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45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含答案师生通用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现代诗人虽然受西方文学潮流影响颇深,但从未    传统意象的作用。

不过,与古代诗人比较起来,他们习惯于选用    的甚至是怪诞的意象,以表达现代人    、富有个性的心理感受。

A.歧视 别出心裁 标新立异 B.忽视 别有洞天 标新立异

C.忽视 别出心裁 异乎寻常 D.歧视 别有洞天 异乎寻常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我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模糊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模糊。

①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

②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已不可辨识。

③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西侧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

④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

⑤映入眼帘的一尊石塑近似昨夜梦境,底座镌刻的《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

⑥由此想到,柳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坍圮散落。

A.④①⑤③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⑥①②③④

3.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你诚然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他人身上。

我们要在自己生命的土壤中扎根,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

一个人如果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内在的空虚,一旦起了风浪,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

A.要为漫长的人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B.追求人格上的独立自主尤其重要。

C.经历挫折而立于不败之地最可贵。

 D.坚定的人生方向能助人到达彼岸。

4.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右图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

A.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B.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C.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D.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陈选字士贤,台之临海人。

天顺庚辰试礼部,丘文庄得其文,曰:

“古君子也。

”置第一。

授监察御史。

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生抗疏直之。

出按江西,藩臬以素服入见,先生曰:

“非也。

人臣觐君,服视其品秩,于御史何居?

”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

已,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

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

“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

”每按部就止学宫,诸生分房诵读,入夜灯火萤然,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士风为之一变。

成化初,改中州提学。

倖阉汪直巡视郡国,都御史以下咸匍匐趋拜,先生独长揖。

直怒曰:

“尔何官,敢尔?

”先生曰:

“提学。

”愈怒曰:

“提学宁大于都御史耶?

”先生曰:

“提学宗主斯文,为士子表率,不可与都御史比。

”直既慑其气岸,又诸生集门外,知不可犯,改容谢曰:

“先生无公务相关,自后不必来。

”先生徐步而出。

归奔母丧。

丧毕,除广东布政使。

肇庆大水,先生上灾伤状,不待报,辄发粟赈之。

市舶阉韦眷横甚,番禺知县高瑶发其赃钜万,都御史宋旻不敢诘。

先生移文奖瑶,眷深憾之。

眷乃诬先生党比属官,上怒,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共鞫。

两人欲文致之,谓吏张褧者,先生所黜,必恨先生,使之为诬。

褧曰:

“死即死耳,不敢以私恨陷正人也。

”爰书①入,诏锦衣官逮问,士民数万人夹舟而哭。

至南昌,疾作,卒于石亭寺,年五十八。

友人张元祯殓以疏绤,或咎其薄,元祯曰:

“公平生清苦,殓以时服,公志也。

张褧乃上言:

“臣本小吏,以诖误触法,为选罢黜,实臣自取。

眷妄意臣必憾选,以厚贿啗臣,令扶同陷选。

眷知臣不可利诱,嗾行等逮臣于理,弥日拷掠,身无完肤。

臣甘罪吁天,终无异口。

行等乃依傍眷语,以欺天听。

选刚不受辱,旬日而殂。

君门万里,孰谅其冤?

”奏入不报,第以他事,罢眷镇守。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节)

【注】①爰书:

古代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课其勤惰    课:

督促 B.改容谢曰    谢:

辞别

C.或咎其薄    咎:

责备 D.以厚贿啗臣   贿:

财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选以监察御史身份巡查江西,还没有依法裁处官吏,当地的贪官污吏就主动辞去官职。

B.汪直来到中州,都御史以下官吏无不匍匐趋拜,唯独陈选不畏怯他的势威,仅行长揖之礼。

C.肇庆遭遇水灾,陈选急民之所急,将灾情上报朝廷,没等批复下达,就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D.韦眷等人利用张褧的供词,将陈选迫害致死;陈选死后,张褧上书朝廷,为陈选鸣冤叫屈。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

“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舶阉韦眷横甚,番禺知县高瑶发其赃钜万,都御史宋旻不敢诘。

先生移文奖瑶,眷深憾之。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根据文章第一段内容,概括陈选在为官方面的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江  行

郑 谷①

漂泊病难任,逢人泪满襟。

关东多事日,天末未归心。

夜雨荆江涨,春云郢树深。

殷勤听渔唱,渐次入吴音。

【注】①郑谷:

晚唐诗人,江西宜春(古属吴地)人。

黄巢起义时,逃奔西蜀。

②郢:

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

9.请根据前两联,概括作者“泪满襟”的原因。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怒而飞,        。

(《庄子·逍遥游》)

(2)        ,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3)自经丧乱少睡眠,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6)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子曰:

“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        。

”(《论语·宪问》)

(8)        ,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

五、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两片树叶

【美】辛 格

这个森林很大,密密麻麻地长满各种带叶的树木。

通常,每年这时天气都寒冷,甚至会偶然下雪,可是今年的十一月相当暖和。

如果不是整个森林都铺满落叶,你还会以为这是夏天。

这些树叶曾经受到风吹雨打,有些在白天脱落,有些在夜间掉下,如今已在森林地面形成了一张很厚的地毯。

它们虽然浆液已干,但还散发出一种可人的芬芳。

有棵树的叶子几乎掉光了,一根小树枝还挂着两片树叶:

欧里和楚珐。

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何原因,竟能逃过历次风雨和寒夜。

其实,谁都知道为什么一片叶子会落下而另一片留存!

不过欧里和楚珐相信,答案在于他们深深相爱。

欧里的身形稍大,也年长几天,可是楚珐更漂亮,更温柔。

在风吹雨打或冰雹初降时,欧里总是一有机会就鼓励楚珐。

每逢遇到雷电交作,狂风不仅刮走叶子,甚至把整条树枝也扯断,欧里就恳切地对楚珐叮嘱:

“坚持下去,楚珐!

全力坚持下去!

在寒冷的暴风雨之夜,楚珐泣诉说:

“我的日子到了,欧里,你坚持下去吧!

“为什么?

”欧里问,“没有你,我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掉下去的话,我也会跟着你掉。

“不,不是这样做!

一片叶子只要能维持不坠,就不可放手……”

“那就要看你是否跟我在一起了!

白天,我对着你看,欣赏你的美。

夜晚,我闻到你的芳香。

要我做树上的孤独叶子吗?

不,绝不行!

“欧里,你的话虽然很甜,可不是事实,”楚珐说,“你明知我已不像以前那样美丽了。

看,多少皱纹,我已变得多么干瘪!

我只留下一样东西——我对你的爱。

“那还不够吗?

在我们所有的力量当中,爱是至高至美,”欧里说,“只要我们相亲相爱,我们就留在这里,没有什么风雨雷暴能够摧毁我们。

我可以告诉你,楚珐——我爱你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

“为什么,欧里?

为什么?

我已经全身变黄了啊。

“谁说绿色美而黄色不美?

所有颜色都是同样漂亮的。

就在欧里说这些话的时候,楚珐这几个月一直担心的事发生了——一阵风,把欧里从树枝上扯走。

楚珐开始震颤摆动,好像也快要被风吹走似的,可是,她仍紧紧抓住不放。

她看见欧里坠下时在空中摆荡,于是用树叶的语言大喊:

“欧里,回来!

欧里!

欧里!

可是她的话还没说完,欧里便消失不见了,他已和地面上的其他叶子混在一起,留下楚珐孤零零地挂在树上。

白天未尽的时候,楚珐勉强忍住了悲哀。

但是天黑下来,冷雨开始滴落,她就陷入了绝望。

她把所有树叶的苦楚全都责怪到树的身上,叶子掉了,树干却又高又粗地挺立着,牢牢地扎根在地里。

风呀,雷呀,雹呀,都对它无可奈何。

对于这大概永生的树来说,一片树叶的命运有什么关系呢?

在楚珐看来,树干就是一种神明,它用树叶遮体几个月,然后又把树叶抖落;它用汁液滋养了树叶,高兴多久就多久,然后又让树叶干渴而死去。

楚珐哀求大树把欧里还给她,求它再度回复夏日情景,可是大树不理会她的恳求。

这个夜晚竟会这么黑暗,这么寒冷,这么漫长……她向欧里说话,希望得到回答,可是……

楚珐对树说:

“既然你已把欧里从我身边夺走,那就把我也拿走吧。

”即使楚珐这样恳求,树也不加理会。

后来,楚珐昏迷过去,不是睡眠,而是一种奇异的倦意,等她醒来发现自己已在地上了,这次感觉跟以往在树上迎接日出可不一样。

这使她想到,她不再只是一片仰风的鼻息度日子的树叶了,而成了宇宙万物中的一分子,她不再是渺小、纤弱、短暂的过客。

欧里躺在她的身边,他们重逢时互相有过空前的爱恋,这爱是永存的,跟宇宙一般宏大,它再也不必依靠巧合和机遇了。

从四月到十一月,他们天天担心的不是死亡,而是如何永生。

一阵微风吹来,欧里和楚珐在幸福中冉冉飘起。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始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森林衰而不败的特点,为两片树叶的故事提供背景,暗示了两片树叶爱情故事最终的幸福结局。

B.“其实,谁都知道为什么一片叶子会落下而另一片留存”,这既揭示了风吹叶落是自然规律,也表现了欧里和楚珐的真挚爱情。

C.小说中,在暴风雨之夜,欧里一直鼓励楚珐勇敢地坚持,却意外地先于楚珐飘落,表明生命是无常的,命运有时是无法掌控的。

D.小说中比较多地运用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腻地呈现出两片叶子的情感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使形象更加立体。

13.请简要分析文中楚珐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部分的深刻意蕴。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民族音乐的遗传基因

刘正维

遗传基因将人类分成各种不同的种族属性、民族属性、地方属性和家族属性以及家庭属性等。

音乐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人们一定的审美意识,也必然具有民族属性、地方属性与家族属性。

这种属性世代相传,形成了传统音乐发展中体现“家族”亲缘关系的遗传基因,并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形态。

音乐的遗传基因是由一些属于形态学方面的基本组件组成的。

传统音乐的遗传基因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属性:

一方面,不同组件的不同组合,形成各式各样不同特征与功能的音乐作品,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基因,这些遗传基因具有可辨的传承性——民族属性;另一方面,在传统音乐中,遗传基因还形成地理性的板块分布——地方属性。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形成的民族民间音乐,既具有不同的民族性遗传基因,又有南方、北方,东部、中部与西部等各不相同的地方性遗传基因。

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创造的中国音乐始终没有改变它的东方的民族属性,没有成为任何别的民族音乐的附庸;在广东省不可能形成陕北黄土高原上粗犷、奔放甚至孤独、压抑的《赶牲灵》,在北方草原上也形成不了江南委婉、流畅甚至细腻、甜美的《天涯歌女》。

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与掌握某种音乐的特征,辨别某种音乐特征的民族性、地方性,创作某种自己想象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往往凭感性与冲动。

是的,没有这些方面,就没有好的音乐创作。

但仅凭这些是不够的。

这里除了有一个音乐感性认识与理论充实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对于音乐遗传基因的把握问题。

比如《好汉歌》就如实地反映了豫东、山东民间音乐的地方性的遗传基因,因此是成功的。

而用羽调式音乐描写汉武帝征服匈奴的历史,就有些不好理解。

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汉族音乐普遍是徵调式,羽调式多在兄弟民族地区;这两种调式甚至反映了不尽相同的民族性。

在汉武帝时代,羽调式音乐是不是汉族音乐的代表性调式?

据今所知,羽调式音乐是在汉唐时期,特别是盛唐时期,蒙古乐、西域乐、印度乐相继传入中国以后,才在文人中逐渐传开,并反映到宋人词调中,后又影响到南北曲、高腔、昆曲和有些地方的民歌中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表现汉武帝征服匈奴的音乐用什么调式更为合适,应该是好回答的问题。

“五态、四径、三线”就是认识与把握音乐遗传基因的具有不同内容与不同含义的三方面概念。

“五态”是音乐遗传基因形成的客观条件,包括地态、心态、史态、语态、乐态。

“四径”则是认识遗传基因本身的主观组件的途径,包括旋律线、音阶调式、节奏腔式、基本结构。

“三线”是音乐遗传基因的板块分布,分为南北两大板块、北方的西北与东北两大板块以及汉族与兄弟民族两大板块。

弄清楚音乐的遗传基因,就可大体上把握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诸多情况。

(有删改)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遗传基因使音乐具有不同的民族属性、地方属性与家族属性,使之呈现不同形态。

B.陕北民歌《赶牲灵》,既具有黄土高原的地方属性,也具有中华民族的民族属性。

C.传统音乐是在传承中发展的,传承离不开遗传基因,发展中可以融合其他的音乐。

D.作者认为,用羽调式音乐描写汉武帝征服匈奴的历史,虽不好理解,却是合适的。

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民族属性和地方属性两方面谈音乐的遗传基因,并具体论证两者的关系。

B.文章以《天涯歌女》等作品作为立论的事实依据,论证了音乐具有地方属性。

C.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好的音乐创作应该把握音乐的遗传基因。

D.文章在谈好的音乐创作时还提及感性认识、理论充实的问题,使论证更严密。

17.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把握音乐遗传基因的意义。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材料一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依据分步实施、不断跨越的原则,经过10年酝酿,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探月工程决定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绕”,即自2004—2007年实施嫦娥1号绕月探测工程,发射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阶段为“落”,即自2007—2012年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

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第三阶段为“回”,即自2012—2020年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

预计2017年前后发射一颗可以返回的月球软着陆器。

(摘编自平树《中国探月工程大写意》,《中国航天》2007年第11期)

材料二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

“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摘编自冯华、蔡金曼《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人民日报》2018年12月9日)

材料三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月5日报道:

中国发展“太空丝绸之路”,登月标志着扩张进入新时代。

中国一枚航天器本周成功从月球背面传回信号,充满自豪的国家媒体迅速称此为中华民族迈出的“一大步”。

这是对冷战时期太空竞赛获胜者阿姆斯特朗话语的刻意重复,也带有明显的警告意味:

中国正迅速成为全球太空强国,应更加受到尊重。

自2013年开始建设耗资巨大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网络以来,中国并不仅限于在全球开展公路、铁路和机场建设,还投资兴建了遍布全球的太空网络,中国国家航天局在澳大利亚、基里巴斯、智利、瑞典、纳米比亚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地面站。

据信,中国还在肯尼亚和委内瑞拉兴建了其他设施。

类似登月这样令人膜拜的成就提醒人们,中国正在迅速赶超西方。

华盛顿传统基金会专家成斌认为,中国正在投资大型太空项目,这反映出中国已成为美国真正的对手。

他说:

“中国载人登月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是否可能的问题,这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1月7日)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其基本理念是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中继通信指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实现的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全方位、高质量通信。

C.嫦娥四号任务包括“鹊桥”中继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运行,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阶段性任务,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

D.“鹊桥”中继星是一颗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在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运行。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及探测器“嫦娥”的按序命名,清楚地表明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宏伟的系统工程。

B.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是首次在月球背面开展各项探测、巡视等研究工作,完成这项工作对中国航天界的科学家来说是一次挑战。

C.为顺利实施“太空丝绸之路”计划、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邀请荷兰、德国、瑞典、沙特等四个国家共同完成嫦娥四号任务。

D.用“鹊桥”“嫦娥”等命名探月工程中的卫星及探测器,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传说,这也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20.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载人登月只是时间问题”的依据。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一个舞台都有主角。

当好主角需要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附加题

(时间:

30分钟 满分:

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

此书则佑自言征于人事,将施有政,故简而有要,核而不文。

观其分门起例,由食货以讫边防,先养而后教,先礼而后刑,设官以治民,安内以驭外,本末次第,具有条理,亦恢恢乎经国之良模矣。

《书》曰:

“学于古训乃有获。

”为国家者立纲陈纪斟酌古今将期与治同道而不泥其迹则是书实考镜所必资岂以供博览而已哉!

爰揭之以告读是书者。

(选自《通典·附录一》)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23.材料中的《书》指《    》,是我国    家经典之一。

(2分)

24.请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