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099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防灾减灾.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节防灾减灾

第三节 防灾减灾

内容标准

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 学业质量水平

合格考(水平1-2)

1.举例说出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综合思维)

2.知道常见自然灾害的灾前、灾中与灾后自救与互救措施。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熟悉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紧急避险的方式和疏散逃生的方法。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等级考(水平3-4)

1.根据自然灾害的特点,说明不同自然灾害的防避措施。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一、防灾减灾手段

1.工作指导方针: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防灾减灾手段

(1)灾害监测:

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对灾害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2)灾害防御

(3)灾害救援与救助

(4)灾后恢复:

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连一连] 将防灾救灾的内容与其手段连线。

[微思考] 地震预报能准确预报每一次地震吗?

为什么?

提示 不能。

地震预报目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

虽然地震预报有过多次成功案例,但还不能准确预报每一次地震。

二、自救与互救

1.灾前准备

(1)洪涝、台风等灾害(可较准确预测):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2)地震灾害(较难准确预测):

准备防灾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2.灾中救助

(1)逃生路线

(2)不能逃脱或被掩埋:

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3.灾后自我保护

(1)洪灾过后:

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2)地震发生后:

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

[微思考] 在学校遇到地震,你会怎么办?

提示 如果正在教室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电线杆、高悬物等危险物品。

拓知识

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

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

拓知识

台风来临时,室内的人应注意事项

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关好门窗,及时搬移窗口、阳台处的花盆等,以免大风来时被吹下砸到人等。

探究点一 防灾减灾手段

情境探究

[情境]公元132年,张衡制成地动仪。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用科学仪器监测地震的第一次成功尝试,比欧洲人制造出功能相类似的仪器要早1700多年。

2018年2月2日,我国“张衡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可为监测和分析地震提供技术支持。

[探究]

(1)(综合思维)举例说明古今中外有关减灾防灾的著名科技成就。

(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这些著名的科技成就有何意义?

提示 

(1)地动仪、都江堰、避雷针、草障固沙等。

(2)依靠科技进步来减灾防灾,发展科学技术是减灾防灾的必由之路。

素养凝练

1.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2)工程性防御措施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生物工程措施:

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

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耕地

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

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防洪抗旱

加固房屋建筑,增强抗震性能

2.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凡是通过规划、法律、管理及教育等途径达到减灾、防灾目的的防御,就是非工程性防御;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关键是修建防灾工程。

故二者的区别就是“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2)联系:

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素养应用

例1:

读下图,完成

(1)~

(2)题。

(1)图中所示的建筑工程,主要是用来(  )

A.实施小流域开发

B.蓄水—灌溉—防洪等

C.拦沙—泄水—防治泥石流

D.固坡—护山—防治山体滑坡

(2)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属于工程性防御中的(  )

A.改变地表环境

B.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C.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

D.以上都不符合

解析 第

(1)题,图示为格栅坝,预防泥石流灾害,据此不难得出答案。

(2)题,格栅坝可以使水流下泄,但能够阻隔泥石流中的大块物质冲击村庄、交通线等。

答案 

(1)C 

(2)B

探究点二 自救与互救

情境探究

[情境]在强烈地震或大地震发生之前的10~20秒,常会有地声、地光和地面微动等先兆出现。

如果没有刮风、打雷,更没有放炮等情况,而出现“呼呼”“轰轰”或“咚咚”的声响,就可能是地声;如果天边出现蓝、白、红、黄各种颜色的带状、片状、球状和柱状闪光,就可能是地光。

一旦有地声、地光和微震出现,10~20秒后就会有地震发生。

[探究]

(1)(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在10~20秒的时间之内,你应该怎样正确地防避地震呢?

(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如何自救?

提示 

(1)在这短短的20秒,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①保持呼吸畅通,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用毛巾、衣袖捂住口鼻。

②保存体力,减少体力消耗,寻找水和食物。

③与外界进行联系,等待救援人员。

④要有生存的勇气和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素养凝练

1.防避气象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避防措施和方法

洪涝

防洪准备:

提高防洪标准;关注天气预报,学会防洪技能,熟悉逃生线路和储备逃生物资

洪水中的自救:

尽快撤离到高处;在水中抓住漂浮物,防毒蛇、害虫叮咬和触电

洪水中的互救:

抛救生器具或划船、游泳救人;对溺水者控水和人工呼吸等

旱灾

农业生产上选育抗旱作物、早熟品种,扩大抗旱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旱后及时改种或补种

台风

台风来临前:

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应给予加固。

台风来临时:

不宜出海;海上作业要“停”“靠”“绕”;尽量回到室内、不要接近门窗

风暴潮

关注天气和海浪预报;低洼地区和海边人员要及时撤离;及时关闭海滨旅游项目;出海船舶尽快靠岸或等待救援

2.防避地质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避防措施和方法

地震

准备应急包和应急卡片,保持逃生通道的畅通。

地震发生时,尽可能有序逃到室外、到达空旷地、远离高大建筑物;在室内可以躲避在狭小房间内,以柔软物保护头部,并保持呼吸通畅

滑坡

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若无法逃离,应迅速抱住固定物体;不要在滑坡区域寻找财物;灾后确认安全后再进入屋内

泥石流

下雨时不要在沟谷中停留或行走;在穿越沟谷时,应先观察,确定安全后方可穿越;一旦听到连续不断雷鸣般的响声,应立即向两侧山坡上转移

素养应用

例2:

(2020·山东青岛高一上学期期末)2019年8月10日,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省温岭市,长时间降雨导致临海市城市严重内涝,损失严重。

据此完成

(1)~

(2)题。

(1)临海市发生城市内涝时,该市居民在积水中行走应穿(  )

A.长筒雨靴B.凉鞋

C.运动鞋D.拖鞋

(2)下列关于台风防御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 ②加固房屋、门窗、广告牌等

③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④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第

(1)题,穿运动鞋,能防止脚部被碰伤、刺伤,也不会往鞋里灌很多水。

(2)题,台风来临前,应立即到避风场所避风。

万一躲避不及或遇上台风时,应迅速果断地采取离开台风的措施,如停(滞航)、绕(绕航)、穿(迅速穿过),①错误。

加固房屋、门窗、广告牌等,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均是正确的防御台风的措施,故选D。

答案 

(1)C 

(2)D

湘教版P45“正文”

泥石流避灾措施示意

鲁教版P101“正文”

防避洪水灾害的个人行动提示

中图版P105-106“正文”

台风的防避

在台风到达之前,应当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应给予加固。

台风来临时,要采取相应的防御和躲避措施。

例如,听到台风警报后,不要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

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应尽快靠岸,如果不能及时靠岸,就应采取“停”“绕”“穿”三种躲避办法:

停,即暂停行驶,待台风移过再起航;绕,即根据台风移动的方向和影响的范围适当改航,绕道而行;穿,即抢在台风到来之前迅速通过。

台风来袭,出门在外时应该尽快到住处。

身居室内时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刮破的窗户碎片划伤。

强风过后不久,“台风眼”过境控制地区,天空变得晴朗,风也暂时停止,此时切勿以为风暴已结束而放松警惕,因为台风很快会再度到来。

知识微网

核心要点

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

3.防御自然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

4.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

5.若洪涝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6.当地震发生时应及时地撤到安全地带。

7.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我国灾后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救援、救助方面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据此回答1~2题。

1.灾后恢复的最终目的是(  )

A.修复、重建生命线

B.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C.修复、重建生产线

D.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

2.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  )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B.依靠群众,依靠集体

C.生产自救、互助互济

D.加强灾后重建

解析 第1题,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最终目的是能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故选D。

第2题,我国多年来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

答案 1.D 2.A

3.(2018·山东省冬季合格考)为减轻台风危害,合理的措施有(  )

①停止一切户外活动 ②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③渔船尽量远离海港 ④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为减轻台风带来的危害,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而不是停止一切户外活动;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渔船应进港避风;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等。

答案 C

(2020·山东济南高一上学期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9年3月1日16时50分在秘鲁发生7.0级地震。

下图为地震发生地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大洋海岭地震带

B.震源位于地壳

C.危害较小主要是因为震级小

D.是由地质构造变动引起的

5.在家中或者旅行途中突遇地震,下列躲避措施正确的是(  )

A.若被埋压在废墟下,首先要保持呼吸畅通,尽量保存体力,然后设法脱离险境

B.在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应该迅速涌向出口

C.在户外遇到地震,应该迅速找到高大建筑物躲避起来

D.地震时,如果恰好在门口或者平房的窗口附近,应该迅速跑到室内

解析 第4题,据图看出地震发生在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处,消亡边界。

大洋海岭地震带是生长边界。

A错。

震源深度260千米,位于地幔。

B错。

地震危害小,因为震源深度大。

C错。

地震是地质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产生的。

故选D。

第5题,地震时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保持呼吸顺畅,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在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地铁等场所,要保持镇静,就地择物躲藏,伏而待定;在户外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

故选A。

答案 4.D 5.A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自然灾害每天都在发生,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有遇到某种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1)判断下列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2)在地震发生后一周的时间内,减灾工作的重点是________。

你认为灾后不久的救援工作还将面临哪些新问题?

解析 第

(1)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中避灾的做法。

(2)题,救人是关键。

震后房屋倒塌,粮食受潮霉变、腐烂变质,存在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给各种传染病有可乘之机,导致疫情发生。

强烈而频繁的地震会诱发滑坡,如果有暴雨,则又可引起泥石流的发生。

重大地震灾害会造成身边人员的大面积伤亡,会使经历者出现严重心理疾病。

答案 

(1)①不正确,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掩埋。

②正确,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

③正确,发生火灾时匍匐前进不易窒息。

④正确,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

⑤不正确,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⑥正确,屋角稳定,不易倒塌。

(2)救人 疫情可能会发生;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受灾人群会产生心理疾病等。

合格考——大显身手

一、选择题

1.灾害救援与救助过程的三个核心环节是(  )

①灾前准备 ②应急预案 ③灾中应急 ④灾后恢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

答案 C

2.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解析 对落水人员应及时救治,不能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答案 D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3~4题。

3.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4.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A.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B.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D.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解析 第3题,聚落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的过渡地带,地势较高,能有效防御洪水灾害的威胁。

第4题,栽培果树可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植被的恢复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陡坡上修建梯田种粮易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3.D 4.A

(2018·山东省高一夏季学考)中国气象局公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把台风预警信号分为四级,用不同颜色表示级别高低,据此完成5~6题。

5.台风预警信号中,级别最高的是(  )

A.黄色B.橙色

C.蓝色D.红色

6.在野外突遇台风来袭,正确的避灾措施是(  )

A.加固门窗、广告牌等搭建物

B.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跟踪监测

C.立即离开桥梁、陡崖等危险地段

D.注意收听收看台风的有关信息

解析 第5题,台风破坏强度由弱到强,其预警信号分为四级:

分别是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故选D。

第6题,加固门窗,广告牌等搭建物、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跟踪监测、注意收听收看台风的有关信息均是对台风来临前的预防和预警措施,故A、B、D排除,野外突遇台风,应立即离开桥梁、陡坡等危险地段,C对。

答案 5.D 6.C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图”。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8.如果你和同学利用暑假到图示山区野营游玩,保障安全的做法是(  )

A.沿河谷向山上行进

B.遇雷雨在大树下躲避

C.选择河道弯曲或汇合处露营

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处露营

解析 第7题,泥石流多发生于地形陡峻、有丰富松散物质和短时间有大量水流的地区。

由图中等高线可知,①处为沟谷地带,且地形起伏较大,易发生泥石流。

第8题,由于图示地区地形崎岖,暑假期间发生洪涝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故野营游玩时应避开河谷地带,遇雷雨时不要躲在大树底下,并要选择地势高且平坦的地方露营。

答案 7.A 8.D

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

据图完成9~10题。

9.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是针对下列灾害中(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崩塌 ⑤山洪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0.图中边坡上网格状建设的主要功能是(  )

A.加速径流B.保持水土

C.促进蒸发D.美化环境

解析 挖方边坡、护栏、碎落台可以防止滑坡、崩塌;排水边沟可减轻泥石流和山洪灾害危害。

挖方边坡上网格状工程建设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拦截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 9.C 10.B

二、综合题

11.(2020·江苏扬州第一学期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

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

(1)通常根据________推断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震救援“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学校和家庭提出应对地震灾害的合理建议。

解析 第

(1)题,通常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变化来推断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材料信息表明,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说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与“黄金12秒”有关;材料信息表明,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而地震横波传播速度慢于纵波,因此地震救援“黄金12秒”确定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有关。

(2)题,学校和家庭应对地震灾害的合理建议应从预防角度进行分析作答。

从学校角度,学校进行建设时,应增加建筑物抗震等级,多地震区应尽量使用轻型材料;开设关于地震的相关课程,了解地震,平时加强地震逃生演练;多地震地区的学校应准备地震急救包。

从家庭角度,经常提醒和教育孩子关注地震防灾减灾知识;配合学校强调学习避震及逃生技能的重要性;帮助了解家中房屋结构,提醒躲避灾害的最佳地点等。

答案 

(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和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2)增加建筑物抗震等级;加强地震逃生演练;准备地震急救包;学习避震及逃生技能(任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

12.(2019·北京昌平区第一学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兰溪是福建省东部独流入海的河流,下游地区遭受严重洪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启了全流域综合整治,木兰溪从“谈洪色变”的历史创伤,变成了“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

(1)分析木兰溪下游地区易出现重度洪灾的自然原因。

(2)说出木兰溪综合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

多年来木兰溪治理一直坚持生态优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例如在主要流域全面禁止新建水电站项目;几乎看不到水泥砌成的河岸堤坝,取而代之的是竭力保留的原貌河岸……。

(3)列举两种有利于河流生态的具体措施。

解析 第

(1)题,从气候、水系、地形以及海水顶托等自然要素分析。

(2)题,结合答题模板,从工程措施角度做答。

第(3)题,提取材料信息“禁止新建水电站”几乎“看不到水泥堤坝”“保留的原貌河岸”,从恢复生态、恢复植被、治理污染等方面做答。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沿海多台风,多暴雨;上游支流多、汇水量大;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河道曲折、排水不畅;入海口处海水的顶托作用。

(任答4点即可)

(2)河道整治、修建防洪堤、修建水库、裁弯取直、修建分洪设施等。

(3)植树种草、治理污染、恢复湿地。

等级考——小试牛刀

(2019·广东汕头质量监测)应急避难中心是在灾害发生时,为大量人口提供暂时避难与救灾的场所,它的建设要考虑人口分布、容纳性、可达性、安全性等因素。

读“深圳市14个避难中心分布图(图a)”和“2015年各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速图(图b)”,回答1~2题。

图a

图b

1.莲花山公园被评价为较不适宜的避难中心,最可能的因素是(  )

A.周边人口密度小B.公园地势低洼

C.交通通达度差D.离危险品仓库近

2.从人口角度考虑,需增设应急避难场所的是(  )

A.南山区B.福田区

C.罗湖区D.盐田区

解析 第1题,莲花山公园位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交通通达度好,莲花山地势相对较高,A、B、C错误。

离危险品仓库近,安全性差是最可能的因素。

第2题,用区域人口密度除以应急避难场所,可得该区域1个应急避难场所对应的人口密度,所得人口密度越大,说明当地应急避难场所越稀缺,越需要增设应急避难场所。

计算可得,福田区最需要增设。

答案 1.D 2.B

(2020·浙江台州期末)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前后,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此次台风造成L市城区大面积内涝。

读“利奇马”移动路径图。

据此完成3~4题。

3.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温岭登陆前后,温岭市风向变化为(  )

A.偏东风变为偏西风B.偏南风变为偏北风

C.偏西风变为偏东风D.偏北风变为偏南风

4.从城市排涝角度,L市为减少城市内涝危害可采取的积极措施有(  )

①修建防洪城墙 ②整治淤积河道 ③修建蓄洪工程 ④开挖泄洪通道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3题,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温岭登陆以前,温岭位于台风中心(低气压中心)西北部,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北指向东南,右偏形成偏北风;在温岭登陆以后,温岭位于台风中心东南部,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南指向西北,右偏形成偏南风,因此“利奇马”登陆前后,温岭市风向变化为偏北风变为偏南风,D正确。

第4题,修建防洪城墙,会使得城区积水很难自流入河,不利于L市减少城市内涝危害,①错。

整治淤积河道,可以降低洪水水位,有利于城市排水系统向河流排泄积水,也可以降低地下水水位,有利于城区地表积水下渗,从而确定这是L市为减少城市内涝危害可采取的积极措施,②对。

利用低洼地区修建蓄洪工程,对减轻河流洪水压力有积极作用,但对减轻城市内涝影响不大,③错。

开挖泄洪通道,有利于增加泄洪量,同时也有利于城市排泄积水(内涝),④对。

故选D。

答案 3.D 4.D

5.(2016·天津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

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目。

选址条件

主要原因

地处山坳

利于避风

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