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0779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中考考纲.docx

安徽省中考考纲

2013年安徽省中考

语文考纲解析与命题趋势

曾几何时,面对中考,心中也曾茫然。

叹“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恨不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真就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中考,你的笛音到底是什么节奏?

我们怎样才能踩准你的旋律跳出飘逸洒脱的舞步?

我们在漫漫而修远的征途中上下求索,我们在提升素质的工程中内外修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何应对?

在座的老师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利器。

从理念到方法,从内涵到外延,汲取,消化,实践,创新。

不躲不绕,攻坚克难,据我所知,不少老师,在中考的丛林中,已经踩出了一条自己的小径,也练就了自己的深厚内功。

看看各位凝神静气,一脸的冷峻,这就是内功深厚的标志!

如何以最短的时间变普通为优秀,变优秀为卓越?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真想一转身就能握紧中考的手,能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仔细想来,我们确实经历了王国维所说的“三境界”。

 

一、考纲解析

1.考纲的依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②《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③《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2.考纲的主要内容

(一)编写说明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四)例证性试题 

(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六)附录:

优秀诗文篇目和课外读物书目

3、考试的性质与目标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我省初中学生在语文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学生的毕业成绩,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语文学业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学养。

包括语言文化积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在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4、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的结构(见PPT)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与运用

第七条:

准确默写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

第八条:

知道本考纲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常识。

其他的没有什么变化。

其实第七第八两条也没变,但推荐的篇目里有五篇不列入2013年中考考试范围,(两篇文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记承天寺夜游》;三首古诗:

《蒹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观刈麦》)

课外阅读篇目中,原先的《伊索寓言》和《格列佛游记》换成了《骆驼祥子》和《鲁宾孙漂流记》,所以,在这里提一下。

(一)古诗文默写

分值:

10分;  范围:

《课程标准》规定的文言文16篇,古诗词34首。

依据:

《考纲》:

“准确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

”(今年实际上是45篇)

1、考点回顾 

年份

古文

古诗文

古诗

词/曲

词/诗

整诗

默写

2007

10分

《岳阳楼记》

《论语》3分

《孟子•告子上》

《行路难》结尾两句

暗含“站得高看得远”诗句

《钱塘湖春行》

《归园田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08

10分

《论语》十则

《桃花源记》2分

《陋室铭》

《登飞来峰》

《己亥杂诗》

《天净沙·秋思》

 

《夜雨寄北》

2009

10分

《曹刿论战》

《孟子·告子下》

2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行路难》

《钱塘湖春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赤壁》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010

10分

《论语·为政》

《陋室铭》

2分

《望岳》

《无题》

《使至塞上》

《钱塘湖春行》

《破阵子》

《渔家傲》

《相见欢》或《天净沙·秋思》

2011

10分

《岳阳楼记》

《孟子·告子下》

2分

《饮酒》

《诗经•关雎》

《次北固山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江城子·密州出猎》

《过零丁洋》

《登飞来峰》

2012

10分

《论语•为政》

《醉翁亭记》

《孟子·告子下》

陶渊明《饮酒》

杜甫《望岳》

龚自珍《己亥杂诗》

李煜《相见欢》

辛弃疾《破阵子》

《赤壁》

2013 10分

很想现在也能填出来,可惜做不到。

《爱莲说》?

 

 

就那几首绝句短词

 

可以说,今年的默写也还会有古文中的名句。

因此,复习中不能只背默34首古诗词,对16篇古文中的名句、重点句子也不能放过,不能只是口熟,要句句默写,一一过关。

预测2013年古诗文默写试题形式(必定是名句)

1.连接式默写。

(或叫“识记型默写”,就是上下句的填空。

 )

2.整首诗默写。

(或叫“完整型默写”,以往都是绝句居多,只是2010年,默写的是李煜的《相见欢》或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个二选一的题,也是为降低难度吧。

关于“理解性默写”和“主题式默写”近两年都没出现。

温馨提示:

 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见错就错,疑罪从有”。

——

考场默写题答题错误现象:

1、错字现象;2、书写不规范现象;3、顺序不对现象;4、审题不清现象。

要告诫学生不要8道题全部默写,如果出错反而会扣分。

三种结果:

(1、找对的,2、前6句,3、找错的)

(二)小语段阅读:

考察三个层面:

A.语音、汉字及书写。

B.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C.句子的表达与运用。

语音、汉字及书写。

A.涉及考点

1. 能熟练掌握《新华字典》的使用方法;能给词语、成语、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2.根据词语、成语、句子中给出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能辨识常用词语、成语、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4.能根据具体语境写出重点词语的含义;

5.能规范、端正、工整、美观地书写汉字。

6.认知常见的修辞方法。

7.修改常见的语病。

(有时也出现在综合性学习的12分的题目里)

常见的语病类型有:

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语序不当      ④前后不一致

⑤成分多余      ⑥误用虚词或关联词语

⑦句式杂糅      ⑧一面与两面照应不上

8.仿写。

(示例:

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答题指导

①注意汉语拼音书写的规范和美观,以及基本拼写规则,平时应尤其注意常见误读字、多音字的辨析和识记。

多音字的辨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避免匆促答题,造成无谓的失误。

比如:

慰藉、熨帖、埋怨、殷红。

等等。

④平时养成良好的查字典的习惯,既强化了字词的积累,又熟悉了查字典的具体方法。

⑤平时养成规范、端正书写的良好习惯,力求卷面的整洁和美观。

词语解释

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词义。

如绿色食品,绿色通道,绿色课堂。

句子仿写

如何仿写?

①仿写要做到三个一致:

中心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②仿写时应学会就近联想,发散思维。

③仿写时还要做到语言格调要高雅。

④最后别忘了给仿写的句子做个“体检”。

常见的语病类型有:

      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语序不当;    ④前后不一致;

      ⑤成分多余;    ⑥误用虚词或关联词语;

      ⑦句式杂糅;    ⑧一面与两面照应不上。

(三)课外阅读

范围:

2013年的《考纲》推荐了8部文学名著作为考试内容:

《水浒》、《西游记》、《骆驼祥子》、《鲁宾孙漂流记》、《安徒生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朝花夕拾》。

考点回顾

年份

第一题

第二题

2007年

《西游记》孙悟空为什么要借芭蕉扇?

他是向谁借的?

《西游记》三调芭蕉扇” 一调:

___ 二调:

_______三调:

______

2008年

《繁星•春水》内容和形式上谈谈这首诗的特点。

 

2009年

《名人传》写了哪三位名人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到达小人国、大人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010年

《水浒》的叙述,梁山好汉议事的大厅,原来称____,宋江任寨主后改为____。

高尔基的《童年》用第

      人称的口吻来叙述。

2011年

《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集,《朝花夕拾》是      集,《繁星•春水》是        集。

《水浒》中,梁山泊先后有三任寨主,晁盖之前是       ,晁盖之后是       。

2012年

在孙悟空的经历中,菩提祖师传给他长生之道、_________、筋斗云;_________菩萨规劝他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唐僧带领他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格列佛在最后一次航海奇遇中,接触了两种不可思议的动物:

有美德有理性的 _______,丑陋而邪恶的 _____。

2013年

会考点什么呢?

《骆驼祥子》?

《鲁宾孙漂流记》?

 

 关注点:

在过去的6年里,考纲规定的8部名著中,近几年的考题中都有出现。

2010年之前考纲规定的都只有6部,2010年才新增了《童年》《朝花夕拾》两部,结果2010年就考到了《童年》,2011年考到了《朝花夕拾》,2012年考到了《格列佛游记》,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要大家关注《考纲》变化的原因。

所以,等大家拿到了考纲后,要对考纲作具体的分析。

教学建议:

关注一下《骆驼祥子》和《鲁宾孙漂流记》。

给学生印制以上的8部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等,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适当背诵并写准。

最好是做个学案给学生。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定要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定要了解综合学习这种题是怎么考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课标如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却常常不够重视,有的老师不引导,学生靠天收。

当然,我不否认综合实践能力可以从平时的言行举止中积累,但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综合实践训练,一定能让学生遇题不慌。

现在,综合性学习题备受中考的关注,它以越来越灵活的方式出现在各地考卷上。

1、考点回顾 

年份

主题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分值

2007

我看小事

拟演讲标题

列举一个生活现象,提供一条名言

按要求补上过渡句

总结活动时,对打闹的同学如何提出忠告

15分

2008

心灵驿站

更换使用错误词语

补写内容

调整句子序号

针对玲玲的苦恼解答困惑

12分

2009

我与文明同行

将长句改成短句

词语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

转述话语

12分

2010

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

仿写一句话

三则材料中有一则与主题不相符

三则材料中哪一则可作信的开头,说出理由

 

12分

2011

书信沟通你我他

名言警句中哪三则可作规劝材料

写请假表

更正用词不当

修改病句根据要求补写

12分

2012

我与环境

选出四个词语,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总务处写一张借条。

修改演讲稿

①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

②改病句(词语搭配不当)③画线句中修改标点

12分

 

2、知识盘点:

从以上题目可以看出,题目的内容均以学生的生活为主,活动范围基本上是在校园内,如班会、座谈会等。

考查的知识涉及仿写、长句改短句、病句修改、写小应用文(请假条、借条)、标点符号的修改、转述话语等。

语文综合运用试题特点:

①生活性

②综合性

③实践性

④探究性

3、应对策略:

注重学生表达的完整性,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学会以运用婉言,掌握简单的应用文,如申请书,倡仪书、启事等,重点要掌握常见病句的修改。

这里提一下小应用文。

小应用文今年中考要考的可能性非常大,大家要注意。

书信、通知、颁奖词、短信、请假条、留言条、启事等,可能还会出现。

建议大家查查资料,把语文课本附录的应用文选择性的重点复习几种,做到有备无患。

比如:

一篇入团申请书,从格式到内容,从语句到标点,足够考满12分了。

核心观点

综合性学习题目不同于记叙文阅读题,它比较客观。

答题时要仔细审题,围绕原材料,尽量用材料中原有句子归纳作答。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阅读类试题的文体盘点:

 

年份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体

内容

文体

内容

文体

内     容

2007

散文

冰心姥姥您好

说明文

从织布机到计算机

记/书

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2008

散文

匆匆

散  文

系在风筝线上的

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

2009

散文

枫叶礼赞

说明文

红树林

议论文

鱼我所欲也与过零丁洋比较阅读

2010

散文

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议论文

科学不怕挑战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2011

散文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说明文

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马说

2012

小说

红橘甜了

议论文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历史

故事

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2013预测

小说散文

说明文

 

 

从上表可以看出散文阅读是考查的重点,一直是必考内容,近三年来比重也趋于恒定,文言文阅读近年都是50篇优秀诗文篇目中的选文,考查内容基本稳定。

  说明文与议论文则基本上是交替出现。

要是想找点规律,从表上看,今年或许该考说明文了?

(一)、散文阅读

1、考点回顾 

年份

题目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分值

2007

冰心姥姥您好  铁凝

“姥姥”两层含义

概括交待中的三件事

理解句子

人物品质

某句在内容和结构上作用

22分

2008

匆匆

概括自然现象

理解句子

比喻拟人的作用

表达作者的感慨

仿写一个句子

18分

系在风筝线上的……

写景有什么作用

概括内容

写第⑦段的作用

理解句子

分析哲理性句子

22分

2009

枫叶礼赞

概括事物特征

引用警句的目的

拟人作用句式整齐

枫叶象征含义

简述行文思路

22分

2010

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概括内容

谈白马的印象

2个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

揭示作者的情感

修改句子

考查反复的作用

23分

2011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概括事物特征

一个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何进行正面和侧面描写的

理解句子

谈启示

25分

小说阅读

年份

题目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分值

2012

红橘甜了

①种红橘的过程中,父亲的态度:

                    

②等待橘子成熟时,父亲的心情:

③橘子成熟后,父亲的做法:

文中人物的语言(假话),目的是什么?

人物内心世界的解读

整体感知文本,解读题目的内涵。

(具体说说文中表现了哪些方面的“甜”。

22分

2、考题类型

①层次结构——过渡段、首尾呼应。

②题目——题目的作用及其内涵。

③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④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⑤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或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⑥提炼——理解并能分析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⑦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分析运用何种修辞及表达效果。

⑧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语言、心理、态度等)。

⑩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3、解题策略

①阅读文章,整体感知;细读材料,梳理行文思路;筛选要点信息,查找、概括、提炼;明确主旨,把握作者感情。

②审明题干,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

明白出题者考查的知识点及题型及答题技巧;选准段落,精读、分析、概括。

③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

结合主旨,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用术语分点做答。

4、最新动向

小说向来是高考的座上宾。

中考自从08年考了两篇散文后,议论文和说明文就一直你方唱罢我登场。

至2011年中考,散文一直是必考文体。

而2012年的《红橘甜了》是典型的小说,取代了散文,主要是对人物的解读,态度、心情、做法、目的、心态,以及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这是一个新的风向标。

今年会不会还出现小说,我们拭目以待

(二)说明文阅读

1、考点回放

年份

题目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分值

2007

从织布机到计算机

根据课文填空

为什么把巴比奇称为计算机的鼻祖?

为什么说计算机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

的后代”?

举出两例作比较的方法,并进行说明

谈启示,分列两点

18分

2009

红树林

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

简要说明红树林与海底土壤之间的关系。

概括红树林的作用

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说明方法和作用

18分

2011

微藻——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概括微藻哪四个特点

列数字、作比较和作用

“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

为什么说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

 

15分

 

 2、考题类型

①概括——概括选文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

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②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③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

④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每生所记不能少于6种)。

⑤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

如: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⑥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

考察题型如:

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⑦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⑧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⑨开放性试题——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对选文阅读后的感受、启发、体会。

3、解题策略

①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

②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

③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说明文尽量用文中的话作答)。

④千万注意,不能混淆一些名词术语,例如:

关于说明方法的名称等。

 

 

(三)议论文阅读

1、考点回放

年份

题目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分值

2008

匆匆

 

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

请加以概括。

从第二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从文中划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句,指出它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第四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的哪些感慨?

请以“时间”为开头,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18分

2010

科学不怕挑战

 

概括中心论点

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比喻论证的好处

17分

2012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概括作者的观点

语句的作用(谋篇层面上)

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比喻所阐释的道理和作用。

重点词语指代的内容

18分

 2、考题类型

①论点——准确摘取或概括中心论点。

②结构——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③论证方法——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

④分析——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⑤指代——“这些方面”“这种情况”“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⑥仿写——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有可能放到第一部分考查)。

⑦拓展——补写能证明文中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3、解题策略

第一步:

通读材料,明确中心论点及大致结构。

第二步:

读题,审明题干,确定信息点出自哪段。

第三步:

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全面做答。

第四步:

确认分论点或中心句,补写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或道理论据。

第五步:

结合学习生活,谈自我感受——最好是切合原文题旨。

 

4、特别提示:

有这样一个现象:

学生比较怕议论文。

考试的成绩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考说明文比考议论文,学生更容易得分,平均要多出3-4分。

老师们可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文言文阅读

1、考点回放

年份

题目

第一题

解释词语

第二题

翻译句子

第三题

第四题

分值

07

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下面两个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分

08

送东阳马生序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5分

09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如使恶

汗青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用“/”停顿标示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

表格:

分别用文中的语句写出两文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两文共同的追求

15分

10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①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依据选文,填写下表: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相同的内心感受

15分

11

《马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15分

12

《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理解填空) 《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__________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_____的原因。

 

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①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_______。

②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_____。

 

15分

 

 2、基本题型:

①解释词语:

3个(2005-2008年),4个(2009-2010年)5个(2011—2012年)

②翻译句子两道(8年不变)

③理解课文。

有概括内容、句子停顿、分析人物情感和获得有益的启示等。

从这些年的文言文阅读题来年,比较阅读占据了主导地位,游记考查的几率也非常多,2013年很可能还是采用这样的比较阅读题。

(其实,比较阅读大多还只是把两段文字并列放在一起,还是各考各的,揉和起来考的不多。

3、2013年中考文言文考什么?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

对句子的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