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0939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docx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汇总一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

模拟练习一

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回答12~13题。

12.图6中所呈现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字出现于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3.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鞑靼和瓦剌的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B.明朝修缮长城,防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

C.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D.加强北方边防驻兵,使蒙古不敢犯边

在各国的政治发展历程中都曾出现过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回答第14题。

14.对比图7与图8示意图,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两种政治模式的不同点是

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C.完善了本国的政治制度D.表现出权力的牵制与监督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呈现出向近代化发展的趋势。

回答15~17题。

15.有材料载: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

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

从上述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①武夷北苑地区曾视种茶为“末业”②开口通商导致了对外贸易的逆差

③对外贸易刺激了茶叶种植的扩大④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中国民族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三个阶段,它们的共同点有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②都以发展轻工业为主

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④受到本国政府的严格限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7.下列历史现象中,反映民国初期社会近代化发展趋势的是

A.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军事工业B.开始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中外纪闻》《时务报》相继发行D.政府明令革除“大人”“老爷”称呼

近代前期中外关系发生了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出现新气象。

回答18~19题。

18.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由理藩院代管外交;鸦片战争后,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外事宜;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导致清政府外交政策变化B.中国由传统理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

C.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D.加强了清政府与外国的联系

19.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为此,他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B.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C.第三世界的南南合作D.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美洲和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有其鲜明特征,是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答20~21题。

20.19世纪上半期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亚洲革命风暴的不同之处是

①西方殖民者的统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工业革命冲击了当地原有的经济结构

③启蒙思想为民族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

④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赢得胜利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21.在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期间,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日趋高涨B.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C.清朝责任内阁成立D.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回答22~23题。

22.下列表述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变化趋势不相符的是

A.政治经济不平衡导致世界大战发生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趋向解体

C.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D.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多种发展方向

23.20世纪七十年代,导致国际关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是

A.西欧日本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B.美苏争霸拖垮了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

C.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奠定了多极化基础

D.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D

C

B

D

A

D

C

B

C

D

B

A

模拟练习二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经贸文化之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回答12~14题。

12.下列两幅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中,我们不能读出的历史信息是

 

 

A.丝绸之路得到当时政府的有效保护

B.阳关是丝绸之路上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

C.丝绸之路上的中外客商络绎不绝

D.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

13.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历史和文化价值荟萃。

下列图片属于敦煌壁画的是

 

14..观察西域都护辖区与丝绸之路的路线判断,下图中的

处于今天的

A.伊朗德黑兰B.伊拉克巴格达C.意大利罗马D阿富汗喀布尔

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国运恒昌的重要标志之一。

200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科教兴国,人才兴国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回答15——17题。

15.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16.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的标志是

A.《资政新篇》中提倡兴办新式学堂B.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

C.戊戍变法时期设立京师大学堂D.《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和科学制的废除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曾对教育文化进行了大力整顿。

其内容不包括

A.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恢复文革期间被废除的高考制度

D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国内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据此回答18-20题

18.下列关于中国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

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B.唐朝时期,成都是著名的工商业城市C.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贸易兴旺

D.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下列各类企业中,与市场没有联系的是

A.明朝的机房B.洋务派的军事上业C.洋务派的民用工业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0.与中国戊戌变法相比较,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最重要条件是

A.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较深B.实行白上而卜的经济改革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D.社会底层大力支持改革

两次工业革命和一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此回答21-23题。

2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生产与工业布局方面的影响是①工厂的设立不一定靠近河流②交通条件成为工业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③进一步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④产生了石油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2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主要特点有①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②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③某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④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作出贡献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更能体现下列哪一重要原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D

D

B

C

B

D

D

B

C

B

A

B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

模拟练习三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世界交往的通道。

回答12~13题。

12.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丝绸之路凿空于张骞出使西域后B.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经济之路

C.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D.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13.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到明中期以后日渐衰落,其原因主要是

A.新航路开辟,旧航线日渐萧条B.明清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衰落

C.国人思想保守,不愿出海贸易D.明中期以后对外政策日趋封闭

重大的社会改革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回答14~15题。

14.下列思想言论反映了进步的历史观的是

A.“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B.“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15.与右面这篇文章相关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②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准备

④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回答16-17题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民主进步性体现在:

它规定了()①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规定了国民的民主权利③三权分立④责任内阁制

A.①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①

17.下列关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的叙述,不正确是

A.目的是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B.清政府确定了立宪时间并信守承诺付诸实践

C.《钦定宪法大纲》反映了君主立宪的改革方向

D.“皇族内阁”的设立使清政府陷于空前的孤立

粮食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回答18~19题,

18.“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

”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有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19.常熟凌巷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A.互助组B.高级合作社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

20世纪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回答20~21题。

从亚洲革命风暴到亚洲觉醒的发展轨迹来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亚洲人民具有反抗侵略的精神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C.亚洲人民斗争水平在提高D.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的新特点是

A.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反对外来侵略

B.采取暴力革命与改革相结合的方式

C.推动运动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

D.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斗争错综复杂。

回答22~23题。

22.右侧是1897年欧洲报纸刊登的漫画,创作该漫画的历史背景有

①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②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③此时欧洲被战争阴云笼罩④人民企盼和平,感觉和平希望渺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3.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

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B

D

B

D

A

B

A

D

C

D

C

C

模拟练习四

12.中国共产党的下列措施中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

①土地革命②减租减息③“米棉之战”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银元之战”,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沉重她打击了投机倒把活动B.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D.有利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4.约瑟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垦的秘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的最高水平。

”(安德烈·维萨里是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刨始人,是近代自然科学代表人物之一。

)反映了

A.当时西方的自然科学技术依然落后于中国

B.《本草纲目》在当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C.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自然科学是彼此隔绝的

D.中国的封建专制束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15.今天的高考制度借鉴了古代科举制中的

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②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

③采用密封卷阅卷的方式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6.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改变婚姻依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习,提倡“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厢情愿”,他们还主张废除缠足。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禁止缠足。

这些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铲除社会陋习,树立社会新风②促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③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实现了男女平等④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②④

17.右图是20世纪初的一则香烟广告,上面的文字写的是:

“提倡国

货,挽回利权。

下列有关对香烟广告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是我国最早的香烟广告B.体现了生产者的爱国心

C.体现了巧妙的营销策略D.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18.下列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对联,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②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③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④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A.④②①③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①②③④

19.2008年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中央与地方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下列历史事件中周恩来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是

①遵义会议成功召开②湘赣边秋收起义的爆发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④百团大战的胜利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20.中共“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中共“八大”

①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③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④规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下列国际文件中,明显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是

①慕尼黑协定②波茨坦公告③开罗宣言④雅尔塔秘密协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④

22.尼克松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实质是

A.改变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B.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23.下列一组苏联时期的宣传画,按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①④②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

C

B

D

C

A

D

A

B

C

B

C

高考最后冲刺---选择题

模拟练习五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回答12—13题。

12.孟子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②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农民阶级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13.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的思想时叹言道:

“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其中“精神的”世界意味着

A.孔子也是启蒙思想家B.东方文化具有民主思想的成分

C.欧洲的王族和商人见利忘义D.儒家思想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源泉

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方案。

回答14—17题。

14.1859年,洪仁歼在《资政新篇》中说: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不得毁谤国法也。

”材料中的“邦法宏深”指的是

A.外国法律精妙B.外国人办法深奥

C.外国人诡计多端D.外国社会制度先进

15.孙中山在遗嘱中说:

“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三大政策D.《告各友邦书》

16.下列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城市中心斗争的是

A.中共“一大”制订的党的中心任务

B.中共“二大”制订了民主革命纲领

C.中共“一大”制订了最高革命纲领

D.中共“二大”认识了中国革命动力

17.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这主要是指

A.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B.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C.会议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问题

D.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军事路线的主导地位

岁月流逝,很多历史还“活着”:

活在一段残破的断墙上,活在一本发黄的杂志中,活在当地人的衣食住行中,活在专家学者的考据里。

回答18—19题。

18、对右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产生

B.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跨国垄断组织

C.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生活,政府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

D.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形成

 

19.古老农村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一些残垣断壁上的标语、口号,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

下列标语、口号中代表了中国发展正确方向的是

A.“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B.“大跃进万岁”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全民齐上阵,七年赶英美”

20.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西方国家帮助制定。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苏共已放弃社会主义道路B.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急剧恶化

C.美国放弃遏制苏联的政策D.苏联实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变革

21.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就所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宣称:

“我们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所谓“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是指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C.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D.世界市场中的自由贸易制度

22.属于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大力拓展海外市场②政府减少对企业的干预③采用最新科技成就,革新生产技术④发展新兴工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3.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创立“货币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

米尔顿的“货币理论”

A.与亚当·斯密的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

C.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B

D

C

A

D

C

C

C

B

D

C

模拟练习六

农耕文明时期的改革,影响推动着古代社会的发展。

完成12、13题。

1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抑制土地兼并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

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朝都城商业繁荣以贝币为通行货币

B.秦朝通行半两钱和刀币布币等货币

C.唐玄宗起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货币

D.明清时期以纸币为主要通用货币

在中华民族觉醒的过程中,一些仁人志士做出了重要贡献。

完成14-15题。

14.1893年《澳门新闻报》报道说:

“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

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

”其“林总督行事”应是指

A.虎门销烟B.抗击英国侵略者

C.编译《四洲志》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5.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谈到一本书时写道: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

……皆是效法西人所为。

其钦折西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谱。

”“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D.《天演论》

中国近现代的立宪进程,在不同历史阶段取得了一些成果。

完成16-17题。

 

16.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17.20世纪30年代初,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治文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A.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B.实行“三三制”民主政权

C.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D.粉碎国民党军队“围剿”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完成18-19题。

18.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某一地区时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竞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日胜利的曙光。

这一地区指的是

A.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B.邓小平领导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C.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到达的陕甘根据地

D.抗战初期建立的晋察冀根据地

19.1975年的全国整顿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A.破除“两个凡是”B.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批判“四人帮”D.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

完成20-21题。

20.14—18世纪欧洲相继形成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①都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都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观念,追求自由平等③都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④都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1.与启蒙运动的兴起直接相关的因素有

①天主教成为最大障碍②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④封建专制制度日益反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