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0285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嘉兴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历史卷2017.6

说明:

1.本试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卷Ⅰ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卡上(或按所在学校要求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试卷Ⅱ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答案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Ⅰ: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7年5月,春秋末年兵家孙子的祭祀大典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名孙子后裔按照中华传统礼仪和古代圣人祭拜的最高规格,施礼祭拜。

这种祭祖活动主要反映出中国

A.公民素养的开放性B.家国利益的冲突性

C.宗法传统的延续性D.儒家文化的保守性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孙子后裔按照中华传统礼仪和古代圣人祭拜的最高规格,施礼祭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祭祖活动主要反映出宗法制尊宗敬祖的传统,故C项正确;祭拜孙子与公民素养的开放性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家国利益的冲突性,故B项错误;尊宗敬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能体现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故D项错误。

故选C。

2.文化元典是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留存的独特的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典籍。

下列文化元典能反映中国春秋时代前黄河流域民众生产和生活情况的是

A.《道德经》B.《诗经》C.《离骚》D.《孟子》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反映中国春秋时代前黄河流域民众生产和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德经》属于春秋时期道家典籍,不是春秋时代前,故A项错误;《诗经》是西周时期诗歌总集,反映中国春秋时代前黄河流域民众生产和生活情况,故B项正确;《离骚》是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也不是春秋时代前,故C项错误;《孟子》反映战国时期孟子思想,也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尤其是时间:

春秋时代前。

同时,熟练掌握《道德经》、《诗经》、《离骚》、《孟子》等作品的时间段和主要内容特点,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3.有学者指出“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的局面,形成了多元整合的大一统文化。

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局面的措施包括

①开始设立官立学校

②设置十三部刺史

③表彰六经

④重用儒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之前已经有官立学校,故①错误;设置刺史属于政治措施,不是文化措施,故②错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彰六经,重用儒生,故③、④都正确,故D项正确,ABC项都错误。

故选D。

4.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

《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汉书》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具有可信性,故A项错误;考古发现西汉纸,这说明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故B项正确;纸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书写用品,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造纸术是由西向东传播,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涉及造纸术的相关知识,尤其学生熟练掌握关于造纸术的史实,同时,注意与材料中的考古成就结合,对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后汉书·党锢尹勋传》记载:

“家世衣冠,伯父睦,为司徒;兄颂,为太尉;宗族多居贵位者”,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该现象说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德才兼备B.选拔效率不高

C.受到世家影响大D.重视考试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家世衣冠,伯父睦,为司徒;兄颂,为太尉;宗族多居贵位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由世家大族所垄断,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德才兼备的选官标准,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选拔效率高低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世家大族垄断选官,不是说明考试的作用,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家世衣冠……宗族多居贵位者”,学生应该可以对此文言文进行正确理解,再结合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史实特点即可正确判断选项。

6.唐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这首诗可直接用于研究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B.三省六部制

C.丝绸之路D.边疆治理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丝绸之路沟通东西贸易的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唐诗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这首唐诗也未涉及三省六部制,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反映丝绸贸易,不是边疆治理,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词“应驮白练到安西”,白练应该指丝绸,再结合唐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即可对选项分析排除,得出正确答案。

7.南宋长江沿岸的鄂州城外有一草市,“沿江数万家,廛闸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

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这表明

A.繁荣的商业区已从城中转至城外B.专业性草市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C.草市开始演变成地方商业中心D.交通便利之处的草市十分繁荣

【答案】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区分材料信息的重心和主旨,学生容易被“廛闸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误导而错选B,注意训练对材料主旨的把握能力。

8.右上图为明代画家的画作,该类画作的典型特征是

A.追求个性、富有意境

B.生动表现了社会习俗

C.逼真摹写、气势雄壮

D.直接揭露了社会现实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类画作属于文人画,文人画的典型特征是追求个性、富有意境,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故A选项正确;文人画一般并不表现社会习俗,故B选项错误;文人画也不追求逼真摹写,而是注重气韵,故C选项错误;文人画富有意境,有文人情趣,一般也不会直接揭露社会现实,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正确理解文人画的特点和意义,此图为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的作品,朱耷善画山水和花鸟。

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9.清代乾隆中叶以后,内阁大学士成为荣誉职衔。

中国历史上正式出现内阁制始于

A.明太祖时期B.明成祖时期

C.清康熙帝时期D.清雍正帝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内阁制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期设内阁,内阁成为皇帝的顾问机构,故B选项正确;明太祖时期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故A选项错误;清康熙帝时期设南书房,不是内阁制正式出现的时期,故C选项错误;清雍正帝时期设军机处,也不是内阁制正式出现的时期,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0.清政府褒奖牺牲在一场战争中的将领林永升“争先猛进,死事最烈”,并追赠其荣誉称号“太子少保”。

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林永升……争先猛进,死事最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永升是中日甲午海战经远舰管带,林永升与全舰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故B选项正确;林永升不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故A选项错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也没有林永升,故C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也没有林永升,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1.近代中国某企业发布广告:

“处今日外交失败之秋,而欲我国图存,仍立于环球世界之上,非从事商战未由。

而欲商战优胜,非振兴土货未由”。

该广告语主要包含了

A.“实业救国”思想B.“复兴儒家”思想

C.“土洋并存”思想D.“外交强国”思想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欲我国图存……而欲商战优胜,非振兴土货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战”指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振兴土货”指提倡国货,这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实业救国”思想,故A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复兴儒家”思想,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土洋并存”思想,故C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实业救国”,不是“外交强国”思想,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欲我国图存,仍立于环球世界之上,非从事商战未由。

而欲商战优胜,非振兴土货未由”,学生应该可以推理出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提倡国货的思想主张,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2.1880年李鸿章为上海机器织布局申请十年专利,规定“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李鸿章这一举措的作用不包括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发展B.限制了民间设厂

C.保护了中国纺织技术专利D.对外资的侵略有抵制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申请十年专利……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洋务派工业,这一举措促进了洋务工业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的措施限制了民间设厂,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洋务派企业与民间设厂的关系,与保护中国纺织技术专利的问题无关,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洋务工业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抵制外资的侵略,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中共一大党纲明确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

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

A.社会主义革命B.土地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党纲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故A选项正确;土地革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与材料无关,故B选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不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故C选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也是反帝反封建,不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社会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概念和含义,能够正确区分其不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往往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4.20世纪20年代前后是近代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著名科技期刊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办的,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非自然科学期刊也大量刊登自然科学文章。

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中国科技事业的全面发展B.维新变法对封建思想的冲击

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的发展D.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倡导

【答案】D

【解析】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前后是近代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鼎盛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新文化运动开展,提倡民主与科学,故科技期刊发展鼎盛,故D选项正确;当时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技事业不可能全面发展,故A选项错误;当时维新变法早已失败,故B选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的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15.1928年4月,国民政府宣告“为发扬精神起见”,规定职员“一律着中山装”。

1929年,张学良发文指出“统一已成,政治及应划一”,东北各级机关人员一律着中山装。

这表明

A.服饰具有政治认同意义B.服饰是民族身份的标识

C.生活呈现全盘西化倾向D.国家对社会风尚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统一已成,政治及应划一”、“一律着中山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统一,“一律着中山装”具有政治认同意义,故A选项正确;虽然服饰可以标志民族身份,但材料未涉及民族问题,故B选项错误;中山装是中式服装,不能说明生活呈现全盘西化倾向,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国家对社会风尚的控制,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国家统一的时间点,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各级机关人员一律着中山装”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6.下图为抗日战争初期某次会战的概况,这场会战

A.体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B.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C.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抗日战争初期某次会战……第十八集团军……太原陷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太原会战的史实,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这体现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故B选项正确;太原会战中没有敌后战场的配合,故A选项错误;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的会战是淞沪会战,故C选项错误;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材料细节,注意从时间、中国军队的番号、战争地点等信息入手,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合作的史实得出正确答案。

17.漫画因其生动形象性而在宣传工作中有较强感染力。

下图为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有关集体食堂的宣传画。

这反映出当时人民公社办集体食堂的意图是

A.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B.提高农民文化生活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食堂办得好,生产劲头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人民公社办集体食堂的意图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选项正确;图片中的妇女形象不能说明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提升,故A选项错误;集体食堂与提高农民文化生活无关,故B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办集体食堂也不是搞绝对平均主义,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8.有学者指出,1972年中美共同发表的某声明“牵制了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在东亚率先改变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敌对的冷战结构”。

该“声明”发表的地点是

A.北京B.香港C.上海D.杭州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72年中美……某声明”、“在东亚率先改变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敌对的冷战结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美发表的上海联合公报,故C选项正确;1972年中美没有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故A选项错误;1972年中美没有在香港发表联合声明,故B选项错误;1972年中美也没有在杭州发表联合声明,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的关键点:

1972年中美声明、牵制了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等,学生应该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美关系的发展史出发得出上海联合公报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9.改革开放使中国空间技术和运载火箭研究事业迎来了“春天”。

下列成就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

③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④“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

A.②①④③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空间技术和运载火箭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中国首次实施对外商业发射服务,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1984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验地球通讯卫星;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故③②①④排列正确,故D选项正确,故ABC选项都错误。

故选D。

20.宪法修正案不需要重新通过宪法或者重新公布宪法,因而能够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案新增加的内容有

A.依法治国B.人民民主C.多党合作D.一国两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案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写进了宪法,故A选项正确;人民民主属于1954年宪法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也不是1999年宪法修订案内容,故C选项错误;1999年宪法修订案内容也没有一国两制,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21.梭伦改革后,雅典骑兵由第一、二等的公民组成,重装步兵由第三等级组成,轻装步兵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

这反映出

A.所有雅典人都要服兵役B.贵族掌握了军队指挥权

C.军队兵种与财产相挂钩D.第四等级承担更多义务

【答案】C

【解析】据材料“雅典骑兵由第一、二等的公民组成……轻装步兵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将公民按照财产多少分为四个等级,材料反映了军队兵种与财产相挂钩,故C选项正确;“所有雅典人都要服兵役”说法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贵族掌握了军队指挥权,故B选项错误;“轻装步兵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也不能说明第四等级承担更多义务,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梭伦改革的内容与作用,同时,对材料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即可得出军队兵种与财产相挂钩的正确答案。

22.15世纪欧洲学者曼内蒂认为:

“人来到世界,并非是为了经受苦难,而是为了享受快乐,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世界形成之后的一切,则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句话集中包含的思想是

A.民主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浪漫主义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5世纪……享受快乐……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故B选项正确;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相对,材料未涉及民主主义,故A选项错误;理性主义,属于启蒙运动思想,与材料无关,故C选项错误;浪漫主义,属于文学艺术风格,材料也未涉及,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3.17世纪以来,马铃薯、番茄、胡椒、茶叶、玉米等食材,让欧洲饮食文化产生了极大变化。

与这一变化密切关联的是

A.欧洲与美洲间商贸联系的建立B.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C.工业革命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动D.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开辟后列强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具规模,不同物种的交流使欧洲饮食文化产生了极大变化,故B选项正确;茶叶不属于美洲的产品,故无法体现欧洲与美洲间商贸联系,故A选项错误;17世纪还未发生工业革命,故C选项错误;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主要在18、19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且政治制度与饮食文化没有直接联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4.“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担的一种义务,它只是人民赋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的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

明确提出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物种起源》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十日谈》D.《社会契约论》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任何政府形式……只是人民赋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的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的思想,明确提出这一思想的著作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故D选项正确;《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生物学著作,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错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物理学著作,故B选项错误;《十日谈》属于文艺复兴作品,未涉及社会契约的思想,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25.市场内在需求是推动工业革命中技术革新一步步深化的重要因素。

阅读下图,方框处应填写的重要发明是

A.哈格里夫斯的

珍妮纺纱机

B.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

C.克隆普顿的骡机

D.惠特尼的轧棉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纺织业的发明成果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梭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导致对棉纱的需求大增,于是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产生,故A选项正确;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属于工业动力的革新,不属于纺织业,故B选项错误;克隆普顿的骡机与飞梭也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C选项错误;惠特尼的轧棉机也与飞梭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26.19世纪,有一种文艺思潮盛行欧洲,有文艺理论家认为“这类文学的本质,是为捍卫纯粹自由而逃避现实”。

下列属于“这类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是

A.《哈姆雷特》B.《西风颂》C.《人间喜剧》D.《复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为捍卫纯粹自由而逃避现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特点,《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选项错误;《西风颂》是十九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故B选项正确;《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故C选项错误;《复活》也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7.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政策时说:

“这种救济方式变消极为积极,不仅在物质上,同时也在精神上利国利民”。

体现这一政策精神的具体措施是

A.美元贬值B.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

C.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变消极为积极,不仅在物质上,同时也在精神上利国利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设立民间资源保护队,它的成立是由一种保护自然资源的愿望和为城市失业青年提供有报酬的工作的需要所决定的,也是社会改革和资源保护思想与实践发展的结果,故B选项正确;美元贬值只属于货币金融和贸易方面,故A选项错误;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只属于农业政策,故C选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属于工业领域的改革,也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北部硝烟弥漫。

对发生在下图甲区域的战役解读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西线进入持久的阵地战

②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③德军意图通过此战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④英法联军为了牵制德军发动这次战役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区域的战役是指凡尔登战役。

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标志着西线进入持久的阵地战,故①错误;当时德国为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退出战争而发动了凡尔登战役,法军顽强抵抗,逐渐摆脱被动局面,这是一战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故②、③都正确;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即索姆河战役,故④错误。

故②③组合正确,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都错误。

故选C。

29.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逐步对外扩张,最终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

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①西班牙内战爆发

②中国卢沟桥事变爆发

③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

④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西斯势力逐步对外扩张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内战爆发在1936年;中国卢沟桥事变爆发在1937年;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在1935年;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在1939年,故③①②④排列正确,故D选项正确,故ABC选项都错误。

故选D。

30.1946年5月,法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大规模国有化的法令,对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实行国有。

到了1946年底,国家占股份50%以上的公司达130家,政府掌握

了国民经济命脉。

这表明法国

A.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B.维护了公有制主体地位

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