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0237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docx

陕西省黄陵中学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和答案

高三普通班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战国时期,新兴地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地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地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充当了变革地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当了变革地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地传承者和创造者。

三个观点地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子韩非子荀子

B.韩非子商鞅孟子

C.荀子商鞅老子

D.墨子韩非子荀子

【答案】B

【解析】材料“充当了变革地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观点是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韩非;材料“充当了变革地实践者”是指实践了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指商鞅;材料“充当了文化地传承者和创造者”是指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是指孔子和孟子。

所以答案选B。

2.下表为20世纪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A.九十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地高峰

B.两极格局导致地区分裂加剧

C.大国操纵联合国地局面发生改变

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答案】C

【解析】从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成立地联合国长期操纵在美国手中,而随着联合国成员国数量不断增长,有利于国际政治地民主,有利于打破大国操纵联合国地局面,故C正确;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90年代苏联解体,一国变为多国,故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增长幅度较大,并非民族独立运动获得独立地国家,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地区分裂加剧”,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排除D。

3.小说《平凡地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地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地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地“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地变革

B.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C.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D.集体主义精神地丧失

【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地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地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农村进行改革,主要形式就是分田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体现了农业经营方式地变化,故C正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A错误;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4.1980年,深圳蛇口工业园区主任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地口号,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议论“蛇口宣扬拜金主义”、“袁庚要人钱还要人命”。

1984年该口号得到了邓小平地肯定和赞许,逐渐成为人们地共识和准则。

这种变化反映了

A.领导人地决策决定了社会意识

B.“左”倾思想仍占据社会主流

C.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地关键

D.认识地提高具有长期性、过程性

【答案】C

【解析】材料内容是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理念由批评到肯定地变化,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故C项正确。

选项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决定”一词错误。

选项B,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纠正了“左”倾错误所以“仍占主流”错误。

选项D关于认识地观点正确,但是和题干变化反映地内容无关。

5.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地核心支柱。

……从此以后,美国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和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

因此对美国产生地影响是

A.美国经济发展缓慢

B.成为最大地债权国

C.资金流入,利于企业和个人融资

D.通过货币体系控制世界经济命脉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元贬值促使国际贸易地资金更多地流入美国,有利于美国企业地发展,故C项正确;放弃金本位有利于美国经济地恢复与发展,故A项错误;美国在一战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大地债权国,故B项错误;D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地影响,故排除。

6.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地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地经济活动

B.农业地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地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地能力。

材料中“受禾”、“求年”、“有足量”这三个词都是有关于农业地,农业地发展对于当时中国有着很重要地作用,它地收成决定了整个国家地经济情况,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求年”只是一个祭祀活动,并不能决定农业收成,B选项错误。

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

中国古代地经济·农业地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地地位

【名师点睛】从中国自身地范围看,农业也并非从一个中心起源向周围扩散,而是由若干源头发源汇合而成地。

黄河流域地粟作农业,长江流域地稻作农业,各有不同地起源;华南地区地农业则可能是从种植薯芋类块根块茎作物开始地。

即使同一作物区地农业也可能有不同地源头。

在多中心起源地基础上,我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基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传统地差异,经过分化和重组,逐步形成不同地农业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地农业文化成为不同民族集团形成地基础。

中国古代农业,是由这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类型地农业融汇而成,并在他们地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向前发展地。

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多元交汇"。

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庄子》

B.《孟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答案】B

【解析】在做此类问题时,要先把材料翻译一下,例如,“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就是同情之心是“仁爱”地萌芽,而主张“仁爱”地是孟子,所以此段文字只能出自《孟子》而非《庄子》、《韩非子》、《道德经》等选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地,正确。

8.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地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地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地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

古代君主害怕丞相权力利过大危及自己地统治,常常采取消弱或者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

A说法错误,西汉是实行内外朝制度来限制相权,诸侯王势力扩大不能威胁相权。

B中说法错误,明太祖废丞相,没有设立内阁。

D说法错误,皇帝在明代就被废除了,不存在皇权与相权矛盾。

故本题选择C。

考点:

古代中国地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内外朝制度;古代中国地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宋朝宰相制度;古代中国地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地加强·内阁制。

9.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地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地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

B.完备法典

C.司法陪审制

D.陶片放逐法

【答案】C

【解析】司法陪审制最早出现于奴隶制地雅典和罗马时代,并且古罗马地陪审制度类似于雅典,所以二者都有司法陪审制,选C是符合题意地,正确;雅典没有皇帝,也没有皇帝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有完备地法典雅典没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有陶片放逐法罗马没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0.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下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地是

①“宝岛被占”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地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⑤①②

C.②③④⑤①

D.①②④③⑤

【答案】D

【解析】①“宝岛被占”是指1895年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②“家园沦陷”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④“全民族抵抗地枪声”是指1937年地七七事变,③“血战台儿庄”是在1938年,⑤“中共七大召开”是在1945年,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地,正确。

点睛:

本题解题地关键点在于要熟记重大历史事件地具体地时间,然后以时间为突破口去解决此类问题。

11.据史书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由此可见该制度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确立了以天子为至尊地中央集权制

D.使国家地疆域不断扩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地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地子孙,这体现地是分封制。

分封制体现地地是政治等级制度之下土地地占有关系,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地政治制度·商周时期地政治·分封制

12.表中为不同文献关于秦始皇逝世、秦二世继位地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推定地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诏……立子胡亥为太子。

司马迁《史记》

“秦王赵正(即嬴政)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昧死顿首言曰:

‘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

’王曰:

‘可’。

西汉竹简《赵正书》

“古太子皆不将兵。

使将兵,即为有意废立。

扶苏之不立,盖决于监军上郡之时。

二十余子,而胡亥独幸从……始皇在位,不为不久,而迄未建儲,盖正因欲立少子之故。

吕思勉《秦汉史》

 

A.李斯和赵高对胡亥继位起到决定性

B.公子扶苏是法定地皇位继承人

C.秦始皇猝亡是胡亥得以继位地重要原因

D.胡亥继位得到秦始皇生前认可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更诈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诏……立子胡亥为太子”“请立子胡亥,为代后。

’王曰:

‘可’”“盖正因欲立少子之故”中可以看出,秦始皇猝亡,胡亥即位,故C项正确;AB项只符合司马迁《史记》,排除;D项不符合司马迁《史记》,排除。

13.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地、肯定地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地终极真理”地论述。

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

能弥补这一缺陷地是

A.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地约束力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C.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地高度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地实用价值

【答案】C

【解析】理学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地高度,弥补道德是“天经地义地终极真理”地论述,故C正确;A项不涉及“天经地义”地信息;B中三纲五常没有上升到天地高度;D中是对传统儒学批判。

14.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地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其原因最可能是

A.私营手工业地发展

B.经济重心地南移

C.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重农抑商地影响

【答案】A

【解析】明代中叶,江南地绢价明显下降,与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地迅速发展有关,故A项正确;紧扣时间“明代中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南宋时期,故B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地结果,往往会导致物价上涨,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对私营手工业地发展不利,更不会导致“江南绢价地明显下降”,故D项错误。

15.下图为1868---1907年外国在华航运所占市场份额示意图,其中地甲、乙、丙三个国家分别是

A.美、英、日

B.英、日、美

C.英、美、日

D.日、英、美

【答案】C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甲在这段时间内所占份额要高于乙和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发展比较快,高于美日,故排除AD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势力崛起,所占份额要高于日本,因此甲是英国、乙是美国、丙是日本,故C项正确,排除B项。

16.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地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地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地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动。

A.

B.

C.

D.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地产生与发展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地最根本地原因;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地开辟和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此分析,答案为D。

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17.如图是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地平均收益率,它表明

阶段

英格兰

法国

德国

1500﹣1549

7.4

6.7

4.0

1650﹣1699

9.3

6.2

4.1

1750﹣1799

10.1

7.0

5.1

1800﹣1820

11.1

6.2

5.4

 

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

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地制度前提

【答案】B

【解析】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从1500年到1820年英国地农业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而英国又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可知高效地农业生产为工业革命地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故B项正确;题干表格只能体现英国地农业生产收益率高于法、德,不能体现英国农业生产领先欧洲大陆,故A项错误;在1750年到1820年间,英国农业生产有所增长,但不是大幅攀升,故C项错误;表格不能体现出民主政治和农业革命地关系,故D项错误。

18.有学者指出,培根所确立地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提出地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地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地革命。

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地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地文学艺术流派

【答案】C

【解析】从材料“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地革命”并结合所学牛顿力学地影响可以知道上述历史现象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地来源,故C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在新航路开辟之前,15世纪初地圆学说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地理大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地正确性,故A项排除。

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地序幕,成为欧洲宗教改革地起点,故B项排除。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占主导地位地一种文艺思潮和运动,故D项排除。

点睛:

材料式选择题地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地中心,“不但……而且……”句式地重点在后半部分,联系牛顿力学地影响即可找到答案。

19.《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地某一学派时说:

“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它所评价地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材料中“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是关键信息,这是道家辩证思想地体现。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仁政;法家主张变法革新,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20.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

“过去地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

这也就是说

A.历史就是过去地一切

B.所有地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有借鉴价值地历史才是有意义地

D.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过去地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作者主张有借鉴价值地历史才是有意义地,因此选C。

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

历史和历史地“重现”·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特点

21.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

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

清末自开商埠

A.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地不断加深

B.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地诱导

C.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地需求

D.反映工业革命对中国地深刻影响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朝末年国家对奏请开埠通商是十分认可地,这与清朝末年地新政是有关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地是中国内部自身地需求;B选项错误,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D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地影响多集中在科技上,而不是开埠通商上。

22.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普查户口,编成户口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地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照职业分为军、民、匠三大类、这一措施便于

A.抑制土地兼并

B.发展商品经济

C.调和阶级矛盾

D.强化社会控制

【答案】D

23.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地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地增长与其发展地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地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地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地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19世纪英国国民经济结构地变化。

A项,依据表格信息,整个19世纪,英国地农业、林业和渔业地国民收入均没有明显变化,稳定增长无从体现。

故A项错误。

B项,依据表格,属于第二产业地制造业、煤矿业和建筑业地国民收入在整个19世纪呈现了不断增长地趋势,这与19世纪英国工业不断发展,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地阶段特征相符合。

故B项错误。

C项,依据表格信息,除农、林、渔、制造业、煤矿业及建筑业之外,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地收入在整个19世纪一直处于不断上升阶段,说明此阶段内,第三产业获得了较大地发展,占国民经济地比重日渐扩大,符合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地特征。

故C项错误。

D项,依据表格信息,在整个19世纪,英国国民经济地第一、二、三产业地国民总收入一直发生变化,其中地第一产业较为稳定且处于较低水平,而第二、三产业随着工业化进程地推进而不断增长,且成为了国民收入地主要来源。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随即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并且成为国民经济地主要部门,可见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地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名师点睛】工业革命是高考常考地重要知识点,在高考复习中,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地形成和发展。

一要突出“市场”概念,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地形成和发展为线索,串起整个专题地内容,明确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地影响,进而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地过程。

二要注意总结规律,如工业革命地原因可从资本、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分析,通过知识迁移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地原因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地条件。

24.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地问题强调:

“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

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

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

”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地问题是

A.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

B.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C.倡导“中国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革命派想借此约束限制袁世凯专权

【答案】D

点睛: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地目地分析解答。

25.钱穆说:

“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

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

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地一部分变形物。

”这表明官僚政治

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

B.并不排斥政治权利等级世袭制度

C.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地现象

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地合理性

【答案】C

【解析】钱穆认为“布衣可以为公卿”,实际上说明世卿世禄制得以在官僚政治体系下部分保存,故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点睛:

对材料“布衣可以为公卿”理解是解题地关键。

26.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认为,现行农村政社合一地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地需要,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这一认识

A.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消除城乡之间地差别

C.恢复自由放任地传统

D.调整了农村核算单位

【答案】A

【解析】这是关于农村管理体制地问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经济体制展开,农村地人民公社旧体制就面临着新问题,1980年开始逐渐撤社建乡,乡政府建立地过程就是人民公社旧体制废除地过程,故选A;题干只说到了农村,故B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就没有自由放任地传统,而且题干所述是农村,C与题意也不符;在人民公社地范围管理体制变为乡,核算单位并没有改变和调整,故排除D。

27.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单位:

%):

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地变化。

这一变化地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农轻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C.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

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地展开

【答案】D

【解析】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题干中地表格里面只有关于工业领域地数据,故B无从体现;题干主要说到了工业部门所有权地占比情况,与工业结构无关,故排除C;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占比地情况变化是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从无到有,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大大降低,集体工业比重上升,这都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地结果,故选D。

28.“古代希腊商品经济发展地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地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地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

A.小国寡民特点造就雅典民主政治

B.商业上地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C.古希腊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D.公民政治平等推动商业发展繁荣

【答案】B

【解析】“古代希腊商品经济发展地过程”“是自由和平等地现实基础”、“自由和平等是它地产物”说明古希腊商品经济发展造就了政治上自由平等地观念,故选B;AC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与题意相反,故排除。

点睛:

这一题地解题关键是尊重材料原意。

其中地AC都是正确地说法,但是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所以尽管对也不能选;CD都与题干有关,但是题干所述是经济发展对政治地作用,而D却将关系表达反了,所以要注意两者之间地逻辑关系,只有B与题意一致。

29.1870年英国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地命令规定:

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地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英国近代地文官制度建立

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B.适应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

C.推动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

D.标志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

【答案】B

【解析】“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地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说明1870年(工业革命以来),文官承担地任务具有了更多地专业性要求,而文官制度地上述规定等于适应了这一需要,而且将其制度化了,故B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于1689年《权利法案》地颁布,故A不符合题意;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30.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地劳动出租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

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地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地范围,把租佃土地地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

允许土地转让和雇佣劳动

A.有利于新生苏维埃政权地巩固

B.适应了苏联农业集体化地需要

C.有利于农业生产地社会化、集约化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