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428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docx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语法之—词性

词类:

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

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A、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鲁迅、学生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长江、高原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政治、文化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星期六

表示处所名称:

上海、中国、美国

表示方位名称:

上、下、左、右、里、外(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如“不”和“很”,“不中国”×),而受形容词修饰(如“美丽中国”)。

语法用法:

作主语、宾语例如: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鸟飞上了高高的柳树。

B、动词:

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

坐、听、说、打、开始、进行eg:

听课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

有、发生eg:

发生地震,有钱

表示心理活动:

爱、恨、喜欢、希望、担心、怕eg:

恨他

表示使令:

叫、让eg:

老师叫你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

能、会eg:

我会了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

来、去、上 、进 、出eg:

来一下

表示判断(判断词):

是eg:

我是学生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不听”),心理动词受“很”修饰(“很喜欢”)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eg:

雨一直下着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

eg:

我能算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eg:

你走来

语法用法:

作谓语例如:

他正在听课。

小王对他的表弟说了几句话

C、形容词:

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

高、矮、胖、瘦、大、小eg:

高高的树

表示事物性质的:

漂亮、结实、丑陋、疏松、干净eg:

漂亮的衣服

表示事物状态的:

快、慢eg:

走得慢慢的蜗牛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和“不”修饰(“很丑”),能带“的”(“高的”)

②语法用法:

作谓语和定语例如:

(激烈的)战斗打响了(作谓语)。

这棵树太大了(作谓语)

 

D、数词:

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

(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三分之一、5、三万、6倍

表概数(约数):

几、许多

表序数:

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②语法用法:

作定语和补语,例如:

(一艘)小船慢慢地漂了过来(作定语)。

我比他大〈一岁〉(补语)。

E、量词:

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次、回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eg:

一尺布一口人一斗米一杆称

②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eg:

开一枪

③语法用法:

作定语或补语。

例如:

(一辆)马车从我的面前驶过(定语)。

他说了我〈两句〉(补语)。

F、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人称代词:

我、你、他、她、它(门)、咱们、您

第一人称:

我、我们、咱、咱们;

第二人称:

你、你们、您、您们;

第三人称:

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哪里、多少、怎么eg:

你说什么

指示代词:

这、那、这儿、那儿、其他eg:

这儿有水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语法用法:

作定语、主语或宾语例如:

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做主语)。

(你们的)心真是黑透了(做定语)。

真正的勇士永远是我们(做宾语)!

二、虚词:

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G、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

都、全、光、仅仅、单单;eg:

都死了

表示语气:

可、倒、难道、简直;eg:

这猫可漂亮了。

难道死了

表示否定:

不、没、必须、别;eg:

不杀必须死

表示时间:

刚、恰好、从来、一向;eg:

刚刚上课

表示程度:

很、极、十分、非常、更;eg:

很快乐

表示情势:

仿佛、渐渐、依然、几乎。

eg:

渐渐长大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例如:

今年夏天[十分]热(作状语)。

小猫漂亮〈极了〉(补语)。

H、连词:

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

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

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

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eg:

我和他,他和我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不作句子成分

I、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依据、根据、

语法用法: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做谓语的状语或补语

例如: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了(作补语)。

我们的生活[比过去]好了(作状语)。

J、助词:

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结构助词:

的、得;eg:

我们伟大的祖国

动态助词:

着、了、过;eg:

雨正下着

语气助词:

的、了、吗、吧、呢等。

eg:

天晴了吗?

K、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

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有时作谓语例如:

他哼了一声(作谓语)。

喂!

你在哪儿?

(作句子)

L、拟声词:

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

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作句子成分或句子

例如:

湖水[哗哗地]流着(作状语)轰隆隆!

外面传来一声跑响(作句子)

三、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

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

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

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很美丽的中国”);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

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例如:

我跟他说(“跟”是介词)。

我跟他一起去公园(“跟”是连词)。

⑤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

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⑥区分介词和副词:

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⑦区分介词与动词兼类:

如,“在、给、用、拿、比、到、让、朝、往、把、经过、通过”等词语。

{1、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其他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例如:

他在北京。

(动)他在房间里读书(介)

2、动词后能接“着、了、过”;介词不能接“着、了、过”。

例如: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动)。

别拿我开玩笑(介)}

四、词语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

(少数除外如:

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

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

如:

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

走不走?

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

如:

不北京。

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

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

形容词多数可以,如:

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

ABAB式,AA式,

如:

讨论讨论,看看;形容词重叠:

AABB式,AA(的)如:

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

如:

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

如:

“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

如:

“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

如:

一概不一概?

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

“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如:

“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

“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

“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

如:

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

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

“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

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

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

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那我开玩笑。

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

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

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

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

把住质量关。

(动词) 把书拿来。

(介词) 拿把菜刀来。

(量词)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了很多钱。

(动词)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

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

大家选我当代表。

(名词)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

(动词)

买了一把锁。

(名词)  把门锁上。

(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

(动词) 他坐得很端正。

(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

(动词)    这里人太多。

(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

(名词)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

(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

(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形容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

(动词)   你跟姐姐回家吧。

(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

(形容词) 你怎么老哭?

(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

(形容词) 我今天又白跑了。

(副词)

练习 :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

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

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   肃立    B.也许  立刻  C.聪明   智慧    D.欣然   果然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

(动词) 

2.队员们精疲力尽。

(名词)

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

(形容词)

4.输得精光。

(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形容词)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动词)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名词)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形容词)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

(动词)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名词)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

(形容词) 

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动词)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形容词)

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

(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B)

A.电灯突然亮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   B.叹词     C.介词    D.拟声词

越发(副词) 除了(介词) 始终(副词) 依照(介词) 沿着(介词) 索性(副词)扑通(拟声词) 哦(叹词)  屡次(副词) 何必(副词)自从(介词)  砰(拟声词)啊(叹词) 却(副词)

七、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

愿意(能愿动词)孤寂( 容词)诧异(形容词)壮举(名词)贪婪(形容词)

 

词性的变化

   汉语中的许多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会发生变化,也即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

因此,要学好词性,必须掌握语境中的词性。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发明,可作动词或名词。

①这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这里的“发明”指某种成果或产品,是名词。

②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

(这里的“发明”指研究开发,是动词。

2、得,可作动词、助词或名词。

①这件事你得去。

(这里的“得”读děi,表示一种意愿,是能愿动词。

②工资是我的劳动所得。

(这里的“得”读dé,相当于“得到的报酬”,因此是名词。

③这件事你做得对。

(这里的“得”读de,用在动词“做”之后,表示补充说明,是结构助词。

3、上,可作名词或动词。

①桌上有一本书。

(这里的“上”,表示处所,是名词。

②昨天我上南京去了。

(这里的“上”表示动作行为,是动词。

4、在,“在”的用法最为灵活,可作动词、副词或介词。

①星期天,我在家。

(这里的“在”后面再没有动词,因此只好自己充当动词。

②星期天,我在家看书。

(这里的“在”后面还有动词“看书”,因此只能充当介词,和“家”合在一起,表示处所。

③星期天,我在复习功课。

(这里的“在”相当于“正在”,表示时间,因此它是时间副词。

5、啊,可作叹词或语气助词。

①啊!

祖国多么美!

(这里的“啊”单独使用,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是叹词。

②祖国多么美啊!

(这里的“啊”用在句末,表示一种感叹语气,是句末语气助词。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许多词性用法很灵活,应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

下面几题请同学们仔细辨识:

①老师叫你。

②昨天你叫老师表扬了。

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明天我要到上海。

⑤请把座位让给她。

⑥妈妈让我学做饭。

⑦上学时要锁好门。

⑧我买了一把锁。

(附参考答案:

①动词,②介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动词,⑥动词;⑦动词,⑧名词。

有这样一则笑话:

老师问学生:

“你们知道上帝住哪儿?

”彼得回答:

“我知道,上帝住在厕所里。

”老师愕然:

“住厕所?

你怎么知道的?

”彼得说:

“每天早晨,我都听见爸爸使劲敲厕所的门,一边不停地喊:

‘上帝呀,你怎么还不出来!

’”这则笑话的可笑之处是因为彼得答非所问,错误地把老师所问的“上帝”与爸爸所喊的“上帝”混为一谈。

这实际上牵涉到语言中的词义虚化和词性转化现象。

 

笑话中,老师所问的“上帝”是指人们头脑中的一个事物、概念的名称,是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神,是名词;而爸爸在敲打厕所时所喊的“上帝”表示的是一种呼唤或感情,相当于“哎呀”、“唉”,其原来的意思已经虚化,词性也由名词转化为叹词。

 

汉语口语中,有些名词表示的事物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具有至高无上性,如“上帝”、“天”、“地”、“妈妈”等,因此,人们在产生惊讶、赞叹、无奈等感情时,往往会随口呼出,抒发感情。

长此以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些名词的本来意思就被虚化,词性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一些只表示呼唤应答或某种感情的特殊叹词。

这种语言现象在口语中经常出现。

如:

“哎呀,天!

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吧?

”(《变色龙》)“天”本来一般指天空、天气、季节等,是名词。

而在句子中却没有实在的意思,仅表示一种惊讶的感叹,由名词转化为叹词。

“我的老天爷!

”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皇帝的新装》)句中的“我的老天爷”本来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也是指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而在这里其本来的意思已经虚化,仅仅表示一种惊讶、慌张、无可奈何的呼唤和感叹,变成了一种特殊的叹词。

  

还有一则笑话:

小刚和爸爸一起去划船,小刚不小心落水,在水中边挣扎边喊:

“妈呀,救命呀!

”爸爸却在船上无动于衷。

人们惊奇地问:

“那落水的不是你的孩子吗?

”“是的。

”“那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

”他说:

“他是在喊他的妈妈,管我什么事!

”  

生活中当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笑话当中小刚所喊的“妈呀”并不是对其母亲的呼唤,只是表示一种惊慌、恐怖的感情。

我们在口语中常说的“妈呀,吓死我了”也是属于这种情况。

还有些名词本身带有赞叹、喜爱的感情色彩,有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名词的实在意义被虚化,只表示喜爱赞叹的感情色彩,变成了叹词。

如: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

“乖乖!

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

”(《皇帝的新装》)“乖乖”一词在口语中一般是对孩子的亲妮称呼,但在这里却表示一种赞叹的感情,其本来的意思已经虚化,词性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的名词变为叹词。

 

这类叹词很特殊,因为它们在一般情况下都表现为名词,只有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尤其是在口语当中表示呼唤应答或强烈感情时才虚化了原来的意思,转变了原来的词性,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区别。

 

语法之——短语

短语:

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一、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1.类型:

1)名+名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

2)动+动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

3)形+形光辉灿烂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

4)代+代我和他这样那样(名词短语)

5)数量+数量四面八方千秋万代三斤五两(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

工厂、农村,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时间顺序:

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

省、市、县

年龄顺序:

老、中、青

逻辑顺序:

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语言习惯:

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烟酱醋

3.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

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

(一)名词短语

1、概念:

以名词为主要成分的短语。

2、类型:

(1)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山川树木花鸟草虫动物和植物大海和高山北京和上海北大和清

(2)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常带“的”)伟大的祖国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巍峨的昆仑山成长的岁月万里长城诚实青年我的书包

(3)“的”字短语我家的六一公公家的我的小王的我们二完中的

(4)复指短语(在这个短语中,两个名词指的事物或人完全相同)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同志今天星期六

(二)动词短语

1、概念:

以动词为主要成分的短语。

2、类型并列关系的动词短语偏正关系的动词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状+动+宾+补”或“状+动+补+宾”

(1)并列关系的动词短语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载歌载舞既哭又笑哭哭闹闹

(2)偏正关系的动词短语紧张地学习刻苦地钻研静静地听讲聚精会神地听课深入地思考深层地挖掘

(3)动宾短语保卫祖国骑自行车上北京大学去商业城上语文课复习数

(4)动补关系的动词短语说得很快长得很高蛰得很严重举得很高走得很远

(5)“状+动+宾+补”或“状+动+补+宾”慢慢地摘了两次红军帽渐渐地涨了两米深高高地举了杠铃两次狠狠地打了他两拳

(三)形容词短语

1、概念:

以形容词为主要成分的短语。

2、类型并列关系的形容词短语偏正关系的形容词短语形补关系的形容词短语※“状+形+补”关系的形容词短语※

(1)并列关系的形容词短语高高大大肥肥壮壮既高又大红红绿绿高高低低

(2)偏正关系的形容词短语很好十分鲜艳格外明媚分外妖艳十分朴素很是淳朴十分皎洁

(3)形补关系的形容词短语红得很大三岁小一圈瘦一圈黑一层

(4)“状+形+补”关系的形容词短语比你大二十岁比你胖了十斤比以前瘦了一圈

二、偏正短语:

又叫偏正词组,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份组成的短语。

(偏正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后一部分是整个短语的核心,一般把前一部分叫做修饰语,把后一部分叫做中心语.定语和状语都是修饰语,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叫定语,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叫状语.)

前偏后正:

“偏”修饰、限制“正”。

1、定+中(名、代),如:

(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2、状+中(动、形),如:

[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旧语法:

“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新语法:

统一为“的”。

三、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动词+宾语

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如:

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

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

四、主谓短语: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1、概念:

此类短语由两部分构成,前面的部分是被说明的对象,后一陈述前一部分是什么,干什么怎么样的短语。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2、标志:

从形式上看:

前一部分是名词(名词短语)、代词;后一部分是名词(名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

从意思上看,后一部分常常和前一部分发生如下关系:

回答前一部分是什么,干什么,怎么样

(1)后一部分回答前一部分“是什么”小王是我们的班长今天是星期天我是你的父亲

(2)后一部分回答前一部分“怎么样”类他十分淳朴公园里的花格外漂亮小镇很热闹

(3)后一部分回答前一部分“干什么”晓钢同学帮助我复习功课他读书我上课

妈妈爱我解放军保卫边疆红旗飘扬

特殊主谓短语:

名词做谓语。

如:

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五、介宾短语:

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

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语法特点:

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