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626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日照一中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分六个大题,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

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桧柏(guì)觊觎(jì)刹(shà)那怙恶不悛(quān)令人咋(zé)舌

B、毛坯(pī)馄饨(dùn)果脯(fǔ)鲜(xiǎn)有所闻载歌载舞(zài)

C、彳(chì)亍包扎(zā)毗连(bì)流水淙淙(cóng)刚愎自用(bì)

D、绯闻(fēi)症结(zhēng)巨擘(bò)不着(zhuó)边际戛然而止(ji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诀窍通牒流水帐 以逸代劳鸦雀无声

B.赝品凋敝白内障掎角之势 牙牙学语

C.忤逆蛰伏啦啦队出其不意坐阵指挥

D.幅员精萃天然气首屈一指看风驶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发言人__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B.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C除了赛车呼啸而过的极速感觉外,还有现场上赛车呼啸而过的那种振聋发聩的声音是你绝对要捂住耳朵才可以承受的。

D.由于昨日的会议事关中国队选帅,所以不仅是中国足协新闻委员会涉及到的媒体派出了代表参加,而且大批的其他媒体的记者也蜂拥而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依法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付项目,建立社保机构独立预算和全国统筹预算,是我国社保机构能力建设的创新战略。

B.当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帐篷、饮用水、粮食和生活用品,他们还需要精神的抚慰。

C.窗口服务行业,要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以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D.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出现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受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

“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

“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

“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

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

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

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

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

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

后来李白有诗写道: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6.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B.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伯牙面对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明白成连先生要他体会的正是这种天人交融、人琴合一的意境。

D.古琴作为“圣人之器”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恰恰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论述。

7.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而“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庄子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

D.儒家主张人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所以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B.文章首先阐明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论述了古琴的内在韵味以及演奏时应有的规范,深入地阐述了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C.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唐代薛易简在《琴诀》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文化的内涵“清淡”的原因,作者引用有关诗文,增强了说服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

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

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

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

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

为左右所谮,遂来奔。

烈祖①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

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

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

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

尚法律,任俗吏,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

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

烈祖纳其言。

元宗②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

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

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

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

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

乃称疾纵酒,希复朝。

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

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

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

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怜之,留处东都留守。

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

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

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卒,年六十一。

卒后才逾月,齐丘党败。

元宗叹曰:

“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赠右仆射,谥曰康。

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

刚褊少恕,每以直言忤物。

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

“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

”元宗不答,而心善之。

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

“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众皆默然散去。

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

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

(节选自《南唐书·卷七》,有删改)

①烈祖:

指南唐创立者李昪,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

②元宗:

指李璟,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左右所谮谮:

诬陷

B.元宗怜之怜:

可怜

C.乃少瘳瘳:

病愈

D.每以直言忤物忤:

触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机事多委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臣具以表闻

C.乃称疾纵酒,希复朝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虽其仇雠,不敢訾也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常梦锡品行方正的一组是()

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

②首召见慰勉。

③梦锡终日论诤。

④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

⑤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

⑥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烈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并让他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

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

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他只在文书末尾签字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

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

第二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4分)

(2)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3分)

(3)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3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

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于途中驿亭所写。

“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憩宿之所。

(1)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

(4分)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人生如梦,。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山原旷其盈视,。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

4、,固前圣之所厚。

高山仰止,。

五、(12分)

1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4分)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做筹划,不妨就预做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做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固然不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

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

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拍客”下定义。

不超过40字(4分)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

他们富有社会责任心和爱心,眼界开阔,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择取社会“热点”,用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下图像或视频,用来表达对百姓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理解与思考,然后以发彩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

他们被称作“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妇孺皆可,老少皆宜。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

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

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

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

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

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

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

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

胡杨呢?

红柳呢?

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

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

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

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

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

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

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

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

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

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村物。

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

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

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

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

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

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

是鸟的羽翅?

是风的神力?

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

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

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

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

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

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

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午而进入了青春期。

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

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

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

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

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

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

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

“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

(2011年第3期《散文选刊》)

19.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0.同是弱者,水乡里的苇与荒漠中的苇各有什么不同?

请作比较。

(4分)

21.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4分)

22.在第⑧段中,作者把金克木的诗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改为“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请探究作者改动的意图。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

D【解析】A.刹(chà)那B.馄饨(tùn)C.毗连(pí)

2、答案:

B【解析】A.以逸待劳C.坐镇指挥D.看风使舵

3、答案:

D【解析】庄重:

多指态度(言语、举止)不随意、不轻浮;郑重:

指严肃认真。

从语句的环境来讲,“庄重”不合语意,且修饰“指出”不当。

演示:

利用图表、实物或实验,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演练:

指训练演习,与句意及情景相符。

引导:

指带领,多含积极的因素;导致,指引起某一结果,且多指引起不好的结果或错误,含消极因素,与第③句句意相一致。

4、答案:

D【解析】A.姑妄言之:

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B项望文生义。

“不厌其烦”意为“不嫌烦琐与麻烦”,这里应用“不胜其烦”,意为“烦琐、啰嗦得使人受不了”。

C.项应为“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D.像一窝蜂似地拥来。

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5、答案:

D【解析】A、成分残缺,应该是“建立……制度”,在“全国统筹预算”后”加“制度”。

B项不合逻辑,句中的“生活用品”包含了前面的内容;C.动宾搭配不当,“养成”与“精神”不搭配;

6.D(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7.B(“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这段文字在最后一段,文中并没有提及薛易简,而是在上文引用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

8.C(薛易简在《琴诀》进一步印证的不是这一观点)

9.B(怜:

怜爱,爱惜)

10.C(C都是“于是,就”;A前者为兼词,“于之”的合音词;后者为句末语气词。

B前者为目的连词“来”;后者为介词,用。

D前者为假设关系连词“即使”;后者为转折关系连词“虽然”)

11.D(①表现常梦锡自幼好学,擅长写文章;②通过写常梦锡被元宗抚慰勉励,间接表现其品格方正;⑤表现常梦锡虽诗歌清丽却不事张扬的性格)

12.A(是元宗让常梦锡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13.(10分)

(1)常梦锡就苦口婆心规劝他改正,从不屈服,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

(“规”“挠”“多”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2)常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他亲眼看见齐丘朋党被铲除(这一天)!

(“去”“恨”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3分)

(3)但是常梦锡去世以后,人们都用正人君子赞许他。

(“既”“没”“许”各1分,共3分)

14

(1)“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该字以动衬静,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2分)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

(2分)

(2)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

该句以乐景衬哀情,用门外的喧闹之景反衬门内之凄清孤寂,(2分)展现了诗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1分)同时暗示了诗人孤独凄凉的贬谪生活又将开始,含蓄地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怨愤(1分)。

16. ⑥②①③⑤④

17.平民参与(或草根公益)积少成多利他性寓善于乐(4分)

18.拍客是互联网时代利用数码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的人。

(定义格式1分,“互联网时代”“拍摄”“上传”各1分。

六、19.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2分)。

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1分),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1分)。

20.水乡里的苇:

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域)、存活时间长(答出一个不给分,答出两个给1分,答出3个给2分)。

荒漠中的苇:

瘦削、缺少气势(或少伴,或稀稀落落)、生存环境恶劣(或生存于一小片水中)、存活时间短(答出一个不给分,答两个给1分,落出3个给2分)。

2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2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2点即可),形象地表现出柔弱的芦苇不停(或不分昼夜)地生长(或“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荒漠中的苇”的热爱之情(2分)。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