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943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 古诗三首.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创新教案1古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创新教案-1古诗三首

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晓”;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6.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

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尤其注意读准“昼、耘”的读音。

指导读准多音字“供”([gōng]作动词时,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

供应、供给(jǐ)、供求、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góng]奉献:

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供职;祭祀用的东西:

供桌、供品、供果、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

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

)在诗中读四声。

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

记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正。

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2)村庄儿女各当家。

(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3)童孙未解供耕织,(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

(4)也傍桑阴学种瓜。

(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4.教师范读全诗,全班学生齐读。

四、想象诗境,领悟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

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诗句情境的变化,也可以加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评议,播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

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派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表达了作者对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7.练习背诵并试着进行默写。

五、了解作者,积累古诗。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全班交流,了解作者: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全班交流,积累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四首

种园得果仅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桃。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

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六、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导入新诗的学习。

(1)小组交流总结《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学习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领悟感情)

(3)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试着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稚子弄冰》。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稚子弄冰》。

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尤其注意读准“稚、钲、磬”的读音。

(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

记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正。

(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①稚子金盆脱晓冰,(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铜盆中的冰块脱下。

②彩丝穿取当银钲。

(把冰穿上彩线提在手中,当作钲。

③敲成玉磬穿林响,(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

④忽作玻璃碎地声。

(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却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4)教师范读全诗,全班学生齐读。

4.想象诗境,领悟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中呈现的画面。

(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诗中描绘的情境的转变,也可以加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评议,播放《稚子弄冰》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

(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5.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背诵。

7.了解作者,积累古诗。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全班交流,了解作者: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

有《诚斋集》行世。

(3)全班交流,积累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舟过安仁

宋代: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七、拓展活动。

1.课外搜集并朗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把自己搜集的古诗分享给同学们。

2.搜集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背诵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文中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稚子弄冰》,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村晚》。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1.自由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

(读准:

漪)

3.采用多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

读正确,读流利。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古诗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

在文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1)陂(bēi):

池岸。

(2)衔:

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3)浸:

淹没。

(4)寒漪(yī):

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的波纹。

(5)横牛背:

横坐在牛背上。

(6)腔:

曲调。

(7)信口:

随口。

(8)归去:

回去。

3.老师质疑检测:

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在什么地方?

看到了什么?

引导交流,感知古诗大意。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四、朗读品味古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

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学生表情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加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评议,播放《村晚》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

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

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6.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

五、交流古诗,朗读品味。

1.谈话激趣:

都说孩子的世界是最单纯的世界,他们眼中的生活是另一种生活,简单快乐、奇妙而多彩。

有时候,活累了的大人们也希望自己重新成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而这些千百年前的诗人,正是用一颗被唤醒的童心,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率真而轻快的作品。

请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最喜欢的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分享给大家。

2.交流分享。

(1)《小儿垂钓》里的孩子是一个让路人保持安静,不要乱动乱问,一心想要钓鱼的顽童。

但我们却一定可以从他眼里看到神采奕奕的好奇与渴望,甚至可以看到鱼儿上钩之前那绷着小脸的静静忍耐,待目的达到,可能紧接着就是一声欢呼,一脸欢欣。

那是孩子毫不作假的快乐。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这里的儿童和所有的儿童一样,也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不懂得一个风尘仆仆的人怀着怎样热切的归心,对人世沧桑又有着怎样的感慨。

他们可能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从未见过的人,可能拍着手跟在他身后想瞧瞧他有什么奇特。

当然,他们也问出了一个面对陌生人时很寻常的问题——你从哪里来?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杨万里笔下,有很多清新自然的作品,无论是描写荷花的那些名作,还是这类刻画童趣闲情的诗,都有几分盎然的生机与美妙。

这样一首关于初夏午后的诗作,即有入口之味,又有入眼之景,还有入梦之幽,亦有入心之闲。

在现在这个时节读起来,是否也会带给我们一份别样的诗意呢?

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4)活泼可爱的孩子带给了诗人最本真的欢喜与生动,也带给了我们读者最富于朝气的鲜活。

那么,如果拥有闲暇时间,你是否也想找个空旷的地方去放放风筝呢?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碧绿的湖面上,小娃撑船荡水痕;偷采莲,几分率真失大意。

因为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他大摇大摆地划着船回去,所以一个长长的镜头呈现出来——浮萍一道开。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牧童、黄牛、歌声、蝉鸣,让我们看到田园的风光,也让我们听到自然的回响。

而且诗中,既有林间放牧的怡然自得,还有意欲捕蝉的紧张安静,一个活脱脱的可爱小牧童形象就这样来到我们眼前。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而唐诗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唐诗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读唐诗,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

含笑不(以 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 折)服!

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

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 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

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 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

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

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

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选择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字。

含笑不________(以 已)    (佩 折)________服

(竟 竞)________然         倒(像 向)________是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

(4)注意划线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答案】

(1)以;折;竟;像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

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4)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故答案为:

(1)以、折、竟、像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

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4)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日葵

   春天来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绿了。

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

他们把玉米、大豆、谷子等优良种(zhǒnɡzhònɡ)子种(zhǒnɡzhònɡ)进了责任田,也把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儿,撒进肥沃的泥土里。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玉米出来了,大豆出来了,谷子也出来了。

葵花呢?

葵花用它那两片有力的嫩芽举着“人”字形的种子硬壳也出来了。

   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

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夏天到了,在这生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

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

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

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

几十个黄色的花瓣。

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

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rán rǎn))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起那金色的脸庞(pánɡbánɡ)。

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

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

   啊!

多美的葵花呀!

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

   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

但是花喷里那些数不清的花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

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低下了头。

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向日葵对人们的贡献多大呀!

   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是的,我们少年儿童也正像葵花一样,在党的阳光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1)选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四个词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你从课外想到的四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冉冉”是慢慢的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和“冉冉”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描写向日葵外形特点的一段话:

________

写出描写向日葵作用的句子:

________

(5)作者抓住了向日葵的特点,写出了“果实格外饱满,格外香”并且产生了联想,这联想是________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向日葵的?

请选出的正确。

(  )

A. 按时间顺序。

                                                     

B. 按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

C. 按事物的特点、类别顺序。

                                

D. 按空间顺序。

【答案】

(1)zhǒnɡ;zhǒnɡ;rán;bánɡ

(2)播种;肥沃;无忧无虑;隐隐约约;播撒;贫瘠;无法无天;马马虎虎

(3)徐徐;慢慢;渐渐

(4)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

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

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

几十个黄色的花瓣。

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5)少年儿童

(6)A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即可。

(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考查写作顺序。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春、夏、秋、冬”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故答案为:

(1)zhǒnɡ;zhǒnɡ;rán;bánɡ

(2)播种、肥沃、无忧无虑、隐隐约约、播撒、贫瘠、无法无天、马马虎虎

(3)徐徐、慢慢、渐渐

(4)①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

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

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

几十个黄色的花瓣。

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②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5)少年儿童

(6)A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记忆,此题会迎刃而解。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

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

那时,他还是个在台湾上初中的孩子。

升初二时,国语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暑假作业:

阅读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然后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这道作业让他犯了难,因为这本书的售价是70元,而他父亲的工资一天只有30元,全家七口人全靠这点工资生活。

他回忆说,当年最深刻的记忆是饥饿。

父亲供他上学就已经很困难了,他怎么好意思说“我想看小说”?

想来想去,他决定自己挣钱买这本名著。

靠诚实劳动得来的书籍,自己会更珍惜,读起来也更有滋味吧?

他来到矿上扛木头,扛一根木头能挣8毛钱。

矿主认识他,而且对他的印象不错,觉得他是一个既聪明又善良的孩子,见他这么辛苦地挣钱买书,在第三天就提前交给他70元工资,所提的条件是:

看完书,你要给我讲讲里面的故事。

他感激之余,满口答应。

这么简单的条件,自己一定能够满足矿主先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