把所见所想说出来吗?

  教学意图:

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为美术教学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同学们联想,唤起同学们以往的生活积累。

  二、尝试活动,老师布置作业,给同学们一周时间让他们画出自己未来家园。

  A.老师帮助能力差的同学们共同制作。

  B.对制作好的同学们进行再引导再创作使画面更丰富。

  己的作品讲给同伴听。

  2.同学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参与指导,并有意识的指导个别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

  3.教师带领同学依次参观作品。

  师:

这是谁的作品?

(同学回答)真好,可我不知道这是用什么画的,画了什么,请这位小工程师为我们讲一下。

  四、伴随“我是小工程师”歌声本次活动结束。

 

3、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科学教室,实验室说出于普通教室有什么区别。

2、小组合作做比较“水”的多少的试验,初步的感知试验的必要性,在试验中明白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错的。

教学准备:

三种量杯、水、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上好科学课。

二、参观科学教室,实验室。

1、组织学生参观科学教室,提问:

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2、认识实验室,选择物品进行试验。

教师选择好测量水的多少的三种量杯,把学生分组带到试验台上,小组合作进行试验。

3、教师讲解实验物品的注意的事项,教给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试验完指一名学汇报。

三、小结内容:

上好科学课,是需要试验来证明的,今天我们参观的科学室、实验室都是为了我们上好科学课而准备的。

4、认识感官

教学目标:

1、知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2、初步了解视觉、听觉、触觉形成的原理,能用语言正确表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亲历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的重要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准备:

每组三色三形物体,酒精、白醋、花露水各一瓶,鼓膜模拟实验器一套、牙签一根

2、演示实验器材:

耳朵解剖模型、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

鲜艳的色彩、诱人的飘香、悦耳的旋律,这些是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感觉到的?

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

教学探究

1、认识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

出示下面物体

师: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这些物体中有红、黄、绿三种颜色。

生:

这些物体中有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三种形状。

师:

你用了人体的什么器官?

生:

眼睛

师:

我们把眼睛称为视觉器官。

活动二:

分组实验——闻气味

师:

下面我们开展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打开瓶盖,你闻到了什么气味?

师:

请同学们看老师闻气味的方法。

(示范闻气味)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气体对我们鼻子的伤害。

生:

闻到酒味

生:

闻到醋味

生:

闻到花露水味

师:

你用了人体的什么器官?

生:

鼻子

师:

我们把鼻子称为嗅觉器官。

活动三:

分组实验——尝白糖水

师:

请同学们拿出烧杯装的液体,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它是什么味道?

师:

请同学们看老师尝的方法。

(示范尝味道)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液体对我们的伤害。

生:

尝到甜味。

师:

用到了什么器官?

生:

舌头

师:

我们把舌头称为味觉器官。

活动四:

分组实验——亲历皮肤产生痛觉

师:

请同学们拿出牙签,刺你的手,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

疼痛

师:

是什么感觉出来的?

生:

生:

皮肤。

师:

我们把皮肤称为触觉器官

活动五:

课件播放音乐

师:

这段音乐好听吗?

你的什么器官听到的?

生:

好听,耳朵听到的。

师:

我们把耳朵称为听觉器官。

教学小结

师:

我们人有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等感觉器官。

眼睛称为视觉器官,鼻子称为嗅觉器官,耳朵称为听觉器官,舌头称为味觉器官,皮肤称为知觉器官。

能够感觉到色彩、气味、声音、香甜苦辣、疼痛等。

5、感官总动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感官的作用,学会保护感官。

2、知道一些事物可以用感官来判断。

教学过程:

一、探究人的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

活动一:

认识耳朵为什么能产生听觉

师:

出示耳朵解剖模型结合课件图,介绍耳朵的结构,耳朵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组成。

师:

鼓膜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

(介绍实验器材和结构)

(学生做鼓膜振动模拟实验)

师:

播放鼓膜振动模拟视频。

生:

薄膜随喂喂的声音而振动。

生:

鼓膜有振动传声的作用。

师:

鼓膜就是一个感受器。

正因为有了这个感受器,所以我们的耳朵才能够感觉到声音。

活动二:

认识其他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的原因

师:

依次出示其他感觉器官图,学生找出各自的感受器。

生:

眼睛的感受器是眼球。

生:

鼻子的感受器是嗅觉细胞和嗅觉神经。

生:

皮肤的感受器是痛觉神经末梢。

生:

还有触觉小体。

生:

还有热敏小体、冷敏小体。

生:

舌头的感受器是味蕾。

小结:

师:

刚才的研究发现:

感觉器官之所以能够产生感觉,是因为它们有相应的结构。

如鼓膜是听觉感受器、眼球是视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就是嗅觉感受器、味蕾是味觉感受器、痛觉神经末梢和冷觉小体等是知觉感受器。

所以我们人的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周围的事物。

3、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感觉器官

师:

刚才我们的研究表明:

感觉器官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那么你知道各种感觉器官可能会出现哪些毛病呢?

出现了毛病,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生:

眼睛失明,就什么都看不见。

生:

耳朵失聪,就不能享受美妙的声音世界。

生:

味觉出现问题,就会食不知味。

生:

保护眼睛的方法:

、不在光线过强、过暗的环境下看书;

、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

、不能直视光线过强的发光体;

、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与书本一尺的距离;

、不能过久的接触视屏(电脑、电视),做到劳逸结合

生:

保护耳朵的方法:

防噪声、防进水、防揪打、不挖耳。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目标:

1、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2、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

(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

借助工具观察)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认识工具

三、教师小结:

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7、做个小侦探

教学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

教学准备:

1、已认识各种脚印。

2、课件:

ppt画面八幅。

(见附图)

3、教师侦探卡(大),学生侦探卡人手一张,笔。

(见附图)

4、侦探奖章若干。

教学重点:

学生根据案件中提供的三条线索,调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记忆、判断,分别找出三条线索的答案。

教学难点:

在得出的三条线索的基础上,运用推理等手段,找出真正嫌疑人,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点击ppt画面一:

鸡大婶开商店。

师:

鸡大婶开了一个百货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

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鸡大婶经过仔细的计算,算出店里应该还剩下这些商品。

2、点击ppt画面二:

商品清单。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师:

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

引导学生说出有人拿走了。

2、师:

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

白天店里还拍摄到了一段录像,一起去看看吧!

3、师:

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怎么办呢?

想想警察破案需要找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找线索。

4、师: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

三、观察书中图画,找出原因

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图画中的现象,指名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平时的生活中现象来解释,要说的有所依据。

四、看书猜猜猜。

五、小结内容:

今天我们做了小侦探,学会了推断,找证据,得到答案,希望同学们以后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你的小发现。

8、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学会讲述故事。

2、结合身边的事例说出自己的发现。

3、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也存在暗箱,对于暗箱的作用有所了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

听诊器、空盒子,圆珠子。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

1、学生打开书本,小组合作看图讲故事。

2、指名来讲故事。

3、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指名来回答)

二、学习新知

教师讲解:

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开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这就是暗箱。

1、让学生试着举例说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暗箱。

2、动手做实验,猜猜小珠子的位置,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理由是什么?

3、教师指导看图27页,并进行相关的讲解。

三、玩游戏“我是小医生”

小组成员之间用听诊器来分别听听同伴的心跳,感受当医生的乐趣。

四、小结课堂。

9、树叶变黄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②掌握叶形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讨论中,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②研讨书签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路。

③在创作表示中,提高审美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秋天的落叶自然现象发生兴趣,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五、教学要点:

了解树叶变黄的过程,通过收集,观察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落叶图”。

2、创设问题:

①这是哪个季节?

从哪里看出来?

②秋天的落叶为什么会飘落下来?

为什么会变黄和红呢?

3、渗透科学知识,解释叶子变黄,变红和落下来的原因。

(二)、探究活动。

(把收集的树叶进行排序,把变黄的过程贴在白纸上)。

1、落叶可以用来干什么?

展示同学作品,在欣赏讨论中研讨贴的对不对。

(三)、发明表示。

(设计制作书签)

1、作业:

设计一枚实用的、美观的叶形书签,图案要适合外形。

2、同学分组制作书签。

(播放音乐)

3、教师辅导同学完成。

四、小结课堂。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目标:

1、区分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工物。

2、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人造物。

3、交流更多的用自然物搭建人造物的事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自然和野外娱乐场景的不同的。

出示游乐场游玩图片,交流游玩的心情与体会。

提问:

游乐场哪些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如:

滑梯、摩天轮、各种玩具,建筑。

2、在野外你看到的景物与游乐场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自然景物。

二、揭示自然物与人工物的概念

自然物:

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如:

山脉、河流、树木、等。

人工物:

是人类开采、创造,运用自然界中的物质。

三、找一找,区分自然物与人工物。

1、看书33页,找一找,说一说。

2、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

四、动手搭建一自然物

1、小组合作完成。

2、上台交流展示。

3、评价,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自然物,人工物,说来说你都知道有哪些?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看看图片,说说你都在哪见过这些物品,它们可以干什么?

三、初步了解自然物与人工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树木:

可以净化我们的空气,美化我们的环境。

也可搭建房屋、制作桌椅等。

羊毛;制作毛线、毛衣、衣服等

铁矿石:

冶炼钢铁、制造汽车。

1、举实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自然材料制造物品的例子。

2、看图片了解还有哪些自然与人工结合的产物。

3、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活动用书。

四、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自然物与人工物结合的产物,这都要感谢我们的社会,社会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创造了便捷。

以后你们长大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2.通过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提高的团结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教学,学生养成分析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片展示法、小组探究法等。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已经将学生分为衣食住行四组,并让每组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过渡:

我们之前已经让大家课下收集相关的资料了,现在请每组的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各自收集的结果,我们大家一起来看我们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衣的变迁

第一组学生展示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以及90年代以后的服饰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教师提问:

那么,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服从款式到颜色有什么特点呢?

改革开放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

我们以前的生活水平低下,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的提高,这都表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布票”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当时20世纪50年代初物资比较匮乏,为保证人人能买到基本生活用品,对紧俏物资采用发票证的办法,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二、食的变迁

【过渡】“民以食为天”,“吃”的变化也很大。

究竟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后,教师继续提问:

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

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三、住的变迁

【过渡】人们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我们现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住得也好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

四、行的变迁

【过渡】安居才能乐业,人们穿的好,吃的好,住的更好,工作的劲头就更足了。

生活也就更加有滋有味了。

闲暇之日呼朋唤友出去走走。

节假日你们外出时,都乘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现代生活的交通工具,之后请第四组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改革开放前的交通工具图片。

通过对比,学生直观感受交通工具的变化。

环节三:

巩固提高

教师展示城市交通堵塞的图片,请学生为改善交通出谋划策。

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之后请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开辟新的公交线路、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提升市民素质等等。

树立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健康生活,并且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

五、小结: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社会,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团结。

 

12、轮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自制轮胎车。

[教学过程]

一、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引起学生对轮子的注意。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同学们,你们好,老师知道今天要和同学们见面,骑了一辆自行车飞快的赶了过来,同学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跑这么快吗?

  “对,因为它有轮子,轮子在哪儿呢?

”请学生找一找自行车的轮子。

(提醒学生注意脚蹬处的齿轮。

二、通过和轮子玩具玩游戏,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的作用。

1、轮子玩具,体验轮子带给来的乐趣,知道生活中常见有轮子的物品。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轮子玩具,大家可以尽情去玩。

”幼儿玩玩具。

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么?

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上面有轮子?

2、二次玩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

“刚才有很多小朋友没有玩够,现在再去玩你刚才没完过的,注意观察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行动。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尽情发言。

引导学生发现轮子的异同。

(异:

大小不同、材质不同、有的有齿,有的没有齿……同:

都是圆的,都能转动。

3、认识轮子家族的成员——齿轮、滑轮及在生活的应用。

“刚才小朋友发现了有齿的轮子,(出示齿轮)它的名字叫齿轮。

他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学生发言。

看课件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样的方法认识滑轮。

4、把能滚动的轮子、有牙齿的轮子、能滑动的轮子送回家。

“轮子玩具在这儿太拥挤了,老师给他们安一个宽敞的家,(出示三张轮子图片)这是辆滚动轮子的家,这是有牙齿的轮子的家,这是能滑动的轮子的家。

(依次张贴)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把它们送回家。

学生按照图示将轮子分类。

三、通过“以前没有轮子”这个问题,了解没有轮子的局限和轮子的演变。

1、推理想象没有轮子的世界,感受没有轮子的局限。

“刚才小朋友见到了很多轮子,假如生活中没有轮子会怎么样?

 让学生充分发言。

2、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看来轮子的作用还真不小,老师告诉你们以前真的没有轮子,那轮子是怎么演变来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轮子的故事’。

”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3、教师小结。

[延伸活动]

出示自制轮胎车,开拓幼儿思维,引导学生废物利用,用各种废旧轮子做成好玩的玩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