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1351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 88 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docx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8848m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2.1设计概况1

2.2线形监控单位2

3施工控制的工作内容2

3.1施工控制的必要性2

3.2施工控制体系的建立3

3.3设计计算与施工控制计算的校核5

3.4施工控制中的现场测试7

4结构计算9

4.1计算模型9

4.2荷载9

4.3影响梁体线形的主要因素9

5梁体线形控制实施12

5.1线形控制的目标12

5.2线形控制的内容12

5.3相关要求13

6主要注意事项17

6.1施工步骤安排计划17

6.2实际的挂篮构造18

6.3测试项目18

6.4对施工现场的要求19

7控制要点19

7.1桥墩及0号块施工阶段控制要点19

7.2循环悬臂浇筑阶段控制要点20

7.3合拢及合拢后阶段控制要点21

8监控目标22

9附表22

 

1编制依据

⑴《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⑵《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⑶《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⑸《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

⑹《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⑺《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⑻《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⑼《48+88+48m连续梁梁部线形监控实施原则》。

2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跨沙井大道(起讫里程D1K8+698.25~D1K8+883.70)连续梁位于D1K8+791处跨越沙井大道,混凝土路面,路宽约为52.5m,线路与其交角约为82°。

连续梁结构形式为(48+88+48)m,此处墩位为39#墩、40#墩(主墩)、41#墩(主墩)、42#墩。

本桥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偶有奇寒,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之分。

每年4月至9月为雨季,7月~8月气温较高,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

夏季易涝,春秋易旱。

沿线受季风作用明显。

每年1月~2月气温较低,冬季平均气温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38.8℃~43.0℃,年平均降水量1000mm以上,7~9月为台风活动期,尤以8、9月份为甚。

根据本桥地质勘探情况在地下线存在4m左右膨胀土,其下为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夹褐煤层。

本桥(48+88+48)m连续梁采用悬臂灌注法施工。

梁体采用C55高性能混凝土,梁体按全预应力设计,纵向、横向、竖向均设预应力。

(1)梁体为为单箱单室直腹板变截面箱梁,挡渣墙内侧净宽9.06m,桥面板宽9.56m;梁体全长185.5m,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中支座横桥向支座中心距为5.4m,边支座横桥向支座中心距为5.1m;中跨中部10m梁段和边跨端部9.75m梁段为等高梁段,梁高4.0m;中支座处梁高为7.0m。

(2)箱梁顶板宽9.56m,底板宽6.4m;顶板厚45cm,边跨端块处顶板厚由45cm渐变至85cm,底板厚45cm~80cm,腹板厚40cm~75cm。

(3)梁体在支座处设横隔板,全联公设4道横隔板,横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以利用人员通过。

同时在梁端底板设置了检查孔。

2.2线形监控单位

该连续梁线形监控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负责。

(资质见附件)

3施工控制的工作内容

3.1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在施工过程,由于受混凝土浇筑、挂篮移动、施工荷载、预应力张拉、混凝土收缩及徐变、温度以及体系转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若控制不当会使悬浇梁段的合拢误差大和成桥线型与设计目标不相吻合。

为了使施工能按照设计意图进行,确保施工安全并最终达到设计的理想成桥状态,应对本桥进行线形控制,以保证最终线形平顺。

大型桥梁,理想的几何线形与合理的内力状态不仅与设计有关,而且还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

如何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在成桥时得到预先设计的应力状态和几何线形,是桥梁施工中非常关键和困难的问题。

同时,施工控制的结果为大型桥梁实行长期监测提供原始依据,是桥梁运营状态监测的起点。

尽管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是由于施工中出现的诸多因素,事先难以精确估计,以采用悬臂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材料的弹性模量、混凝土徐变收缩、挂篮重量取值、施工中偏载、有效预应力大小和温度对结构的非线性影响等因素,在设计时很难准确把握,所以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设计的施工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桥梁建成时最大可能地接近设计状态,这就是施工控制工作的最终目标。

根据以往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经验,影响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内力和线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⑴桥梁施工临时荷载

⑵浇筑主梁混凝土超方量及墩两侧悬臂重量不平衡

⑶挂篮定位时的温度影响

⑷预应力张拉及预应力损失的误差

⑸挂篮非弹性变形

⑹混凝土弹性模量

⑺混凝土徐变及收缩

⑻合拢工序错位引起的误差

当上述因素与估计不符,而又不能及时识别,成为控制目标偏离的真正原因时,必然导致在以后阶段悬臂施工中采用错误的纠偏措施,引起误差累积,所以施工控制是大跨桥梁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序。

3.2施工控制体系的建立

施工控制与设计和施工有密切的联系。

参考国内外施工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拟建立如图3.2.1所示的施工控制体系进行主梁的施工控制。

施工控制体系主要由实时测量体系、现场测试体系和施工控制计算体系组成。

施工控制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的采集、处理、反馈的控制过程。

图中的实时测量体系和现场测试体系是施工控制信息的采集系统。

在信息采集之后,按照控制理论对施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误差进行评价分析,并根据情况提出控制的目标量以及调整、修正的对策,反馈给施工单位指导下阶段施工,从而完成控制的工作。

为保障施工控制过程的顺利实施,尤其是为保障信息传递的通畅,在组织体系上应成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组,组长由项目总工担任,主要负责与设计院、监理组的联系,对立模标高计算和测量数据复核,参与存在问题分析;副组长由测量工程师担任,副组长及组员负责日常测量工作,整理测量数据。

测量小组及时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提供挂篮变形资料、以及每节块挂篮就位后、混凝土浇筑前后、纵向预应力张拉前后的高程观测,合拢段增加拆除临时支撑后高程测量。

上述测量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同时为保障施工控制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准确、高效,在施工控制的具体工作中还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报表体系。

报表体系由施工控制组根据施工现场具体的情况和施工控制工作特点来设计。

试验人员提供新浇梁段3d、7d、14d、28d、60d及90d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值,以及预应力钢绞线试验数据给监控组。

由于浇筑混凝土和张拉预应力筋对梁体变化影响较大,因此现场要严格按照施工交底控制好混凝土施工质量和预应力张拉工艺。

严格按照平衡施工的要求进行,避免由于施工荷载和桥面杂物的不平衡重引起的测量数据不准确,施工观测选择在每天日出之前,不允许在高温强光和大风的天气情况下进行观测,要定人、定仪器进行观测,避免人为误差。

要勤观测、勤记录并及时反馈、严格控制梁体施工原材料的性能,基本做到全桥统一性,现场测量控制不仅能保证合拢精度,而且能保证整个梁体线形流畅,能较理想地达到设计线形的要求。

施工控制组对施工信息分析处理后得到的施工控制参数也通过报表以指令的形式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

对各施工阶段的施工结果,采用误差通报的形式供相关部门参考。

图3.2.1施工控制体系(虚框内)

3.3设计计算与施工控制计算的校核

桥梁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使施工与设计尽可能一致。

在连续梁桥设计计算中通常会采用一些假定参数用于计算,比如:

梁段块件材料的弹性模量、容重、施工时间等。

另外,在设计计算中还有指定计算参数如施工顺序等。

在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计算中通常会采用尽可能真实的参数用于计算。

设计计算与施工控制计算的区别如图3.3.1所示。

由于连续梁的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着两种既不相同又相互联系的计算过程,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类计算可能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由不同的单位来完成,因此,为达到使施工控制指导的施工能与设计结果相一致,首先要校核设计计算与施工控制计算的闭合性。

具体方法如图3.3.2所示。

这一校核过程主要是在施工控制计算初期,根据设计图提供的资料,建立施工控制计算模型(a),采用设计计算的主要参数(B)和设计计算中假定的施工时间(C2)进行计算,利用此过程下的施工控制计算结果与设计计算结果相核对,以校核二者是否在计算模型(a~A)及施工方法模拟(c1~C1)间存在实质性差异。

只有在二者计算结论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施工控制的开展才有实际意义,否则要与设计人员一起仔细核对两种计算过程,找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图3.3.1设计计算与施工控制计算的区别

图3.3.2设计计算与施工控制计算的校核

3.4施工控制中的现场测试

在施工控制计算中要根据实际施工中的现场测试参数进行仿真计算,并根据施工中的实时测量数据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拟合,以使施工控制计算能与实际施工相符。

需要进行现场测定或采集的参数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3.4.1实际施工中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参数

⑴混凝土的容重、弹性模量

在以往的施工控制工作中曾发现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混凝土容重的实测值较设计取值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应对工地现场用于桥墩、主梁施工的混凝土进行专门的弹性模量测试和容重测试。

实验时取几组试件做混凝土7天和28天的静弹性模量测试,用于施工控制计算参考。

⑵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系数

对施工现场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则按规范或者设计中采用的参数进行取值,并在施工控制过程中进行分析和修正。

3.4.2实际施工中的荷载参数

⑴主梁恒载

①一期恒载

主梁的一期恒载基本是根据设计资料进行统计,再根据现场测试出的材料容重进行计算,并依据实际测量出的构件几何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偏差进行修正。

②二期恒载

主梁的二期恒载也是根据设计资料与现场调查相结合,并采用现场测试的材料参数加以计算。

主梁二期恒载的统计内容包括:

桥面铺装、栏杆、人行道板和其它荷载。

⑵施工荷载

要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经现场核对,确定在主梁施工过程中施工机具使用造成的作用在结构体系上的荷载大小及位置。

⑶临时荷载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会在结构体系上增减某些临时荷载。

对于其中影响较大的荷载,要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数据及施工控制组成员现场调查分析,将这些荷载进行量化模拟,反映在施工控制的实时计算中,以便对施工控制的指标进行及时的修正。

这些荷载如:

①施工过程中施工机具荷载的变化。

②主梁施工现场临时堆放的机具、材料等。

③施工过程中对结构临时或意外约束。

3.4.3实际施工中的截面几何参数

这主要是指对桥墩和梁断面几何尺寸的测定。

桥墩断面尺寸的误差将引起桥墩抗弯刚度的误差,但由于施工中能将此部分误差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对施工控制计算的影响不大。

但连续梁桥梁断面的几何误差对结构体系的影响表现为对主梁恒载和主梁刚度的影响,施工中需要对此部分加强监测。

4结构计算

4.1计算模型

沙井大道双线特大桥48+88+48m连续梁梁部简化为平面杆系结构,划分为53个节点,52个单元,采用逐个时段步进的弹性有限元法,考虑各梁段混凝土的不同龄期,进行结构位移计算。

见图4.1.1

图4.1.1连续梁单元划分图

4.2荷载

在结构计算中,主要考虑了以下荷载因素:

梁体自重、二期恒载、活载

挂篮、模板、人群、机具重量

预应力及其损失

徐变、收缩

沉降、温度

4.3影响梁体线形的主要因素

4.3.1灌注混凝土引起的挠度

连续梁在悬灌阶段为悬臂梁体系,计算第n梁段在梁体自重作用下的挠度为△n1:

此公式出自《结构力学》,式中:

△n1—悬灌阶段第n梁段在梁体自重作用下挠度(m);

l—从支座中心到第n梁段自由端的长度(m);

a—第n梁段自由端到新悬灌梁段重心的距离(m);

F—新悬灌梁段与挂篮的重量之和(kN);

E、G—混凝土的弹性、剪切模量(kPa);

I(x)、A(x)—梁体X截面的惯性矩、面积(m4、m2);

k(x)—剪应力分布不均匀修正系数,近似计算为

,其中,Ax为X截面面积;A′x为X截面腹板面积。

4.3.2施加预应力的影响

该桥预应力筋为分段、分批张拉,计算悬灌阶段第n梁段施加预应力引起的挠度时,必须把张拉第n段以后(包括张拉第n段)引起的挠度值累加。

采用计算公式为:

此公式出自《铁路钢筋混凝土桥》,式中:

△n2—悬灌阶段施加预应力引起第n梁段的挠度(m);

Ay1、Ay2—预应力钢束面积(m2);

a、b、c、d、e、f—预应力钢束作用点到计算梁段重心处水平、竖直距离(m);

α、β—斜向预应力钢束与水平方向的夹角(rad);

δ1、δ2、

—斜向预应力钢束在计算梁段两侧的预应力,其中

为δ1、δ2扣除各自在计算梁段内的预应力损失后的预应力(MPa);

E—混凝土的弹性模量(MPa);

I—计算梁段重心截面的惯性矩(m4);

4.3.3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收缩变形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收缩主要在混凝土灌筑后1~3个月内完成,以后的收缩值很小可忽略不计,而前期的收缩值在施工期内基本完成;徐变是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塑性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现象,这种变化也可造成梁体线形变化。

这里主要阐述徐变的影响,通常徐变引起的变形大小是用徐变系数φt来表示的,徐变引起的X截面的次弯矩可由下式来计算:

式中:

M(x)—徐变引起的X截面的次弯矩(kN·m);

—在基本结构中,由单位冗余力引起的X截面的弯矩(m);

X1—全部恒载(包括预应力)作用下的冗余约束力(kN)。

可求在长期徐变的影响下第n梁段的挠度△n3为:

此公式出自《铁路钢筋混凝土桥》

式中:

△n3—长期徐变的影响下第n梁段的挠度(m);

—基本结构中,由作用在变位△方向的单位力引起的X截面的弯矩;

M(x)—徐变引起的X截面的次弯矩(kN·m);

其它符号同前。

4.3.4墩身压缩的影响

该桥分为二个T构,每个T构上悬灌梁体、施工挂篮、压重等荷载作用于桥墩上会产生一定的压缩量,则墩身压缩对第n梁段产生的挠度△n4可计算为:

此公式出自《材料力学》

式中:

△n4—墩身压缩产生的挠度(m);

G—作用于墩身的荷载,计算方法为T构总荷载减去已施加荷载(kN);

E、A(x)—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墩身各截面的面积(kPa、m2);

注:

x方向为墩身向上方向。

4.3.5挂篮移动引起的挠度变化

移动挂篮使悬臂下挠,但影响较小。

因为挂篮的移动只是荷载位置的变化,而荷载并未增加。

4.3.6气温变化对线形控制的影响

桥梁在野外自然环境中施工,工期长,温度对结构的位移状态及测量数据的真实性等均有影响,温差影响的效果复杂。

观测结构内部温度场比较困难,故对于变化的温差位移计算结果必然粗略。

因此对温差影响的处理可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实测环境温度与其产生的位移的关系,在分析数据和计算立模标高时进行适当的补偿修正;二是还应重视采取另外的措施减小温差影响,一般均采用在清晨或傍晚进行观测。

另外,还采用了在梁体上洒水降温,覆盖桥面等措施,目的是降低梁体内部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的速度和幅度,可将温度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5梁体线形控制实施

5.1线形控制的目标

梁体线形控制以梁体长期徐变完成后桥面达到设计要求的线形为控制的目标。

5.2线形控制的内容

线形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梁体的挠度、中线的偏移、箱体的扭转及各活动支座的纵向预偏量。

各梁段立模标高按下式计算:

Hn=hn+△h1+△h2+△h3

其中:

hn为梁面的设计高程

△h1灌注本节段需理论调整值

△h2为挂篮的弹性变形(含灌注后前一节段产生的变形)

△h3前一梁段调整存在的误差

注:

△h1,△h2,△h3均按向上为正。

挂篮弹性变形△h2由施工单位对挂篮进行压重试验,提供压重曲线,根据梁段重量及施工荷载来确定。

5.3相关要求

5.3.1梁体测点的布置

⑴在各梁段端部道碴槽根部预埋钢质测点桩。

⑵各模板折线点设置测点。

如下图:

5.3.2相关参数修正

线控实施前,施工单位对影响线控计算的相关参数需现场测定并提供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据此调整计算模型。

相关参数修正表

序号

类别

内容

1

混凝土

弹性模量

容重

2

挂篮、托架及膺架

变形量(应消除其非弹性变形,取弹性变形)

挂篮及施工人员的实际重量

3

钢绞线

弹性模量

截面积

4

纵向预应力

孔道摩阻系数

孔道偏差系数

锚圈口摩阻损失

钢束回缩值

5

合拢时的温度

6

各梁段及体系转换实际工期

7

桥面施工及铺轨的工期

5.3.3测量的内容

⑴灌注砼前模板标高测量。

⑵每灌注一段砼,均测量0号段墩顶的标高。

测量每一梁段在灌注砼前后、张拉后本梁段及其它已施工梁段的标高。

在合拢前一段进行全桥联测,在合拢段施工过程中,测量合拢段临时锁定前后、张拉前后的标高,以及各梁段标高。

⑶各梁段测量及模板调校的时间均宜安排在清晨且能见度较好时进行,应避免测量过大误差。

5.3.4观测设备及人员

表5.3.4-1主要测量仪器设备表

序号

仪器名称

制造厂家

数量

精度

1

全站仪

尼康DTM-532

1台

0.1mm

2

电子水准仪

天宝DINI03

1台

2″

表5.3.4-2监测组主要成员表

姓名

学历

职称

工作年限

职务

陈皓

 

中专

技术员

5

组长

尉强

中专

技术员

3

组员

唐夏明

本科

助理工程师

2

组员

晁圣峰

本科

助理工程师

3

组员

5.3.5观测时间

定在温度相对恒定的时间段测量,一般在夜间22:

00~凌晨7:

00之间,随季节调整。

5.3.6控制网的建立与复测

利用电子水准仪及检校后的钢尺把高程控制点引至0#块梁顶面上预埋钢桩,标上明显标记并保护好。

在以后的施工期就以此点为基准,作为其它水准测量的后视点,得出所测梁顶的高程。

高程控制基点精度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主要技术要求按表5.3.6-1执行:

表5.3.6-1水准测量限差要求

等级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三等

2.4

4.0

DS05或DS1型仪器,按《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每一墩顶至少应布置两个基准点,每次测试时首先应进行基准点之间的相互校核。

对于这些基准点,要求每隔两个月复测一次。

在控制基点的布测时应充分利用现场施工测量所用CPI和水准基点作为工作基点。

5.3.7轴线偏移测量

用钢尺找出前端梁段的中线并做标计,采用视准法直接测量其前端偏位。

将全站仪架设在墩顶梁面中心,后视另一墩顶梁面中心,视线为基准线,在梁前端中心标记处放置小钢尺,钢尺基准点与梁端中心点重合,用仪器直接读取钢尺读数,即为轴线偏移值。

5.3.8墩顶沉降和水平位移测量

墩顶沉降和水平位移的测量采用全站仪在一侧路边设置两个站点,测出墩顶测点的三维坐标,以便得到墩顶空间坐标值换算成标高和水平位移值。

每一测试工况下的变位即为测试值与初始值的差值。

初始值为主墩刚建完后在气温恒定、无日照影响时自由状态下的测量值。

5.3.9考察大气温度对主桥线形影响

由于主桥线型易受大气温度影响。

因此,考察大气温度对主桥线型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便于设计人员正确定出施工架设阶段的主要技术参数,需在施工初期、施工中期和施工末期,各选2个气温变化较大(或阴晴或冬夏)的工作日,对主梁和主墩各测点的线型变化进行24小时连续测量,白天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夜晚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找出大气温度对桥梁线型的影响规律。

另合龙前悬臂端均应进行24小时连测。

5.3.10监测时机

⑴立模时测量该节段前后点高程,该数据需提交给监控单位;

⑵混凝土浇筑前后,张拉预应力钢束前后,挂篮移动前后进行梁前四个节段的线形测量,该数据需提交给监控单位;

⑶每四个节段完成后进行线形通测,该数据需提交给监控单位;

⑷关键工序(边跨合拢前后,临时约束解除前后、中跨合拢前后,施加二期恒载前、二期恒载施加完成后)进行全桥线形通测,该数据需提交给监控单位;

⑸边、中跨合龙前进行48小时线形连测,该数据需提交给监控单位;

⑹每个节段混凝土浇筑前和预应力束张拉完成后,挂篮移动前后进行应力通测,每节段施工完成后,向施工单位提交应力测试数据;

⑺线形、应力受温度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大悬臂状态下且有日照时更是如此,故线形、应力测量应在气温相对稳定的时间段进行,一般在凌晨至日出前进行;

⑻在上述应力测量时,同时对各温度测点进行测量;另外,在合拢前选l-2天,进行24小时连续温度及大气温度测量;

⑼施工监测工作需与施工同步进行,或紧跟施工进行。

因此,施工监测必须与施工密切配合,抓住最佳时机,做到测量数据及时、快速、准确可靠。

以满足监测和监控计算的需要。

6主要注意事项

6.1施工步骤安排计划

施工步骤对悬臂浇筑标高的预报起关键的作用,不同的步骤必须确定不同的预抛高,才能达到成桥状态的合理线形,因此,确定具体的施工步骤安排计划,主要包括:

全桥的施工步骤、每个节段施工循环的具体步骤、每个步骤时的主要施工荷载数量及位置、每个步骤的大致时间安排、合龙顺序等,这些计划在悬臂施工开始后不应有大的变化,尤其是合龙顺序不得变化。

在施工中由于梁体每段混凝土的重量、龄期、几何特征都在不断变化,并受到施工荷载、温度、徐变产生的内力影响,使梁体各个截面的内力和位移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线型控制即通过实测,分析实际标高变化与理论各阶段挠度值间的差异,实时做出调整,作为各节块立模标高的依据。

⑴计算出各施工阶段立模控制标高,作为施工测量控制的依据。

各梁段最终立模标高以监控组的立模标高通知单为准。

⑵检查各施工阶段的标高是否同设计提供的标高一致,否则要报请监控组,分析原因。

⑶各阶段立模标高的计算:

立模标高=设计各阶段挠度值+挂篮弹性变形预拱值+吊带伸长值+实测标高调整量。

按立模通知单的模板标高立模后,分别测出挂篮就位后、混凝土灌注前、灌注后及张拉后的实际标高(挠度),若有不符,及时反馈监控组适当调整下梁段立模标高,直至符合要求。

依据立模通知单所提供的立模标高值,正确进行每个梁段的立模放样,施工过程尽量保持与计算模式相一致,如施工方案出现较大变化,及时报请设计院和监控组重新计算,分析其影响程度,修正立模标高。

利用全站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在梁上观测,测点布置在离节块前端10cm,采用Φ16钢筋在垂直方向与顶板的上下层钢筋焊接牢固、竖直。

连续梁测点钢筋露出梁表面2cm,钢筋头顶面磨平并用红油漆标记。

测量小组密切注视施工过程的挠度变化,观测内容如下:

挂篮移动前后、混凝土浇筑前后、预应力筋张拉前后、边中跨合拢前后。

对以上过程每次已完梁段的标高,将观察数据填入高程数据统计表,与计算值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各种状态下梁体的实际变化趋势及其规律来指导施工。

6.2实际的挂篮构造

根据挂篮构造,计算挂篮的线性变形规律,结合挂篮预压试验结果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