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785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1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docx

初一历史下册练习题1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中惠学校12月月考卷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有人说: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繁荣而短暂B.实现了统一C.统治者残暴D.大运河开通

2.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条件是

A.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C.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D.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

3.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②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隋朝的统治与历史上的统治最为相似()

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

5.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占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假设在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6.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上朝时见到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 C.和太宗皇帝一齐讨论《唐律疏议》  D.经常诵读苏轼写的词

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

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大大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8.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开国皇帝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③提倡节俭④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旧唐书》称:

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B.其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

10.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有:

(  )

①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③都任用节度使④都抗击突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在封建社会,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很多的关注和争议。

下列对武则天的评论中,最准确和最客观的是()。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辣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开创了“开元盛世”

12.如图,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

从下面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锦,经过练染的熟蚕丝织造的多重多彩丝织物,是丝织品中最高水平的代表。

纱,经纬线极纤细,平纹,有均匀的方孔,是丝织品中最纤细、稀疏的品种。

绫,质地轻薄,是一经一纬交织成斜纹地、花的单重丝织物。

A.唐朝丝织业发达B.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贸易

C.宋代蜀锦“号为冠天下”D.南宋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13.下列诗句中反映古代选官制度的是

A.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D.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14.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

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D.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

15.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16.如图641年,唐朝文成公主嫁到了图中的哪一处?

17.“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从内容判断,这是哪位少数民族首领给唐朝皇帝的上书。

()

A.皮罗格B.松赞干布C.尺带珠丹D.骨力裴罗

18.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

(  )。

 

A.封闭保守 、闭关锁国     B.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名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19.如图,为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A.唐朝经济繁荣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D.唐朝科技发达

20.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21.“东瀛有多远?

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袈裟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

请你判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

A.玄奘西行天竺B.鉴真东渡日本C.张骞出使西域D.甘英出使大秦

22.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作品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23.“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称赞的诗人是()

A.王维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第II卷(非选择题)

24.材料:

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

在离船登岸之地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

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

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

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请回答:

⑴张三出生在何地?

(1分)

⑵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一个城市?

京城C地是哪一个城市?

(2分)

⑶张三此行参加的科举考试,你如何看待当时这一选拔人才的制度?

(2分)

⑷举例说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繁荣景象?

(2分)

⑸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请找出来并说明原因。

(3分)

25.材料一:

隋朝“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

“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材料一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的“渠”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

开通它的目的是什么?

(2分)

(3)材料二评价者对此“渠”持什么态度?

它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

”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

(3分)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

(1分)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1分)

(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分)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1分)

(3)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1分)

(4)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1分)

(5)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谁?

(1分)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2分)

(6)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

(1分)

27.材料解析题(6分)

材料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赏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唐太宗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请问:

(1)材料一中唐太宗的“以史为鉴”和“以人为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举出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一个例子。

(3)他为避免“覆舟”实行了什么政策?

(举出两项即可)

(4)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史称他的统治为:

﹙﹚

28.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还有“唐人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唐太宗的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4分)

(2)大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该诗描写了唐朝哪位统治者前期的景况?

请你概要描述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方面的状况。

(3分)

(3)请说出唐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并简述其精神。

(3分)

29.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的创造、创新和发明。

探究一制度篇

(1)隋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创立的一项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是什么?

(1分)

探究二人物篇

(3)隋朝时期,在桥梁工程方面做出突出成就的人物是谁?

(1分)其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1分)

(4)唐朝时期,开后世写意画之先河的著名画家是谁?

(1分)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1分)

探究三技术篇

(5)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的时期,唐朝农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进和创制的新式农具是什么?

(1分)另一灌溉工具是什么?

(1分)

(7)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应包含哪些内容?

(2分)

30.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

(1分)

(2)这种制度最早创立于哪个朝代?

这种选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分)

(3)武则天在位时期是怎样完善此制度的?

(1分)

(4)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3分)

31.读材料:

(8分)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该诗描绘了什么历史事件?

(4分)

2、“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了什么(2分)并举例说明。

(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

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

“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

”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

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4分)

(2)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

这个潜力在哪里?

(2分)

(3)请写出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3分)

(4)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分析一下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

(3分)

 

33.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

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共13分)

图一图二唐太宗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

(2分)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

(2分)

(2)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

(2分)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

(2分)

(3)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

(2分)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分)

34.如图,图说历史:

(9分)

(1)请在下面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上的方框内填上运河的三个端点(中心点和南北端点)及四段河段名称。

(温馨提示:

请直接在图上填出)

(2)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请你评价一下大运河开凿的历史作用。

(3)中国今日又修复大运河,目的是什么?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上图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

(1分)

材料二:

国别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鉴真

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的特点。

上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写出宋朝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和明朝初年对外友好交往的主要史实。

(2分)

(4)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分)

(5)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分)

评卷人

得分

八、连线题(题型注释)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隋朝的史实。

隋朝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并创立科举制,开凿大运河,但因为暴政短暂而亡,故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大一统。

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条件是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故选B。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统一的历史作用。

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D。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隋朝和秦朝。

两者都是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故选A。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

从洛阳到余杭,必须要经过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故选C。

6.D

【解析】根据所学,苏轼是宋朝的诗人,不可能在唐朝出现。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武则天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根据所学知识,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姚崇宋景为相,发展农业生产,创立武举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旨在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武则天

8.B

【解析】隋文帝是隋朝开国皇帝,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他励精图治,政治上确立三省六部制,修订开皇律。

经济上实行均田令,设置粮仓,提倡节俭,后人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唐朝开国皇帝为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的第二个儿子。

政治上继续完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颁布唐律疏议。

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

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B

9.B

【解析】我们肯定某一历史人物主要是看该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方向,武则天主要功绩是其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10.C

【解析】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有:

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实施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虚怀纳谏,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高尚品德,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故本题选C。

1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放在历史的潮流中来看待,根据所学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承上启下,推动了唐朝社会的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故B项客观。

1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丝绸。

上述图片及文字介绍说明了唐朝丝绸业发达,故选A。

1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反映了诗人金榜题名后的得意心情,故选C。

1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故选C。

1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

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B。

1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成公主入藏。

唐朝文成公主曾远嫁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故选C。

1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从内容判断,这是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上书,故选C。

1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社会的特点。

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胡汉交融、中西贯通的特点,故选B。

1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

上述四幅图片都反映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故选B。

2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影响。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故选D。

2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真东渡。

唐朝高僧鉴真曾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故选B。

2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李白、杜甫。

导致二人作品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二人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李白处于盛唐时期,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故选D。

23.C

【解析】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其他两个没有这样的称呼。

24.

江都(今扬州)。

(1分)

B:

洛阳;(1分)C:

长安。

(1分)

开创了中国古代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使有才能的人进入统治阶层,增强了国家机构活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或流动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2分)

评分说明:

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唐玄宗实行有利的政策措施,如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

(2分)

评分说明:

措施能列举出一两点即可。

①“全身棉布新衣湿透”,棉布成为衣料是宋朝棉纺织业兴起以后的事情。

(1分)②“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占城稻的引入是在宋朝时期。

(1分)③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瓦子”的出现是在宋朝。

(1分)

评分说明:

学生只指出错误不说明原因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A地是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第二代皇帝是隋炀帝,他曾经三次乘龙舟来江都游玩,最后在此处被杀,所以张三出生在江都。

(2)问,主要考查隋朝历史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等信息可以得出B处指的是洛阳;依据材料中的“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可以知道C处指的是长安。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形成于隋完善于唐朝的科举制,开创了中国古代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使有才能的人进入统治阶层;增强了国家机构活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玄宗时期的经济繁荣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时,实行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重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改进生产工具,提倡节俭,重视生产等。

第(5)问,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材料里的“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里的棉布新衣与史实不符,棉布成为衣料是宋朝棉纺织业兴起以后的事情;材料里的“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与史实不符,占城稻的引入是在宋朝时期;材料里的:

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于史实不符,“瓦子”的出现是在宋朝。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影响·开元盛世·“开元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农业的发展·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25.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2分)

(2)隋炀帝。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分)

(3)肯定(或赞扬)。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分)

【解析】

(1)本问是隋朝繁荣的原因,考虑国家的政治环境、统治者的政策、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等即可

(2)开辟大运河的是隋炀帝,其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3)材料中的态度是“其为利也博哉”是肯定,是从社会经济角度考虑的。

26.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科学制;隋炀帝

(2)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盛世

(5)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6)重视发展生产,或轻徭薄赋等(言之有理即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材料一是“君舟人水”的观点,是唐太宗李世民所提,材料二“武后陵墓”指的是武则天的陵墓,材料三阐述的“开元盛世”即唐玄宗时期,三位皇帝对由隋炀帝所创科举制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准确认识,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阐述了“君舟人水”的思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唐太宗时期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清明的政治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武则天的准确认识,材料二中的“武后”指的是武则天,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他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开元盛世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开元”是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其在位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被称为“开元盛世”。

第(5)问,主要考查唐朝的政治清明,由已学知识可知魏征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次,劝戒唐太宗以历史的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