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682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待检查教案.docx

初三待检查教案

模块一道德教育

专题1自尊自信

1.自尊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爱护的心理。

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表现:

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如:

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行为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同时还注重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

其次,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体验自己是有价值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认可。

第三,懂得知耻,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2.知耻与自尊的关系

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唯有自重,才能自尊。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会格外珍惜自己的自尊,也会主动爱护他人的尊严。

3.虚荣与自尊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是扭曲的自尊心。

4.自尊的作用

自尊的人积极向上。

自尊是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自尊的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能时刻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如何获得他人尊重?

——自尊与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1)自尊的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重、自爱。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尊重,就既谈不上尊重他人,更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2)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只有关注他人的自尊,使他人享受自尊的快乐,我们才可能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6.如何培养自尊心?

①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懂得知耻。

②维护人格最重要。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

③为人豁达,自尊适度。

对待议论与批评,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过于敏感,作茧自缚。

但对于恶意的侮辱与诽谤,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④尊重他人,我们就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有利于维护自己的自尊。

7.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①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当然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与他人共享自尊的快乐。

②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才会获得他人善意、妥帖、温暖的提醒,有助于我们成长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8.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①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②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就是与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常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

对别人与对自己不同的地方,要接纳,不排斥,不藐视。

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就是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

侮辱他人,就是冒犯别人的尊严,极易制造矛盾,引发冲突,仇恨和报复,最终令冒犯者自取其辱。

9.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也就是指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够做成某件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2)表现:

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一种自信。

10.自卑、自负与自信的区别是什么?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

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自卑和自负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使自卑者和自负者远离成功,而自信则有助于成功。

11.为什么自负与自卑会使人远离成功?

①自负者的追求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其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

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不知所措和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

②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卑感。

他们会过低地估计自己,丢掉可以成功的机会。

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12.自信的作用?

(为什么要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这是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因素,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自信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评价,是一种进取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是遇到困难勇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13.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自信者具有如下这样一些心理品质,活泼乐观、坦诚开朗、英勇果断、幽默大度、虚心谨慎、勤奋踏实、好奇乐学等等,这样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他们取得事业的成功。

如:

(1)乐观。

乐观的人对成功充满希望,面对困难与失败,不轻言放弃。

(2)好奇。

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计较功劳大小。

好奇作为一种精神的兴奋与喜悦,是激励自信者不断思考、不断进取的动力。

(3)专注。

自信的人能够持之以恒,在完成任务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有希望成功。

14.怎样唱响自信之歌?

(如何树立和增强自信?

(1)看到进步与长处。

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是我们树立自信的基础。

发现并欣赏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能使我们对自己更有信心。

(2)增强信心与实力。

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信心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

实力的增强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自信,才能更加自信地克服各种困难。

(3)树立民族自信心,做自信的中国人。

民族自信是个人自信的根基。

将民族自信与个人统一起来,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专题2自立自强

1.自立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自立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

(2)表现:

①生活自立。

独立地科学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②学习自立。

自主地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③处理社会问题自立。

自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靠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

2.为什么要自立?

(自立的必要性/自立对自己各方面成长有什么好处?

(1)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庭和学校这个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锻炼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3)如果不能从现在起,自觉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将来就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4)自立能够帮助我们走向自强,走向成功。

3.怎样做到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认清依赖的危害,摆脱依赖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明确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遇事要有主见,学会自主。

(3)多实践,多锻炼。

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还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

4.依靠与依赖的关系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相互帮助,相互依靠。

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5.依赖的危害

依赖思想对于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6.什么是自主?

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是怎样的?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

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

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独立也是徒有虚名。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却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能够在生活中自立。

总之,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自立就是明确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自主才能明确并承担责任。

7.自强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

自强指积极向上,永不懈怠,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

(2)表现:

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

8.为什么要自强?

(自强的作用)

(1)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豪迈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一个人能否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自强不息的人,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生动地说明了自强品质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9.自强与自弃的关系

自强与自弃是对立的。

所谓自弃,就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必将一事无成。

自强的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自强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10.怎样做到自强不息?

(自强的方法)

(1)理想是自强的航标。

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为人生的理想而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

(2)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

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战胜自己弱点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天赋,只有自强不息的人,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天赋,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3)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认识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天赋、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努力方向,扬长避短。

自强要从少年始。

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专题3孝敬父母

1.为什么说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3)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3.什么是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4.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①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

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

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②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③孝敬父母还包括孝敬父母的长辈。

④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代价但会收获甜蜜。

专题4诚实守信

1.什么是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2.人人为什么要讲诚信?

①不讲诚信的人可以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使自己产生信任危机。

②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3.诚信的基本要求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就做不好事,更做不成大事。

4.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

诚实与信任是一颗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5.如何做诚实的人?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这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2)慎重许诺。

轻易许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

在没有把握答应别人的要求时,不要轻易许下诺言。

一旦有所承诺,就应努力兑现。

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3)诚信做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4)正确理解诚信守则并按照其要求去做。

(5)要有诚信的智慧。

正确处理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正确处理诚实与说谎之间的关系。

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但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6)诚实的核心是善。

诚实做人应与人为善,出于公心,永不自欺。

6.诚信守则

(1)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

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2)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4)在情与法的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专题5宽容、平等与尊重

1.宽容的内涵

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宽容是一种美德。

2.人与人之间为什么需要宽容?

(1)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2)宽容是化解人际冲突的良方。

人非圣贤,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需要得到他人的宽容。

(3)宽容是一种美德,。

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扬人之长,谅人之过,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4)宽容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级;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5)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3.怎样做到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1)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

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

宽容不等于纵容,不等于放弃原则。

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时,要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切不可冤冤相报;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以我们的宽容感化当事人,使其改过。

对待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当然,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2)宽容自己就是悦纳自己,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4.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实质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

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就不能以此对待他人。

其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5.如何理解“己预立而立人,己预达而达人”?

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与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6.如何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3)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

7.为什么与人交往要做到平等尊重?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才有人类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显出平等的可贵。

这种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

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相互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8.尊重从我做起表现在哪些方面?

(1)尊重他人

原因:

人们需要相互尊重。

在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基本权利和主体地位。

如果彼此缺乏起码的尊重,那么,交往就会产生严重障碍,失去平等、诚信、友善交往的氛围。

做法:

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2)尊重社会

原因: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充满复杂人际关系的集合体。

我们参与社会活动,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做到尊重道德、遵纪守法。

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尊重社会的具体体现。

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做法:

我们尊重社会就表现为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利等方面。

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

(3)尊重自然

原因:

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

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

做法:

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专题6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2)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同样的节日由于受到当地传统风俗的影响而呈现出本民族的特色。

(3)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各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而同时正是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本民文化推向了世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花园。

2.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3.如何正确面对文化差异?

(1)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

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对待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加强沟通了解,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2)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

面对不同文化,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3)要做文化友好往来的使者,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4.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要批判地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特别要善于吸收发达国家适合于社会发展和我们国情的文明成果;同时,自觉增强文化辨别能力,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5.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应如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1)在走向多元世界文化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文化的独特性,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的责任。

(3)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4)要做文化友好往来的使者,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6.跨出国门的中国人应该如何面对文化的差异、更好地融入当地主流文化中?

面对文化差异,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要做文化友好往来的使者,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专题7公平与正义

1.什么是公平?

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最求得一个重要主题。

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2.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

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

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

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3.公平对于社会和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公平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

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4.如何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认识:

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2)做法:

①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

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觉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