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557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 沪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沪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5.16《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测试沪教版必修1

  1.这篇课文通过郭橐驼的话,说明了怎样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tuó)驼

病偻(lóu)

窥(kuī)伺

  B.寿且孳(zī)

勖(mào)

缲(qiào)

  C.实以蕃(fán)

饔(yōng)

鸡豚(tún)

  D.硕(shuò)而茂

飧(sūn)

殆(dài)

  2.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1)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寿,长寿,活得长      B.实,果实

  C.若,如果          D.爱,吝啬

  

(2)下列句式包含倒装的一项是( )

  A.已去而复顾         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驼业种树。

“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

焉:

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着帽,方屋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苏轼《方山子传》)

  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

尊奉

  B.然终不遇。

终:

自始至终

  C.使骑逐而追之。

骑:

坐骑

  D.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

改变平时的志节和行为

  2.下列句子中的字与“因谓之方山子”的“之”含义完全一样的是( )

  A.余谪居于黄,过岐,适见焉:

  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C.而岂山中之人哉:

  D.方山子傥见之与:

  3.以下句子中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是( )

  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妻子

  B.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粪土

  C.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精悍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从事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方山子是一个在光州和黄州一带隐居的人。

  B.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到了晚年就隐居在了光州和黄州之间一个叫岐亭的地方。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方山子也很惊讶地询问我之所以到这里的原因。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许多不同寻常的人,常常假装成癫狂不干净的样子。

  5.方山子安贫若素,以下选项体现了这一性格的是( )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2)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3)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4)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5)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A.

(1)

(2)(5)        B.

(2)(3)(4)

  C.

(1)(4)(5)        D.

(1)

(2)(4)

  6.下列对这段古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方山子真名陈慥,字季常,与本文作者素有交情。

本文作者被贬官到黄州时,同方山子不期而遇,与二人初次见面至少已经有十九年光景了。

  B.方山子出身富贵豪门,然而他却抛弃了荣华,放弃了拜官封爵,宁可过着贫寒的隐居生活,并能自得其乐。

  C.本文作者用开门见山的手法介绍了传记主人公方山子的姓名家世。

除此之外,作者还使用了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十九年前主人公游西山射杀飞鹊的事情,体现了方山子的侠气。

  D.从作者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方山子之所以成为与世无争的隐士,与其说是对现实的逃避,不如说是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有些消极。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官对待人民应该采取宽仁、休养生息的方法。

  2.《种树郭橐驼传》运用了多重对比:

 

(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 

(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 (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

综合练习

  1.A(勖应为xù)

  2.

(1)D(应为喜爱。

) 

(2) C (3)C(前两句中的“以”字,都是目的连词。

“验其生枯”是“爪其肤”的目的,同样“观其疏密”是“摇其本”的目的。

第三句是的“以”是修饰连词,“日”是“离”的状语。

拓展练习

  1.C(骑指的是骑马的人。

  2.A(题目中的之是代词,指方山子。

B中的其是代词,指他的。

C中的之是助词,“的”。

D中的之是代词,但指代的是“他们”,光、黄间异人。

  3.B(妻子文中指妻儿,现指妻。

精悍文中指精锐勇猛。

从事文中指参与事务,现指投身到,参与,需后接宾语。

  4.B(晚应为时间靠后之意,不是晚年。

  5.D(需指出的是,(4)属于侧面描写,也符合题意,故应选。

  6.C(开门见山有误。

 

2019-2020年高中语文5.16《种树郭橐驼传》学案沪教版必修1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类、固、善”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梳理并掌握相关重要字词、句。

(重点)

2、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

三、课时划分:

二课时

预习反馈

学习任务一:

了解写作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

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

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

著有《河东先生集》。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学习任务二:

弄清字音

【学生活动】给加点字注音

病瘘(lòu)郭橐(tuó)驼寿且孳(zī)也其莳(shì)也若子

勖(xù)而植早缫(sāo)而绪辍飧(sūn)饔(yōng)

基础学习

学习任务一:

掌握字词的用法

【学生活动】1、朗读课文,学习断句;2、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将有疑问的字词作上标记;3、同桌质疑,讨论。

【随堂练习】完成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 ②驼业种树 ③且硕茂,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明确】

①名,起名,作动词。

②业,以……为业,作动词。

③硕,使……硕大,形作动;实,结果实,作动词。

④筑,捣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动词,捣土。

 ⑤爪,用指甲划破,作动词。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      ②根拳而土易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④字而幼孩⑤故病且怠讨论,明确。

【明确】①性:

性质、方法  ②易:

更换 ③长:

治理④字:

养育 ⑤病:

穷困

3、辩析下列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类①有类橐驼者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③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④甚善。

名我固当。

顾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③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④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善①不亦善夫②善假于物也

③择善而从之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且 ①且壮士不死则已。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④故病且怠。

而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②根拳而土易③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④早缫而绪⑤击木而召之

【明确】

类①似②类别固 ①坚固 ②顽固 ③确实 ④本来

顾 ①拜访,探望 ②却,反而 ③照顾 ④看

善①好②善于③好的④善行

且 ①况且 ②尚且 ③将近 ④并且

而①连词,表顺承,不译②连词,相当于“又”③连词,表转折,却

④通“尔”,相当于“你们”⑤连词,表修饰

【教师活动】引导积累以上重点字词。

【配套练习1】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筑欲密筑:

捣土用的杵B.其莳也若子莳:

种植,移植

C.移之官理理:

治,统治D.字而幼孩字:

养育

【明确】A筑:

捣土用的杵,这里作动词,捣土。

2、下列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B.且硕茂,早实以蕃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其土欲故,其筑欲密D.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明确】A项都是副词,于是,就;B项连词,而且/副词,将要;C项旧,名词,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连词,所以;D项,连词,但是/指示代词,这样。

【方法点拨】

学习任务二:

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快速翻译课文,将不理解的句子标示出来,提交同桌或师生讨论。

【教师活动】点拨学生提出的难懂语句,提示翻译注意事项。

①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译文:

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的本性发展罢了。

②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译文:

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

③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译文:

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饭来慰劳那些官吏都忙不过来,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

【配套练习2】翻译下列句子。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译文: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

2.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

3.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

译文:

假使有能够不这样做,然而又过分用心爱护它了。

4.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译文:

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教师点评】

重点讲练

学习任务一:

学习设事明理的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学生活动】思考:

郭橐驼是怎样种树的?

讨论:

作者从中得出的“养人术”是什么?

【教师活动】点拨,归纳,小结。

【明确】种树方法: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

“养人术”:

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碍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

即治民要“顺天致性”。

【配套练习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讽喻性极强的传记散文。

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

B.文章先概括写郭橐驼的种树特长,由此引出作者对种树之道的议论,以阐发文章的主旨。

C.本文在写郭橐驼种树的不同寻常时,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D.文章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个字。

意思是,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

这正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明确】B

归纳总结

1、本课要重点掌握的实词是

虚词是

本文的写作方法是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已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负小虫也善:

喜爱B.及其怠而踬也怠:

疏忽大意

C.物积因不散积:

积累D.以近于危坠危:

危险

【明确】D项,危:

高。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而①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③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②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④以近于危坠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明确】C项。

①连词,表递进,而且;②连词,表转折,可是;③连词,表目的,来;④连词,表结果,以致。

3.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文中的蝜蝂背负很多东西仍然不满足,即使为他取去重物仍然执迷不悟,又喜欢往上爬,最终坠地而死。

B.作者借蝜蝂来讽刺当世一些人也喜欢取物自厚,贪婪不足,直到被罢了官才翻然醒悟,痛悔不已,影射当时的黑暗现实。

C.这篇文章作者抓住蝜蝂的特征予以夸张,讽刺政敌,抨击社会丑恶现实,造意新奇,讽喻生动,幽默犀利。

D.本文名为“传”,是一篇传记,和《种树郭橐驼传》一样都是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明确】B项。

作者借蝜蝂讽刺一味攫取官位、俸禄而贪得无厌的社会卑劣现象。

4.翻译。

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译文:

如果能爬行,又像原先一样把东西抓取过来背上。

②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译文: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毫不躲避,(总是要捞一把)来增加他们的财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