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681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docx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000000000

中国法制史

  [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

  1.西周时将一惯犯罪称为(B)。

  A.非膏B.惟终

  C.督D.非终

  2.买卖兵OS,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称为(D)。

  A.傅B.别

  C.质D.剂

  3.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B)。

  A."五刑"B."五听"

  C."五行"D."九刑"

  4.《法律答问》是一部(C)。

  A.法律条款B.民间法律

  c.官方法律解释D.判例

  5.荀子说"刑名从(B)"。

  A.夏B,商

  C.周D.齐

  6.秦朝强制男性犯人服修城墙、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这种刑罚称为(C)。

  A.司寇,作如司寇B.鬼薪,白粲

  C.城旦舂D.迁

  7.秦朝法律中包含有关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治狱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和文书程序的是(B)。

  A.《秦律杂挑》B.《封诊式》

  c.《法律答问》D.《秦律十八种》

  8.秦朝法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是(A)。

  A.赀刑B.赎刑

  C.夏作D.罚作

  9.春秋时期,邓析私造的刑书称作(B)。

  A.刑书B.竹刑

  C.吕刑D.汤刑

  10.皇帝制度的理论基础是(C)。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11.汉武帝时,由张汤制定的关于宫廷警卫方面的专门法律是(C)。

  A,《九章律》B.《傍章律》

  C.《越宫律》D.《朝律》

  12.最早提倡"亲亲得相首匿"思想的是

  (D)。

  A.庄子B.孟子

  C.公孙子D.孔子

  13."春秋决狱"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A.李斯B.汉武帝

  C.郑玄D.董仲舒

  14."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D)。

  A.《晋律》B.《魏律》

  c.《唐律》D.《北齐律》

  15,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减少冤案,允许向皇

  帝直诉,建立了(A)。

  A.登闻鼓制度B.拦车马制度

  c.嘉石制度D.匦函制度

  16.宫刑最早在(D)朝代被废除。

  A.西晋B.北齐

  C.北周D.西魏

  17.南陈时实行的刑讯手段叫(A)。

  A.测立B.测罚,

  C.重枷D.责杖

  18.首创流刑五等之制的是(AC)。

  A.《北周律》B.《北齐律》

  c.《新律》D.《晋律》

  1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是(CC)。

  A.《五十三条新格》

  B.《开元律疏》

  c.《唐六典》

  D.《开皇律》

  20.唐朝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C)。

  A.刑部B.御史台

  C.大理寺D.中书省

  21.唐律规定,行为人在殴伤人后,由官府检验伤之轻重,规定一定的观察期限,以确定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死亡是否负有直接的责任,这种制度叫(B。

  A.测囚D.保辜

  C.保释D.验伤

  22.在唐朝的各种法律形式中,国家各级行政组织的活动细则和公文程序是(D)。

  A.律B.令

  C.格D.式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

  1.奴隶社会的五刑包括(ABD)。

  A.墨、劓B.大辟

  C.孥戳D.宫、刖

  2.下面关于礼与刑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A.凡是礼所允许的,也就是刑所不禁的

  B.凡是礼所不许的,也就是刑所严禁的

  C.礼的作用是"禁恶于未萌"

  D.刑的作用是"惩恶于已然"

  3.下列关于"三国三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国三典"是西周初年:

提出的治国理论

  B."三国三典"是指三种类型的国家,适用三种类型的法

  C."三国三典"的内容是·刑新国用轻典、刑严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D."三国三典"最早载于《尚书》

  4.西周根据时世的变化而因地制宜的刑法政策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中有()。

  A.刑新国用轻典B.刑平国用中典

  c.刑小国用微典D.刑乱国用重典

  5.秦朝的徒刑没有下列中的哪几项()。

  A.司寇B.鬼薪

  C.顾山D.枷号

  6.下列罪名中,不属于秦朝官吏渎职方面的罪名是()。

  A.不道罪B.以古非令罪

  C.废令罪D.不直罪

  7.下列属于"八议"的内容有()。

  A."议亲"B."议贤"

  C."议功"D."议勤"

  8.商鞅制定的"连坐法",主要包括()。

  A.亲属连坐B.领伍连坐

  C.军伍连坐D.职务连坐

  9.魏、亚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其中确立于这一时期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制度,投有()项。

  A.春秋决狱B.准五服以制罪

  C.八议D.秋冬行刑

  10.以下不属于《北齐律》篇目的是()。

  A.《禁卫律》B.《刑名律》

  c.《法例律》D.《斗讼律》

  11."义绝"是唐律规定的强制离婚,下列属于义绝事由的是()。

  A.妻杀夫之父母

  B.夫殴妻之祖父母

  c.妻骂夫之祖父母

  D.夫、妻的兄弟之间互相残杀

  12.秦朝民间相告分为()。

  A.自诉B.公室告

  c.官告D.非公室告

  13.唐代对()官营专卖管制被称为"禁榷"。

  A.盐B.粮

  C.茶D.酒

  14.唐朝的"借"指使用借贷,"借"的标的物主要有()。

  A.衣服B.银

  C.粮D.器玩

  15.唐代的"六赃罪"仅限于身份犯的有()。

  A.坐赃罪B.受所监临赃

  巳不枉法赃D.枉法赃,

  16.为《晋律》作注的是()。

  A.张斐B.陈群

  c.贾充D.杜预

  17.宋代刑制增加的有()。

  A.凌迟8.折杖刑

  C.管置D.刺配

  18.明朝九卿会审的九卿有()。

  A.三法司B.各部尚书

  c.审刑院D.六科给事中

  19.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宪法有()。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天坛宪章》

  c.《中华民国宪法》

  D.《五五宪草》

  20.在"官方"方面,唐律对犯公罪者与私罪者的处理不同,主要表现在()。

  A.公罪的处罚轻于私罪

  D.犯公罪者,五晶以上,一官当徒三年

  C.犯公罪者,九晶以上,一官当徒二年

  D.犯私罪,则各减一年。

  21.清朝编撰的会典有()。

  A.《康熙会典》B.《乾隆会典》

  c.《雍正会典》D.《道兴会典》

  22.清末修律中,正式公布的法律有()。

  A.《刑事民事诉讼法》

  B.《大清新刑律》

  c.《法院编制法》

  D.《公司律》

  23.清末正式公布的商事法律主要有()。

  A.《公司律》B.《海船律》

  C.《破产律》D.《商律》

  24.随着宋代中央专制主义集权体制不断加强,其刑罚制度也发生丁重大变化,这就是刑罚日趋加重,尤其是对那些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行为。

这些刑罚制度和刑罚罪名主要有()。

  A.折杖法B.刺配法

  C,重法地法D.凌迟法

  25.国民党政府公布施行的宪法檔有()。

  A.《训政纲领》B.《训政时期约法》

  C.《五五宪草》D.《中华民国宪法》

  26.《大清新刑律》中规定的刑罚有()。

  A.流刑B.有期徒刑

  C.无期徒刑D.罚金刑

  27.明律与前代比较对于()等罪的处罚,确实大为加重。

  A.谋反B.*非

  C.杀人D.劫掠

  28.明代厂卫特务组织是明朝的一大弊政。

厂卫组织参与司法是明代强化皇帝对国家司法权控制的一个主要措施,这些组织包括()。

  A.东厂B.西厂

  C.内行厂D.锦衣卫

  29.宋代契约的种类有()。

  A,买卖契约B.加工契约

  c.租赁契约D.借贷契约

  30.明朝的三法司是指()。

  A.刑部B.大理院

  c.都察院D.御史台

  31.清末中国司法权受践踏的表现是()。

  A.观审B.会审

  C.领事裁判权D.会审公廨

  32.清代的秋审是一种每年举行一次的会审大典,主要审理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审理的结果有四种,主要有()。

  A.情实B.缓决

  C.可矜D.留养承祀

  33.《临时约法》的内容有()。

  A.确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

  D.规定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C.规定国家的土地政策

  D.规定中华民国的疆域范围

  34.清朝法律制定的民族特色表现在()。

  A.清韧的立法指导思想是"详择明律,参与国制"

  B,颁布一些民簇居住区的单行法规

  C.给满人以特权

  D.成立理藩院

  35.《大清新刑律》的特点有()。

  A.是一部诸法合体的法典

  B.采用西方刑法典的结构

  c.确立新的刑法制度及西方刑法原则

  D.抛弃了以往的传统旧律

  36.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原则有()。

  A.司法独立原则B.公开审判原则

  C.辩论原则D.辩护原则

  三、任意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填入正确的选项,不答、少答、多答、或答错均不得分)

  1.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是()。

  A.六礼B.父母之命,媒灼之言

  c.一夫一妻制D.同姓不婚

  2.下列关于西周刑罚适用原则的叙述:

①一人犯罪,罪及亲属;②重刑主义;③疑案从轻,疑案从敖;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⑤已有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错误的是:

  ()

  A.②B.①②

  C.④D.③⑤

  3.关于(法经)的叙述:

①《法经》的作者是魏国李悝;②《法经》中的《具法》概括了盗、贼以外的各种犯罪行为和刑罚;③《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④《杂法》、《捕法》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⑤《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不正确的有:

()。

  A.①B.①②④

  C.⑤D.③

  4.《法经》之中,统一规定各篇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类似于现代刑法总则篇的是()。

  A.囚法B.杂法

  C.具法D.捕法

  5.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②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③实行连坐制度

  ④"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下列关于秦胡刑罚的叙述:

①髡是剃去犯人胡须的耻辱刑;②赎刑是判处犯人缴纳财物的刑罚;③"具五刑"是一种肉刑;④"定杀"是一种死刑,"令人站而斩之";⑤赀刑是一种以罚金,罚物为主的刑。

正确的是()。

  A.①B.②③④

  c.⑤D.①③

  7.为加强官吏的镇压职能,汉制定了()。

  A.左官律B.沈命法

  C.事国人过律D.见知故纵法

  8.汉律中关于亲属间有罪相互隐匿,无条件作免罪处罚的情况有:

()

  A.子匿父母B.孙匿祖父母

  C.妻匿夫D.夫匿妻

  9.下列关于汉文帝废肉刑的改革,①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②劓刑改为笞五白;③斩左趾改为笞三百;④制定(棰令);①为后来确立封建五刑打下了基础。

叙述错误的是()。

  A.③②B.②

  C.④D.⑤①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形式日趋完备,于律、令、科外,又出现了()。

  A.编敕B.格

  c.式D.条法事类

  11.有关(新律)的不正确的说法有()。

  A,由汉律的九篇增加为十二篇

  B."准五服制罪"人律

  c.改革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D.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法例"置入律首

  12.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体现恤刑及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确立了()。

  A.律博士B.登闻鼓制度

  c.死刑复奏制度D.隶囚制度

  13.唐律对类推的处理原则是()。

  A。

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

  B.应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c.应入罪者,则举重以明轻

  D.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14.下面叙述中,①《北齐律》以"纳礼人律,礼律并重"为其突出特色;②《晋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水平最高、影响最大、施行最久的一部法典;①《北魏律》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④《陈律》以"官当"人律;③《北齐律》最早确立法典十二篇结构。

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B.③

  c.④⑤D.①②③

  15。

唐朝规定的"六杀",只有主观上过失才构成的犯罪有()。

  A.谋杀B.斗杀

  C.戏杀D.过失杀

  16.整个元代在各个时期编撰的法典有

  ()。

  A.《至元新格》B。

《风宪宏纲》

  C.《大元通制》D。

《元典章》

  17.下列关于中华法系的叙述:

①中华法系是世界五系之一。

②中华法系的母法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③礼法结合是其基本特征。

④从立法和法典结构上看"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从司法体系上看,"行政兼理司法"。

正确的有:

()。

  A.①②D.①④

  C.④D.①②③④

  18."十恶"中危害国家安全的是:

()。

  A.内乱B.谋反

  c.谋叛D.恶逆

  19.明代在"重典治世"思想的指导下,在继续适用封建制的五刑制度以外,刑罚上更加趋以严酷,设置了许多新的残酷的刑罚方式,包括()等。

  A.凌迟刑B.廷杖制度

  C.枷号刑D.充军刑

  20.与唐律相比较,明律中对下列那些犯罪行为的处罚会加重。

()。

  A.不孝罪B.谋反

  C.谋大逆D.强盗罪

  23."诸断罪而元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是唐律中有关()的规定。

  A.类推B.法律适用

  c.法律解释D.自由裁量

  24.唐代不计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

()。

  A.举取B.便取

  C.欠负D.出举

  25.依唐律规定,凡是把无罪断成有罪、轻罪断成重罪的叫做()。

  A.出人罪B.人人罪

  C.出罪D.入罪

  26.唐律中有关拷讯的限制没有以下哪一项?

  ()

  A.依法案有议、请、减等特权的不得刑讯

  B.老小废疾不得刑讯

  C.女犯不得刑讯

  D.拷囚不得超过三次

  27.中华法系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A.隋朝B.唐朝

  C.清朝D.明朝

  28.宋朝路一级设置的司法机关称()。

  A.提刑按察使司B.提点刑狱司

  c.肃政廉访司D.行御史台

  29.两宋时期对于绝户家庭,凡是"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为()。

  A.立继B.命继

  C.户绝D.在室女继承

  30.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明德慎罚B.刑无等级

  C.重典治国D.德主刑辅

  31.明朝中央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B.刑部

  C.都察院D.御史台

  32.延杖制度设立于()。

  A.隋朝B.唐朝

  C.元朝D.明朝

  33.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建立起来的王朝,在法律上还保留有大量的民族习惯法。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实行民族不平等政策,公开宣扬民族之间的歧视,将全国人民划分为(),每一等人都享有不同的法律地位。

  A.一等人B.三等人

  C.四等人D.五等人

  34.明代地方省一级的司法机关是()。

  A.提刑接察使司B.提点刑狱使司

  c.肃政廉访司D.通政使司

  35.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A.《大清律集解附例》

  D.《大清新刑法》

  c.《大清会典》

  D.《大清律例》

  36.在清朝,哪个机关负责少数民族的事务?

  ()

  A.宜政院B,大宗正府

  C。

审刑院D.理藩院

  37.《大清律例》规定了定期修例制度,即

  (),这一原则实际上是"修例而不修

  律",既保持丁律文的稳定性,又通过定期

  的修例,从而使得国家的法律能够适应社

  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A."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

  D."五年一小修,八年一大修"

  c."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

  D."三年一小修,八年一大修"

  38.《大清民律草案》共分()五编。

  A.总则、物权、债权、亲属、继承

  B.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

  c.总则、物权、继承、诉讼、人法

  D.总则、人法、物法、家制、诉讼

  3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仿效资产阶级刑法体例和原则制定的刑法典是()。

  A.《大清现行刑律》

  D.《大清律例》

  c.《暂行新刑律》

  D.《大清新刑法》

  40.按照明代的诉讼审级管辖原则,省一级的提刑按察使可以审理()以下的案件。

  A.死刑D.流刑

  C.权刑D.徒刑

  41.北洋政府统治时实行的刑事法典是

  ()。

  A.《中华民国刑法》

  B.《修正刑法草案》

  c。

《暂行新刑律》

  D.《刑法第二次修正案》

  42.以1932年实行《法院组织法》,国民党政府的司法审级实行()。

  A.四级三审制D.三级三审制

  C.四级二审制0.二级终审制

  43.宋朝为对起义农民加强司法镇压,制定了

  ()。

  A.《沈命法》B.《见知故纵法》

  c.《盗贼重法》D.《阿党附益之法》

  44."*党"之条首创于()。

  A.秦律B.汉律

  C.元律D.明律

  45.在中国法制史上,司法管辖区分为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开始于()。

  A.南就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

  C.清末D.国民党政府

  46.领事裁判权最早是在()中规定的。

  A.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B.中美《望厦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D.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定

  4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权体制是()。

  A.议行合一B.责任内阁制

  C.二元制D.总统制

  48,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民国宪法》

  B.《训政纲领》

  c.《戡乱总动员令》

  D.《限制异党活动办法》

  49。

明朝霜降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审理重囚的制度称()。

  A.九卿会审B.三司会审

  C.朝审D.秋审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惯犯。

根据《尚书·康诰》记载,西周时期就对过失与故意、,惯犯与偶犯有了明确区分:

膏是指过失;非、眚是指故意;惟终是指惯犯;非终是指偶犯。

  2.答案:

D

  解析:

西用的民事法律制度。

"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中的契约形式。

其中"大市以质,小市以剂"。

  3.答案:

B

  解析:

西用的诉讼审判制度。

通过对长期以来司法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西周时期形成了审理案件的"五听"制度,所谓"五听"即是辞听、气听、耳听、目听和色听。

  4.答案:

C

  解析:

秦朝的法律形式。

《法律答问》是秦朝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

  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商朝的刑法总体情况。

商朝的刑法已在夏朝删法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朝的罪名已明显多于夏朝,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6.答案:

C

  解析:

秦朝的刑罚。

城旦舂是泰朝徒刑中的一种,它强制犯人修筑城墙、舂米之类的劳役,其中男子修城墙,女子舂米,合称为城旦舂。

  7.答案:

B

  解析:

云梦秦简。

《封诊式》是关于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原则,治狱程序,调查勘验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同时,也包括一些具体的案例。

  8.答案:

A

  解析:

秦朝的刑罚制度。

赀刑是一种以财产为主的刑罚,对轻微犯罪适用的强制缴蚋一定财物的刑罚。

  9.答案:

B

  解析:

公元前501年,郑国大夫邓析又制定了一部刑法,书写在竹简上,名为"竹刑"。

  10.答囊:

C

  解析:

皇帝制度。

秦统一后,秦王政自认为"德兼三主,功过五帝"遂号曰"始皇帝"。

秦始皇对韩非法、术、势兼而为用的思想极为欣赏,而恨"未与之游"。

  11.答案:

C

  解析:

汉朝的立法概况。

《越宫律》是关于宫廷警卫方面的专门法律。

  12.答案:

D

  解析:

汉代刑罚适用原则。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汉朝法律所规定的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亲属之间,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此类容隐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制度。

这种主张源于孔于"父为予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思想。

  13.答案:

D

  解析:

"春秋决狱"是指用儒家经典《春秋》中所体现的道德精神指导司法审判,它反映了儒家伦理思想对汉代司法领域的渗进。

"春秋决狱"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董仲舒。

  14.答案:

D

  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刑事法律制度。

"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律》,是当时最重要的罪名。

  15.答案:

A

  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诉讼制度。

南北诉直诉制度的改进。

.两晋时期在朝门外悬设"登闻鼓",允许有重大冤情者击鼓鸣冤,直诉于中央,甚至皇帝。

  16.答案:

D

  解析:

西魏在大统十三年(公元547年)下诏禁止宫刑,结束了使用宫刑的历史。

  17.答案:

A

  解析:

中国古代历来将口供视作定案的首要证据,而刑讯便是获取口供的主要方法。

刑讯作为审讯中的一种手段早在西用扰已见于史料记载。

  18.答囊:

A

  解析:

流刑自周、秦有之,历代相沿,北周定律,首创流刑五等之制。

  19.答囊:

C

  解析:

《唐六典》是唐玄宗年间蝙纂的一部有关唐朝中央与地方官制的法规大全。

  20.答囊:

C

  解析:

在唐代中央一级设有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个主要司法机关,分别负责审判,复核和监察等司法职能,大理寺是唐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21.答案:

B

  解析:

为准确区别伤害罪与伤害致死的杀人罪,唐律规定了"佩辜"制度。

所谓"保辜"是指行为人在殴伤人后,由官府检验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死亡是否负有直接的责任。

  22.答案:

D

  解析:

唐朝的法律形式。

唐朝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其中式是国家各级行政蛆织的活动细则和公文程序,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23.答案:

A

  解析:

唐朝的刑罚适用原则。

唐律中规定当处理某一件案件而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时,可以适用类推原则,即"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别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别举轻以明重。

"

  24.答案:

B

  解析:

唐代的时候,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关系已经相当复杂,社会上出现了几种借贷之债,统治者都重视用法律来规范,一般的附带利息的消费借款称为"出单";不计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使取"。

  25.答案:

B

  解析:

按照唐律规定,司法官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