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596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docx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文案

 

潜力机会城市投资

环境分析报告

 

潜力城市投资环境分析——哈尔滨2

潜力城市投资环境分析——长春6

潜力城市投资环境分析——青岛10

潜力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无锡14

潜力城市投资环境分析——宁波18

潜力城市投资环境分析——成都22

潜力城市投资环境分析——广州26

潜力城市投资环境分析——哈尔滨

一、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

⏹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经济、政治、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

2004年GDP为1680.5亿元,比2003年增长14.7%。

2005年,哈尔滨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三十七位。

2004年哈尔滨三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分别为16.4:

38.3:

45.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0%、50.2%、38.8%,哈尔滨农业所占比例过大,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2004年城市市区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940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消费支出6896元,比上年增长10.7%。

⏹振兴东北战略带来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战略决策,给哈尔滨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为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对哈尔滨市工业空间结构布局进行规划。

该规划形成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四大圈层”、“九大工业园区”和“四大工业基地”。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百强城市”中哈尔滨排名第十,城市发展潜力位列前茅。

在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后,海内外投资者纷纷北上,2004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8个,总投资15.4亿美元,协议外资金额8.9亿美元,增长1.77倍。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中心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哈尔滨政府从拉动投资的战略角度出发所采取的更加积极、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措施,已使哈尔滨成为国内创业投资行业新的成长亮点。

⏹轨道交通提升未来城市竞争力

哈尔滨市按照“两轴四环十射”道路网总体规划,完善建成区路网,加快新区路网建设。

完善内环,建成二环,加快建设三环和四环,启动轨道交通、第二松花江公路大桥、越江隧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初步形成立体交叉、成环成网、快速便捷的现代化城市路网体系。

2005年7月,国务院正式审批通过了哈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按照近期与远期结合、地下与地上结合、市区与郊区结合、交通与人防结合的原则,规划为一环四线,共计5条线路,总里程143公里,估算投资384亿元,总建设工期20年。

12月5日哈尔滨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的试点工程启动,哈尔滨地铁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未来城市规划

哈尔滨制定了近期与远期总体规划,以及详细的城市风貌特色规划、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等战略目标体系,旨在发展成为以区域性国际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化城市群体。

规划中的哈尔滨市将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沿南、西向对外交通轴线发展为主,沿东、北向对外交通轴线发展为辅的手掌式用地布局形态,形成生态城市。

城市风貌规划划分为六种区域:

自然环境保护区、公共绿地景观区、江域岸线景观区、工业建筑景观区和其它建筑景观区(住宅区)。

⏹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2004年以来,哈尔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到位资金和土地开发量明显增加,商品房销售旺盛,存量空置下降,房地产开发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但是,下半年房地产建设资金受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影响,加之哈尔滨市房地产开发规模偏大,部分商品房销售价格增长过快,这些因素势必影响房地产开发的健康发展。

二、房地产市场分析

⏹中心区土地供应紧张

目前哈尔滨市二环以内,政府已经无存量土地供应,可开发用地80%以上掌握在本土的开发商手中。

因此,目前参与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开发获取土地有几种可选择方案:

第一种,哈尔滨市的两个新行政区松北开发区和利民开发区尚有存量土地供应;第二种,与本地开发商合作,通过参股的形式进行开发;第三种,通过参与国企改制及搬迁改造的形式,获取企业原用地进行开发;第四种,获取公开出让的土地。

⏹商品房供大于求现象逐步好转

2004年哈尔滨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78.0亿元,比2003年增长8.9%。

全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5%。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20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10.1万平方米。

房产市场日趋活跃。

全年商品房销售45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6%。

在商品房销售面积中,个人购房比重为86.9%。

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5.94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0.44平方米。

商品房存量规模偏大一直是影响哈尔滨市房地产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哈尔滨市每年竣工总量在400万平方米左右,而销售面积在300万平方米左右。

商品房存量空置的增长,必然影响今后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近两年哈尔滨房地产市场销售势头良好,供求比一路下降,基本达到供求均衡。

商品房的热销使哈尔滨市空置房得到了大量消化。

2001年前,哈尔滨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不大,自从土地实行“招、拍、挂”后,土地价格涨幅较大,建设成本相应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住宅价格的上升。

2003年哈尔滨全市房屋销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30%,商品房价格小幅上涨,住宅价格上涨,非住宅价格下跌。

2004年在旺盛的需求拉动下,哈尔滨商品房的价格一路攀升,截至2004年上半年,哈尔滨市商品房平均售价为2615元/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70%,比2003年末增长了11.30%。

⏹大规模城市改造引发普通住宅需求

哈尔滨市计划3年改造完500万平方米危房棚户区,城市改造造成拆迁量大幅度增长。

2003年共审批拆迁项目101个,共拆迁28209户,拆除有照房屋面积179.20万平方米,拆迁量同比增长了484%。

2005年哈尔滨市的拆迁计划为100万平方米,其中危房棚户区拆迁量80万平方米,占整体拆迁量的80%。

相比于去年120万平方米的拆迁量中棚户区拆迁量仅为32.88万平方米而言,今年哈尔滨危棚房拆迁量更大。

城市改造引发了大量的被动需求,拆迁量中除了20%的回迁房外,其余大部分将在其它区域购房。

⏹高档住宅供大于求

2003年哈尔滨高档公寓市场供应量占整体住宅市场供应量的百分之二十四,市场上高档公寓的销售价格在3300元/平方米~4500元/平方米之间,较2002年有近百分之十的跌幅。

截至2005年初,哈尔滨市空置住宅累计总量已达到230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为大户型的高价商品房。

这230万平方米的空置房多以每平方米3000元以上的高层居多,且多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和商业中心一带,多具有户型陈旧、绿化等小区配套条件较差、物业费标准较高等特点,许多房屋甚至已空置6至7年以上。

⏹写字楼市场整体供大于求

哈尔滨原有写字楼主要分布在火车站-秋林商圈和省政府-(开发区)这两大区域。

而目前,市场上在售和待建写字楼项目已经呈现东移趋势,尤其以国贸中心、会展中心为龙头的开发区,将会在未来2-3年内开11个写字楼项目,占计划待建写字楼总量73%左右,随着投资热点的集中,本区域逐步形成哈尔滨商务办公区。

需求还未达到顶峰,潜在需求巨大。

哈尔滨写字楼市场的发展刚刚起步,现有的写字楼品质不佳,租售率不高,一般维持在70%左右。

随着哈尔滨经济的发展,写字楼市场的管理将逐渐规范化,写字楼办公是必然的趋势。

因而,写字楼市场的潜在需求还是很大的。

并且现在很多投资者对哈尔滨写字楼市场也非常看好,投资写字楼的客户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写字楼市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供应放量。

自2004年以来,哈尔滨新开工了很多写字楼项目,2005年可以说是哈尔滨写字楼市场的放量年。

尽管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但哈尔滨写字楼开发未受到负面影响,市场在持续增长,写字楼市场供应量急增。

由于集中供应大量的写字楼项目,因此市场能否及时消化成为目前哈尔滨写字楼市场最受关心的问题。

2004年哈尔滨准开发区内准CBD内的写字楼价格均价1.5万,2005年哈尔滨写字楼的价格仍在不断的上升。

新近开发的项目,价格也在不断的上扬。

⏹商铺市场热火朝天

振兴东北发展战略对于促进哈尔滨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被哈尔滨地产业人士称为大盘时代,许多国际零售、娱乐、家居、餐饮业的商业巨头都加快了进军哈尔滨市场的脚步,新兴的商业形态不断推动商业类物业发展。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哈尔滨市地产业就开始了造商铺运动。

2005年近一年来的商铺的开发面积已经超过150万平方米,而正在进行的造商铺运动,尚未到高潮,新一轮的商业地产建设还有望扩大规模。

目前,包括新建、在建的商业项目,哈尔滨市现有商业面积为265万平方米,且这个数字还有可能进一步升高。

商铺的销售价格将会突破新高,预计最高售价会突破5万元/平方米。

商铺的大量新建表明投资者对哈尔滨商业市场的持续看好,但是商铺的增量供应会给后期的招商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未来哈尔滨商铺市场将会面临较大的竞争。

⏹市场尚不成熟,未来潜力巨大

综合来看,哈尔滨房地产市场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尽管供需两旺,但产品的还不够丰富,市场竞争也还只是处于地段与价格的竞争水平上。

目前哈尔滨房地产还有一些突出问题:

哈尔滨的房地产行业没有完全市场化,市场化主体不够成熟,市场机制不够完善,调控手段比较落后。

潜力城市投资环境分析——长春

一、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

⏹综合竞争力位居前列

长春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和物流中心。

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长春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十三位;综合环境资源优势突出,排名居第一位;综合生产率和综合市场占有率较高,分别位列第十二和十三位,综合GDP增长率排名第二十位。

2004年长春实现GDP1535亿元,比2003年增长13.5%,人均GDP达到21285元。

2005年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5.4亿元,同比增长8.6%。

⏹国内老工业基地

长春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具有一批颇具实力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

2004年长春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42.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25亿元。

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1%:

48.3%:

40.7%。

2005年长春进一步调整了产业结构,旨在增强经济抗波动能力。

完善和确立了汽车、农产品加工两大支柱,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三大主导,能源、建筑与材料、旅游会展、文化、金融五大重点产业发展思路。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

2004年长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00元,比上年增长12.6%,人均消费性支出7539元,比上年增长12.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06元,比上年增长14.5%。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实现9830元,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可以实现4180元,增长7%左右。

⏹交通——以人为本,加快发展

2005年,长春交通建设投资23.7亿元,新建和改造各级公路2300多公里。

其中,国、省道85公里,县道221.2公里,乡道2000公里,新建运输枢纽项目23项。

“十一五”期间,长春市交通启动“二纵一横二环”工程。

“二纵”:

在京哈高速、长营高速的基础上,再构建两条纵向交通大通道。

一条为国道102线长春境内二级路改建一级路,起点为长春至德惠松花江大桥;另一条为由省道九开线、县道九台至大坡和国道黑大线构成,起点为双阳孔家店经由九台至榆树牛头山。

“一横”:

在北部再构建一条横向的连接松原、内蒙,通达黑龙江(途经农安、德惠、九台等)的交通大通道。

“两环”:

一是启动实施大外环,即将长春周边的农安、九台、双阳、伊通、公主岭、长岭等县(市)区连接起来,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二是围绕长春市,连接长春周边卫星城镇的快速通道,形成半小时经济圈的前期准备。

⏹基础设施——以人为本,步伐加快

2004年,长春市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基础建设投资18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更新改造投资131.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

建设了轻轨二期净月线、煤气输配分流改造、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等工程,极大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全年完成道路新建和扩建长度17公里。

到2004年末,全市道路总面积达2230.5万平方米,道路长度达1156.3公里。

2005年,路桥新建、道路大中修、巷道改造建设等九大类102个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特别是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巷道改造建设数量达到1557条,是年初计划的10倍。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现已完成并进入待批程序。

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5条轻轨线路贯穿长春城区

《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出,长春市中心城区远景轨道交通线网总长179公里,由3条放射线、2条半环线共5条线组成。

5条线共同构成三主两辅两个层次的轨道交通线网,中心城区线网设换乘站12处。

目前,长春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3号线中段,14.6公里)已经通车运营。

⏹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不大

近几年长春市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没有不良“泡沫”存在。

2005年初,国内大城市平均房价3625元/平方米,全国平均房价2758元/平方米,长春平均房价2220.3元/平方米,远远低于大城市与全国平均房价。

据去年全国房价的统计结果显示,15个副省级城市中,长春的房价位于倒数第一位。

而长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应促使房地产行业持续走强,并进入繁荣前期,即房价在一定时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走势。

而目前,长春房价尚未完全体现出城市的地位。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推进,长春的经济地位将需要更为合适的房价与之匹配。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长春的房地产发展影响不大,未来长春房地产市场仍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二、房地产市场分析

⏹土地出让价格将稳步增长

长春市目前的土地开发指标已经不宽裕,随着城市进入快速发展和扩张阶段,土地作为有限资源,价格将会不断上涨。

2002年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土地收购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以来,城区范围内2000—2004年累计供应存量土地4026万平方米。

存量土地供应年均上涨7%,主要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总用地916公顷,占21.1%。

从今年年初到9月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282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长春市土地价格还有一定的升值潜力空间,一是在长春市经济由“快走”到“快跑”的背景下,近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加大,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从而加大土地的需求;二是政府不断加强土地收购储备能力、增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有效地控制土地市场供应总量,使得土地市场不断规范,将促进长春市土地价格的升值。

 

⏹棚户区改造改变长春地产格局

长春市已将未来3年作为棚户区改造攻坚年,完成全市现有的773万平方米棚户区拆除工作。

具体计划是:

2006年拆除棚户区面积269万平方米;2007年拆除253万平方米;2008年拆除251万平方米,争取3年拆完,5年建成。

长春市目前每年的新房交易量约为400万左右平方米,加上每年完成的25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市场容量将达到600多万平方米,增加三分之一以上。

新增的住宅需求将主要集中在普通住宅方面,1700元/平方米—2400元/平方米适中价格的楼盘受到普通甚至高收入者的追捧。

⏹住宅供应结构不合理

长春住宅供应虽然有所增长,但是结构不合理。

高档住宅供给过剩,普通住宅供不应求。

2005年1—9月份长春市房地产市场情况及相关分析报告出台,增量住宅户型分析显示,长春房源结构不合理,中小户型偏少,供不应求,超大户型却大大高于市场需求。

房屋面积在60—80平方米的住宅供不应求,缺口20%;房屋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住宅供不应求,缺口10%;房屋面积在120—180平方米之间的住宅供大于求;房屋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多出20%。

⏹商品房价格稳定小幅上涨

近几年来长春商品房价格上升幅度较小。

2000年,长春市商品住房成交均价约为2240元/平方米。

2001年约为2373元/平方米。

2002年约为2146.7元/平方米。

2003年约为2111元/平方米。

2004年约为2224元/平方米。

2005年上半年约为2333元/平方米。

⏹写字楼供需稳定增长

2005年长春写字楼净增长了18万平方米,目前长春写字楼面积总计接近80万平方米。

但是在写字楼市场,有相当一部分写字楼仍处在中低档次,有些甚至商住混杂。

预计在下一个建设周期内会有更多的写字楼项目推向市场,所以写字楼的新供应量在2006年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时期,届时市场放量预计将超过15万平方米。

由于长春的写字楼总体水平不高,高端客户需求得不到满足,因而对高档写字楼的需求较旺。

城市的不断发展,长春市第三产业呈快速的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外埠企业进驻长春。

预测2005年第四季度以及2006年的写字楼市场需求仍能稳中上升。

长春市写字楼市场已经改变以往零散点状布局形式,逐渐形成了几个比较集中的颇具规模的商务中心区,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态势良好。

西安大路重庆路商圈周边地带(未来长春CBD)均价4100元/平方米左右。

“新机场经济带”均价3600元/平方米左右。

火车站周边地带,2500-4500元/平方米左右。

卫星广场周边地带近3000元/平方米左右。

⏹商业地产市场进入转型期

2003年和2004年两年时间内,整个长春商业地产出现低迷。

2004年之前的商业地产价格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泡沫,长春的商业地产的销售价格已经超出了租金所能承受的售价。

很多开发商看到商业地产巨大的利润,纷纷上马商业项目,而这些开发商往往无法控制商业地产的风险,造成了商业地产后期的经营萎靡。

地产商为了赚取利润,把商铺销售出去之后,并没有好好的管理。

 

2005年,长春商业地产进入转折期。

2005年长春的商业地产表现出一定的理性程度,商铺的价格和价值基本相符。

 2005年的商业地产市场的升值空间比较大,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考虑合理定价的问题,并留给投资客户较多的升值空间。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深度施展,长春经济的增长势头越来越明显,经济的增长必定带动房地产行业的增长,商业地产也将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有所提升。

 

⏹房地产市场群雄逐鹿

长春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开发商。

中国地产领军企业深圳万科不满足于沈阳市场,挥师长春;中海地产、上海绿地集团、融创集团纷纷进驻长春;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在长春购买一块面积为827188平方米的住宅和商业用地,地点在长春市净月区,主要用于高档住宅建设。

面对强劲对手,长春当地开发商不甘示弱。

迅速联盟组建了以亚泰、房地、星宇为主的本地军团,增强实力。

按照当地开发商计划,长春房地产市场要形成五大开发集团,开发规模占全市地产开发这块蛋糕30%以上份额。

潜力城市投资环境分析——青岛

一、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

⏹经济加速发展

青岛地处华北和华东的结合处,环境优美,是中国五大外贸口岸之一。

在“十一五”规划中青岛提出“加快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积极发挥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基本形成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物流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2004年青岛实现生产总值2163.8亿元,增长16.8%,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青岛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1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5位。

⏹第三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

青岛的支柱产业以工业为主,其三次产业的比例为7.5:

54.1:

38.4。

青岛正在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海洋经济和旅游经济三大特色经济;建设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培育家电电子产业群、石化产业群、汽车产业群、造船产业群、港口产业群。

目前青岛第三产业发展过慢,已直接影响了第一产业的转型和发展以及第二产业水平的迅速提高。

青岛市在"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突出发展物流、信息服务、旅游以及金融和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使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升。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统计表明,从2002年开始,青岛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2004年青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2.1%,是1998年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

2005年前三季度,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6.6%,增速加快6.5个百分点。

 

⏹奥运经济带动楼市

2008北京奥运水上项目比赛将在青岛举行。

青岛加快了对机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以及其它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在奥运会结束后,将利用体育设施开展娱乐健身活动,同时承办国内外各种赛事,开发海上旅游,为青岛发展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和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也将大大推动青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城市建设着重“两点一环”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提出城市总体布局是以胶州湾东岸为主城,西岸为辅城,环胶州湾沿线为发展组团,形成“两点一环”的发展态势。

主城和辅城规划为相对集中发展的区域。

建设规划采用“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市内四区建设的重点区域为:

城市北部、东部地带,包含李沧区东部新区、十梅庵片区、四方东部新区、市北浮山后片区等。

在“十一五”期间,几大组团的规划建设将成为青岛城市建设的第一大重点。

鳌山、胶南、琅琊、红岛、田横“五大组团”将加快开发建设速度,明确产业布局结构,落实建设项目,完成组团城区主体框架的布局建设,发挥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辐射带动等功能,加快城市框架体系建设进程。

⏹大力加快交通建设

在《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2-2020年)》中提出青岛要建成以快速路和主干路为道路网络骨架,次干路、支路为道路网基础的高效道路交通系统,缓解市区交通压力。

三环围绕一线展开城市干道网总体布局为“三环围绕、三点放射、两连横跨、一线展开”,环间和放射线间通过快速路和干道路联络。

开建快速路和货运路结合城市中北部建设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实施南北向一条快速路(山东路—重庆路)建设,一条货运通道(安顺路—兴隆路)建设,缩小南北差距。

到2010年要建“放射线”规划轨道交通线网由8条线路组成,线网总长度195公里,总体呈“放射状”格局。

整个轨道交通网络服务269个交通小区、166万人口。

在市域轨道网概念规划中,共设三条市域轨道线,线网总长度197.3公里。

根据预测,青岛将在2007年前后开始建设轨道交通。

⏹房地产政策层出不穷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对住房需求、供应结构、市场秩序、市场信息、土地供应、住房价格等都做出了规定限制。

调整房贷利率,个人住房转让税收征税,启动网上售房制度,制定新版商品房买卖合同,设置商品房售后服务机构,房屋买卖租赁有了居间合同,众多的房产政策,对青岛的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房地产市场分析

⏹加大中低价商品房用地供应

2005年度,在建设用地供给形势会进一步趋紧的形势下,青岛市内四区房地产开发住宅用地供应总量却激增,计划为233公顷,比2004年增长29%。

其中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为70公顷,经济适用住房用地126公顷,商品房用地仅37公顷。

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量预计比2004年增长2倍多。

青岛市5月出台的《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稳定住房价格进一步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通知》中规定,要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着力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青岛市今明两年共计拿出2000亩土地建设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住房,使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住房占住宅供应总量的80%以上。

⏹商品房供需基本平衡

2004年青岛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2.7亿元,同比增长27.3%。

2004年房屋施工面积达2101.2万平方米,增长20.2%。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689.7万平方米,增长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