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0330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docx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一份具有经验性的分析

摘要:

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碳排放量重要的影响因素,自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通过分析2002年至2007年间可投入产出表和能源消耗的数据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体现在贸易中碳排放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在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的越来越多的显著出口行为。

从2002年到2007年,净出口的排放量和国内出口排放的国内排放量的比例从18.32%提高到29.79%和23.97的%至34.76%之间。

此外,加工贸易在2002年和2007年分别,这是进口然后再出口的排放量分别产生了约22.10%,总进口的排放量32.29%。

虽然,大多数行业的表现在进口和出口的排放增长趋势,电气机械和通信电子设备,化工,纺织行业仍然是最大的排放出口,净出口的排放量,其中也最大。

对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可能是最有利的和可接受的方式来减少碳排放量在目前的阶段。

在减排的未来谈判,它包括占经济总量的排放时,体现在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量会比较公平合理。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碳排放量;国际贸易;中国

介绍

全球气候变暖已被认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主要原因为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是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IPCC,2007年)的结果。

为了避免对人类社会的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一系列措施已经采取了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

然而,围绕CO2减排和未来的碳排放权的分配方式,游戏中扮演着不同的利益群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环境的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包括地理搬迁碳排放的潜在影响。

许多研究人员估计体现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国家以及世界经济(威科夫和鲁普,1994年的碳排放量;谢弗和莱亚尔德萨,1996年,马查多等人,2001年;Munksgaard的Peder和森,2001年;艾哈迈德和威科夫,2003;桑切斯-Chóliz和杜阿尔特,2004;Peters和赫卫区,2006年,2008年;Mäenpää等,2007;阿克曼等,2007)。

一般的结论是,在更加开放的经济,大外贸的影响,对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

此外,所有这些研究已经指出,进口与出口贸易不能忽视一个相对开放的经济体;否则,能源和碳排放数字可能被严重扭曲这个经济(马查多等,2001)。

在总量上,中国的贸易盈余的价值从30.43十亿美元,在2002年扩大到261.83十亿美元,在2007年(国家统计局,2008)。

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将会对中国的碳排放显著的效果。

作为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正面临着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

不过,中国也是一个大国的国际贸易,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外贸稳定增长。

从1997年到2002年,中国的进口总额和出口值增长了14.35%的平均年增长率。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跃升至28.64%,从2002年到2007年与2002年相比出口值,它在2007年增加了2.7倍,达到1217.78十亿美元。

而进口额也猛增至955.95十亿美元在2007年,比2002年的进口额高出2.2倍。

在总量上,中国的贸易盈余的价值从30.43十亿美元,在2002年扩大到261.83十亿美元,在2007年(国家统计局,2008)。

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将会对中国的碳排放有着显著的效果。

然而,在能源使用和碳排放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最近才开始。

IEA(2007年)的估计显示,体现在中国的国内生产出口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34%,2004年如果使用的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国家的加权平均碳强度,的估计中国的净出口EM-浓郁CO2可能是总排放量的17%以上,2004年(莱文,2008年)。

采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潘等人(2008)估计,在2002年其生产的排放量能源和排放分别占中国的净出口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6%和19%,在2002年应用环境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国报告的产量排放量网前移植排放到美国就占约5%,韦伯等人(2008年),ESTI交配生产从1987年到2005年在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出口。

2005年,大约三分之一的中国排放是由于生产出口,而且这一比例已经从12%上升在1987年到2002年的21%;在发达国家,消费是推动这一趋势。

伟等人的估计(2009年a)也发现,存在于中国经济在2002年的排放量体现了显著出口行为;此外,后来出口(EMIS-所起到的加工贸易)是进口总量排放量20%以上。

此外,使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Peters和赫卫(2008)也发现,出口排放为代表的中国国内排放量的24.4%,2001年进口的排放量的比例仅为6.6%。

阿特金森等人的类似的研究(2009年)也显示,中国是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量的净出口国。

近年来,使用基于物理进入方案的生态投入产出MOD-鹅岭,陈和陈(2010)估计,2007年中国出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总能量分别在总排放量的32.31%和33.65%。

美国和欧洲国家都是中国出口的碳排放的主要进口国。

用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估软件,瑞和哈里斯(2006)发现,在1997-2003年约7%的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是生产商品,;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3%-6%,如果增加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已经生产在美国。

AP-行走类似的方法,李休伊特发现英国和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2008)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2004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供英国市场生产商品和英国贸易减少了大约11%。

韦伯等人的估计(2008年)也发现,近期中国出口排放的大部分去了发达国家,大约27%的美国,19%的欧盟27国,14%的剩余附件B国家,主要是日本,澳大利亚和新新西兰。

近日,徐等人(2009)研究了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2002至2007年使用环保投入产出分析和调整双边的贸易数据体现在东(从中国到美国)贸易。

张(2009)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能源和CO2分别约占中国的能源消费量的12%和17%,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和12%。

虽然中国国际贸易对碳排放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是必要的,因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发展。

据统计(国家统计局,2008),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的出口份额一直超过出口总额的50%,2002年和2007年所占份额最多时分别达到55.26%和50.71%,这将是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中国的碳排放影响的必要区分。

由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只有5年,我们选择了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到2007年(最新一期),中国的国际贸易投入产出表对碳排放的影响随着本文最后的要求观点的影响而变化。

此外,我们区分国产加工贸易和进口投入在生产流程的评估(进口排放和再出口),这将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国际贸易对排放量状况的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试图回答三个问题:

1)作为一个大国的外贸,什么是由于进出口贸易在中国的外国地区所产生的净排放量?

2)中国从2002年到2007年,国际贸易怎么对碳排放造成影响?

3)从2002年到2007年哪些部门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排放行业以及他们的角色?

讨论

碳排放量计算的不确定性

在计算中国贸易中的排放时体现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一是投入产出分析本身有很多固有的不确定性(在Lenzen,2001年更多的讨论)。

基于对中国单一区域的投入产出表,它可以让我们得到体现在中国出口的排放量相对准确的评估,但估计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和服务的排放量时,该错误可能会更显著(Lenzen,2001;Lenzen等人,2004)。

另外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是计算来自不同地区,这可能低估体现在进口的制成品生产国与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比重较小的排放量的进口碳强度因子的方法。

此外,为了获得从原始的进出口表的进口使用基质,亲等级导入柱的方法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某些错误。

目前,对数据可用性的原因,我们无法完全量化我们的计算结果的精度,但初步估计表明,从研究使用更精确的数据结果不会显着改变这一分析得到的结论。

这些限制将通过使用多区域的进出口表和外区的更准确的行业碳强度和扇区间的生产过程中,在未来的详细分析的改进。

 

了解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从2002年到2007年,外贸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已经大幅扩大。

它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两个因素。

首先是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第二产业为主的生产结构,将保持国内的能源强度高。

2002年,煤炭消费交流才算是能源消费总量的66.3%。

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4.8%,是由于第二产业在2002年(国家统计局,2008)。

在2007年,相关股价上涨分别高达69.5%和48.6%,这将导致体现在单元出口是高于体现在单位进口的碳排放量。

第二个因素,这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是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

从2002年到2007年,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46.80%,而进口增长了199.97%(国家统计局,2008)。

出口增速明显高于进口,这可能会导致净出口的排放量急剧增加的更快。

使用输入输出结构的去组成分析,刘等人。

(2010)也发现,出口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的扩张总量趋于扩大体现在1992年至2005年出口能源,但能源效率的提高和变化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可抵消部分影响对出口能源实施上述驱动力。

虽然,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第二产业为主的生产结构产生的碳排放量的增加,更重要的作用,它可能很难对中国调整因为其禀赋特征,并在很短的时间的结构特点及其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

此外,中国的对外贸易,包括贸易顺差扩大的增长,主要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的结果。

该开发-包换中国经济不仅提供了世界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他们通过中国的出口需要休息的国家,同时也降低了全国生产-化在发达国家的相对成本。

中国对外贸易一直扮演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其巨大的市场,稳定的政府体系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因此,可以认为,在目前阶段,对于中国的更好的方法,以减少国际贸易对国家或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应该是改善其生产技术,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就整体而言,不仅控制中国对外贸易的数额。

此外,该进口货物从中国应该采取对中国的碳排放责任的部分,因为国外消费者的CON-消费需求产生了中国的大量的碳排放量,特别是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的国家。

 

总结

尽管在这项研究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大部分地区从数据的细节产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国际贸易对中国的碳排放量显著的影响,并改变了时间的影响去了。

比2002年的排放量,2007年的国内出口排放267.07MTC增加到718.31MTC,超过160%的速度增长了;净出口的排放量也相应增加,从204.08MTC高达615.65MTC,超过200%的速度增长了。

从2002年23.97%,在国内排放国内出口排放的份额跃升至2007年的34.76%;网前移植的排放量超过国内排放量的比重也从2002年的18.32%上升到2007年的29.79%。

结果表明,隐含碳排放的越来越多的显著的净出口行为存在于中国经济和加工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无论是进口的排放量或出口的排放,大部分行业表现出在2007年的增长趋势,与2002年相比,排放量虽然部门排放量对整个经济从2002年也发生了变化,以2007年的影响,其中有进口的最大百分比主要部门或中国出口的排放保持不变。

最大的进口排放量(全部或实际进口)来自电气机械及通信电子设备,化工,冶炼及压延加金属的行业。

电器机械及通信电子设备,化工,纺织等部门是最大的排放出口,净出口的排放量,其中也最大。

技术进步可能是最有利的和可接受的方式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减少他们的碳排放量。

考虑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量以及最近的排放量的增长在发展中国家,目前的责任的历史责任,发达国家也应该采取更多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量通过技术援助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支持。

在车上榜减排的未来谈判,它包括占经济总量的排放时,体现在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量会比较公平合理。

参考文献

AckermanF,IshikawaM,SugaM,2007.ThecarboncontentofJapan-UStrade.EnergyPolicy,35(9):

4455–4462.

AtkinsonG,HamiltonK,RutaGetal.,2009.Tradeinvirtualcarbon:

Empiricalresultsandimplicationsforpol-icy.BackgroundPaperfortheWDR2010.

ChenGQ,ChenZM,2010.CarbonemissionsandresourcesusebyChineseeconomy2007:

A135-sectorinventoryandinput–outputembodiment.CommunicationsinNonlinearScienceandNumericalSimulation,15(11):

3647–3732.

IPCC,2007.ClimateChange2007:

ThePhysicalScienceBasis.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ItotheFour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NewYork,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LenzenM,1998.PrimaryenergyandgreenhousegasesembodiedinAustralianfinalconsumption:

Anin-put-outputanalysis.EnergyPolicy,26(6):

495–506.

LenzenM,2001.Ageneralizedinput-outputmultipliercalculusforAustralia.EconomicSystemsResearch,13

(1):

65–92.

LenzenM,MurrayJ,SackFetal.,2007.Sharedproducerandconsumerresponsibility:

Theoryandpractice.EcologicalEconomics,61

(1):

27–42.

LenzenM,PadeLL,MunksgaardJ,2004.CO2multipliersinmulti-regioninput–outputmodels.EconomicSystemsResearch,16(4):

391–412.

LeontiefW,1970.Environmentalrepercussionsandtheeconomicstructure:

Aninput-outputapproach.ReviewofEconomicsStatistics,52(3):

262–271.

 

LiY,HewittCN,2008.TheeffectoftradebetweenChinaandtheUKonnationalandglobalcarbondioxideemissions.EnergyPolicy,36(6):

1907–1914.

LiuHongtao,XiYoumin,GuoJu’eetal.,2010.EnergyembodiedintheinternationaltradeofChina:

Anenergyinput–outputanalysis.EnergyPolicy,38(8):

3957–3964.

MachadoG,SchaefferR,WorrellE,2001.EnergyandcarbonembodiedintheinternationaltradeofBrazil:

Aninput-outputapproach.EcologicalEconomics,39(3):

409–424.

......

外文原文:

TheeffectsofinternationaltradeonChinesecarbonemissions:

Anempiricalanalysis

WEIBenyong,*FANGXiuqi,WANGYuan

1.InstituteofGeology,ChinaEarthquake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29,China;

2.SchoolofGeography,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3.SchoolofEnvironmentScienceandTechnology,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Abstract:

Internationaltradeisanimportantimpactfactortothecarbonemissionsofacountry.As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eseforeigntradesinceitsentryintotheWTOin2002,theeffectsofinternationaltradeoncarbonemissionsofChinaaremoreandmoresignificant.Usingtherecentavailableinput-outputtablesofChinaandenergyconsumptiondata,thisstudyestimatedtheeffectsofChineseforeigntradeoncarbonemissionsandthechangesoftheeffectsbyanalyzingtheemissionsembodiedintradebetween2002and2007.TheresultsshowedamoreandmoresignificantexportingbehaviorofembodiedcarbonemissionsinChineseinternationaltrade.From2002to2007,theproportionofnetexportedemissionsanddomesticexportedemissionsindomesticemissionsincreasedfrom18.32%to29.79%andfrom23.97%to34.76%,respectively.Inaddition,about22.10%and32.29%ofthetotalimportedemissionsweregeneratedinprocessingtradein2002and2007,respectively,whichwereimportedandlaterexportedemissions.Although,mostofthesectorsshowedagrowthtrendinimportedandexportedemissions,sectorsofelectricalmachineryandcommunicationelectronicequipment,chemicalindustry,andtextilewerestillthebiggestemissionexporters,thenetexportedemissionsofwhichwerealsothelargest.ForChinaandotherdevelopingcountries,technologyimprovementmaybethemostfavorableandacceptablewaystoreducecarbonemissionsatpresentstage.Inthefuturenegotiationsonemissionsreduction,itwouldbemorefairandreasonabletoincludethecarbonemissionsembodiedininternationaltradewhenaccountingthetotalemissionsofaneconomy.

Keywords:

input-outputanalysis;carbonemissions;internationaltrade;China

Introduction

Globalwarminghasbeenthoughtasanindisputabletruth.Themainreasonforthewarmingofglobalclimatesystemisattributedtothecontinuingincreaseoftheatmosphericconcentrationsofgreenhousegasesasaresultofhumanactivities(IPCC,2007).Inordertoavoidthepossiblenegativeimpactsofglobalwarmingonhumansociety,aseriesofmeasureshavebeentakentomitigateglobalwarmingbyreducingtheemissionsofgreenhousegasesintheworld.However,aroundthewaysofCO2emissionreductionandtheallocationoffuturecarbonemissionrights,agameisplayingamongdifferentinterestgroups.

Asthedevelopmentofglobalization,theeffectsofinternationaltradeontheenvironmentaremoreandmoresignificant,includingthepotentialimpactsongeographicallyrelocatingcarbonemissions.Manyresearchersh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