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721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docx

中考议论文阅读汇集

(二)阅读《谈自立》一文,完成19—22题(18分)

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

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

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

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

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

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

”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

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

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9、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其中心论点是什么?

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6分)

 

20、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论证的过程。

(4分)

 

21、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

(4分)

示例:

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22、“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继承家产来拥有丰厚的财富。

“富二代”在《鲁豫有约》栏目粉墨登场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但随着一部分“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事件曝光,“富二代”几乎成了堕落、炫富的负面词汇。

请结合本文思考,你认为当今的“富二代”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健康地发展?

(4分)

 

19、(6分,每一问2分)论证方式:

立论。

中心论点:

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0、(4分)开篇使用俗语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归纳强调论点。

21、(4分,每一句2分)参考答案:

(1)自立,是那石缝间翠绿的小草,坚韧顽强。

(2)自立,是那波浪中高扬的风帆,乘风破浪。

(符合题目要求,符合句式特点即可)

22、(4分)答题要点:

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和精神,要自立、自强,要摆脱父辈的庇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感恩社会和报效国家;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科学地、发展地继承家业、创新家业等。

(能围绕自立自强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

 

七、议论文阅读(共8分)

遗憾,也是一朵奇葩

①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太可惋惜”。

无论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

②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

荆轲身负重任剌奏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

屈原忠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

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似乎常常如影相随。

③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遗憾呢?

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正视遗憾。

④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

如果人生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那么我们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气馁,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

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不朽的“永州八记”……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发出生命的激情,让生命在逆境中焕发出新的精彩。

⑤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

遗憾,常常还不是轻描淡写的叹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摇头,遗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险象环生的断裂层。

但是,只要正视遗憾,把遗憾作为又一块磨砺石,磨练毅力,砥砺意志,那么,人生在遗憾这块磨砺石上将奏出荡气回肠的高亢之音。

不是吗?

越王勾践亡国被俘,遗憾,但他砥砺沉潜,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然而双耳失聪,遗憾,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

当人们还在用滚滚热泪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表达出自己的遗憾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

⑥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

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难免受挫,从而留下遗憾。

但是,如果能笑对遗憾,那么,遗憾将定格为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

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勃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是遗憾,然而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又让多少人怦然心动。

所以,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

⑦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帮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

“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

(有删改)

17.本文围绕“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这一中心论点设立了哪些分论点?

(3分)

18.请仿照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得照抄原文中的事例。

(3分)

19.文章第⑥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分)

 

17.分论点:

①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②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③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

(3分,每点1分)

18.示例:

岳飞挥师北上遇捣黄龙,偏偏被十二道金牌召回,遗憾!

(3分,答案不限,语意吻合2分,句式基本一致1分。

19.举例论证、比喻论证(2分)

(四)与志愿精神同在

①在西部,是他们放弃城里的优越生活,不远千里来到大山深处,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在春节,是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扶老搀幼、维持秩序,为春运奔波忙碌;在社区,是他们舍弃休息时间,美化环境,帮助别人,做着润物无声的努力;在大型活动现场,是他们穿着统一的衣服,以奉献为荣,以付出为乐……“我奉献,我快乐”,他们有一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志愿者!

他们心怀志愿精神,心存一份大爱,甘于付出;肩挑一份责任,乐于奉献。

②当然,许许多多的人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但他们身上依然闪烁着志愿精神的光芒。

③五十年前逝世的雷锋同志,那个活在我们心中的英雄,拥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志愿精神,留给我们多少感动和教益。

“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出双臂,不假思索地接住从10楼坠落的孩子,这是瞬间迸发出的人性光辉,是心存大爱、舍身忘己的志愿精神。

长江大学的学子们手牵手筑起一道“生命之链”,拯救落水儿童,这是危急关头冲锋在前、不求回报,甚至敢于献出宝贵生命的志愿精神。

④我们的社会呼唤志愿精神,呼唤存于每个人心底的善良、爱心、同情心,呼唤敢于担责的勇气、不怕繁琐的耐心、纷繁社会中的那一份温暖。

很多人慨叹,现在社会冷漠成风,成为一种“传染病”,而志愿精神,就像融融的火,只要每人心中存了星星点点,便能形成燎原之势,最终让“传染病”在大火中消灭。

我们没有理由不与志愿精神同在,我相信,只要大家行动起来,志愿精神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的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睦、融洽、友爱就指日可待了。

(文/张烁,有删改)

17.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18.第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19.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大火”的含义是什么?

(2分)

 

17.(2分)人人都应与志愿精神同在。

18.(2分)举例论证,证明即使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身上依然可以闪烁志愿精神的光芒。

19.(2分)“大火”是指人人争当志愿者或者人人自觉践行志愿精神。

 

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回答20~23题(12分)

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

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

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

不动笔墨不读书。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

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

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④“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

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

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

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

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⑤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

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

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⑥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选文有删改)

20.(2分)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1.(3分)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22.(2分)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23.(

5分)阅读全文,回答下面

两个问题。

(1)请写出顾炎武“动笔墨”的三种方式。

(2)读书“动笔墨”需要注意哪两方面的问题?

 

20.(2分)不动笔墨不读书

21.(3分)“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

22.(2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23.(5分)

(1)摘录编写增改

(2)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

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

 

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

(13分)

感伤是一种情怀

田德政

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

甚至不给你一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的凉爽了。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秋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

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感觉到一段生命将无法重来,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

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读不出什么名堂。

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

看啊,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

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

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

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环境,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欲哭无泪来形容了。

柳宗元就是高明,把这种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

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

我们许多先人,都是擅长用自己的感伤来传染别人的。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自己遇到感伤的事,如果你对人就叫苦不迭地说:

“我的茅草又被秋风吹破了。

估计别人最多安慰你几句。

当你看到风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没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并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

天啊,谁能有这样的胸襟呢?

小肚鸡肠的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哪里还操得了这么多的心?

所以,天下没有房主的人千千万万,只有杜甫让普天下的人记住了。

感伤往往成就了人类的文化艺术。

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愁”“离别”“空恨”“断肠”“那堪”“憔悴”这些字眼。

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

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

女词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又是多少人内心的写照呢?

恐怕无以计数。

这些作品中,正是这种淡淡的感伤,让你心酸,让你惆怅,让你欲哭无泪,欲说无言。

感伤是一种经常与深沉、品味相伴的艺术营养。

西方画家梵高,无疑是一个孤独的人。

他在请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阳挑战,却不被理解。

最终饮弹自尽……每当看到他的画作,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笔下那个垂着干枯乳房的弃妇的抽泣。

我曾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阅读了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说。

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所描写的人物的种种悲哀,通过这种悲哀的余情化,来探讨人生的感伤。

日本文学本身就有一种描写感伤之美的传统,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写感伤之美成就文坛辉煌的。

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上学的时候,我把“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当做傻瓜。

现在看来,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中国人时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

“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忧,你也不忧,我也不优,或许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

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

这种感伤,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忧”的人所共有的素质。

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感伤的情怀,人人都悲天悯人,社会造就和谐起来了,大同之道早就实现了。

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

因为像我这样的凡人只能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

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婉惆怅、顾影自怜,少的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

当我

看到秋天的来临,感慨的只有自己命运的无奈,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余韵。

正因为如此,我深深地认识到,感伤并非弱不禁风的感慨,感伤是一种有品位的情怀,是伟大的人类的情感。

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

(4分)

20.作者怎样看待杜甫的感伤?

对“杞人”的“忧”作者有什么独特的理解?

(4分)

21.文章在论及感伤的文化艺术汇总的作用时,列举了词、绘画、小说等作品,这些作品汇总的感伤是如何感染读者的?

请简要概括。

(3分)

22.根据文章结尾段填空。

(2分)

真正的感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论点:

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位(2分);作者由自己面对秋天的感伤和柳

宗元《江雪》中表现出的感伤进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20.杜甫的感伤是一种拥有博大胸襟,心怀天下寒士的感伤(2分);杞人的“忧”有品位,有档次,

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2分)。

21.这些作品将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其中,感染了读者,使他们心酸、惆怅,达到了煽情的目的。

(3分)

22.真正的感伤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是大悲悯大苦闷;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

(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谈礼貌

季羡林

①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

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

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

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

你碰了我一下.我殊了你的脚.如此等等。

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

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②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关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

“谢谢!

”对不起!

”等等。

就是针对上述的情况而发的。

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

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竞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③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

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我已经是属于博物馆的人物了。

但是.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

在他们诞生以前.有人早着了先鞭【注】。

不过.话又要说了回来。

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并不美妙的传统.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中.拥抱接吻.旁若无人.洋洋自得.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构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惊诧不已。

古人说:

闺房之内.有甚于画眉者。

”这是两口子的私事.谁也管不着。

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现在竞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可是已经很可观了。

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④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

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

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

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

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⑤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流布全世界。

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

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

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

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

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

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光。

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

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⑥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报纸上的话:

⑦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有删改)

[注]着先鞭:

比喻先人一步。

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

(2分)

15.作者对“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3分)

16.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分)

 

14.因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竟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本来就该有的礼

貌,现在社会上却普遍缺失。

15.①持反对的态度,为新人类打抱不平。

②作者认为有人早己有了不讲礼貌的行为(早

着了先鞭),却把问题归咎于新人类是不合理的。

16.举例论证(事实论证);论证了不讲礼貌的恶习会流布全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

(10分)

谈耐心

李少春

①《易经》中有这样一句卦辞:

“潜龙勿用。

”其引申的含义是,当自己处于弱小时,须藏锋守拙,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

其实,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有长久的耐心。

如果产生急躁的情绪,往往就会跌入失败的深渊。

②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当年携灭楚霸王项羽的余威去攻击匈奴,认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

孰料,此时由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却偏要挑战强敌,令自己深陷“白登之围”,险些成为阶下囚。

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茫茫太空的英雄航天员翟志刚,曾先后落选“神五”和“神六”的载人发射,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

然而他却毫不气馁,而是拿出更加刻苦的劲头训练,耐心等待时机到来,终于在42岁那年一飞冲天,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③做到耐心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些年轻人,虽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也不缺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抱负,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就会失去耐心,变得不冷静。

不冷静就会冲动,冲动之后难免会犯错误,使实现雄心的道路变得艰难。

再比如,有的“新官”上任伊始,想踢好头三脚,烧好三把火。

孰料,情况不明,仓促出手就会漏洞百出,给以后工作造成被动……以上种种,都应了一句俗语: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④如何能做到遇事有耐心?

我想,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

冷静的心

态能让你对事物有最理性的认识,它能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里作出正确的决定:

弱小时韬光养晦,强大时乘胜追击。

而坚定的信念能将你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个方向,能让你目标恒定,坚定自己的步伐,不到最后,决不言败。

就像《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许三多,虽然先天条件并不优越,但在“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支撑下,默默工作,坚韧执著,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⑤耐心,是一种坚韧,一种积累,更是一种信心和勇气。

只要我们能对工作投以热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抱以耐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实现自己的雄心抱负。

(选自《解放军日报》2011.12.22,有删改)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2.第②段运用和两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观点。

(2分)

2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结构(3分)。

24.请把第④段画线部分改成于“目标恒定”结构类型一致的四字短语,并说明这样改的好处。

(3分)

(1)改写:

(2分)

(2)好处:

(1分)

 

21.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长久的耐心。

(2分,如答“只要抱以耐心,就能实现自己的雄心抱负”,得1分)

22.举例论证(例证)对比论证(2分,每空1分)

23.第④段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说说“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再从“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两个方面分别论述。

(3分,总分式2分,具体分析1分)[来源:

21世纪教育网]

24.

(1)改写:

步伐坚定。

(2分,必须改成主谓短语,否则不得分)

(2)好处:

句式整齐,表现力强。

(1分)

 

(二)跟自己比(16分)

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

结果无非有两种:

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

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

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

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②范仲淹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

有一次,桓公问殷侯:

“你与我相比,如何?

”殷侯回答说:

“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

”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

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

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

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

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④女作家乔叶说: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

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