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128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0

第三节 防灾减灾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通过模拟各种自然灾害,进行各种自然灾害防避的演习训练。

【地理实践力】

2.通过自然灾害分布图,明确不同区域主要防避的自然灾害类型。

【区域认知】

3.通过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类型的特点,分析不同自然灾害的防避措施。

【综合思维】

4.通过各种自然灾害的防避,了解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 防灾减灾手段

1.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防灾减灾手段

(1)灾害监测:

通过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多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

(2)灾害防御:

一方面修建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3)灾害救援与救助:

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4)灾后恢复:

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知识清单二 自救与互救

1.内容:

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

2.灾前准备

(1)洪涝、台风等: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2)地震:

准备防灾应急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3.灾中救助

(1)洪涝:

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2)地震:

如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3)泥石流:

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4.灾后自我保护:

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微思考]

在学校遇到地震,你会怎么办?

提示 如果正在教室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电线杆、高悬物等危险物品。

地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不要躲在大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高压线、路灯、广告牌、吊车、危旧房屋、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和砖瓦木材等物的堆放处,撤离时不可乘坐电梯。

台风来临时,室内的人注意事项

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关好门窗,及时搬移窗口、阳台处的花盆等,以免大风来时被吹下砸到人等。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提示 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任务清单一 防灾减灾手段

情境探究

[情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

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

[探究]

(1)我国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是什么?

(2)我国防灾减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提示 

(1)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2)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素养凝练

1.减灾措施体系

2.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2)工程性防御

就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从各个方面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改变地表环境(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

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耕地

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防洪抗旱

加固房屋建筑,增强抗震性能

3.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凡是通过规划、法律、管理及教育等途径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防御,即非工程性防御。

工程性防御措施是修建防灾工程,例如,兴建水库、加固大堤等工程。

(2)联系

素养应用

例1:

(区域认知)

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

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

(1)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提示 

(1)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湖坝崩溃容易造成洪水危害。

(2)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

任务清单二 自救与互救

情境探究

[情境]中新网日喀则2018年4月25日电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据西藏日喀则市吉隆边防检查站消息,吉隆镇有村民受伤。

[探究]

(1)在地震多发区,应以什么为单位进行防震准备?

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假如地震时,你正在家中,应该怎样避震?

(3)假如地震后,你被掩埋在废墟中,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获得生存的机会?

提示 

(1)在地震多发区,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防震准备。

内容包括让每一个成员树立防震意识,清楚地震时逃生的途径,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2)如果是在平房或者一楼,应选择快速跑出室内,选择较为空旷的地带避震。

其他情况应以就地躲避为主,可以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3)要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可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尽快想办法摆脱困境。

如果只能留在原地等待救援,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物品,并想办法与外面的救援人员取得联系。

在此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素养凝练

1.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1)防洪准备

(2)洪水应急

(3)洪水中的救助

2.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1)地震发生时,保障安全的关键三点:

(2)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相关自救与互救的知识,可能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

具体图解如下所示:

3.应对滑坡、泥石流的自救措施

(1)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2)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3)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素养应用

例2:

(地理实践力)

2018年5月以来,我国南方广西、湖南、福建等多个省份遭受风雹、洪涝灾害。

5月8日凌晨起,广西桂林市阳朔县、荔浦县普降暴雨,自治区民政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本次洪涝灾害已致该区30余万人受灾。

(1)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防洪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2)遭遇突发性洪水,应怎样逃生?

(3)遇到溺水者,应如何将溺水者救上岸?

提示 

(1)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防洪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2)遭遇突发性洪水,应尽量逃往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物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3)可以向溺水者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者划船、游泳去救人。

课堂小结

核心要点

1.掌握必要的防震准备和避震措施。

2.了解地质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3.了解防洪准备、洪水应急和洪水中的救助等知识。

课堂学业达标

据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019年4月24日4时15分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北纬28.40度,东经94.61度)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能够生还关键是有正确的自救措施。

下列关于地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

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2.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 第1题,被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的消耗。

第2题,灾后互救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医务人员、青壮年;先救“生”,后救“人”。

答案 1.B 2.C

洪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

据此完成3~5题。

3.关于洪水中的救助,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抛救生圈把落水者救上岸

B.划船将落水者救上岸,并且带到安全地带

C.户外突遇洪水向高处躲避

D.待洪水水位下降后施救

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中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要向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垂直的高处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中的救助,主要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自救为主

B.做人工呼吸前首先清除口和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C.洪水一般与其他地质灾害有关联性

D.大雾和沙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但不影响人们的健康

解析 第3题,洪水中正确的救助方法包括采取抛救生圈或救生衣,划船去救人。

第4题,在泥石流和滑坡中自救时,特别是在山区扎营,切忌在谷底扎营,因为滑坡、泥石流像洪水一样,它们会直接冲向谷底,造成危险,应在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扎营。

第5题,洪水中的救助互救更重要,故A项错。

洪水一般与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有关联性,与地质灾害关联性不大,所以C项错。

大雾和沙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且含有大量的微小尘粒,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故D项错。

答案 3.D 4.B 5.B

6.自救和互救是大地震发生后最先开始的基本救助形式,地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

据统计,唐山大地震中,被埋压人数约有57万,通过自救和互救,脱险人数达45万。

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人员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读图,说明地震后被压埋时如何进行自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仔细观察图示,按图中提示结合震后自救的正确方法即可作答。

答案 

(1)注意保持支撑物

(2)听到有人,尽量呼喊、敲击求救

(3)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4)保存体力,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

课后素养提升

合格考——大显身手

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然灾害的防御就是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造成的危害。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工作的是(  )

A.研制、发射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自然灾害的监控

B.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

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D.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2.下列防护林工程以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是(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B.沿海防护林体系

C.平原防护林体系

D.“三北”防护林体系

解析 第1题,完善法律法规与灾害管理体系,进行减灾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非工程性措施。

第2题,沿海防护林体系主要是防台风、风暴潮;平原防护林体系是保护农田;“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主要目的是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

答案 1.D 2.A

我国不同地区的灾害种类不同,救灾物品的储备也要求因时、因地、因灾种而不同。

据此完成3~4题。

3.储备的救灾物品大致相同的灾种有(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水灾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上题所示四大灾种中,共同准备的救灾物品有(  )

①救灾食物 ②探生仪器 ③救生衣 ④燃料和燃具 ⑤净水剂 ⑥睡袋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

解析 第3题,地震、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应储备大致相同的救灾物资。

第4题,探生仪器主要用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救生衣主要用于水灾。

答案 3.A 4.C

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  )

①训练爬高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 ⑤学会游泳 ⑥学会自救与互救的知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D.④⑤⑥

6.下列洪水应急方法错误的是(  )

A.登上大树B.爬到电线杆上

C.抓住木板等漂浮物D.尽量跑到高坡上

7.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解析 钢制家具易沉入水中,不适宜防洪;爬到电线杆上,可能导致触电;对落水人员应及时救治。

答案 5.B 6.B 7.D

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

解析 第8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

第9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

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非工程措施。

答案 8.A 9.B

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

据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是针对下列灾害中(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崩塌 ⑤山洪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1.图中边坡上网格状建设的主要功能是(  )

A.加速径流B.保持水土

C.促进蒸发D.美化环境

解析 挖方边坡、护栏、碎落台可以防止滑坡、崩塌;排水边沟可减轻泥石流和山洪灾害危害。

挖方边坡上网格状工程建设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拦截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 10.C 11.B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含1道附加题,共56分)

12.由于自然灾害导致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

(12分)

(2)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

(6分)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中内容。

(1)题,①顺泥石流方向跑;②藏在大石后;③用毛巾掩住口鼻匍匐前进;④离开桥梁;⑤抱头屈膝躲在屋梁下;⑥躲避在墙角,头顶棉被。

(2)题,结合图形内容可知,地震发生后若被埋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用木棍支撑、包扎伤口、敲击水管和静卧。

答案 

(1)①不正确。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掩埋。

②正确。

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

③正确。

发生火灾时地面可获得氧气,匍匐前行可逃离火场。

④正确。

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

⑤不正确。

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⑥正确。

屋角稳定,不易倒塌;头顶棉被,保护头部。

(2)首先,把上覆块体支撑牢固,以防继续塌落;其次,要处理好伤口,以防失血昏迷;再次,用石块敲击掩埋的物体求救;最后,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能惊慌失措,大喊大叫。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8分)

材料一 长江流域工农业发达,是我国人口、城市密集区,也是我国遭受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区域,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流域重大洪水灾害点位图。

材料三 下面的漫画示意洪水灾害中的逃生。

(1)长江下游地区发生洪水的原因有哪些?

(9分)

(2)当洪水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

(9分)

解析 本题以长江流域洪水灾害为背景考查长江洪水多发的原因、分布及洪水中的自救措施。

从材料二图中可看出长江流域下游地区洪水比上游多;洪水的成因与降雨的多少、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有关;洪水中自救措施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下游降水量大且集中;围湖造田,湖泊蓄水滞水能力下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床变浅,泄洪能力下降;人类进入河流高风险区进行开发,易受灾害侵袭。

(2)洪水发生时,要保持镇定,尽量逃往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高坡等,以获得逃生机会;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提高警惕,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线杆上的电线电击。

等级考——小试牛刀

14.(附加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材料一 我国泥石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部分)。

材料二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材料三 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1)横断山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区,分析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8分)

(2)当泥石流发生时,处在沟谷中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

(6分)

(3)由于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密集,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6分)

解析 横断山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地貌物质、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

泥石流顺势下流,逃生应向垂直于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跑。

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密集,工程建设要加固以应对地震的频发,同时尽量不要在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带施工。

答案 

(1)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流水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2)快速向大致与沟谷走向垂直的高处逃生。

(3)应避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选择在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进行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