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7211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笔记教育技术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视听传播 12

程序教学 12

思考与练习题 12

1、什么是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概况和特点?

12

2、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3、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3

4、结合我国计算机教育应用和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谈谈你对构建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框架的设想。

13

5、结合实践,思考混合式学习思想对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

(新加,需要上网查)

..........................................................................................................................................13

第三章教学资源 14

重要名词 14

教学资源 14

教学媒体 14

多媒体 14

第43页共43页

超媒体 14

虚拟现实 14

流媒体 14

思考与练习题 14

1、简述教学媒体的特征,并说明教学媒体的分类 14

2、“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data)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

阐述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15

3、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获取关于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库规范的建设情况,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尝试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库规范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15

4、请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

5、试从“教学媒体到教学资源”这一提法的变化的角度,说明教育技术内涵的发展和变化。

16

第四章教学过程 16

重要名词 16

学习 16

教学过程 16

教学设计 16

教学组织形式 16

教学结构 16

思考与练习题 17

1、试论述不同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17

2、结合自身学习体验,谈谈对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和维多罗克的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型的理解。

3、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的?

4、如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强调以“学”为中心,那么师生的角色、任务、教学活动会发生哪些变化?

18

5、比较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缺点。

6、对照两类现行的不同教学结构,谈谈你对“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解以及它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会产生哪些影响?

19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19

重要名词 19

教学系统 19

教学系统设计 19

成分显示理论 20

教学策略 20

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

20

ABCD模式 21

思考与练习题 21

1、试谈谈你对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理解。

21

2、查阅近几年我国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和书籍,分析我国教学系统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设想。

3、试比较分析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

22

4、试依据所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你所熟悉的某学科的一个单元内容进行设计,提出设计方案。

5、请你谈谈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变化的认识。

6、请查阅相关资料,对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进行比较。

(旧) 23

7、假如你是教师,你对“教育技术学”课程的教学如何进行设计?

第六章教学系统开发 24

重要名词 24

虚拟现实技术 24

教学系统开发模式(ISD模式) 24

课程 24

智能导师系统(IntelligentTutorSystem,ITS) 24

Agent(智能代理教学系统) 24

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 25

积件技术(Integrableware) 25

绩效技术 25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 25

思考与练习题 25

1、请你谈谈AECT’94定义中的设计子范畴和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中的设计阶段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旧) 25

2、举例说明教学系统开发技术与教学系统开发过程模式之间的联系。

26

3、请说明网络课程开发与通常的课程开发的区别。

4、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你对智能化教学系统研究现状的认识。

5、请说明集成化教学系统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7

6、结合具体学科说明网络课程开发包括那些内容?

第七章教育技术运用 28

重要名词 28

WEBCL的三个子系统说明 28

思考与练习题 28

1、教育技术运用所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9

2、为什么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的运用已不是同一模式、同一要求,请举例说明。

3、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4、为什么说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应用能够推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育观念乃至教与学理论的一系列变革,为创新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请举例说明。

..........................................................................................................................................30

5、你认为什么是绩效技术?

它与教育技术有什么关系?

如何发挥绩效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

谈谈自己的看法。

30

第八章教学技术管理 31

重要名词 31

思考与练习题 31

1、教育技术管理与一般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为什么说教育技术管理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的重要保证?

31

2、项目管理的精髓是什么?

应包括哪些主要管理内容?

假如你是课题负责人,你将如何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

试提出你的项目管理方案。

3、教学资源管理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有哪些特点?

32

4、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管理领域所引起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5、教学软件资源的管理与学校综合信息管理都涉及哪些内容?

33

6、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及其对网络学习的作用。

7、信息管理在理论上和手段上的不断发展对项目管理、学习资源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带来哪些变化?

(旧) 33

第九章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 33

重要名词 33

教育评价 33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34

计算机辅助评价(ComputerAssistedAssessment,CAA) 34

思考与练习题 34

1、教育评价与教育技术领域的评价范畴的关系如何?

34

2、请说明教学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如何设计?

关于教学过程的评价目前有哪些新方法?

3、你认为当前网络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5

4、请你谈谈技能性非客观题测评的现状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5、教学资源评价和教学过程评价的着重点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旧) 36

6、查找有关资料,谈谈你对第四代教育评价的看法,它对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有何启示?

第十章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 36

重要名词 36

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 36

创新人才 36

教育信息化 37

远程教育 3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7

思考与练习题 38

1、请你结合21世纪信息人才的需求特点,谈谈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38

2、教育信息化迄今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38

2、请你谈谈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3、请你谈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39

3、为什么说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4、请你回顾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由此分析我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你能提出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吗?

(旧) 40

5、国外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40

6、结合实践,尝试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步骤。

网上学习资料 41

何克抗谈教育技术发展新动向 41

概述

本学习笔记记录自己在学习《教育技术学》中的知识点。

何克抗李文光编著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薄弱环节

E-learning

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AutomatedInstructinalDesign)

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AutomatedInstructinalDesign):

是指能够有效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

其产品不仅仅是软件也包括一些教学方案,由此可见,教学设计自动化的并不专指高度智能的开发工具,也不强调用机器代替教师、学科专家的所有职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

“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它包含三种基本属性: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

1.1要点介绍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AECT’94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旧)

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新)

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其中设计、开发、利用是教育技术研究中相对独立的内容或阶段,前者的输出是后者的输入,后者的输入是前者的输出。

管理和评价贯穿于上述内容和阶段之中,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有关这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

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系统方法

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

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方法采用的一般步骤是:

(1)系统地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背景、约束条件和假设,从而确定为解决

面临的问题,系统重新应具有的功能;

(2)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3)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

(4)具体设计出能体现最优方案的系统;

(5)进行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评价,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直到实现或接近理想设计为止;

(6)应用和推广。

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

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

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共识:

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性。

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

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化行为,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

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

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体现在:

一、传统的学习观念是基于“世界是客观的、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观念,基于这种观念,知识被视作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有关世界的知识是可靠的;

而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客观世界的现实映象。

而建构主义则不将知识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中的意义;

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

二、区分了知识与信息(或者说区分了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信息(简单知识)是稳定的、自足的、结构良好的、客观的,而知识(特别是复杂知识,是以智慧的高度看待的知识)是不稳定的、开放的、结构不良的、主观的。

简单知识观把知识看成是可以以某种方式捕捉到、记录下来、可以积累、加工、储存、分配,可以分割,可以以语言和符号明示,可以以现成方式打包并加以传递;

因而,教学就是对这种简单知识的传递、传授、传播,而学习就是对所教知识的复制与同化的过程。

而复杂知识观则认为知识总是和认知者相关,与认知者在特定情境中孜孜不倦的求知过程相联系,因此,知识总是包括认知者对真理的质疑、对知识的渴求、对知识的建构与理解以及所有这一切发生的情境脉落,因而,知识难于直接访取或传递给他人,不可能以现成的孤立的方式掌握的,掌握这种知识需要掌握组织成系统形式的知识的不同方面。

三、另外,知识同时具有个人与社会两个维度(以上观点似乎只强调知识对个体的意义,但是建构主义者同样认为知识具有社会这个维度)。

四、知识的建构需要在情境中完成(是针对复杂知识不能以孤立方式掌握而提供解决办法,在情境中建构知识,而不是其它形式的传递过程)。

五、知识还具有默会性,可以区分为明确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与默会知识

(tacitknowledge)

对建构主义的理解

后现代课程观:

后现代课程观是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研究范式,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从四个原则:

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ATI研究:

ATI研究是“能力-处理-交互作用”(AptidtudeTreatmentInterac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此类研究将重点从媒体的物理特征转到媒体对人类学习过程可能产生的作用与影响,研究人的能力与教学干预(包括媒体运用、内在条件与学习支撑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StructuralModelingmethod简称ISM法)

1.2思考与练习题

答:

技术:

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它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这是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概念,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它具有方法论性质,并且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教育技术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包括:

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部分、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部分。

教育技术学有自己独特的,与其它学科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相应的课程体系。

教育技术的学科发展应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扩展,从深度来看,它包括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

理论包括教学设计理论、课程开发理论、教育评价理论、绩效技术理论等的深化。

应用包括教育信息化工程、课程整合、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从应用方面来看,过去主要是视听媒体应用,现在主要是多媒体、网络。

随着网络教育应用的深入,网上教学评价、网上课程开发、网上答疑与自动评测系统以及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等,提出了很多新的应用研究领域。

在企业培训方面,我们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

应该开展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模式和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绩效技术对教学设计影响的研究,此外,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也需要更深、更广的进行研究。

ATEC’94

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是一个规定性的一般性定义)(旧)

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影响并促进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部分都要围绕学习来进行,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学习过程(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习资源(人力和非人力的一切可资学习的资源)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教育技术包括五个范畴:

设计(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开发(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运用(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和评价(对计划、产品、项目、过程、目标或课程的质量、有效性或价值的正式确定)。

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其中设计、开发、利用是教育技术研究中相对独立的内容或阶段,前者的输出是后者的输入,后者的输入是前者的输出。

教育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为描述教育技术现象、揭示教育技术规律提供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做出科学的解释、预测和控制,建立理论,推进实践。

教育技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方法有三类:

(1)哲学的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法

(2)一般研究方法A)质的研究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B)量的研究方法,如统计法、测量法C)综合的方法,如软件工程的方法

(3)专门研究法,如内容分析法、任务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课堂信息分析法

它们都是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

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系统科学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系统科学对教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遵循整体原理,教学系统设计应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教学四要素的关系,成功的教学系统在于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

再比如,遵循有序原理,教学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且能提供一个较大的可供选择的范围(即远离平衡态),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系统的有序发展。

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贡献是它对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的归纳。

由于教学过程在某种程度(某种视角)上说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所以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在认识教学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为改善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功能条件,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学习理论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