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493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单元检测一.docx

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检测一

单元检测

(一)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解析 第1题,图中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都是根据多年平均降水量这个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内体现了内部特定性质的相对一致性;该图是体现干湿地区划分方法的示意图,所以并没有体现各区域的具体范围和边界,只是体现了划分的依据而已。

第2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

答案 1.B 2.C

读“我国地理要素分解图”,回答3~5题。

3.对图中a、b、c、d各界线描述正确的是(  )

A.a是旱作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

B.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c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d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四条界线中最能体现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的是(  )

A.a界线B.b界线C.c界线D.d界线

5.图中a、b界线叠加,可能划分出的区域是(  )

A.牧区、农耕区B.干旱区、半干旱区

C.汉语言区、少数民族语言区D.发达区、欠发达区

解析 第3题,根据四条界线经过的地区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可知a、b、c、d四条界线分别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西部人口的分界线。

第4题,由于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第5题,将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叠加,可划分出牧区、农耕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答案 3.B 4.B 5.A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如下:

北京人说他风沙多,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据此完成6~7题。

6.材料中的A地和B省分别位于(  )

A.西部经济地带 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西部经济地带

C.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D.东部季风区 中部经济地带

7.关于材料中的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A地的城市化水平较高

B.由于盆地内部地形平坦,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盆地内部

C.材料中的B省的省会由于海拔高、纬度低,四季如春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于宽广的山间高原

解析 第6题,材料中的A地风沙比北京还大,应该为内蒙古;B省的民族多,应该为我国的云南。

第7题,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低;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的绿洲上;云南省的省会昆明由于海拔高、纬度低,气候凉爽,四季如春;西藏气候高寒,所以城市大多分布于河谷地带。

答案 6.B 7.C

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

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

结合下图,回答8~10题。

8.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

A.土层深厚B.冬暖夏凉C.降水稀少D.木材短缺

9.右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B.防水C.阻沙D.遮阳

10.该地可能位于(  )

A.河南B.黑龙江C.新疆D.福建

解析 第8题,“地下四合院”是当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暖夏凉。

虽然当地降水较少,但这不是“地下四合院”修建的基本条件,这种建筑并不能体现当地木材的丰缺程度。

第9题,虽然当地降水较少,但由于降水强度大,多暴雨,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

第10题,结合前面的特征分析,可以推知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区。

答案 8.A 9.B 10.A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各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匹配正确的是(  )

①A—青稞、春小麦 ②B—棉花、水稻 ③C—小麦、柑橘 ④D—冬小麦、甜菜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2.下列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地区河流的补给方式相同

B.D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C.C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D.四地的植被类型均不相同

解析 A地区为青藏高寒区,地势高,气候寒冷,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春小麦、豌豆等,典型的农业为河谷农业,畜牧业只适于放牧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B地区是太湖流域,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油菜、棉花的产量也很大;C地区为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有丰富的冰雪融水灌溉农田,形成我国重要灌溉农业区,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D地区是以黑土著称的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这里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的主要产区。

答案 11.C 12.D

下图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简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三大自然区的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内部从西向东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引起的

B.丙区内部从南向北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引起的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甲区比丙区北部距海远,降水少,故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14.下列有关丙自然区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200米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解析 我国按照地形、气候的差异分为三大自然区,由图知,甲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乙为青藏高寒区,丙为东部季风区,甲与丙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线,丙与乙大致以横断山脉为界,因此丙包括地势第二阶梯的一部分和第三阶梯,海拔并不都低于200米。

答案 13.D 14.A

读图,完成15~16题。

15.为缩小浙江省内区域发展差异,2020年前应重点加快发展的都市区是(  )

A.杭州都市区B.金华—义乌都市区

C.温州都市区D.宁波都市区

16.浙江省限制开发的区域应包括(  )

A.衢州—丽水高速公路沿线地区B.宁波—温州间的沿海地区

C.千岛湖周边地区D.环杭州湾城镇群城区

解析 第15题,金华—义乌都市区位于浙江省的中西部,从平衡全省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方面考虑,都应该重点发展金华—义乌都市区。

第16题,区域开发应与环境保护相一致,千岛湖属于自然景区,应保护其自然景观的协调,因此应成为限制开发区域。

答案 15.B 16.C

读“我国部分省区的能源产出和废气排放统计图”,完成17~18题。

17.据图所示,山西省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山西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酸雨区B.土地盐碱化面积迅速扩大

C.灰霾天数增加D.日照时数增加

18.造成山东省能源产出比重大,但废气排放平均强度较低的原因是(  )

A.拥有较丰富的石油资源B.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C.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D.高新科技企业的比重较大

解析 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省的能源产出和废气排放均比较大,所以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能源(煤炭)的开发和废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

第18题,山东省能源产出大,废气排放少,主要是由于山东省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并且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故各种废气的排放相对较少。

答案 17.C 18.A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99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制造厂建立,此后迅速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下图示意底特律人口变化。

读图,完成19~20题。

19.1910~1930年,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水平较高,人口出生率高

B.经济增长较快,城市化速度加快

C.死亡率降低导致人口增长加快

D.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涌入城市

20.底特律衰落的原因除石油危机、日德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外,还可能有(  )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④工业基础薄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解析 第19题,由材料可知,1899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制造厂在底特律建立,此后底特律迅速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经济增长较快,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第20题,底特律衰落的原因有石油危机、日德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以及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

答案 19.B 20.B

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

读图回答21~22题。

21.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比较一致的地区是(  )

A.①B.②C.③D.④

22.下列与①②③④情况相符的地区依次是(  )

A.北京、黑龙江、海南、西藏B.北京、西藏、黑龙江、海南

C.黑龙江、海南、北京、西藏D.海南、西藏、黑龙江、北京

解析 第21题,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就可直接得出答案。

第22题,北京市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最大,①为北京;黑龙江省工矿业发达,工业产值比重最大,②为黑龙江;海南省产业发展较为均衡,旅游业较发达,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大,③为海南;西藏自治区生产力水平较低,虽然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大,但农业产值比重并不大,④为西藏。

答案 21.A 22.A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abcB.cabC.cbaD.bac

24.a时期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采矿业B.食品工业C.制造业D.电子工业

25.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以农业为主导产业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解析 第23题,一般来说,区域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小。

读图可知,a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最小;c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第24题,a时期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最有可能是食品工业。

第25题,三个时期中,a时期是区域发展的初期,城市化水平最低;b时期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不是很高,区域处于工业化阶段,是环境质量最差的阶段;c时期第三产业比重约占55%。

答案 23.A 24.B 25.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题功能定位的一种空间单元。

有关专家提出了安徽省江淮城市群、皖北区、皖南区和大别山区四大主体功能区的总体布局。

下面甲图为安徽省地理要素示意图,乙图为安徽省四大主体功能区示意图。

(1)在甲图中用斜线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分)

(2)据图判断A地的年降水量取值范围,并简述理由。

(4分)

(3)根据区域特点,判断四大主体功能区中应该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的功能区,并说明原因。

(4分)

(4)与其他区域相比,皖北区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2分)

解析 本题以安徽省为背景,涉及地图、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区域生态建设等,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题,南北方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一线。

(2)题,A地的年降水量需要根据整体降水的分布来判断。

原因主要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

第(3)题,要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山区、河流源地)来判断。

第(4)题,该区域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大。

答案 

(1)画图略(淮河以北地区)

(2)1400~1600mm。

理由:

位于河流源地的山区,多地形雨。

(3)大别山区和皖南区。

位于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海拔高,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

(4)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大。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高亢的秦腔兼容了淳朴的西北民风和山地民歌的吆喝高调,陕北人民形容它“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的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

材料二 江南戏曲唱腔柔和委婉,低吟细唱,欣赏它犹如进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画卷。

(1)比较陕西与江南的自然环境差异。

(4分)

陕西

江南

地形

气候

土壤

植被

(2)比较黄河与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4分)

(3)运用区域整体性的特征解释南北方戏曲特点的差异。

(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与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及其原因。

(1)题,主要考查陕西和江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及凌汛等方面分析。

第(3)题,结合第

(1)题自然环境的差异,可分析回答戏曲特点的差异。

答案 

(1)

陕西

江南

地形

高原

低山、丘陵为主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土壤

黄土

红壤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黄河:

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

长江:

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3)西北和江南的自然环境不同,所以戏曲风格特色不同。

陕北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高亢激昂的秦腔可以传播很远,直抒胸臆,表现了北方人的粗犷和豪爽,也可宣泄情绪情感。

江南水乡人口稠密,气候温暖湿润,阴雨绵绵小桥流水的景观,使越剧昆曲具有低吟浅唱、柔和委婉细腻的特点。

(合理即可)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3分)

材料一 喀什经济特区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千米,有多个国家与之接壤。

材料二 图a:

新疆南部(南疆)地区主要城市及水系分布图。

图b:

海南岛主要城市及水系分布图。

图c:

a图中M古城遗址附近古河床沉积物剖面图。

四个时期古河床沉积物按颗粒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②>④>③>①。

(1)喀什经济特区同其他经济特区相比,在海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________;近年来,喀什经济特区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其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

(2分)

(2)根据古河床沉积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图c),可以推测M古城地区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南疆地区水系流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海南岛水系流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3分)

(4)试分析影响南疆地区发展绿洲农业、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自然条件。

(5分)

解析 第

(1)题,其他经济特区位于沿海,喀什位于内陆。

(2)题,沉积物颗粒大说明河流搬运能力强,而搬运能力与径流量呈正相关。

第(3)题,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即可。

第(4)题,结合两地气候条件分析即可。

答案 

(1)深居内陆 边境线长,邻国多

(2)② ②时期沉积物颗粒大,说明当时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较大

(3)从四周流向中心(或向心状水系) 从中心流向四周(或放射状水系) 地形

(4)南疆地区:

有利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是干旱缺水,多沙尘暴。

海南:

有利条件是水热资源丰富(或热带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不利条件是多台风、暴雨、洪涝灾害。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材料一 下图为鄂尔多斯与榆林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为鄂尔多斯与榆林地区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

地区

鄂尔多斯

榆林

矿产探明储量

煤炭

约占全国1/6

占全国1/5以上

天然气

占全国1/3

占全国约1/3

产业构成

三大产业结构比例(2011年)

2.6∶60.1∶37.3

4.9∶71.1∶24.0

经济指标

城镇化水平(2011年)

71%

48.56%

人才密度

(2008年)

303/万人

194/万人

(1)简要说明A河流的水文特征。

(4分)

(2)鄂尔多斯和榆林都是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些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分)

(3)鄂尔多斯用短短5年时间,建成了基础设施齐全、能安置100多万人的康巴什新区。

在西部地区,如此大力发展大城市的做法,你认为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5分)

解析 第

(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补给类型等方面分析。

(2)题,结合图表信息,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建议即可。

第(3)题,为开放性问题,考生可从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角度分析发展大城市合理的理由,从鄂尔多斯的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发展大城市不合理的理由。

答案 

(1)该河流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河流含沙量大;随着支流的加入,流量有所增大;位于季风气候区,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大气降水为主,一般在夏季进入主汛期;冬季有结冰期。

(2)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利用技术带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教投入力度,延长产业链;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合作,高起点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3)合理。

理由:

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不合理。

理由: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大城市会加大环境压力;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产业基础薄弱,城镇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不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