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303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1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docx

最新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笔记资料

彭鑫博士主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

(含备孕、0到12岁的养生智慧)

  主讲人彭鑫,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年专家,中医学博士,执业中医师。

视频里面有些传统的推拿方法,比如给小儿捏脊,我妈就会,正是祖祖辈辈古老的智慧流传!

 北广传媒优优宝贝频道2011年隆重推出了一档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学家彭鑫博士主讲的《中医古法•婴幼养生(让孩子少打针少吃药的自然安全保健法)》节目,一经播出,即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和喜爱。

节目第一次将中医养生的概念引入了婴幼儿健康保健领域,以中国传统中医古法来调理婴幼儿健康,开创了以电视节目的形式来传播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的先河;同时也是第一档运用中医知识全面、系统的介绍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由育儿达妈全程参与现场交流的节目。

优酷第一集《中医古法婴幼养生》中医养生从婴幼儿开始

二:

备孕及孕中养生三:

胎毒防治、母乳喂养及添加辅食

四、囟门、牙齿、动作、语言发育及1-3岁饮食、睡眠、寒温等

五、小儿生病的原因、规律、及应对措施六、中医儿科的治疗方法

七、中医五官望诊八、小儿感冒、咳嗽的原因、症状、食疗按摩及预防

九、小儿扁桃体、肺炎、口疮的中医防治

十、小儿哮喘与呕吐十一|小儿腹痛与腹泻

十二、小儿腹泻、厌食、积滞、腮腺炎十三、小儿脑瘫、麻疹及意外伤害

第一集中医养生从婴幼儿开始

精彩提示:

治疗小儿受寒腹泻的外敷法;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婴幼儿各年龄阶段养生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

Part1中医养生从婴幼儿开始

1.中医治疗疾病的副作用小,非常适合婴幼儿(常用食疗、保健和按摩)

2.通过”捏脊”可以解决孩子的发热咳嗽等常见问题(视频讲解捏脊的手法),每天捏脊10分钟左右。

促进消化,手法可以轻柔一些;发热感冒,手法可以重一些。

疼不疼,取决于手法轻重。

3.儿童(12岁之前)不太适宜做足底按摩。

因为儿童经脉畅通,身体柔软,体温较高,脚底红扑扑的;人老先老腿,经脉不畅,身体僵硬,脚底容易受寒。

4.儿童一定要忌生冷。

小儿年幼胃里面热气比较多,想吃凉东西,小的时候没事,但这种习惯一旦保持下去,小时候就会伤胃,脸色发黄,鼻子中间叫气池的地方(详见视频描述)发青,代表肠胃有寒,这种脸色会持续到青春期以后,这种女孩胃寒导致子宫寒,引起痛经。

5.治疗儿童(肚子受寒)腹泻的热敷法:

炒热的粗盐粒,用布包好,熥在肚脐上

农贸市场买特别大个的粗海盐粒,用铁锅炒热,用布包好,敷到肚脐上可以焖胃,治受寒腹泻,暖肠胃,拔湿气。

6.中医古法中的“拔罐和刮痧”也适用于儿童。

(风寒感冒,用刮法效果非常快,5岁之后适用)

7.孩子在四岁之前,不宜用“针法”保健,易破气。

(小孩吹空调受寒,面瘫,用针效果好)

8.中医古法中的“灸法”适用于婴幼儿保健。

(艾条,烧着后,在特定穴位熏,效果好)

9.“导引”类似于气功,有推经导络的意思。

“导引”通过打通孩子的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导引的动作,配合呼吸,肢体病就能痊愈。

少儿武术班的基本功,就是导引的动作。

一,压腿,打开足三阴经,脾经、肝经和肾经,此三经一打开,全身的能量就起来了;二,站桩,把全身的浊气站下去,清气上升。

经脉通畅,胃口就好,容易长高。

part2: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小儿发育,是形体和精神,同步发育,中医认为,形神要合一。

2.什么叫生长发育?

生长是形的量的变化,发育是功能性的变化。

3.胎儿在后期的体重增长,主要是脂肪的累积。

胎儿发育前期,是骨骼和内脏的发育。

孕妈妈要根据情况调整饮食结构。

4.婴幼儿体重变化规律:

足月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公斤;婴儿期体重增长最快,以后逐渐减缓;小儿体重存在个体差异,波动范围为±10%以内。

5.新生儿出生3天左右,有正常的生理性体重减轻现象。

一周之后就恢复原来的体重。

小儿自带三天口粮,出生前三天,不用喝奶粉,喂水就可以。

要早开奶,早吮吸,正确含着乳头下边特别是乳晕部分,小儿多吸就可以多分泌乳汁。

有母乳后,就母乳喂养。

6.新生儿出生后要清理胎毒,也就是羊水,从嘴里掏出来。

(羊水吞咽下,对内脏不好,甚至影响到成年后;吞多,会造成窒息)

7.新生儿可服用打口药,帮助排尽体内的胎毒。

(新生儿,头要侧放不用平躺,免得呕吐物呛着,出生前3天,小儿要排泄很多胎粪和呕吐胎毒,体重下降很正常;美国的做法是,让小儿趴着,嘴里吐干净。

8.体重超出一般规律,多见于一些肥胖儿童,还有巨人症,这些都是病态;体重不足,疳积的情况比较多。

(“疳”是代表孩子的肠胃消化,运化不了,导致身体发育不好,小儿长时间身体瘦弱多归属于此类,脸色发黄,毛发枯黄,嘴唇发白,肚子比较鼓胀,四肢比较瘦弱,就叫“疳症”;积)

9.肥胖儿童,有糖尿病的倾向;瘦弱儿童,多属于消化不良。

10.身高规律:

新生儿身高,男50.6cm、女50cm;0-3个月,每月增长3-5cm;3-6个月,每月增长2cm;6-12个月,每月增1-1.5cm;出生第一年,增长25cm左右,约75cm;出生第二年,达到85cm。

两岁后,每年约5cm;青春期,身高再次进入发育高峰。

11.养孩子不要像催苗一样,长得快的东西,往往寿命会比较短。

(07年统计北京女孩平均来例假的年龄是9.2岁,20年前是12岁)

12.孩子的生长发育过快,容易埋下健康的隐患。

现在又很多初中高中生,肥肥胖胖,走路也不灵活,实际上是催熟,吃各种营养品,导致骨密度低,容易骨折,身体也容易出问题,北京东城区1.5%的中学生,有糖尿病的倾向,这与家长喂养小孩的理念有关,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建立正常的饮食习惯,往往认为多吃肉多喝牛奶身体就会长得强壮,实际上不见得是这样,会导致以后的疾病。

13.婴儿期养生重点:

饮食和睡眠。

(饮食,配合母乳按照添加辅食的规律进行。

1岁左右断奶,以辅食为主。

14。

辅食添加的内容:

五谷杂粮、粥、蔬菜泥等。

15.幼儿期(1-6岁)养生注意事项:

一、不要吃过凉的食物;中国人的脾胃适合吃五谷杂粮(小麦面粉、小米、大米、高粱、豆类等),养生要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吃牛奶,营养吸收率低,西方人祖先为游牧民族,体质不同,能吃冷饮,吃牛奶吸收率高);产妇红糖小米粥养脾胃,.小米粥上面的那层油,最能滋养孩子的肠胃;

二、要吃当季当令本地的水果,不要吃反季节水果。

不同季节的水果,与人体的“气”是相对应的。

(根据24节气,不同的时令,不同的水果成熟,代表不同的气,夏天吃西瓜清热,冬天吃橙子柚子,橙子是热性,补充维生素,帮助建立体内酸碱平衡)。

16.夏天天热人体毛孔张开,吹空调,易受寒;冬天用暖气,人体毛孔闭塞,又食用高能量食物,有内热,易上火,上火容易伤肺,还得清肺热。

17.幼童期(7-12岁)养生注意事项:

一、饮食要注意温暖;

二、不要太热了。

欲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小儿着热比着凉更麻烦。

小儿着凉往往是,先“捂”,捂热了,就开始脱,脱了一吹风就受寒,开始咳;

小儿吃东西没有节制,遇见喜欢吃的就多吃,吃多了就撑,一撑脾胃给弄坏。

多食则雍,整个消化没法建运。

往往吃撑一次,他会拉肚子,还会腹泻,甚至便秘。

小孩吃多了,会产生内热往上一熏,形成肺气,然后咳嗽不愈。

part3:

新生儿护理

1.新生儿脏腑娇嫩,气血虚弱,需要非常细心的护理。

2.孩子出生后最基本活动:

睡觉、哭。

小孩刚生下来,速包裹,令其安睡,睡醒了就哭,哭完了又睡,听其自然,不要动他,对其身体发育有利。

哭则清气升,哭是一个很好的锻炼,锻炼肺活量,同时按摩脏腑。

睡是浊气下降,让胸腹之间气血贯通。

小孩不爱哭,只有不是萎靡不振,吃饭睡觉都好,就没有问题。

3.小儿呼吸肌不发达,肺活量小,因此呼吸频率高,是正常的。

4.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正常,非病态,不要当疾病处理):

一、“螳螂子”,又名颊脂体——口腔内部、两脸颊部有增厚的脂肪垫,有助于胎儿吮吸奶。

螳螂子会自然萎缩,不需要特别割除。

提醒家长,不要把它当做一种不好的畸形来处理,若割掉,易引起败血,感染。

二、“马牙”,上皮珠或粘液珠,牙龈上出现白色小点。

不用管他,2个星期左右会自然消失。

三、乳房肿胀,受母体雌激素、孕激素等影响,一般2-3周自动消失。

四、假月经,女婴受母体雌激素影响,在生5-7天内会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2-3天后会消失。

五、新生儿黄疸,常出现第2-4天,皮肤眼睛等处,快的话,十天之内消失;慢的话,持续一个月,皮肤有点泛黄如橘子皮色。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退得比较慢。

六、生理性体重下降。

4天后体重回升,7-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之后慢慢增加体重。

七、脱水热。

因为小儿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发达,伴随着脱水,体温升高,有可能出现39到40度的体温,不用管它,只要喂足了奶和水,体温自动下降。

常发生在出生2-4天,只要补足体液,很快就会消失。

部分儿童会出现脱水热。

*新生儿脐部护理剂日常清洁卫生

1.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件事:

清理口腔内的胎毒(羊水、胎粪、黏液)。

2.第二件事:

拍屁股或脚后跟,让其哭。

3.清洁眼睛耳朵等部位。

用一次性棉签沾淡盐水或稀释后的医用酒精。

皮肤皱褶,及前后二阴,重点清洁。

4.小儿洗澡:

古法出生前三天不洗,第三天洗,为“洗三”的习俗。

现在通常的做法是小儿出生后第二天早上就开始洗。

一、洗澡水温度,比小儿体温稍高一点点,不要太凉。

不要让水直接浸泡脐部,以免引起“脐风”。

古代很多小孩死于“脐风”,即脐部感染,因当时消毒环境不好,容易引起脐风、脐湿,然后脐疮。

洗后涂爽身粉或植物油,润泽皮肤。

二、周围环境保暖:

室温22-24度,湿度55%-65%。

三、新生儿夏天天天洗澡,冬天可不那么频繁。

5.新生儿脐部要保持清洁、干燥;平常要注意五官及体表皮肤黏膜的清洁护理。

6.新生儿衣着要点:

衣服温度要适宜,不能凉(冬天衣服要捂热,再给小儿穿),夏天不能穿太多,要防暑降温;透气、舒适、柔软,最好用棉布;衣服上不宜有纽扣,防止吞咽;不能用松紧带,会勒着身体,常用系带或小拉链,常穿连体衣服;传统服装,夏天穿肚兜,盖住心、脏腑、肚脐,防止受风寒,四肢也可以活动开,不至于产生暑热;冬天放在襁褓里,就是用布包起来,松紧适宜,太紧会影响小孩活动,太松容易踢开;

7.纸尿裤和传统尿布哪个更好?

传统尿布更适合婴幼儿。

(纸尿裤透气不好,容易产生湿热,滋生细菌,引起皮肤病。

导致小孩红臀,屁股发红,甚至大腿根部出现红色疹子)

part4新生儿体质特征

1.孩子为稚阴稚阳之体。

中医“阴”指有形的物质,如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六腑、组织细胞等;“阳”指物质的功能性和运动性,一些脏腑的生理功能等等,为无形之气。

阳是形容万物欣欣向荣、向上的状态;“稚”为稚嫩,即不完善,小儿消化、呼吸、心跳等功能比成人弱。

2.儿童用药特点:

用量偏少;药劲比较弱,偏性不大,不用猛药;药味不多。

小孩如小苗,要和风细雨调养,而不能狂风暴雨;最好用食疗、推拿、按摩等天然方法。

3.每个孩子在健康状态下,身体都是阴阳平衡的。

4.孩子会自我建立稳定系统,比大人快。

小孩有一点点病,会通过呼吸或睡眠来调整,或自己会拒绝吃某些不好消化的饮食来调节,特别是发热性疾病的时候,自己安静下来,休息,把身体恢复。

孩子越幼小,自愈能力越强。

人老,自愈能力变弱,中医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帮助身体的自愈能力恢复!

5.小孩自愈能力特点:

得病来得非常快,自愈也快!

(如小孩下午有些发烧的苗头,晚上就蹦到40度,家长会吓蒙,但退烧也非常快,一两天后自然就退烧,这和成人不一样,成人3-4天才退烧。

如果发烧超过37.5度,就医确定病因,要么食疗要么药物或推拿等;超过39度,一定要降温,以免损伤大脑神经系统,使用退烧药,否则容易高烧抽搐。

6.身体发育是否到位:

如1岁,身高应多少,体重应多少,应该会站了,简单单词会说了。

虚,是不平衡的状态。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发热为邪实。

比如刚开始感冒,实证表现:

体温升高,鼻翼扇动、嗓子里面有湿罗音,痰鸣等。

小孩体质不好,很快转化成虚症。

虚症:

神色萎靡、四肢冰凉、脸色苍白。

体质不好有虚症。

体质好,自愈能力强,自己喝些水,休息几天就好。

7.小孩的纯阳体质特点:

1).生机旺盛,新陈代谢快;2)得了病容易化热.

8.小孩体质和老人体质的对比:

一、孩子手脚红扑扑、暖暖的,放在冰天雪地玩,手脚都发热,这是阳气充足的表现;老人怕冷,喜欢把自己包严实,是因为气血虚弱,局部有寒凝,气血不通畅。

小孩除非高烧惊厥,手脚会凉,其他情况,凉的很少。

二、小孩经络通畅、筋骨柔软,摔跟头摔不坏,不会轻易骨折、扭着筋、关节错位;老人身体僵硬,跌倒易骨折。

8.解决小儿发热的推拿方法——推“天河水”(手法见视频)100-200下:

清肺热。

平时不用推,上火时再推,平时可以用“捏脊”的方法(手法见视频),脾胃有问题,捏脊重点捏下部。

第二集备孕及孕中养生

精彩提示:

孕妇饮食常见误区及饮食要求;孕妇滋补粥;缓解孕期呕吐的食疗方;胎教方法。

part1备孕及养胎

1.孕前半年,应中医调整体质。

2.若肝、肾不足,孕妇容易脾气不好,情绪不稳定;孕前气血亏虚,怀孕容易造成滑胎,气血不足以供养胎儿,胎儿易自然流产。

气血亏虚的孕妇,可以喝健脾汤:

山药、芡实、莲子、五谷杂粮;孕妇体质燥热,一出生小孩就有满身湿疹。

燥热型孕妇,饮食忌油腻辛辣,可以用绿豆、薏仁熬汤喝去燥热。

3.男女婚育的适合年龄:

男24-32岁,女21-28岁。

4.孕妇饮食要求:

营养丰富、清淡不油腻、容易消化,按时按量。

孕妇没有特殊的饮食要求,根据自己的口味变化选择,吃不下的不要勉强。

5.孕晚期(胎儿八个月之后,身体大脑、神经、骨骼等发育完善,主要长脂肪,增体重),孕妇吃的太多,不容易顺产。

6.孕妇饮食容易陷入进补的误区:

误区一、过多进补会导致胎热(如大鱼大肉和各种海鲜龙虾等),海产品偏热性,孕妇会产生内热传给孩子。

误区二、油腻、油炸、烧烤等滋腻性食品,对胎儿有影响。

误区三、喝高汤类(油性成分太大的汤,如鸡汤、鱼汤)。

7.孕妇要吃清淡、自然一些食品,提倡五谷杂粮!

五谷杂粮是植物的种子,充满生机,有生命力,是植物高浓度浓缩的精华。

滋养身体特别好!

五谷的功效:

“补脾胃,益气血,长肌肉,和五脏”。

8.孕妇滋补粥:

大枣、花生、枸杞子、莲子、桂圆(少放,孕妇有内热就不能用)、葡萄干、黑芝麻、核桃仁、山药、大米、小米(可多放,养胃利湿)、玉米、黑豆(大个黑豆,发完再炖粥)

9.孕妇可以顺其自然吃自己想吃的东西,但不能吃的太多。

10.孕妇饮食禁忌:

过辣、过咸、过冷(伤胃气)、过分滋腻(不能顿顿大鱼大肉)。

part2孕妇寒温调摄与防感外邪

1.女性怀孕后由于气血去养胎,表气不露,易外感,必须做好寒温调控。

孕早期,表气不露,毛孔张开,一吹冷风,就风寒感冒。

2.妊娠后期肝肾不足(肝、肾气使人平静,但养胎去了,孕妇易心烦燥热),会导致孕妇燥热、盗汗,属于肾阴虚。

燥热特忌着凉,否则受凉感冒很麻烦。

3.孕妇好顺应气温的变化:

天凉则添衣天热则减衣,天寒宜取暖天暑宜降温,出门避大风,雨雪勿外出!

4.孕妇着装宜宽松,有利于气血流通,否则容易水肿。

不能穿紧腿的裤子。

腹部收紧的衣服,会造成下部气血不流通,导致水肿。

紧腿和束腰裤,导致胎位不正。

5.孕妇装:

纯棉制品,要舒适、透气、吸潮、保暖、宽松、轻柔。

化纤容易产生静电,需避免。

6.孕妇不要穿高跟鞋,否则容易引起腰椎受损及其他健康问题。

7.孕妇要注意脚部和腿部保暖,否则容易导致胎寒。

胎寒表现:

小孩一生出来就拉肚子,腹泻,大便是绿色。

8.孕妇易感的外邪(致病因素):

风、寒、暑、湿、燥、火,瘟疫,传染病等。

特别是传染病,病毒性疾病容易引起胎盘感染,导致胎儿畸形和先天性疾病。

9.孕前应做四项病毒检查,若有,打疫苗即可治疗:

如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导致小儿患上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小头畸形等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10.孕妇养胎时要注意休息,尽量少去公共场合。

休息好了,内分泌平衡,整个身体的免疫力就会提高,抗病毒能力强。

公共场所如超市、车站、商场等,人员复杂,环境污染,空气都不太好,空气有很多致病细菌和病毒,尽量少去。

11.缓解孕期呕吐和发热的食疗法:

早孕期(三个月),早孕反应“呕吐”,会导致胃气上逆,引起发热,内分泌就容易絮乱,引起疾病。

*虚寒体质孕妇缓解呕吐的食疗法:

生姜汁(一勺)+甘蔗汁(一杯),煮开后饮用。

生姜止呕,把姜榨汁,一小勺就行,止呕温胃;甘蔗健胃养脾,榨汁一杯,加一小勺生姜水,煮开后饮用。

*热性体质孕妇缓解呕吐的食疗法:

生姜汁(半勺)+苦瓜汁(两三勺),混合后饮用。

“辛开苦降”,辛味,把中焦打开(呕吐身体是缩紧的),苦瓜,味苦性凉,可以往下潜热气。

味道若不好,可以加冰糖,掺着喝。

*正常体质孕妇缓解呕吐的食疗法:

生姜汁+鲜藕汁,混合后饮用。

藕汁清胃热,生姜止呕。

12.孕期发热的食疗法:

风寒型(受凉、打喷嚏、流清鼻涕、怕冷等症状)感冒发热,用生姜(切大片,一、二两)+红糖,煮水喝。

喝后发汗,病就好了。

夏天,风热感冒(表现为:

嗓子疼、嘴干、发热为主不怎么怕冷):

桑叶+白菊花,煮水喝。

口渴严重,可放梨(切片)一起煮水。

菊花,为白菊,杭白菊为最好,疏风解热。

13,.古代中医学妇产学巨著《产集》,详解孕妇禁忌行为“十三毋”:

毋登高(视线有障碍,脚下看不见)、毋作力(不要使劲,使劲用力会使腹部用力,给胎儿压力大)、毋疾行(不要快速走路,一快速就看不清脚下,掌握不好平衡)、毋侧坐(不要侧着坐,歪着坐,随便一躺,端坐为宜,气血循环好。

否则产后易腰痛)、毋屈腰(不要弯腰,会压迫胎儿),毋跛倚(跛倚即弯着一条腿使劲,一条腿放松,身体宜端正,不要歪歪扭扭),毋高处取物(两手一托天,人体气往下沉,容易抻着,伤肝经之气,影响胎儿),不要跳跃、颠仆,总之,走路要稳重,体态要端正。

part3孕期的精神调养及胎教方法

中医胎教学“调心神、和性情、节奢欲,庶事清净”

1.现代常见胎教:

音乐、对话(特别是父亲,低嗓音能更好的穿透子宫)、抚摸、意念。

2.中国古代胎教,以听音乐为主。

孔子说:

“礼乐养生”,通过欣赏优美的古典音乐,以调养孕妇的心神。

3.调节孕妇情志的方法:

在《育婴加密养胎以保其真》“自妊娠之后,则需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陈说礼乐”。

4.作为丈夫,要给孕妈妈更多的赞美和良性暗示:

漂亮、身体好、有德行、会处事等各方面。

人心情舒畅,就会分泌很多有免疫力的细胞,增强免疫力。

5.孕妇可让周围人,丈夫最佳,来朗读传统文化经典读物,如四书五经、弟子规、诗书等,陶冶情操,让德行品德各方面往良性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都是良性暗示,很多儿童早期读经典(如《道德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智力开发特别好!

主要是坚持,每天一遍。

案例:

彭博士的朋友,每天坚持给孕妻读《道德经》一遍,同时抚摸肚子,和胎儿互动,将美好的意念传递胎儿。

小儿生下后,身体强健,听到爸爸读《道德经》,很欢喜。

6.传统文化和古典音乐,有助于孕妇养胎。

7.需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一、发怒:

怒伤肝(一生气,气血往上涌,造成咳血或流鼻血;肝气不足,引起气血不充,导致流产)

二、忧思:

思伤脾(所谓忧思,反复想一件事,想起来就后悔,或想着想着就埋怨别人,即小心眼伤脾胃,吃不下饭,大便稀,胎儿埋怨营养供给)

三、悲:

悲伤肺(像林黛玉那样悲悲戚戚,肺气不足,抵抗力就弱,容易感冒)

四、惊恐:

恐伤肾。

(惊恐,包含没有安全感,对自己不自信,伤肾气)

五、喜和恨:

伤心脉。

(过喜伤心,经常恨一个人,也伤心脉,心脉不足,气血流行不好,对养胎不利)

8.孕妇要平和心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任何事情慢慢放淡,孕期受到惊吓会导致流产或胎儿癫痫。

9.孕妇个人素养是最重要的胎教,孕妈妈应该对自己有进一步要求。

《烈女传》胎教论“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睡觉不歪着扭着睡),坐不边(不歪着坐),立不跸(不歪斜着站,以上讲外在端正),不食邪味(不吃乱七八糟刺激、怪味食品),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食品摆得不正不吃,每一样物品摆的端端正正,外在举止端正后,内心就正了,内心正气足,外邪包含喜怒忧思悲恐惊,尤其是惊吓,缓冲力就强,一般来说,心胆气弱的人,特别容易受惊吓。

即心正,形正,则胎正。

)目不始邪事,耳不听淫声,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艺”

10.多看美好的事物,不要看丑的猿猴及其他丑陋负面事物,会产生负面影响,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

11.中医古法,胎教要点:

一、精神和悦宁静:

情绪平稳、喜怒适可而止;

二、培养高尚情操:

品行端庄,道德高尚。

三、闻喜辟邪驱恶:

多接触美好事物,去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四、畅想未来舒志:

以真善美之念,凝思于胎儿,以使气血调顺,胎元健固。

12.意念胎教:

多给胎儿一些赞美和良性暗示。

比如:

宝宝品德优秀,聪明等良性暗示。

母子连心,小孩会收到母亲念头的暗示。

怀孕及三周岁之内,母亲起不好的念头,都会对小孩不好。

妈妈生气,奶里面就会有毒,应挤掉毒奶,不能给小孩喝!

小孩喝了会腹绞痛,拉稀。

妈妈经常生气,产生的毒奶,全给小孩喝,会毒死小孩。

part4孕期适宜的运动和保健方法

1.孕期运动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劳逸结合。

保持适当的运动,可以气血流通,便于养胎,便于生产。

适当静养,不能过分消耗体力,否则容易产生气血劳伤。

*怀孕1-3个月:

应适当静养。

工作节奏放慢。

胎儿刚开始发育,运动过量导致气血不足。

*孕期4-7个月:

课适量增加活动量。

脾主四肢,四肢经常活动,脾胃就好,气血就充足养胎,有助于消化功能提升。

*8-9月:

轻微工作,保持适当活动量。

至少散步一小时,使气血流通,散步活动膀胱经,可以提升肾气。

*胎儿足月后:

孕妇以静养为主。

安安静静,以待分娩。

每天安排一定时间散步即可。

2.适合孕妇的养生方法:

散步,一般早晚各一次即可,上午9-10点,晚饭后散步,运动消食。

3.适合孕妇的养生方法:

太极拳,有调理气息,固肾补钙之效。

练习要点:

动作要缓慢柔和,心气要和缓舒畅;最好在户外进行,以吸收天地之精华。

(特别是杨氏太极拳,太极就是练习放松,放松身心,加强下肢的力量,培养丹田气,丹田气是胸腹之间的力量,生孩子的时候非常管用)

4.练太极拳可以补肾。

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骨密度比常人高20%-30%。

通过和缓的太极拳动作,将全身的精华往里收,收到骨髓里面。

同吃一锅,为什么有些人缺钙有些人不缺?

是因为缺钙的人,吸收钙的能力差。

妈妈吸收钙的能力强,宝宝也不会缺钙。

普通食物中的钙含量足够,补钙的关键是人体康健能消化吸收,而不是盲目补钙,导致越补越缺。

练太极拳最好在户外,可吸收阳光,阳光照射皮肤,生成的维生素D,可促进钙质的吸收。

5.中医提倡的运动,基本都在户外进行。

户外和煦的风,有利于胎儿生长。

家里面可以做一些瑜伽动作,舒展筋骨。

6.运动过量的表现:

*运动之后感觉特别累,通过睡眠也改善不了;

*运动过程中出汗过多(特别是大粒汗珠,会损伤心脉,心血不足。

*运动过程中及运动之后,感觉气喘吁吁。

7.运动不足的表现:

*身体日益肥胖,全身乏力;*耐力不够,稍一运动就出汗。

8.运动过少的危害:

过度肥胖,容易难产(气血不足所致),肠胃不好(吃东西难消化)。

整体在家呆着那也不去的孕妇,子宫如大棚,小孩如幼苗,生出来的孩子体质就弱,家里面条件越好的小孩,越经不起风吹雨打,越容易感冒咳嗽。

反而农村妇女(天天运动,气血流通,筋骨就好),生下来的孩子特健康。

9.孕妇禁止用针,灸法、按摩也要慎用。

北方人洗澡搓背,基本上就搓督脉、膀胱经等大脉,不慎会导致流产;合谷、三阴交、昆仑、太溪、至阴等穴位(穴位位置详见视频),针刺按摩会导致流产。

10.中医通过”灸“至阴穴,可以正胎位。

(操作详见视频)

11.孕期的房事:

最好在怀孕期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