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120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和防灭火补充措施文档格式.docx

煤壁挂汗;

空气变冷;

发生雾气;

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

有水叫声;

片帮冒顶、支架变形;

岩石膨胀、底板鼓起,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有时带有臭味等情况。

(三)、水灾处理计划:

1、当井下发生水在事故时,现场负责人要及时向矿调度室、采区值班人员汇报。

在加强防护、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妥善的组织抢救工作。

2、采区值班人员要立即通知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3、矿值班领导应采取积极措施,查明详细情况,利用现场条件指挥处理水灾,尽量缩小受灾范围。

4、在透水迅猛、水流急速威胁安全时,应立即组织带领灾区人员按规定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

5、人员撤离时,应尽量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抓牢棚梁棚腿或其它物体,防止被水打倒。

6、矿调度室要及时通知相关泵房加大排水能力,当涌水威胁泵房安全时,要关闭好防水闸门,同时应保证泵房人行通道畅通。

7、矿调度室要及时通知主要矿领导和有关部门,并迅速组成救灾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具体的救灾方案和措施,指挥井下的排水和救灾工作。

8、发生透水事故后,受水威胁的地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救护队组织力量进入抢救救人,沿避灾路线引导人员撤离。

9、根据现场条件或涌水量,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进行安装水泵,敷设排水管路。

10、排水期间,救护队应加强现场情况的监护,设专人检查气体,定时测量水位,具体的测量方法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测量前应选择离原始水位较近、有明显标志、便于观察的地点作为测量水位的基准点。

11、绘制水位下降示意图,汇报水位下降尺度(斜长)应以实际水位下降为准(当前水位距原始水位的长度)。

12、排水期间,应保证排水现场的正常通风。

随着排水工作的进展,当下部巷道口暴露时,应加强气体检测,防止气体突然涌出。

13、排水期间,发现淤积物应及时清理,支护不完好的地方应加强维护,确保安全。

14、处理透水时,应防止二次透水、积水和淤泥的冲击。

15、对于被困在井下的人员,其所在地点高于透水后水位,可利用打钻等方法供给新鲜空气、饮料及食物;

如果其所在地点低于透水后水位时,册禁止打钻,防止泄压扩大灾情。

16、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有全矿和水平被淹危险时,在下部水平人员救出后,可向下部水平或采空区排水。

17、在搬运遇难人员时,要对遇难人员的发现顺序、位置、倒向、气体等情况,做好标记和记录。

18、遇险人员生存条件分析:

在五大灾害所生产的事故中,水灾事故遇险的人员生存几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被堵巷道只要高于水位标高,就有人员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即使受灾部位低于水灾水位,如果水势很猛,将被堵巷道外部低洼处很快封堵,由于巷道内空气水位压缩,总会留有一定空间为人们生存,所以,分析水灾事故被困人员的生存空间条件,是减少伤亡,制定措施极为重要的步骤。

19、对生存空间及空气质量进行分析。

20、救护队进入受水害地点要设专人检查水位及瓦斯情况。

21、如果水位降到人员可以通过时,要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二次透水。

22、到达被困地点后,如果被困地点处于封堵状态,要在可能的情况下,打开被用氧气瓶,并向灾区空间输送氧,以提高灾区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23、通过局部积水区的巷道,要慎之又慎,要考虑水位上升的速度,以确定巷道通风时间和人员通过的可能。

24、对被水浸泡时间较长的支护,要注意防止倒塌和冒顶。

25、进入灾区困难时,要利用通道向灾区运送食物、水、新鲜空气、药品等。

26、清理淤煤、碎煤等杂物时,要设防护墙,防止上部积水、淤泥突然冲下,造成事故。

27、抢救长时间被困人员时,不得用矿灯直射伤员的眼睛,出井口前,要用纱布蒙住眼睛,并保护体温。

(五)、避水灾路线:

4103工作面→4103轨道顺槽→轨道下山→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或4103工作面→4103皮带顺槽→1.4皮带运输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六)、排水系统路线:

4103皮带顺槽积水处→4103皮带顺槽→皮带运输巷→5号联络巷→轨道运输巷→轨道下山1号车场水仓→总回风→井底中央泵房→地面

(七)、采面在回采中必须准备三条线:

电话线、供水线、压风线,也就是通用电话、供水管路、压风管路。

2、防灭火措施:

(一)、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

综合防灭火方式:

1、从地面敷设黄泥管浆管路对采面老空区每天进行黄泥罐浆一次,数量为每推板1米注浆为52m³

~260m³

,注浆管随采面的推板而外移动。

2、及时对采面老塘中喷撒阻化剂(MgCl2),每天每班对后溜后面的老塘和支架中间进行喷撒,阻化剂量为150㎏。

3、对采空区进行注氮气,措施附后。

注氮技术要求:

A、注氮的氮气浓度不得低于97%,低于97%立即停止注氮。

B、注氮严格坚持“少量多注”多循环进行注氮。

C、注氮时间每循环1小时,每小时注氮量300m³

,停1小时在进入下一循环,由当班瓦斯员立即进行气体检测,若发现瓦斯浓度达到1%,一氧化碳达到0.0024%及时向调度室汇报进行处理,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注氮。

D、注氮压力不得超过6MPa。

E、注氮时撤出所有闲杂人员,每班技术员现场跟班,技术指导。

F、注氮时必须有专用记录本和台帐,记录开关机时间、注氮量、压力、开关司机等,以便对注氮情况进行分析。

G、井下发现不适合注氮时,要立即打电话通知注氮机组操作人员进行停机,并向调度室汇报。

H、注氮的管路:

埋管注氮,在工作面得进风侧沿采空区埋设一趟注氮管路。

当埋入一定深度后开始注氮,同时又埋入第二趟注氮管路(注氮管口的移动步距为5~25米)。

当第二趟注氮管口埋入采空区氧化带与冷却带的交接部位时向采空区注氮,同时停止第一趟管路的注氮,并又重新埋设注氮管路,如此循环,直至工作面采完为止。

托管注氮,在工作面得进风侧沿采空区埋设一定长度的厚壁钢管作为注氮管路,它的移动主要利用工作面的液压支架,或工作面运输机头、机尾,或工作面进风巷的回柱绞车作牵引。

注氮管随着工作面的推移而移动,使其始终埋入采空区内的一定深度。

I、注氮管路的铺设:

管路的铺设应尽量减少拐弯,要求平、直、稳,接头不漏气。

每节钢管的支点不少于两点,每节软管的吊挂不少于4点,不允许在管路上堆放他物。

低洼处可设置放水阀;

输氮的管路在分岔处应设置三通和截止阀及压力表;

输氮管应进行防锈处理,表面涂黄色油漆;

定期对输氮管进行试压检漏。

J、注氮为每2个小时为一循环,一小时注氮,一小时观察采面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8.5%时,立即停止注氮。

K、从地面供氮时,当供氮压力小于1.6MPa时,输氮管路应选择无缝钢管。

从井下供氮时,除应采用钢管外,在满足输氮压力的情况下,可选用耐压橡胶软管。

但进入采空区的管路或火区的管路必须采用无缝钢管,不得选用橡胶软管进入采空区。

注氮其它注意事项:

A、每次注氮必须有三人检查管路漏气现象,处理漏气管路时,要有3人以上。

B、机组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异常现象时,要立即进行处理,必要时要停机,并向井下通知关闭阀门,及时向调度室进行汇报。

C、交接班时,要将当班的注氮量、火区检查情况进行详细交接。

D、交接时,各种记录要一并交接。

E、注氮过程中,工作场所的氧气浓度不得低于18.5%,否则应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同时降低注氮量或停止注氮。

(1)、加快4103回采进度,每月不得低于60米。

(2)、监测系统:

充分利用安全监测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进行预测预报工作。

工作面生产时始终在工作面两顺槽中安装温度、风速传感器和上下端头安装瓦斯和一氧化碳探头进行环境监测,加强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

对监测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的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温度上升明显、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浓度超过0.0024%或增加较快时,要及时组织进行撤人、防灭火等。

(三)、避火路线:

4103工作面→4103皮带顺槽→皮带运输巷→轨道下山→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或4103工作面→4103皮带顺槽→皮带运输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或4103工作面→4103皮带顺槽→皮带运输巷→主斜井→地面

(四)、防灭火措施:

1、煤尘、瓦斯:

(1)、加强防尘管理,工作面采煤机、运输机、运输顺槽、轨道顺槽各种防尘、降尘设施完好,不得拆除损坏。

工作面每10架按设一组架间防尘喷雾,生产期间必须开架间喷雾。

(2)、加强通风管理,确保工作面的风量不低于832m³

/min,不高于1025m³

/min。

因故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立即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生产。

(3)、确保工作区域空气满足要求,正常情况下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其它气体符合规程规定。

(4)、各班班队长必须认真履行瓦斯员手册签字制度,及时掌握工作面CH4浓度的变化情况,必要时按要求组织人员撤离。

(5)、各班班长、电钳工及工作面内单独工作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工作面回风隅角及采煤机上端要悬挂一台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对工作面瓦斯进行检测。

(6)、认真执行设计的综合防尘措施,保证防尘用水有足够的水量和符合要求的水压。

2、火灾:

(1)、认真检修电器设备,电流整定值符合要求,各种保护装置齐全完好,严禁设备超负荷运行、带病运行。

(2)、严禁按规定执行不得在采面打眼放炮。

(3)、采面机尾应设置风障,防止风流进入采空区。

(4)、皮带机头、油库。

必须设置防灭火器材和防灭火用具。

每处设置沙箱一个,灭火器两个,消防铲子两把。

(5)、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

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扔。

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内。

(6)、巷道内使用不延燃电缆、阻燃皮带。

(7)、加强职工思想教育,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下井。

(8)、上下顺槽建设防火墙。

(五)、出现事故时采取的措施:

1、火灾:

(1)、当发现火灾时,发现人应该立即向现场领导汇报,并同志在附近工作人员。

现场人员要迅速组织起来,尽可能判断事故地点、性质、灾害程度、蔓延方向等情况的同时,迅速向调度室汇报,请求援救,并应及时切断灾区内的电源,并迅速设法通知受火灾影响区域的人员。

(2)、若火势不大,就根据现场情况、条件,立即组织力量将火直接扑灭。

(3)、火灾事故若范围大,不能直接扑灭或控制火情,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的带领下有组织的撤离,并及时清查人数,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4)、位于火源进风侧者,应迎着新风撤离。

位于火源回风侧或在撤离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上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风中去,再撤到安全地带,撤退时,要有组织、有纪律、不得慌乱。

(5)、若电器着火,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不失时机的迅速灭火,灭火时,应使用不导电灭火器材。

2、瓦斯、煤尘:

(1)、当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必须迅速报告矿调度室、安全调度室及附近的值班人员。

(2)、遇险人员要正确进行自救和互救,所有人员应立即佩带好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寻找就近的联络巷,迅速撤离到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带好自救器,帮助撤离灾区,远距离的重伤员只能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运,员工撤离后要立即向领导或矿调度室报告。

(3)、险区外的人员要积极进行抢救,并阻止未带自救器的人员进入灾区,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并立即在安全地点切断电源,杜绝一切火源点产生。

(5)、所有受威胁地点的应及时带好自救器,然后以最快速度沿着避灾路线向安全地带撤退;

撤退时,要有组织、有纪律、不得慌乱。

3、在发生沼气、煤尘爆炸及火灾事故无法撤离时,应考虑下述方法避灾:

(1)、已躲避到安全地点暂时不能撤离的人员,要沉着、冷静,尽量减少动作,并在躲避地点巷道口悬挂矿灯或定时敲打管子、铁轨等,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2)、避灾路线若有风管,可设法打开管路,以便向避灾人员输送新鲜空气。

(3)、当发生沼气、煤尘爆炸事故,无其他巷道躲避或来不及撤离时,避灾人员要注意爆炸冲击波方向,脸朝下面倒在水沟里,用湿毛巾堵住嘴和鼻子,以隔绝火焰或防止高温有害气体伤害,待爆炸波过去后,要迅速迎着风流方向撤离到安全地点。

(4)、在灾区遇难时,要密切注视事故的发展和所在地点的各种情况。

必要时。

可就地取材构筑安全防护设施。

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的环境中遇难时,要坚持使用自救器和其它防护设施。

(5)、避难期间,如发觉所在地点条件恶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遇险矿工应立即转移到附近的其它安全地点。

离开原避难地点后,应在转移行进沿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记,以便于救护人员跟踪寻找。

如因受条件限制无法转移时,则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尽量延长生存时间。

导电的灭火器材。

(六)、如果火势不能及时熄灭,强制对综采工作面上下顺槽进行密闭程序

1、建墙:

1)、建密闭地点:

分别在两巷原防火墙外侧顶帮较完整的安全地点施工。

2)、构筑密闭材料:

土袋、红砖、水泥沙浆及3~5%的速凝剂。

整体密闭墙建成后,在其外侧和四周的顶帮,喷100㎜厚的砂浆。

3)、密闭规格:

密闭墙厚为0.8米,四周开槽至硬帮、硬底、硬顶。

4)、进回风巷两密闭墙同时施工,回风密闭由救护队带机作业。

回风密闭可先行完成,但入风密闭墙完工时间不得滞后回风墙完工1.5小时,若因滞后时间过长入风侧有害气体超标时,应设风机作业。

5)、两墙下预埋6寸反水管并加阀门,反水管间排距为50㎝。

6)、调喷浆机施工队用喷浆机喷浆(防火墙以外15米全部进行喷浆)。

7)、两巷均在防火墙处打防爆墙(采用黄土袋),规格:

下宽2.5米,上宽2米用黄土袋垛起,然后全断面喷浆,喷浆厚度不小于10㎝。

8)、在此墙外建80墙一道(采用红砖、砂浆、灰,下宽1米,上宽0.8米),距土袋防爆墙间距1米,内用黄土袋填实,土袋、砖墙顶部采用木楔打实,严禁充填煤块,木头等易燃物品。

9)、待砖墙建好后,断面初次喷浆,厚度不小于5㎝,初喷完后,砖墙顶部、底部、中间采用38㎏道轨打斜撑子两头用木楔打实(皮带顺槽三排,4根/排;

轨道顺槽三排,3根/排),墙上用5㎝厚木板横放用道轨顶实,然后不低于10㎝喷浆。

10)、待以上工序完成后,再在墙外用土袋垛实(下宽2米,上宽1.5米),顶部用木楔打实,外加喷浆厚度不低于10㎝。

11)、距土袋墙向外1米处再建一道80㎝砖墙,墙上摆设注浆管,间排距1米,两边注浆管终端距开槽硬帮向外0.5米处。

砖墙建好后,断面初次喷浆,厚度不小于3㎝,初喷完后,砖墙顶部、底部、中间采用38㎏道轨打斜撑子两头用木楔打实(皮带顺槽三排,4根/排;

12)、距墙外1米处顶、帮、底安装第一排注浆管,间距1米,顶角、底角呈45º

夹角。

第二排注浆管距第一排注浆管间距1.5米,顶角、底角呈45º

待完后开始注浆,先注帮、顶、后注墙上,每隔10分钟进行一次换管注浆,

13)、在建墙之前,摆设观测管、注氮管(4寸管),位置在上帮中部,底板摆设两趟6寸管路(放水用),出口安装阀门。

待最外一道墙建好后,开始注氮灭火。

24小时之内每隔2小时测有害气体情况。

14)、每班排设救护队人员现场,瓦检员随时检测一氧化碳升高情况,并将检测数据上报调度室、安全调度室。

2、安全技术措施

1)、密闭均为砖砌墙,顶帮底板开槽后必须见到实帮、实顶、实底板。

2)、两墙下预埋6寸反水管并加阀门,反水管间排距为50㎝。

3)、建墙时两墙间必须用黄土填实,严禁充填煤块,木头等易燃物品。

4)、开槽时必须注意安全,尤其是顶板与两帮,一人观察一人施工,提前清理好退路,其他人员不许靠近。

5)、在施工时处理危帮、危顶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顶板完整的地方,采取一人观察,一人处理,并且提前处理好退路,处理顶部活矸时,其他人员不许靠近工作区域内。

6)、施工时必须听从矿领导统一指挥,不得擅自行动,预防有害气体升高。

7)、施工时安检科每班必须有瓦斯员在施工现场,发现有害气体达到1%时,必须停止工作,及时撤出人员。

待有害气体恢复正常值后,再进入施工。

施工人员必须听从瓦斯员安排。

8)、施工人员必须按措施施工,必须保证工程质量。

9)、运料:

A、运输时必须保证“阻车器”、“一坡三挡”齐全、灵活、能正常使用。

B、声光信号、电铃、按钮要安全可靠、清晰。

C、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制度。

D、严禁“蹬钩扒罐”,严禁司机“放飞车”等。

E、严格执行每班有一名班长跟班,负责本班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F、不得在能自动滑行的坡道上停放车辆。

确需停放车辆必须用可靠的制动器将车辆稳住。

G、每班检查绞车制动、钢丝绳、拦罐绳、绳头、绳卡子,确保正常后方可开始运输,严禁超负荷拉罐。

H、罐车的插销、连接棒、三连环,必须使用专用的,不能用其它物料代替。

I、罐车在运行中掉道,应立即制动。

组织人员处理,并注意矿车的前后方,防止发生事故。

J、绞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10)、施工期间通往灾区的每一通口必须由专人站岗警戒,严禁其它人员入内。

11)、施工期间必须有一名矿领导在现场带班。

3、文明生产

1)、物料码放要整齐。

2)、处理帮顶底时所出浮煤及施工中的废料要装车运出。

3)、每班要清理巷道卫生,保持巷道整洁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