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590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docx

天津市河北区第三次模拟

2016年天津市河北区高考化学三模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6小题,36分)

一、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强化酱油可通过膳食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B.地沟油由于混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杂质而不能食用,可加工制成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成分与从石油中提取的柴油成分不同

C.近期媒体报道的某白酒中的增塑剂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D.汽车尾气中的CO、NO等都是汽油和柴油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况下,1.12LCl2溶于水,转移0.05NA电子

B.向NH4Al(SO4)2稀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B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NH4++Al3++2SO42﹣+2Ba2++5OH﹣=2BaSO4↓+AlO2﹣+2H2O+NH3•H2O

C.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13mol•L﹣1的溶液中,Fe2+、Cl﹣、Na+、NO3﹣可能大量共存

D.葡萄糖(C6H12O6)溶液中:

SO42﹣、MnO4﹣、K+、H+可以大量共存

3.有a、b、c、d四种元素,均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存在a+和a﹣两种离子,b和c为同一主族元素,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2﹣和d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与a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一定为c>b

B.a和d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可以作燃料

C.c、a和b可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D.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为酸性、也可以为碱性

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

溶液红色加深

碳酸钠水解吸热

B

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二者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C

向Fe(NO2)2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盐酸

加入盐酸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Fe2+被盐酸氧化为Fe3+

D

向1mL0.1mol/LMgSO4溶液中滴入10mL等浓度的NaOH溶液,片刻后再滴加0.1mol/L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常数比Mg(OH)2的小

5.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则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放电时负极有CO2生成

B.正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C.反应CH4+H2O

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6mol电子

D.该电池可在常温或高温时进行工作,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6.25°C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式

CH3COOH

HClO

H2CO3

Ka

Ka=1.8×10﹣5

Ka=3.0×10﹣8

Ka1=4.1×10﹣7

Ka2=5.6×10﹣11

A.相同pH的三种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HClO)>c(CH3COOH)>c(H2CO3)

B.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ClO、NaHCO3与CH3COONa四种钠盐中加水稀释,水解程度均增大,碱性均增强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和NaHCO3混合溶液中:

c(Na+)=c(HClO)+c(ClO﹣)+c(HCO3﹣)+c(CO32﹣)+c(H2CO3)

D.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2ClO﹣+CO2+H2O═CO32﹣+2HClO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64分)

7.Q、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五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

4,Q、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

以下问题均用化学用语回答:

(1)Q单质的电子式为      .W、X、Y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回答)

(2)X和Y组成的化合物放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Na2Y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ZO在高温下被Q的简单气态氢化物还原为Z单质,且生成的其它产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室温下,ZCl2溶液中混有FeCl3杂质时,可加入      (填试剂)调节pH=      ,再过滤.(已知:

Fe(OH)3的Ksp=10﹣35,化学上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沉淀就达完全.)

(6)工业上可用高温条件下Z2Y+O2=2Z+YO2冶炼金属Z,生成1molZ时转移      mol电子.

8.有机物F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以化合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126.5)为原料合成F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R﹣Cl

RCH(COOC2H5)2

RCH2COOH

(1)A的名称为      ,C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反应E→F的反应类型为      .

(2)对B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时,其吸收峰为      ,吸收峰面积之比为      ,1molB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      molNaOH反应.

(3)已知D与SOCl2反应除生成E外还有两种易溶于水的气体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D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属于1,3,5﹣三取代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能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化合物F和CH2(COOC2H5)2为有机反应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注明反应条件).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

9.实验室用下列装置模拟工业过程制取硫代硫酸钠如图1(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省略),其反应原理为:

4SO2+2Na2S+Na2CO3=CO2+3Na2S2O3.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旋塞,向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一定量的液体,其目的是      .装置D的作用是      .装置E中为      溶液.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

a.蒸馏水b.饱和Na2SO3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

(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浓硫酸,片刻后加热装置C,反应后可得Na2S2O3溶液.

该溶液中主要含有Na2CO3、Na2SO3两种杂质,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C装置生成Na2S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请补充从C装置的混合溶液中制得Na2S2O3的操作步骤:

      、      、过滤、洗涤、干燥.

(4)为测定产品的纯度,称取2.0g该产品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另取一定体积0.1mol/L酸性K2Cr2O7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KI晶体(Cr2O72﹣被还原成Cr3+),并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立即用该溶液滴定上述所配Na2S2O3溶液(发生反应为I2+2S2O32﹣=2I﹣+S4O62﹣),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滴定终点时消耗20.00mL.计算该产品的纯度      .

10.碳、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2

若2mo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1734kJ,则△H2=      ;

(2)据报道,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利用Fe2O3与甲烷反应可制取“纳米级”的金属铁.

其反应如下:

Fe2O3(s)+3CH4(g)⇌2Fe(s)+3CO(g)+6H2(g)△H>0

①若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达到平衡,测得Fe2O3在反应中质量减少3.2g.则该段时间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②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容器中进行,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序号)

a.CH4的转化率等于CO的产率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v(CO)与v(H2)的比值不变d.固体的总质量不变

③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某物理量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平衡常数KA      KB(填“>”、“<”或“=”).纵坐标可以表示的物理量有哪些      .

a.H2的逆反应速率b.CH4的体积分数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CO的体积分数

(3)工业合成氨气需要的反应条件非常高且产量低,而一些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实现氨的电化学合成,从而大大提高了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电化学合成氨过程的总反应式为:

N2+3H2⇌一定条件2NH3,该过程中正极反应的方程式为      .

(4)若往20mL0.0lmol•L﹣l的弱酸HNO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烧碱溶液的浓度为0.02mol•L﹣1

②该烧碱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1

③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

b点>a点

④从b点到c点,混合溶液中一直存在:

c(Na+)>c(NO2﹣)>c(OH﹣)>c(H+)

2016年天津市河北区高考化学三模试卷参考答案

1.D2.B3.B.4.A.5.D.6.C.

7.【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Q、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五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

4,故W为氧元素,Q、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故Q、Y为S或N元素,依据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Q为氮元素,Y为硫元素,X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故X是铝元素,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故Z是铜元素,据此解答各小题即可.

【解答】解:

依据分析可知:

Q为N,W为O,X为Al,Y为S,Z为Cu,

(1)Q为氮元素,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氮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N2的电子式为:

,元素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故O、Al、S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S2﹣>O2﹣>Al3+,故答案为:

;S2﹣>O2﹣>Al3+;

(2)Al和S组成的化合物放入水中发生双水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l2S3+6H2O=2Al(OH)3↓+3H2S↑,故答案为:

Al2S3+6H2O=2Al(OH)3↓+3H2S↑;

(3)Na2S溶液中存在S2﹣微弱的水解,溶液呈碱性,即:

S2﹣+H2O⇌HS﹣+OH﹣,故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a+)>c(S2﹣)>c(OH﹣)>c(HS﹣)>c(H+),故答案为:

c(Na+)>c(S2﹣)>c(OH﹣)>c(HS﹣)>c(H+);

(4)CuO在高温下与氨气生成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NH3

3Cu+N2+3H2O,故答案为:

3CuO+2NH3

3Cu+N2+3H2O;

(5)Fe(OH)3的Ksp=10﹣35,化学上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沉淀就达完全,故此时溶液中c(OH﹣)=

=10﹣10,故此时c(H+)=

=10﹣4,故此时pH值为4,当CuCl2溶液中混有FeCl3杂质时,可加入氧化铜调节pH为4,然后再过滤,故答案为:

CuO;4;

(6)工业上可用高温条件下Cu2S+O2═2Cu+SO2来冶炼金属Cu,反应中Cu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2molCu元素转移2mol电子,O元素由0价变为﹣2价,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故生成2molCu时转移电子数为6mol,生成1molCu转移3mol电子,故答案为:

3.

 

8.【考点】有机物的合成.

【分析】化合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126.5)系列转化得到C,由C的结构可知A为,结合信息可知B为

,C发生信息中反应生成D为

,D中羧基中﹣OH被氯原子取代生成E,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同时还生成HCl.(6)中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再与CH2(COOC2H5)2反应得到(C2H5OOC)2CHCH2CH2CH(COOC2H5)2,水解得到HOOCCH2CH2CH2CH2COOH,最后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5)F先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将羰基转化为醇羟基,再发生消去反应形成碳碳双键,然后以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再与CH2(COOC2H5)2反应得到

,最后水解得到

【解答】解:

化合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126.5)系列转化得到C,由C的结构可知A为,结合信息可知B为

,C发生信息中反应生成D为

,D中羧基中﹣OH被氯原子取代生成E,E分子取代反应生成F,同时还生成HCl.

(1)A的结构简式为:

,名称为3﹣甲基氯苯,C分子中含氧官能团为酯基,B→C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

3﹣甲基氯苯;酯基;取代反应;

(2)B为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时,其吸收峰为5,吸收峰面积之比为1:

1:

1:

1:

2,B水解得到酚羟基、醇羟基与HCl,1molB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

故答案为:

5;1:

1:

1:

1:

2;3;

(3)已知D与SOCl2反应除生成E外还有两种易溶于水的气体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D(

)的同分异构体:

①属于1,3,5﹣三取代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③能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含有酚羟基,其中一个取代基为﹣OH,另外2个取代基为﹣Cl、﹣CH2CH2CHO,或者﹣Cl、﹣CH(CH3)CHO,或者﹣CH2Cl、﹣CH2CHO,或者﹣CH2CH2Cl、﹣CHO,或者﹣CHClCH3、﹣CHO,或者﹣CH3、﹣CHClCHO,故共有6种,

故答案为:

6;

(5)F先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将羰基转化为醇羟基,再发生消去反应形成碳碳双键,然后以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再与CH2(COOC2H5)2反应得到

,最后水解得到

,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

 

9.【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根据装置图可知,A中的亚硫酸钠中加入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烧瓶C中发生反应生成Na2S2O3(aq),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晶体,D装置中进气管短,目的是防止倒吸,E中盛放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含硫化合物排放在环境中,

(1)由于本装置中有气体参加,所以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中左侧为短导管,为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E起到吸收尾气中SO2、H2S的作用;

(2)二氧化硫能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为防止二氧化硫溶解,应该用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气;

(3)①二氧化硫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亚硫酸钠;

②Na2S2O3中主要含有Na2CO3、Na2SO3两种杂质,根据溶解度曲线,Na2CO3、Na2S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而Na2S2O3受温度影响较大,据此答题;

(4)酸性K2Cr2O7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晶体(Cr2O72﹣被还原成Cr3+),并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此时溶液呈蓝色,用Na2S2O3溶液滴定,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蓝色会褪去,K2Cr2O7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2L=0.002mol,根据反应Cr2O72﹣+6I﹣+14H+=2Cr3++3I2+7H2O可知,I2的物质的量为0.006mol,根据反应I2+2S2O32﹣=2I﹣+S4O62﹣,可知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0.012mol,据此计算该产品的纯度;

【解答】解: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所以向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一定量的液体,其目的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中左侧为短导管,为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E起到吸收尾气中SO2、H2S的作用,可选用NaOH溶液,

故答案为: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防止倒吸;NaOH;

(2)二氧化硫能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钠、碳酸氢钠反应,为防止二氧化硫溶解,应该用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气,故选c;

(3)①二氧化硫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亚硫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SO2=Na2SO3+CO2,

故答案为:

Na2CO3+SO2=Na2SO3+CO2;

②Na2S2O3中主要含有Na2CO3、Na2SO3两种杂质,根据溶解度曲线,Na2CO3、Na2S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而Na2S2O3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从混合溶液中制得Na2S2O3的操作步骤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4)酸性K2Cr2O7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晶体(Cr2O72﹣被还原成Cr3+),并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此时溶液呈蓝色,用Na2S2O3溶液滴定,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蓝色会褪去,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恰好变成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K2Cr2O7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2L=0.002mol,根据反应Cr2O72﹣+6I﹣+14H+=2Cr3++3I2+7H2O可知,I2的物质的量为0.006mol,根据反应I2+2S2O32﹣=2I﹣+S4O62﹣,可知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0.012mol,所以2.0g产品含有Na2S2O3的质量为0.012mol×158g/mol=0.1896g,所以产品的纯度为

×100%=94.8%,

故答案为:

溶液由蓝色恰好变成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94.8%.

 

10.【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

(1)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①

CH4(g)+4NO(g)=2N2(g)+CO2(g)+2H2O(g)△H2②

①+②得:

2CH4(g)+4NO2(g)=2CO2(g)+4H2O(g)+2N2(g)根据盖斯定律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解答;

(2)①结合题干计算铁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甲烷消耗的物质的量,依据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得到;

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据此分析;

③该反应是正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据此分析;

(3)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4)①②HNO2是弱酸,次氯酸电离是吸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恰好完全中和时放出热量最多,据此确定c(NaOH);

③电离吸热,温度越高电离平衡常数越大;

④当c(NaOH)较大时,可能出现:

c(Na+)>c(OH﹣)>c(NO2﹣)>c(H+).

【解答】解:

(1)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①

CH4(g)+4NO(g)=2N2(g)+CO2(g)+2H2O(g)△H2②

根据盖斯定律得:

2CH4(g)+4NO2(g)=2CO2(g)+4H2O(g)+2N2(g)△H1+△H2

而1mo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所以△H1+△H2=﹣1734kJ•mol﹣1,则△H2=﹣1734kJ•mol﹣1+574kJ•mol﹣1=﹣1160kJ•mol﹣1,

故答案为:

﹣1160kJ•mol﹣1;

(2)①若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达到平衡,测得Fe2O3在反应中质量减少3.2g的物质的量=

=0.02mol,结合化学方程式,Fe2O3(s)+3CH4(g)═2Fe(s)+3CO(g)+6H2(g),计算反应的甲烷物质的量为0.06mol,则该段时间内CH4的平均反应速率=

=0.012mol/(L•min);

故答案为:

0.012mol/(L•min);

②a.CH4的转化率与CO的产率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不同,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v(CO)与v(H2)的比值始终不变,所以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固体的总质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

bd;

③Fe2O3(s)+3CH4(g)═2Fe(s)+3CO(g)+6H2(g)△H>0,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KA<KB;

a.H2的逆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

b.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H4的体积分数减小,故b正确;

c.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故c正确;

d.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

<;bc.

(3)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氮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氨气,电极反应式为N2+6H++6e﹣=2NH3,故答案为:

N2+6H++6e﹣=2NH3;

(4)①HNO2是弱酸,次氯酸电离是吸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恰好完全中和时放出热量最多,c(NaOH)=

=0.01mol/L;

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电离吸热,温度越高电离平衡常数越大,所以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

b点>a点,故③正确;

④从b点到c点,当C(NaOH)较大时,可能出现:

c(Na+)>c(OH﹣)>c(NO2﹣)>c(H+),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

②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