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994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教室内环境改善的是()

A.勤打扫卫生,清除垃圾死角

B.打开门窗,常通风换气

C.为预防被冻感冒,时时关闭门窗

D.不随地吐痰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在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数量始终不变

D.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3.在一片农田中,不影响水稻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A.野草

B.蝗虫

C.北极熊

D.阳光

4.以下关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脑神经细胞数量迅速增多

B.心脏收缩能力大大提高

C.第二性征发育显著

D.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5.图中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的关系,自左至右它们依次是()

A.捕食、寄生、竞争

B.寄生、捕食、互利共生

C.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D.竞争、捕食、寄生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生长和繁殖

D.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7.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A.23对.

B.13条

C.46对

D.23条

8.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的是:

()

A.蚂蚁搬家

B.螳螂捕蝉

C.农田中的小麦和杂草

D.菟丝子缠绕在大豆茎上

9.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

A.23条

B.23对

C.46对

D.64条

10.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身体的形态和功能会发生显著变化。

其中不应有的变化是

A.脑的体积迅速增大

B.肺活量明显增大

C.性器官迅速发育

D.身体迅速长高

11.下列是关于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B.成群的梅花鹿能逃避敌害,雄鹿也会争夺配偶说明同种生物之间只有斗争关系

C.斑马食草属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D.山顶和山脚的植物形态差别很大,主要是由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12.下列各项中,属于青春期健康生活习惯的是

A.节食保持苗条

B.彻夜网游聊天

C.肆意宣泄情绪

D.生活张弛有度

13.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我已经长大了,不用父母管我了

B.只喜欢和异性交往,谈恋爱

C.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或生理疾病,不和任何人说,也不去看医生

D.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互相帮助,努力学习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钟乳石、生石花都是非生物

B.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时,没有看到叶绿体,由此判断它不是植物细胞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在研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光不是唯一变量

15.在一个非洲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草→兔→鬣狗→狮,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这个生态系统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含量最多是 ()

A.草

B.兔

C.鬣狗

D.狮

16.现代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

A.解剖观察法

B.对照法和杂交法

C.观察法和实验法

D.建立资料库

17.采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用的工具是()

A.消毒棉签

B.消毒棉球

C.消毒剪子

D.消毒镊子

18.食物链的起点生物一般是 ()

A.植物

B.动物

C.分解者

D.消费者

19.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草→兔子→狐狸→狼

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C.猫头鹰→老虎→种子

D.青蛙→蛇→鼠→猫头鹰

20.将人的血液滴在玻片上做成观察用的、可长时间保存的玻片标本,这叫做()

A.永久涂片

B.临时涂片

C.永久装片

D.永久切片

2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是()

A.生物能够产生后代

B.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22.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完善,对其修改正确()

A.左右两侧应分别为湿土和干土

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20℃

C.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

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2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生物课本

B.电脑病毒

C.煮熟的鱼

D.蘑菇

24.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哪一关系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改变环境

25.如图为人的生长发育曲线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青春期开始的大致年龄为6~20岁,该时期身体的总发育比较迅速

B.青春期身体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C.青春期生殖系统发育的显著特点是性器官迅速发育

D.青春期神经系统的发育迅速,是发展智力的“黄金时代”

26.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明明发现一只蜣螂,太恶心了,不记录

B.王丹拨开草丛,一只蝗虫飞了出来,很快飞到校园外面去了,王丹把它记录下来

C.伟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伟伟决定把它删掉

D.李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他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2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只有①是生产者

B.④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

C.②中的能量不能流动到①

D.图中的②和③都是消费者

28.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种植植物防风固沙

B.青蛙是绿色的

C.蚯蚓使土壤疏松

D.大树底下好乘凉

29.在下列实验中会用到碘液,其中与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滴加碘液目的相同的是   ()

A.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C.验证玉米的胚乳储存淀粉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0.(2015秋•罗平县期末)贪吃的小昆虫跌入猪笼草的瓶中,猪笼草的瓶盖马上关闭,不一会儿,小昆虫就成了肉汁,此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①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②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③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④生长繁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31.智利矿难中,33名矿工成功获救,创造了被困69天无一人伤亡的人间奇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矿井内预防工作做得到位.

(1)井内有通风口和饮水设备,预先存有罐头、牛奶等应急物资.这为被困矿工的生存提供了必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名矿工升井后,还诙谐地把在地下度过的两个多月比喻成睡了一觉.可见矿工得救除了有良好的心里承受能力外,还得益于井下有适宜的________.

32.回答以下关于显微镜使用的问题:

(1)对光以后,在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____________。

(选填“白亮的”或“黑暗的”)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

(3)转动[______]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小。

(填数字)

(4)用这种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______________。

33.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图中[A]植物属于___________,[D]某些细菌和真菌属于___________。

(2)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的数量减少,则虫的数量会___________。

(3)图中有一条食物链,用字母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34.取两只蝗虫,分别放入两只盛满清水的试管里。

其中一只A蝗虫把头部和胸部浸没在水里,把腹部暴露在空气中;另一只B蝗虫把腹部浸没在水中,把头部和胸部暴露在空气中。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生活状况。

回答下列问题:

这个探究实验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

(1)_______ 蝗虫死亡_______ 蝗虫存活

(2)分析产生这种实验结果的原因。

______

35.春天翻耕土地时,经常会看到蠕动的蚯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它们。

(1)实验时,要经常往蚯蚓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_____。

根据其环带的位置,判断前端应该是____(填A或B)。

它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构成,属于环节动物。

(2)蚯蚓多,则土壤变得疏松,说明生物可以_______环境。

(3)小茗同学设计了两个对照实验来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

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

实验二的变量是_____。

实验二得出结论:

蚯蚓适宜生活在_______的环境中。

(4)蚯蚓身体呈______对称,依靠肌肉和_____缓慢蠕动。

做完实验后,应该将蚯蚓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

1、

2、

3、

三、实验探究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