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377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docx

《《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docx

《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

《溪山琴况》美学内涵及英文意解

  内容摘要:

明末着名琴家徐上瀛所着的《溪山琴况》是对古琴音乐美学的总结,他是在明代琴论家冷谦《琴声十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十四况,并且用二十四个汉字进行高度概括。

本文通过分析《溪山琴况》中对每一况的文字说明,总结出其所代表的有关古琴音乐美学观点、审美意境及演奏技法的文化内涵,并用英文准确表达这些内涵。

  关键词:

琴论文化内涵美学观点审美意境

  一曰和

  “和”在二十四况中处于首位,而且“和”的内涵几乎涵盖了所有二十四况,“其所首重者和也”。

在对“和”况的说明中,作者首先讲到:

“稽首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这说明“和”受到了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

《中庸》中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和”首先指出古琴音乐应该是“合乎礼仪道德的”,是“禁止淫邪,正人心的”,而且是“乐以修德的”。

“众音之款会,优柔平中”则说明“和”应该是“中庸的”、“和谐的”。

“论和以散和为上,按和为次”则强调“和”是“不加雕琢的”(plain)、“自然的”。

“弦与指和、指与音和、音与意和”则说明“和”应是“有节制的”。

“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则强调“意念”与“弹奏”应该紧密结合,而意念应“神闲气静”、“蔼然醉心”。

  “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所以“和”强调演奏古琴不能仅仅注意演奏技巧,还应考虑演奏者的“道德修养”、“心理状态”、“审美情趣”都能达到良好的状况。

  二曰静

  “静”首先是指“声音的安静”,“声厉则知指躁,声粗则知指浊”;其次是指“心理的平静”,“淡泊宁静,心无尘翳”。

而求静的方法则在于“调气”“练指”。

“调气”就是“调整心理状态”,使其达到“淡泊宁静”“心无尘翳”;“练指”就是“控制手指”,避免弹出“粗厉之声”。

所以“调气则神自静,练指则声自静”。

  三曰清

  “指求其劲,按求其实,则清音始出”“不染纤毫浊气,傍弦绝无客声”,这两句说明“清”是指一种“清脆”“纯净”的音色,与“暗淡柔和”的音色相反。

“究夫曲调之清,则最忌连连弹去,亟亟求完”则说明“清”与“静”一样,也要求演奏者要“从容婉转”,要“有控制”。

另一方面,文中还指出“清者,大雅之原本”,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必须作到“地僻”“弦洁”“心静”“气肃”,使欣赏者能够联想到“澄然秋潭”“皎然寒月”,而且“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

  四曰远

  “时为岑静也,若游峨眉之雪,时为流逝也,若在洞庭之波”,所以“远”的含义应是“悠远”“具有幻想性”的境界。

“远以神行”“至于神游气化,而意之所之玄而又玄”,这两句说明求“远”的主要方法是利用“想象”,即让思想进入“神游”状态,使演奏与想象相结合,“在想象中演奏”,或“在演奏中想象”。

同时,想象的范围应限制在“自然的山水中”,“若游峨眉之雪,若在洞庭之波”,这样就能使音乐达到一种“悠远”的境界。

所以“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

  五曰古

  “然粗率疑于古朴”“而古雅自见”,这两句说明“古”的含义是“古朴”“古雅”的音乐风格,与“时调”相对。

“时调”的特点是“声争而媚耳”,“疾速”;“古”的特点是“音澹而会心”“延缓”。

同时作者还强调“粗率”“疏慵”“似疑于古,而实病于古”,所以“必融其粗率,振其疏慵”。

最后,作者还进一步说明“古”的意境就是“宛在深山空邃谷,老木寒泉,风声簌簌,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思”。

  六曰澹

  “澹”是一种“淡泊”“平淡”“孤高岑寂”的审美情趣。

这种审美情趣有三种含义:

一是“不入歌舞场中”“不杂丝竹伴内”,即不能用来作为“娱乐工具”;二是“祛邪而存正,黜俗而归雅,舍媚而还淳”,即它应是“正统的”“高雅的”“淳朴的”;三是“山居深静”“绝去炎嚣”“焚香静对”,即它应是“清高孤傲”“不媚俗”的。

  七曰恬

  “恬”也是一种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是以“恬”这种气味来形容的。

“操至妙来则可澹,澹至妙来则生恬”,所以“恬”应是弹琴达到一种境界后自然产生的“愉悦感”。

但是这种境界应是“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

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它让人产生的感觉是“不味而味”“不馥而馥”。

就像“水中之乳泉”“蕊中之兰”。

  八曰逸

  “逸”在这里指的是演奏者的品德与修养。

“有一种安闲自如之景象,尽显潇洒不群之天趣”,所以“逸”有“脱俗的”“高雅的”“有德行的”等含义;“其人必具超逸之品,故自发超逸之音”(Themanwhocanplaythemusictranscendingtheworldlymusthavethemoralityfreefromthematerialpursuit.),演奏者的品德与修养对其演奏音乐的好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先养其度,而次养其指”。

  九曰雅

  “雅”指的是一种“高雅的”风格,当演奏者的个人修养、仪态、心理都达到理想状态,能够体会到“静”“远”“淡”“逸”四字时,就能达到高雅的境界。

这种高雅并不仅仅是指音乐,它还应该包括演奏者的个人修养、品德、心理、仪态以及自然环境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所以“雅”是古琴音乐文化的总体概括。

  一十曰丽

  “丽者,美也”,丽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美丽的”音乐风格,这种“美丽”风格是由“清静”“古淡”的音乐中产生的,不是从“妖冶”“媚俗”的音乐中产生的。

而且,这种音乐必须“音韵高雅”“指法隽秀”,要能“感人之心”,而不能是“繁声促调”。

  一十一曰亮

  “亮”指的是“明亮”“清脆”“透明”“有穿透力”的一种音色,就像“金石之声”。

这种音色“唯在沉细之际而更能发其光明”,它能让听者产生“弦声断而意不断”的感觉。

  一十二曰采

  “采”也是指音色,“清以生亮,亮以生采”,当古琴达到“清”和“亮”的要求后,就会产生“有光彩的”音色。

但这种光彩不是指“绚丽多彩”,而是像“商彝”“周鼎”所特有的那种“暗然之光”,是古琴独有的“古雅的”音色。

演奏者要想得到这种音色,不但要“指下有神气”,要“经岁锻炼”,而且要“究心音义”。

  一十三曰洁

  “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修指严净,邪滓不留”,即弹琴时下指要“干净”“不加修饰”;其次“取音欲希,音趣欲永”,即取音要“简洁”。

“清虚为体,素质为用”则更进一步说明“洁”的境界应是“清静”“空灵”“简洁”“朴素”。

  一十四曰润

  “盖润者,纯也,所以发纯粹光泽之气也”,这一句说明“润”指的是一种“温润”“单纯”“有光泽”的音色。

“若手指任其浮躁,则繁响必杂,上下往来音节则俱不成其美矣”“左芟其荆棘,右熔其暴甲”,这两句则说明要想追求“润”的音色,就必须下指“不能浮躁”,声音不能“繁杂”,右手弹琴要“温和”,左手上下按弦要“顺畅”。

  一十五曰圆

  “不多不少,以至恰好,谓之圆”,所以圆的含义应是“圆满”。

这种圆满首先指的是“音准”,“不足则音亏缺,太过则音支离”;其次指“力度”,“欲轻而得其所以轻,欲重而得其所以重”。

另外“一弹一按一转一折之间亦自有圆音在焉”,所以圆的含义还体现在一弹一按一转一折都要“恰到好处”。

  一十六曰坚

  “按弦如入木,形其坚而实也”,“坚”指的是弹琴时下指要“坚实”,弹出的声音要“清脆”,“清响如击金石”。

但是下指的坚实并不是指用力地弹琴,而是要“坚以劲和”,“用力不觉”。

  一十七曰宏

  “猱、绰之用必极其宏大”,所以“宏”的含义是“宏大”“大气魄”的一种境界。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不但需要具有“冲和闲雅之度”,而且要“纵指自如”;同时宏大和细小“不可偏废”,必须“互相对比”,“合理利用”。

  一十八曰细

  演奏古琴时,节奏一般是自由的,没有从一而终的节奏型。

“音有细渺处,乃在节奏间”,所以“细”首先指的是“节奏变化的细微”,也就是“节奏变化”“章句转折”需要经过“细致的处理”,“始而起调先应和缓,转而游衍渐欲入微”,“到章句转折时,尤不可草草放过”。

“意存幽邃之中”,“定将一段情绪缓缓掂出”则说明,“细”还指的是乐曲所表达“情感的细腻”。

而昌黎诗的引用则说明“宏细互用之意”,指出“宏”“细”的对比就像是“昵昵儿女语”和“轩昂赴战场”的不同情感体验的对比。

  一十九曰溜

  “溜者,滑也,左手洽涩之法也”,所以“溜”指的是左手的演奏技巧,即当左手“吟、猱、绰、注”时手指应“润滑”“无滞”,而要想达到润滑、无滞,则不能“按弦虚浮”“或着重滞”,而只有指节炼至“坚实”“极其灵活”“动必神速”,才能“吟、猱、绰、注之间当若泉之滚滚,而往来上下之际更如风之发发”。

  二十曰键

  “从容闲雅中刚健其指”“运键于坚”说明,“健”的含义是“刚健”“坚实”,用刚健、坚实的手指弹出“清冽之响”“活泼之音”,这样就不会使“冲和之调”之中包含有“疏慵之病”。

  二十一曰轻

  “轻”和“重”指的是弹琴的力度和乐曲的音量,意思是“轻柔的”。

这种“轻”和“重”的变化可以使“中和之音”(amildsound)变得更有“趣味”,而“轻”的力度和音量则可以“体曲之意”“悉曲之情”。

但是“轻”和“重”也要“合”,即“轻”要“不浮”“不晦”,“重”则“不煞”,必须“清实中得之”,这样的轻重才能符合“中和之音”的要求。

  二十二曰重

  “轻属于幽情,重者乃由乎气”“气至而重”;所以较重的力度和音量,可以表达较强烈的情感和意志,但是和“轻”一样,“重”也不能太过分,应该“重抵轻出”“用力不觉”,使音乐变得“高朗纯粹”“宣扬和畅”,而不能使音乐产生“杀伐之响”“刚暴之声”。

  二十三曰迟

  “迟”在这里指的是“缓慢的”,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求弹琴时不能“忙忙连下”,而应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泠然音生”;其次是弹琴要“章句舒徐”“缓急相间”“断而复续”。

  文中还阐述了“迟趣”和“希声之寓境”的关系。

“迟趣”指的是关于“迟”的审美情趣和意境,它和道教所主张的“希声之寓境”是一样的,就好像“山静秋鸣”“月高林表”“松风远拂”“石涧流寒”。

  二十四曰速

  “速”指的是“快速的”“急速的”,文中将“速”分为“小速”和“大速”两种。

“小速微快”,要求“指不伤速中之雅度”,就像“行云流水”;“大速贵急”,要求“依然安闲之气象”,就像“崩崖飞瀑之声”。

  文中还阐述了“迟”和“速”的关系:

首先“迟”和“速”是紧密相连的,“有迟则有速”,其次是“迟”所得到的音乐“是为正音”,“速”所得到的音乐“是为奇音”,而弹琴要求的是“正音备而奇音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奚永吉《文学翻译比较美学》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理雅各《四书英译本》长沙:

湖南出版社1992

  理雅各《周易英译本》长沙:

湖南出版社1992

  敏杰《博雅经典琴》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