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845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docx

古代文学复习总结资料袁俊整理

一.填空题

1.《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尚书》一名的意思是_上古之书__。

1.《春秋左传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

2.庄子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结构,后人称之为轮辐式结构。

3.“屈原”的“原”是他的字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文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楚辞》最早的注本是《楚辞章句》。

3.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有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

4.《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6.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期吴人韦昭的《国语注》。

7.《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

10.三家诗是指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11.《春秋》三传分别是: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先秦著作是《_春秋_》。

12.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论语侍坐章》中的“四子”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个人。

13.“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孟子》“缘木求鱼”出自《孟子》中的《齐桓晋文之事章》篇。

14.《庄子》的说理散文,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15.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九辩》发端。

《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悲秋”题材。

1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湘君_》和《湘夫人》是《九歌》中祭祀湘水之神的作品

17.枚乘的赋体代表作是《七发》。

18.司马迁,字子长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_,成一家之言”。

18.《诗》到了_汉_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___采诗__、删诗之说。

《诗经》中颂扬周始祖后稷的诗歌是《__大雅·生民___》。

“夙兴夜寐”、“信誓旦旦”出自《诗经》中的《氓》篇。

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18.《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出自《_小雅·采薇_》。

《诗经》中的“二南”指周南、召南。

19.《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高

20.“狡兔三窟”成语出自《战国策》。

2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的编纂体例是纪传体。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23.东汉京都赋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班固和张衡。

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_主客问答_的形式。

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21.《史记正义》的作者是张守节

26《乐府诗集》是由郭茂倩所编。

乐府_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合乐诗体。

按音乐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一般认为,《诗经》中的风、雅、颂是以__音乐类型_为划分标准的。

《诗经》中的“二雅”指大雅、小雅。

《诗经》中的“三颂”是指周颂、商颂、鲁颂。

27.《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刘向编辑成书的。

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记事的史书是《战国策》

《国语》的性质是国别史。

《_国语》被后人称为“春秋外传”。

邵公是《国语》中《邵公谏弭谤》篇的人物。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中的《邵公谏弭谤》篇。

29.“舍生取义”成语出自《孟子》。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语出自《__孟子__》。

27.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主要是王逸的《楚辞章句》

28.《史记集解》的作者是裴骃。

2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出自《论语__》。

30.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意,这叫做_赋诗言志_。

31.《周礼·春官》把风、赋、比、兴、雅、颂合称为__六诗________。

32.孟子·滕文公》所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的人物的言行集中载录于《战国策》一书。

形容枯槁”出自《战国策》中的《苏秦始将连横》篇。

33.《国殇》是《九歌》中祭祀_阵亡将士__的作品。

34.司马迁说他编纂《史记》的宗旨,是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成一家之言_。

35.《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本纪、世家_和列传中。

36.《卫风·氓》/《邶风·谷风》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

37.“疾虚妄”是王充名作《_论衡_____》的基本精神。

38.《韩非子、五蠹》中的“五蠹”是指学者,言谈者,工商,患御者、带剑者、五种人。

39.烛之武是《左传》中的《烛之武退秦师篇中的人物。

40.冯谖是《战国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篇中的人物。

41.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42.第一篇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43.《逍遥游》篇是庄子的代表作。

44.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古代诗集_《诗经》_。

44.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___孔融__,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45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___《七哀诗》_三首。

.曹丕_,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为完整的_七言诗《燕歌行》。

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__曹操__、魏文帝_曹丕_和明帝。

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_曹植___。

46.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_陆机__的。

诗缘情而绮靡”是_陆机__在__《文赋》_中提出的观点。

47“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与陈伯子书》。

48.南朝出现的诗体永明体_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49.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_《典论·论文》

50.左思的《咏史》8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被钟嵘称为__左思风力___。

_萧统__的_《文选》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其辞赋、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51骈文文体的要求是_调声__、敷藻、裁对、隶事。

52孔稚圭《北山移文》_是嘲讽“身在江湖,新悬魏阙”的假隐士的文章。

53.在南朝陈的后期,以__萧纲_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

其中成就较高的是_宫体诗。

54.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笔。

55.吴歌产生于以__南京__中心的一带江南地区。

23. 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_山水诗_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24.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小说和_志人小说__两大类。

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_潘岳和陆机__________。

33.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__儿女情多,风云气少_。

34.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_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_。

35.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___建安诗风__。

36.元嘉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__庄老告退,山水方滋__。

37.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___《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38.被誉为“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____谢灵运 、颜延之 、鲍照。

39.小说一词最早见于____《庄子·外物》。

40.志人小说内容包括__笑话 、野史 、逸闻轶事__。

41.陶渊明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

___《咏荆轲》。

42.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___《西洲曲》___。

43.“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在轶事小说___《世说新语》_中有大量记载。

44.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作家是___曹操。

5.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__曹丕。

46.被誉为“文典以怨”的诗人是左思。

47.《诗品》评为“《游仙》之作,辞多慷慨”的诗人是___郭璞。

48.《哀江南赋》是用典最多赋,高达200余处。

49.“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的作家是_鲍照。

50.把“进求利”、“晋爵赏”的封建士人比成“裈中之虱”的妙喻出自___《大人先生传》__。

51.“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指的是__谢朓___诗歌清新明丽之美。

52.___谢脁__的新体诗,标志着诗歌“意象”化的重大进程。

53.“大人先生”的原型是____孙登______________。

54.《诗品》引汤惠休“错彩镂金”语评论_____颜延之的诗歌。

55.龚自珍诗云: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是对___陶渊明________的评价。

56.白居易用“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来评价_______谢灵运__________的创作特色。

5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是_____《白马篇》__________中的名句。

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______曹植__。

初唐诗人“沈宋”齐名,所谓“沈宋”即沈约与宋之问。

63.“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充分肯定了初唐四杰的历史地位。

6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颈联两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65.初唐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把宫体诗由宫廷带入市井,反映了当时首都长安的现实生活。

66.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前人评为“以孤篇压全唐”。

67.初唐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诗人是陈子昂。

陈子昂诗歌的代表作是《感遇诗》38首。

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高歌“望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8.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的颔联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过故人庄》的尾联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3.“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画的经典评价。

7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名句。

送元二使安西》写送别情景: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6.高适《燕歌行》抨击军中苦乐悬殊的名句是: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7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一句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8.王昌龄的《出塞》,被称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

7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

80.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蔑视权贵的著名诗句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1.杜甫《咏怀五百字》中抒写思想和怀抱的名句是: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82.杜甫在《咏怀五百字》中揭露封建社会尖锐对立的名句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8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提出来的。

85.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与“嘈嘈切切错杂弹,”紧连的下一句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86.孟郊《游子吟》表达游子深情的两句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7.韩愈在《调张籍》中高度赞誉李白、杜甫的名句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8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的颈联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9.古文”的提出始于韩愈,是和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相对立的概念。

9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是韩愈《进学解》一文中的名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自杜牧的____《泊秦淮》。

96.杜牧《过华清宫》其一后两句是: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9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

98.温庭筠是唐代第一个努力作词的词人,后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温庭筠词的风格一般可概括为__香软绵密秾丽_________。

在“花间词”人中,地位与温庭筠相当的一位作家是_____韦庄_______。

“”花间派”是因______赵崇祚_______的《花间集》而得名。

99.李煜《虞美人》与“小楼昨夜又东风,”紧接的一句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抒写愁情的名句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出自李贺的___《李凭箜篌引》__。

102.清代康熙年间,由彭定求、曹寅编纂而成的__《全唐诗》_,收录了作家2300余人,作品48900余首。

103.《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是___殷璠________。

104.杜甫诗集的名子是____《杜工部集》___________。

李白诗集的名子是_____《李太白集》___________。

白居易诗集的名子是____《白氏长庆集》__________。

王维诗集的名子是_____《王右丞集》___________。

李商隐诗集的名子是____《李义山诗集》__________。

109.王维由于诗歌多佛家色彩,后人称之为“诗佛”,李白被称作__诗仙_______。

杜诗被后人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____诗圣_______。

李贺被称作“诗鬼”,刘禹锡被称为___诗豪_______。

112.中唐时期出现了“韩孟诗派”,“韩”是指韩愈,“孟”则是指___孟郊_______。

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提出了______以文为诗________的主张,对宋诗“尚议论”影响很大。

114.众所周知,所谓“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而“小李杜”则是指____李商隐、杜牧_________。

118.在南唐词人中,除李璟、李煜外,还有____冯延巳______。

119.清代嘉庆年间,由董浩等人编纂而成的___《全唐文》____,收录了作家3035人,作品20025篇。

120.在中国文学史上,_____柳宗元______把“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二、名词解释

1.乐府诗:

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

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2.乐府:

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

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3.《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

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

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

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的合称。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赋比兴:

《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5.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

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

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

6.今文三家诗《春秋》过于简短而语义隐晦,因此出现了一些对之解释的著作。

有传为春秋时鲁人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以及战国齐人公羊高撰的《公羊传》和战国鲁人穀梁赤撰的《穀梁传》。

《公》、《穀》阐述《春秋》的“微言大义”,《左传》则以史实叙说历史。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

《公羊传》由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后汉景帝时公羊寿及其弟子胡毋生写定;《穀梁传》由战国时鲁人谷梁赤撰,汉时由传人写定。

这两传都注重阐述《春秋》一书的微言大义;《左传》重在补充史实,文学价值更高。

9.孔孟:

孔子和孟子的合称。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0.老庄:

老子和庄子的合称。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1.楚辞:

有三重含义:

一是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二是指战国以及汉人用这种新诗体写出的作品;

三是指汉人把上述作品编辑在一起而成的一部作品集。

代表作家有屈原和宋玉等。

《离骚》、《九歌》、《九章》、《九辩》等是代表作。

12.风骚:

《诗经》与《楚辞》的并称,是取《诗经》中的重要作品“国风”和《楚辞》中的重要作品《离骚》,简括而称为“风骚”。

“国风”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和发端之作,《离骚》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和发端之作。

这两部作品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两个优秀的传统,长期以来一直是后人学习的范本。

13.诸子百家:

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

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4.散体赋:

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

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15.汉赋四大家:

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16.《太史公书》:

《史记》的原名。

因作者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其文章中又屡屡自称“太史公”,故汉人多以此相称,也有称《太史公记》、《太史公百三十篇》的。

东汉末灵帝时方有《史记》之称。

17.史记》三家注:

《史记》唐代及以前的三家最重要的注本,分别是晋(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18.班马:

班固与司马迁的合称。

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文学性强。

《史记》和《汉书》也是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

19.永明体:

“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

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

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20.建安风骨:

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21.“魏晋风度”:

乃魏、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

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22.宫体诗:

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

今人考证“宫体诗”因萧纲入主东宫而得名。

内容上多写妇女、男女之情,或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

创作上重声律、求技巧,从咏物走向咏人,刻画精工,细致入微。

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靡丽。

23.骈文:

骈文是南北朝时期出现并流行的一种文体,具有裁对、隶事、敷藻、调声的特点。

裁对,即讲究对偶工整,就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音节数目相同的一对句子,表达一个相对立或相对称的意思,句式上用四字句或六字句;隶事,即用典,表现典雅含蓄;敷藻,即讲究文采,显示作者的语言才华;调声,即注意语言的平仄协调,读起来有韵律美。

24.上官体:

因初唐诗人上官仪而名。

上官仪工于五言诗,讲究对仗精工,辞藻华丽、色调音韵之美,人们争相仿效,名噪一时,谓之“上官体”。

“绮错婉媚”是其最主要特征。

25.初唐四杰:

初唐高宗时期四位诗人的合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因年少才高、官小名大被合称“四杰”,王勃成就最高,代表作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或州)》,他们在诗歌内容和形式上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26.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时期出现的以山水田园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是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裴迪等。

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因而又称“王孟诗派”,把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推想了高峰,影响极大。

26.边塞诗派:

盛唐时期出现的以边塞景物、边塞战争、边塞生活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为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

高适、岑参成就最高,因而又称“高岑诗派”,把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诗创作推向了高峰,影响极大。

27.新乐府:

即新题乐府,和汉魏乐府相对而言,确切的讲新乐府就是用新题反映时事的乐府诗。

元稹、白居易是其代表。

28.古文:

所谓“古文”,即先秦、两汉以来通行的散文,是与讲究声律、辞藻、用典和排偶的骈文相对而言的。

它以散句单行、不拘格式为基本特征。

“古文”作为文体概念是由韩愈最先提出,唐以前无此概念。

28.唐传奇:

文体名,唐代小说的通称,因晚唐作家裴鉶的小说集名转变而来。

唐传奇指的就是唐代文人创作的以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的描绘为内容的文言短篇小说。

28.花间词人:

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因《花间集》而得名。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后蜀赵崇祚在其中选录了当时十八位作家的500篇作品。

这些作家大都是蜀人或是流寓入蜀的,温庭筠、韦庄成就最高,他们在词风上大体相近,后世称之为“花间词人”或“花间词派”。

内容多写花间月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