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38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docx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

第1章:

国际收支的概念体系

国际收支中的交易:

1、交换

2、转移:

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的单方向流动

3、变动

1.移居

2.债权和债务的再分类

3.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国际收支的主体:

1、机构单位(住户、法定或社会团体)

2、经济领土(陆地区域、领空、领海、领土飞地)

3、主要经济利益中心

4、居民与非居民(一国官方外交使节和驻外军事人员属于所在国的非居民,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只有在居民和非居民之前的交易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的范畴。

国际收支统计中的有关规定:

1、计价:

交易的计价基础一般是成交的市场价格,非货币性交易利用同等条件下已形成的已知市场价格推算需要的市场价格,国际贸易中统一按离岸价格计价,运费和保险费等记录在服务项目下。

2、记账单位的结算方法:

记账单位目前国际上通用美元,折算过程中选择交易发生当日的市场汇率,或附近嘴短时期内的平均汇率。

3、时间确定:

当经济所有权转移或服务在提供的时间,是国际收支要记录的时间。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遵循的步骤:

1、设置项目

2、对各个项目进行归类(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对冲项目:

误差与遗漏净额)

3、根据习惯、传统等原因对项目与账户进行排列)

国际收支的项目和账户

1、经常账户

1.货物和服务(有形商品的进口和出口,无形贸易:

运输、保险、通信、旅游等)

2.初次收入(由于劳动力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引起的雇员报酬、与资本输出入相关的投资收益以及包括租金等的其他初次收入)

3.二次收入(不对应某种实际资源,而是人为设立的承接项目。

经常转移包括政府的对外援助和私人部门间的汇款、年金、赠予等)

2、资本账户(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取得处置,契约租约和许可、营销资产:

品牌、报刊名称、商标、标志、域名等)

3、金融账户(净额记录的方法)

1.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

3.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认股权

4.其他投资(货币和存款、贷款、保险技术准备金、贸易信贷和预付款、其他应收款)

5.储备资产(外汇储备是储备资产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4、误差与遗漏净额

国际收支的记账规则

经常账户:

实际资源在从本国向国外流出,计入贷方;实际资源从外国流入本国,计入借方)

资本和金融账户:

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在减少,或对外负债在增加,计入贷方;若对外资产在增加,或对外负债减少,则计入借方。

凡是一项交易在该项目上引起本国从外部世界获得货币收入的,在贷方作记录;凡是一项交易在该项目上引起本国对外部世界货币支出的,在借方做记录)

误差与遗漏净额:

借方大于贷方时,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贷方;当前面的统计结构是贷方大于借方时,两者之前的差额就计入该项目的借方。

国际收支记录规则总结:

书P54

国际收支差额分析:

书P57

第2章:

国际收支理论

弹性论:

(马歇尔)研究外汇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

假设:

1.不考虑资本流动,商品贸易收支=国际收支,即B=TB

2.局部均衡。

(只考虑汇率变化,假设商品价格、偏好等都不变,忽略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不考虑汇率变化的货币效应)

3.短期内产品供给弹性无穷大,即水平的供给曲线。

4.初始的贸易是平衡的,汇率变化较小。

马歇尔勒纳条件:

贬值能改善国际收支的必要条件。

(书P79)

结论:

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只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1,本国货币贬值就会改善国际收支的近况。

缺陷:

1.假设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显然不符合现实

2.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没有它,进出口以攻击方货币表示的价格就不会在贬值后保持不变。

3.收入不变的假定与出口供给弹性无限大存在逻辑上的矛盾。

4.弹性论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基础上的,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市场的影响。

5.弹性论不考虑资本流动。

吸收论:

(米德、西德尼·亚历山大)

假设:

价格保持不变,强调本国实际收入的变化。

在最终商品和服务上的消费的市场价值分为四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开支、进口支出。

一国内对商品和服务的吸收表现在消费、投资、公共部门以及进口上(A=C+I+G+IM)

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内总收入就一定要等于总支出。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

增加国民收入或紧缩国内需求。

当国内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时:

支出转换政策,利用闲置资源增加国民收入调节国际收支。

当国内已经充分就业时:

采用吸收政策(支出减少政策),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国内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贬值的几种效应分析:

对收入和通过收入产生的影响:

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资源配置效应

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其他效应

缺陷:

1.建立在国民收入核算会计恒等式基础上,没有对收入和吸收为因、贸易收支为果的观点提供任何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

2.在贬值分析中,吸收论在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过程中的作用时可能不会很全面。

3.吸收论是一个单一国家模型。

4.不涉及国际资本流动。

货币论:

假设:

1.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一国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等变量的稳定函数,在长期内货币需求是稳定的。

2.贸易商品的价格主要是外生的,在长期内,一国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或者说本国是国际市场上利率和价格的接受者。

3.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物产量。

4.国际储备变化带来的货币供应变化不会被冲销掉

5.基础货币等于货币供给量,忽略货币乘数

6.出事的货币市场是均衡的,即需求等于供给。

政策含义:

1.在私人支出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只要一过不严重依赖于通货膨胀性的货币供给增加为政府支出融资,它就不会经历长期(或称结构性的)国际收支赤字。

2.只有能影响一国货币供求的经济政策才能影响该国的国际收支。

3.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通过国际储备的流动自行纠正;浮动汇率制下通过汇率发挥自动调节作用。

因此,所有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除了加速调节过程外,是完全不必要的。

如果一国长期中经受国际收支的逆差,虽然可以采用传统的国际收支政策,如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或实行贬值、进出口限制、出口补贴等,但这些都只是暂时有效的,而国家政策当局手中长期的医治方法,只能降低国内信贷膨胀率。

缺陷:

1.货币论将国际经济的因果关系颠倒了,把货币因素看成决定性的,收入、支出、贸易条件和其他因素看成次要的。

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当稳定的,但在短期内它往往是不稳定的。

3.强调一价定律的作用,但它往往是不能成立的。

4.认为国际储备的变化会最红自行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与第四点假设“国际储备变化带来的货币供给变化不会被冲销掉”相反。

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偶发性因素:

政治、经济、自然等方面偶然的突发性事件。

2.周期性因素:

常见于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3.结构性因素:

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往往举足轻重,当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不能及时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就会出现出口锐减,进出口失衡,从而造成结构性失衡。

分为:

供求结构失衡和要素价格结构失衡。

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4.货币性因素:

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变动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5.收入性因素:

一国国民收入的变化,会影响该国的进出口贸易,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6.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游资:

HOTMONEY国际金融市场上追逐高息流动的短期资本)

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

书P100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物价变动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直接手段。

2.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利率效应(利率上升,减少本国资本外流,增加资本收入,改善资本账户收支)

(2)收入效应

(3)相对价格效应

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

1.外汇缓冲政策(融资):

持有一定数量的黄金、外汇储备作为外汇平准基金,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市场的超量外汇供给或需求。

2.财政和货币政策:

赤字时紧缩,(财政:

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率。

货币:

提高再贴现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出售证券)

3.汇率政策:

逆差时:

本币汇率下降,进口下降出口增加,减少逆差。

4.直接管制:

对国际经济进行干预。

5.国际经济金融合作:

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第3章:

汇率

外汇的动态含义:

汇兑活动,现代国际汇兑的产生是以发达国家的银行制度为前提的。

静态含义:

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外汇的形式:

1、外汇存款:

外币存款包括美元存款、英镑存款、欧元存款、日元存款等。

按照不同的存款对象可分为银行同业存款、国际金融机构存款、官方机构存款、企业存款、私人存款等。

2、外汇支付凭证:

汇票、本票、支票、旅行支票、信用卡

3、外币有价证券:

股票、债券、可转让存单等。

4、外币现钞与其他外汇资金:

外币现钞是以可兑换货币表示的货币现钞。

我国对外汇的规定,是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1.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

2.外币支付凭证或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或凭证、邮政储蓄凭证、银行卡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

4.特别提款权。

5.其他外汇资产。

贸易外汇:

同商品进出口及其丛书费用的收付相关的外汇,丛书费主要包括与商品进出口相关的运费、保险费、摊销费等;

非贸易外汇:

是指同商品进出口以外的其他对外经常往来相关的外汇,主要涉及:

侨汇、旅游、邮电、海关、银行、保险、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的国际收入和支出

外汇的功能:

外汇的重要属性:

1.国际性

2.可偿性

3.可兑换性:

外汇最基本的特征。

外汇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

1.国际支付手段

2.促进国际资本流动

3.调剂国际间资金余缺

4.政府干预的重要工具

汇率的作用:

1.折算工具、2价值对比、3.转换价格、4.调节经济、5.指示器(一国经济强大繁荣,则该国货币对外汇价必然上涨或呈稳定状态。

汇率的种类:

1.按汇率变动情况或汇率制度背景:

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2.按汇率是否受货币当局管制:

官方汇率、市场汇率(外汇管制较严的国家实行官方汇率)

3.按汇率制定方式:

基本汇率(本国货币兑某些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汇率(又称交叉汇率,是以两种货币的基本汇率之比所确定的汇率)

4.按外汇市场运行:

开盘汇率、收盘汇率

5.按外汇交易交割期限:

即期汇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当日或两个营业日内交割的汇率)、远期汇率

6.按外汇支付工具的付款方式:

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7.按银行对外汇的买卖:

买入汇率、卖出汇率

8.按涉及的币种:

双边汇率(只涉及两种货币)、贸易加权汇率(有效汇率,涉及一组货币)

9.按汇率是否经过通货膨胀:

名义利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实际利率(提出了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利率)

汇率的报价方式:

1、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报价

数量发生变动的货币:

标价货币;数量固定不变的货币:

基准货币

1.单位美元标价法(USD

2.单位英镑标价法(GBP

三字母货币代码表示:

USD/JPY斜线表“兑”斜线前的货币是基准货币

货币符号表示汇率:

S(¥/$)括号内斜线表“每一”,写先后的货币是基准货币

2、银行同业间外汇交易报价国际惯例

双向报价方式:

同时报出意愿的买入价和卖出价。

买入基准货币的价格肯定小于卖出基准货币的价格,它们的差价为银行的收入。

USD/AUD1.1985/93含义是:

银行每买进1美元愿意支付给对方1.1985澳元;斜线后数字1.1993是银行卖率,即银行每卖出1美元将从对方收入1.1993澳元。

斜线左边是报价方买入基准货币的价格,右边是卖出基准货币的价格。

3、银行对客户的报价

银行要同时报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买卖价差率:

(卖出价—买入价)/卖出价*100%

1.直接报价法

2.间接报价法

4、银行对远期汇率的报价:

1.直接报价:

直接报出远期外汇的实际汇率(瑞士、日本)期汇的买卖差价大于现汇的买卖差价。

2.掉期率或远期差价:

用升水、贴水、和评价标出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额(英美德法)

基准货币的即期汇率为:

A~B;基准货币的远期差价为a~b;

则基准货币的远期汇率为:

如果a

如果a>b,A-a~B-b,意味着基准货币在贴水。

升贴水年率=(期汇汇率—现汇汇率)/现汇汇率*12/远期月数*100%

汇率的变动和影响:

固定汇率制下:

法定升值:

政府有关当局明文规定提高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

法定贬值:

政府有关当局明文规定降低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

浮动汇率之下:

升值、贬值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影响因素:

固定汇率制包括: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

金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等、国内价值与国外价值趋于一致。

两国的铸币含金量之比:

铸币平价,决定着两国货币的比价即汇率。

例如:

1GDP=7.32238克纯金,1USD=1.50463克纯金,则英镑和美元的铸币平价为7.32238/1.50463=4.8666,因此1GDP=4.8666USD

含金量的变化不是影响汇率的唯一因素,汇率的波动主要受到黄金运输点的制约,金本位制下的汇率是比较稳定的。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决定汇率的基础

双挂钩制度: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决定各国货币与美元之间汇率的基础就是各国货币含金量占美元含金量的比率。

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克纯金,一法国法郎的含金量为0.16克纯金,那么美元与法郎的含金量对比为0.88867/0.16=5.5542,所以美元兑法郎的汇率为5.5542.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市场汇率的波动程度,超过平价上下的1%,各国政府的有关当局就有义务进行干预。

浮动汇率之下的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本身流通规律等因素都可能通过影响对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来影响汇率。

汇率变动的一般性分析:

外汇的供给来源可分为:

本国商品、技术和劳务输出所换回的外汇;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投资收益;海外侨胞的汇款及外国政府机构、慈善组织、经济团体等的援助与捐赠;各种形式和各种期限的外资流入;中央银行抛售外汇储备等。

外汇的需求来源可分为:

输入外国商品、技术和劳务所需的外汇;向外国投资者和贷款者支付利息、股利的支出;本国居民向海外汇款及各种形式的捐赠;本国居民的海外投资,本国政府向外国提供的贷款等;中央银行进行市场干预时所购入的外汇。

以下因素会通过影响对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汇率:

1.经常账户差额:

盈余:

货币往往有较强的支撑;赤字:

货币面临贬值的压力

2.通货膨胀差异:

物价上升,进口增加出口减少,CA减少,货币贬值;物价上升,实际利率下降,资本流出,货币贬值;预期本币贬值,本比兑换成外币,本币真正贬值;(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一起被看做汇率变动的长期因素)

3.利率差异:

利率水平高,国外资金流入,改善资本账户收支,汇率升高。

4.经济增长差异:

经济增长率高,国民收入高,进口多,外汇需求增加,外币升值,本币贬值;经济增长高,生产率高,增加出口抑制进口,本币贬值,外币升值;经济增长率高,投资利润率高,吸引外资流入,改善资本账户收支,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5.中央银行干预。

6.市场预期

7.宏观经济政策: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贬值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贬值,限制的要素被充分利用,产量扩大。

未充分就业时,贸易收支改善课带动充分就业。

已处于充分就业,贬值只能带来物价的上涨,不会有产量的扩大。

2.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贬值往往会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发展中国家)

3.物价:

物价上升

2、贬值对国际收支带来的直接影响

1.对经常账户的影响:

有利于经常账户的改善。

2.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贬值的幅度不够,汇率将进一步贬值,资本转移到外国以避免再受损失;贬值幅度已够,外套的资金抽回国内。

 

第4章:

汇率理论

一价定律:

相同的商品应该具有内在一致的价格。

1、购买力平价(商品市场)

绝对形式:

某一时点上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之比。

相对形势:

汇率的变化来自于两国在该时期里的物价水平变化。

汇率变化幅度近似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真实汇率R:

如果绝对形势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了现实中名义汇率水平的话,真实汇率为1,若>1,低估,若<1高估。

R越大,本国贸易品的竞争力越强,从而有利于本国出口。

R变大,真实汇率贬值,外国真实汇率升值;R变小,真实汇率升值,外国真实汇率贬值。

真实汇率的生贬可能源于名义汇率的生贬,也可能源自两国价格的变化。

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

应用:

对于新成立的独立国家,为其新的主权货币确定初始汇率时提供参考;帮助预测中长期实际汇率的变化;在进行收入的国际比较中,通过购买力平价来调整价格差异,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出地区间的生活水平差异。

缺陷:

1.认为两国纸币的交换决定于纸币的购买力,事实上取决于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2.忽视了非贸易商品的存在。

3.忽略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

4.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投机对汇率所产生的冲击。

(它们会影响汇率尤其是短期汇率)

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

1.农产品和矿产品中购买力关系平价关系成立较好,非贸易商品和服务则不好。

2.绝对购买力平价关系对汇率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汇率偏离较大

3.相对购买力平价则与数据较为接近,尤其是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的解释力更好一些。

4.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远比短期更与经验数据相符,先对购买力比仅考虑时点量的绝对购买力对长期均衡汇率的预测能力更好。

绝对形势购买力平价之所以会出现与经验数据偏离较大的可能原因在于:

贸易限制不对等、外汇投机、通货膨胀预期、长期资本流动、政府干预、运输成本、贸易与非贸易品竞争不完全等因素。

2、利率评价说(金融资产市场)

无抛补的利率平价:

假设条件:

1.风险中性

2.只有一种金融资产即货币

3.只有一种资产价格即利率;

4.资金在各个市场中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流动

5.资金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使套利机会转瞬即逝;外汇交易成本忽略不计;银行存款无风险;

利率平价中,本外国投资策略都会以一个同样的通货膨胀率计算,所以只考虑名义利率。

无抛补利率平价常常不能反映汇率的变化,偏离的原因主要来自风险中性。

(投资者基本上是风险规避)

有抛补的利率平价

e*=e(1+i)/(1+i*)

当i>i*,有e*>e,即本币在远期汇率上一定贬值;当i

有抛补得利率平价基于真实的套利关系。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观点:

利率有差异时,资金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

套利者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结合进行,以避免汇率风险。

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利率的差异基本上反映了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异。

利率平价理论规定了短期汇率波动的界限,较好地反映了外汇市场尤其是开放程度较高的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的特点。

缺陷:

没有考虑投机交易;没有考虑交易成本;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假定没有违约风险和政治风险;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局部均衡的分析。

费雪方程式:

书P163

3、国际收支说

外汇主要决定于外汇资金流量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而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经济交易都会进入到国际收支中。

影响均衡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

国内外国民收入、国内外价格水平、国内外利息率以及人们对未来汇率的预期。

这些影响汇率的因素都会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执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影响均衡汇率的变化。

缺陷:

以外汇市场的稳定性为假设前提;分析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无法摆脱这些理论本身具有的缺陷;没有考虑国际投资者的金融资产组合中由于包括进外汇所以又货币流动;使用的都是定性分析和短期分析。

4、资产市场说

均衡汇率就是两国资产市场供求存量保持均衡时的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假设条件:

外汇市场有效;一国市场包括商品市场、金融资产市场;货币供给和实际收入是被外生决定的;国内和国外居民只持有本国货币;资金完全自由流动,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整合,利率平价始终成立。

替代程度:

在国内外商品之间和资产之间有一个横向的替代程度的问题

调整速度:

在一个国家的三种市场(商品、资产、货币)之间有一个受到冲击后进行均衡调整的速度快慢对比问题。

1、汇率的货币论

货币市场失衡→国内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受冲击→(国际商品套购机制、国际套利机制)→汇率变化→货币市场恢复均衡。

1.国际货币主义汇率模型:

假定:

所有商品市场的价格能像货币市场价格一样迅速灵敏地调整。

国内外资产具有完全替代性;本外国债券市场合为一个市场。

稳定的实际货币需求,不受货币市场存量的影响,只受一国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PPP始终成立,产出水平稳定。

结论:

汇率变动与本国货币供给变化成正比,与外国货币供给成反比

汇率与本国向对于他国的收入成反方向变动,与利率呈同方向变动

货币供给相对于国外货币供给增加,本币贬值;国民收入相对于外国增加时,本币升值。

国内利率水平相对于国外上升,本币贬值。

货币供给只能改变名义汇率,不改变真是汇率。

2.汇率超调模型:

忽视了预期在决定国际间利率差异中的作用。

假设:

单一、小的经济体;货币需求稳定;本国和外国债券具有完全的替代性;商品市场价格具有粘性;风险中性,无抛补利率平价总成立,资产市场反应灵敏;资本完全流动;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总需求是由开放经济体中的各种内在因素决定的,短期内产出会发生变化,长期不会。

结论:

短期内,货币市场的失衡完全由资本市场来承受。

利息率的变动会引起大量套利活动,汇率立即变动;与利息率的变化相适应,汇率的变动幅度会超过新的长期均衡水平。

平价:

解释了汇率高度波动的特征,总结了汇率现实中的超调现象。

缺陷:

将汇率完全归因于货币市场失衡,而否认商品市场中的实际冲击对汇率的影响;假定国内外资产具有完全替代性,但事实上存在交易成本、税收、风险都因素,影响替代程度。

3.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假设:

各国资产不具有完全替代性;小国模型框架

结论:

汇率同国外利率i*,本国货币M以及预期汇率πe上升的变化方向相同,与经常账户差额变动的方向相反。

缺陷:

前提条件是拥有较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没有将商品市场的失衡如何影响汇率纳入考虑;用财富总额代替收入作为影响资产组合的因素,没有说明实际收入对财富总额的影响;它要求外汇管制较松并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

第5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书P191

第6章: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秩序、国际货币制度)

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规定:

1.汇率制度的选择

2.国际结算原则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4.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确定和供应

功能:

1.通过汇率制度的确定,防止出现恶性竞争。

2.通过对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确定明确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的来源、形式和数量。

3.国际货币体系中包含对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尽可能的帮助各国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

4.包含的共同准则给各国对外经济活动设置一道安全线。

平价:

调整型、清偿能力(国际储备总额)、信心(各种储备资产的持有者愿意持有它们)

分类:

固定汇率制下、浮动汇率制下

按储备性质:

纯粹商品本位(黄金本位制)、纯粹信用本位(不兑换纸币本位)、混合本位(美元—黄金储备体系和多元储备体系)

1、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