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673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docx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属于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的内容,它是该书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的开篇之课。

本课分别从器物革新(洋务运动)和制度革新(维新变法运动)介绍中国如何迈入近代化。

学习本课,有助于该单元的后两课的学习,即理解中国在制度上的进一步革新(辛亥革命)和文化心理革新(新文化运动)。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整合:

1、课标要求: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教材整合:

依据课标的要求,同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课更好理解。

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思路如下:

洋务运动(背景、目的、内容、评价)——维新变法运动(背景、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继续宣传变法思想、百日维新、影响);

(三)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我所任教的学生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知道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列举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维新变法运动的内容、认识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影响,锻炼学生概括分析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感知、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评价、比较、归纳的方法;在分析概括百日维新的内容影响中,进一步掌握史料分析概括、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教材插图及教师提供的图片和影视材料的过程中,学习以图证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康、梁等人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而坚持不懈的史实,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影响;

2、难点:

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二、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1、能力兴趣方面: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课程学习,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概括、比较历史的能力,但是他们缺乏对历史的辩证分析能力。

此外,相比于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有所降低,又没有九年级学生的升学压力。

随着课程的增加,导致他们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进入疲软状态,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下降。

2、在知识构建方面:

由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离我们现实生活相隔甚远,关于这块的影视资料和课外书籍相对来说很少,学生学习本课难度很大。

但是,学生在学习该课前,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受列强侵略的历史,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发生的大背景。

3、授课班级具体情况:

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二

(1),作为重点班的学生,他们的基础比较好。

但是也出现偏科的现象,他们认为是历史课是副科,中考又是开卷考试,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这是其一;此外这一班的学生很喜欢做选择题,主观题得分率不高,这就说明他们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没有将零散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

这就需要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继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面对偏科、基础不好的学生,应在教学过程中多重视他们的基础学习;我还将学生分成历史学习小组,由组织领导能力较好的学生或者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带领同学们在课前或课堂上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促进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二)教法与学法:

1、授课形式:

多媒体新授课;

2、教师教法: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应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

结合我所任教的学生学情和本课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情境设置法;

3、学生学法: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根据以上的教法设计,在学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思考评价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自主学习法等学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武器对比图片及其相关资料。

提问学生:

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答:

失败)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答:

向西方学习来使自己的国家强大,教师概括:

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1、在教师的引导下,巩固已学知识。

1、设置此环节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导出了新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图片,以图证史的能力。

 

一、

1、洋务运动的背景;

2、教师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

洋务运动是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在对比中英力量、鸦片战争惨败的教训,为了给国家寻找出路,而开展的运动。

 

2、无

2、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2、目的:

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3、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搜集有关洋务运动代表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洋务派是清政府中握有实权的官僚,并进而得出他们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

3、根据搜集的史料,小组讨论得出洋务运动是由清政府握有实权的官僚开展的,以维护清朝的统治为根本目的。

3、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

3、旗号的转变:

“自强”到“求富”;

4、本环节教师预先提出问题—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派是打着什么旗号来展开洋务运动的,设置悬念。

答案在下一环节揭晓。

4、根据同学的演讲,按时间先后整理洋务运动开办的机构与企业;

5、在整理后的资料的基础上理解:

洋务运动早期开办的军用企业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后期为“师夷长技以求富”开办的民用工业(辅助军用)。

(之后,完成上一环节预留的板书)。

4、此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4、主要

内容:

5、情境设置——“假如我是洋务派,我该如何师夷长技达到自强”?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介绍“我”开办的企业或机构名称、时间、地位、性质(军用还是民用工业);

5、通过演讲,既能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有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

 

5、评价洋务运动:

6、教师出示有关洋务运动的二种意见:

A、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B、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应以全盘否定;

6、根据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洋务运动的影响。

(应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的影响)

6、洋务运动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影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的能力。

 

二、

动:

 

1、

景:

7、教师播放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又该何去何从?

7、学生思考:

假设我是当时的一位读书人,我该怎么样尽自己的力量拯救自己的国家?

7、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8、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归纳维新变法运动发起的背景,进一步概括出其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

8、根据观看的视频,以及结合历史背景,思考维新变法运动发起的目的。

8、锻炼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9、在引导学生得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是救亡图存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两者的不同。

9、对比两项运动的领导者和目的,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属于不同性质的运动。

9、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的能力。

2、开始的标志—公车上书:

10、展示“公车上书”图片和上书内容,讲解1300名举人置功名身家不顾,敢为天下先的英雄事迹。

10、阅读公车上书的图片,学习1300名举人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事迹。

10、设置此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3、继续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1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康、梁在公车上书之后,有没有停止自己的爱国举动?

11、根据课本32页内容,理解康、梁在公车上书之后,并没有气馁,继续宣传变法思想。

11、引导学生感悟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励志变法的决心。

 

4、高潮: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2、教师出示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的场景图,过渡到光绪帝开始采纳维新派的意见,接受变法。

12、根据课本的提示和课前查找光绪帝的资料,理解光绪帝是封建统治的领导者,他支持变法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

12、锻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13、情境创设:

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整理有关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并组织学生表演其情境。

13、通过所查找的资料和剧情表演,理解变法的原因、变法困难重重、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13、通过情景设置,树立学生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曲折性与困难性的意识。

 

14、教师出示戊戌变法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维新派制定的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制定这些内容?

14、根据教师出示的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得出:

戊戌变法的措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它是资本主义改良运动,维新派试图通过改良政治制度达到救国的目的。

 

14、培养学生比较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

结果:

戊戌政变

15、教师出示有关戊戌政变的史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戊戌政变的时间、原因、代表人。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戊戌政变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15、以小组为单位,重点探究戊戌政变失败的原因。

(触犯了封建专制统治,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15、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的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5、影响:

16、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概括戊戌变法运动的内容。

根据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

16、重温戊戌变法运动的内容,由内容思考得出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16、维新变法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通过此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根据变法内容更容易理解变法的影响。

17、在新授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小结。

17、小组讨论:

“我认为今天这堂课应该掌握……?

”学生安排代表总结本课知识。

17、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本课重点、难点的印象。

18、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学习了本课后,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试图学习西方的技术来强国;而洋务运动失败后,维新派又试着改良政治制度达到强国的目的;现在,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中国又该由谁来拯救?

我们下节课继续为国家的命运堪忧。

 

18、预习下一课:

《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

18、设置此环节目的在于,将已学知识和新学知识进行串联,同时又导出了下节课要讲得内容,通过设置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板书设计: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洋务运动的背景:

2、目的:

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3、旗号的转变:

“自强”到“求富”;

外交——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成为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

4、主要内容军工——曾国藩创建的安庆内军械所,洋务运动首个兵工厂;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最大军工企业;

民企——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洋务运动最早的民用企业;

5、评价洋

务运动

积极:

洋务运动史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它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体制;

二、维新变法运动

1、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败,朝野震惊,民情鼎沸,列强侵略日趋严重,瓜分中国之祸迫在

眉睫;为救亡图存,康、梁发起维新变法运动。

2、开始的标志:

公车上书(1895年5月),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继续宣传变法:

康、梁通过办报刊、组织学会,进行变法宣传;

时间: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4、高潮:

百日维新内容:

政治上准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奖励实业、军事上编练新

(戊戌变法):

军、文化方面设立学堂等;

结果:

戊戌政变,宣告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5、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顺应历史潮流的爱国运动,同时它也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它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之后,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证实了和平改良在中国行不通,指引了国人走上革命的道路。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亮点在于,联系背景,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串联起来,使学生对中国迈向近代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讲解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多以引导进行合作探究、情景互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轻松掌握重、难点。

关于如何将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运动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学生,这仍然需要我不断地进行探索。

如本课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前辈同仁进行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