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484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6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docx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9第九章浮力与升力》word教案

浮力与升力

第一节认识浮力(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漂浮和下沉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浮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漂浮和下沉物体受到浮力作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浮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

教学用具:

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2.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3.计算压强公式?

计算液体压强公式?

4.如图容器中有水,请说出A、B、C、D四处的压强大小关系。

二、引入新课

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

但如果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

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却有的浮上水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三、新课教学

(一)研究什么是浮力

1、演示:

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

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

施力物体是什么?

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

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

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

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

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9—2的实验。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

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

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

方向如何?

施力物体是什么?

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

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

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

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

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各力的方向如何?

施力物体是什么?

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

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

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石块静止不动说明:

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受到的拉力十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

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十浮力。

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

浮力一石块重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

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力分析图,弹箧秤的读数(F)=重力(G)-浮力(F浮)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静止不支时受力分析图

③、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

 

④、引导学生探究: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得出浮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为G,再把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它的重力,记为F,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了什么问题?

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⑤、分析实验:

示数变小了,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F浮=G—F即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之差,这也是浮力的测量方法。

⑥、练习

将一物体系在弹簧称上,称得其重为100牛顿,将它放入水中,弹簧称的读数为80牛顿。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二)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演示:

与容器底紧密接触的木块不受浮力

②、演示:

如右图

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F浮=F向上-F向下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求浮力的两个方法称量法和压力差法。

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也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如气球

板书设计

浮力

(一)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物体重一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

F浮=G-F。

方向:

竖直向上

(2)、浮力产生的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第一节认识浮力(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

教学用具:

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正在装货的货船,船的吃水深度有什么变化?

2、浮在水面上的大小轮船:

比较它们谁受到的浮力大?

3、比较潜水员潜入水底与他部分身体露出水面,谁受到的浮力大?

4、为什么人可以休闲地躲在“死海”水面上读书、读报呢?

5、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为G,再把此物体逐渐浸入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了什么问题?

教师提问: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到底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

请同学们就这个问题互相讨论,并进行猜想。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老师将同学们的猜想写在黑板上,

同一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

(1)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2)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3)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2、指导学生上讲台设计实验。

(1)、探究目的:

了解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2)、器材:

弹簧测力计、铁块、细线、水槽(增加实验可见度)、水、盐。

(3)、实验设计:

①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将铁块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如课本P26图11-10,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从而比较浮力大小;②再将铁块分别浸没在水和浓盐水中,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从而比较铁块在水和浓盐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

根据F浮=G–F’,G不变,F’变小,F浮变大。

(请同学们填空P26)

3、进行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师生共同评价,并加以鼓励。

学生充分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确立实验分工,进行小组实验。

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得出结论:

(板书):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师:

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5、应用

(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图片,思考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答:

因为游泳者潜入水时浸入水中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比在水面游泳时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所以潜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

(2)、设计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跟物体的密度有关、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的形状有关无关。

3、小结: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作业布置:

课本88页1、2、3题

 

第二节探究浮力的大小(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教学重点是阿基米德原理,研究的方法是实验,要求误差尽可能的小,实验的可见度、可信度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浮力大小的探究过程,理解浮力的大小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了解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浮力的大小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突破难点的方法:

把此探究实验做好,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实验过程,在合作与探究中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自主探究实验的综合课堂模式法。

教学准备:

教具:

弹簧测力计、铁块、水槽、小烧杯、溢水杯、水、细线、盐等。

设计课件:

将课本画面做成动态画面,分别突出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突破思维难点,展示活动相关内容及其他,提高课堂容量和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浮力的概念及方向

2、浮力产生的原因

3、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新课教学

(一)、回顾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提出问题: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分析实验

6、得出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引导提问:

从活动中我们知道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来探究活动浮力大小与这两个量的定量关系,即怎样测算浮力的大小?

(二)、怎样测算浮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

1、请学生回答怎样测出浮力的大小,是否还有其它方法?

F浮=G—F

F浮=F向上-F向下

2、故事:

阿基米德与皇冠

3、

研究浮力的大小(如图)

(1)设计并进行实验(指导学生上讲台演示)

器材:

弹簧测力计、铁块、溢水杯、小水杯、水、浓盐水。

实验探究过程:

参照课本所示实验过程进行探究。

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跟被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大小的关系。

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的重G,小空烧杯的重G杯;

②溢水杯装满水,小空烧杯放在溢水杯的溢水口下面,再将铁块缓慢地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记下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根据F浮=G-F’求出F浮;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空烧杯和排出水的总重G杯+排出水,G排=G杯+排出水-G杯;④比较F浮和G排,得出其关系。

⑤再用浓盐水代替水,重复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2)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它对于气体同样适用)。

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示:

F浮=G排

(三)、课堂练习

一只轮船在江面行驶,轮船排开水的体积为103m3,试求这只轮船所受的浮力是多大?

(g取10N/kg)

学生互相交流,上黑板写出解答过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以上练习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解题方法小结:

(3)、为了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将公式F浮=G排展开,即F浮=G排=ρ液gV排这样就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实际问题提供方便。

三、小结: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第二节探究浮力的大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及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有关、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2、用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的沉浮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道浮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收集、交流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及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教学难点: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的沉浮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物体的沉浮条件

3、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请同学们自己小结一下求浮力大小的方法(学生讨论后回答)。

二、新课教学

(一)、计算浮力的方法

F浮=G—F

F浮=F向上-F向下

F浮=G排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体积是50dm3的氢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ρ氢气=0.09Kg/m3,ρ空气=1.29Kg/m3)

 

2、把重为38N、体积为5×10-4m3的实心金属球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内,溢出水的重为多少N,金属球所受浮力的大小为多少N.

 

3、一名潜水员需到水下打捞体积为5×10-3米3的物体,当他潜入水下10米深处时,他所受水的压强为多少帕,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多少牛,浮力的方向为竖直______。

 

4、一个铁块浸入一个装满水的烧杯中,溢出0.02kg的水,铁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

5、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20N,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____N,潜水艇潜水越深,受到水的压强_______。

6、一个铝块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5.6N;把它浸没在水中称量时(不接触容器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8N.此铝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铝块的体积?

铝块的密度?

三、作业布置:

1、一个石块重5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该石块受到液体的浮力为______N。

由此可知,此石块在液体中下沉时_______浮力的作用(填“受到”、“不受到”)。

2、有一个合金块质量10kg,全部浸没在水中时,需用80N的力才能拉住它,求:

此时合金块受到的浮力多大?

(g=10N/Kg)

 

3、一个正方体铁块,在水下某深度时,上底面受到15N压力,下底面受到20N压力,则此时铁块受到浮力是____N;当铁块下沉到某位置时,上底受到压力增大至20N时,下底受到压力是_____N。

 

第三节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联系紧密。

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

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浮沉原理。

在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自然地得出“浮沉取决于它所受重力和浮力大小”的研究课题,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如何使下沉的物体上浮或上浮的物体下沉,在实验中准备了多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橡皮泥、牙膏盒等)作为研究对象,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兴趣,同时也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浮沉可能与它所受重力和浮力大小有关的印象。

对知识点的处理,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制作使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为了较及时地得到反馈信息,将课本中“轮船、潜水艇、热气球浮沉”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改为网上自学,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和分析归纳能力。

并在小结中设计一个活动,即采用小组协作,全班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谈论本节课的收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⑵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的浮沉原理。

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力和运动的知识分析概括能力。

⑵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难点:

灵活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

三只乒乓球、大烧杯、水、模拟潜水艇实验器材、多媒体

分组实验:

带盖的空瓶、牙膏盒、鸡蛋、盐、水、盐水、烧杯、弹簧测力计、量筒、酒精、木块、电脑

教学方法

以自主、协作的科学探究为主导,以问题、任务驱动和小组协作学习为策略,进行设计和指导教学。

主要为以下两个环节:

㈠对于浮沉条件的学习:

先由实验现象引入物体的浮沉,小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控制牙膏皮、鸡蛋的浮沉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力的分析,学生得出“物体浮沉与重力和浮力有关”,什么关系?

由小组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㈡将物体浮沉条件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对学生较为熟悉的轮船、潜水艇、热气球运用网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密度计学生感到陌生采用实验探究教学的方法进行理解和应用。

板书设计

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有哪些状态?

运动下沉——沉底

上浮——漂浮

静止——悬浮

㈡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当物体所受G>F浮时,物体下沉;

当物体所受G<F浮时,物体上浮;

当物体所受G=F浮时,物体悬浮。

㈢浮沉条件的应用

轮船潜水艇热气球密度计

1.新课引入

将三只乒乓球同时握在手中示意给学生看,选择正常的那个球,在地上拍拍,表示球是正常的。

询问:

如果将它投入到水中,将会看到什么样的情形?

学生回答后偷偷改换沉底的那只球,放入水中,再放入第二只悬浮的球,最后在放入第三只漂浮的球。

看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介绍悬浮和漂浮概念。

 

乒乓球运动下沉——沉底

上浮——漂浮

乒乓球静止——悬浮

2.实验探究

你们能否利用身边的器材,使它们象今天的乒乓球一样改变浮沉?

探究活动1——怎样使物体上浮和下沉

疑问:

如何使下沉的物体上浮或上浮的物体下沉?

说明:

如果学生能够试着将下沉的物体上浮,将上浮的物体下沉,那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感性的认知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思维。

实验安排:

各小组运用自己选择的器材进行实验,思考改变浮沉的不同方法。

如:

将沉在清水中的鸡蛋浮起来;将浮在盐水中的鸡蛋沉下去;将浮在水中的牙膏盒沉下去;将沉在水中的牙膏盒浮起来;将沉在清水中的小瓶浮起来;将浮在盐水中的小瓶沉下去。

说明:

比较独立的选择器材,对共同的问题进行探究,既能给学生以一定的学习空间,也能运用归纳的原理实现相关知识点的获取。

实验交流:

⑴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说明实验的方法。

⑵根据同学们提供的实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将方法分类,一类与重力有关,一类与浮力有关(液体密度、排开体积)

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总结方法,明确从受力分析角度进行探讨。

实验所得:

可见,重力和浮力大小控制了物体的浮与沉。

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研究的对象

方法

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来看(改变了哪些力)

(适当复习阿基米德公式)

如何使上浮的物体下沉

浮在水面上的小瓶

小瓶内装入水或物体

重力增大(浮力不变)

浮在水面上的牙膏盒

挤出空气

(ρ液不变,V排减小)浮力减小(物体重力基本不变)

浮在盐水中的鸡蛋

盐水中加水

(ρ液减小,V排不变)浮力减小(物体重力不变)

……

……

……

如何使下沉的物体上浮

沉在清水中的小瓶

去掉瓶内、盒内的物体

物体重力减小(浮力不变)

沉在水中的橡皮泥

将橡皮泥捏成船形

(ρ液不变,V排增加)浮力增大(物体重力基本不变)

将沉在清水中的鸡蛋

液体中加入盐

(ρ液增加,V排不变)浮力增大(物体重力不变)

……

……

……

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总结方法,明确从受力分析角度进行探讨。

实验所得:

可见,重力和浮力大小控制了物体的浮与沉。

结论: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探究活动2——物体的浮沉条件

疑问:

那么,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和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各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

观察小瓶运动情况

小瓶受力情况分析

受力示意图

力的大小关系

1

把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于盐水中,再松手

上浮

F浮

G

 

F浮>G

2

把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于盐水中,再松手

下沉

F浮

G

 

F浮<G

3

调整小瓶中的水量并盖上盖子(使其悬浮)浸没于盐水中,再松手

悬浮

F浮

G

 

F浮=G

结论:

对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

当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悬浮。

三、小结:

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悬浮。

 

 

 

第三节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