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4800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docx

《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docx

鄱阳县周家村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

鄱阳县珠湖乡周家村

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

第一章鄱阳县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一、规划背景和产业现状

(一)鄱阳县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全县建设旅游大县步伐的不断推进,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已打造出一处处乡村旅游景点,如竹溪三岛、虎山渔村、蛇山渔村等景点,使之成为全县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鄱阳县旅游资源丰富,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及相关部门的精心策划下,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各乡村旅游景点都各具特色,并已连成一条条全贯穿整个景区的精品旅游路线。

(二)珠湖乡旅游发展状况

珠湖乡是紧邻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旅游乡镇,根据全县建设旅游大县的要求,结合珠湖乡实际,该乡紧紧围绕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战略部署,乡村两级干部职工正着力于打造别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使之成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的精品旅游路线。

目前,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正着力于珠湖周边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打造,预计到2013年,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将以赵家、周家、蛇山乡村旅游将正式成型,并投入市场。

二、市场分析

(一)旅游资源分析

珠湖周家村座北朝南,全村人口约1100人,与鄱阳湖神像隔湖相望,该村村内现有8个串堂班,2支舞龙队伍,多支腰鼓队和秧歌队,乡村文化气息浓厚,环境优美,旅游价值极高,是城区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地。

在周家村的东畔,有着大片的区位优势极其明显的农耕地块,除了正在实施规划的莲花洲生态旅游园项目外,如若在此建设饶河戏曲基地,将为整个湖畔旅游注入浓重的人文民俗气息血脉,村内拥有30余亩养殖水面,,利用现有的池塘,在此大量放养渔业资源进行垂钓抓捕活动,让久在城市里的游客,尽情体验野性的魅力,释放天性,驱散工作所带来的压迫感,对鄱阳的旅游具有着极大的拉动作用。

(二)客源分析

1、基础客源市场:

环鄱阳湖周边城市参观客源市场;

2、重点客源市场:

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城市群到乡村休闲客源市场;

3、机会客源市场:

北京、四川、云南等西南、西北地区客源市场。

三、发展潜力

(一)有利条件

1、旅游资源优势

周家村乡村旅游资源具有资源景观的独特性,尤其是其独特的乡村特色及浓厚的文化氛围,具有旅游功能性价值,资源的密度和地域组合较好,具有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2、区位交通优势

周家村位于鄱阳县东北面,地处鄱阳湖国家湿地线路核心地块,拥有极佳视野,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乌金汊码头隔湖相望,距县城仅16公里,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二)存在的问题

周家村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有:

资源基本类型同质性问题突出,可能限制区域旅游业综合水平的提高;人文旅游资源受损严重;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旅游资源较难转化成为产品。

第二章规划思路

一、基本思路与目标

依托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资源优势,通过打造鄱阳湖文化体验示范村,连接湿地公园各景点组成旅游线路,借势打造成为集“吃、住、游、娱”为一体的服务型乡村旅游片区。

通过对文化、鱼类资源及农产品资源的整合,在文化、渔俗生体验度假区的基础上向“养生健康度假”主题乡村旅游产品升级,主打“养生”品牌,构建“吃生态养生餐,住文化风情村,游名胜风景区,购绿色渔产品”的产品链。

主要建设能一次性接待游客1000人的鄱阳湖戏曲大观园,打造融戏剧表演、传统捕鱼互动、特色渔俗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文化体验示范村,打造鄱阳县乡村旅游样板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原则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坚持开展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利益联结、股份合作、滚动发展;坚持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与科学合理开发,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同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乡村旅游的发展部署。

(二)市场导向原则

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乡村与企业自主经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

(三)产品系统化原则

开展乡村旅游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开发时注意生态环境和景观的保护,注意并尽量减少过分商业化等对景点的不利影响,保护旅游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产业化经营原则

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类型;借助己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与农村旅游扶贫相结合,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品,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

第三章建设布局与目标

一、扶贫建设布局

(一)核心建设区

主要建设内容为鄱阳湖戏曲大观园,聘请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

1、鄱湖曲苑。

规划建设一座戏曲大观园,融戏曲、茶艺于一体,集合鄱阳独特的乡村饶河戏表演形式,制作一台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乡村戏曲表演,供游客观赏。

节目编导要体现游客的互动性和文化的渲染力。

(二)积极建设区

2、渔俗体验产品:

主要配套两大体验项目。

一是渔村风俗体验。

以舞龙、秧歌、龙舟竞渡为主要内容,让游客参与表演,体验鄱阳湖渔俗文化带来的乐趣。

二是鄱阳湖大网捕鱼表演。

组织村民,开展大网捕鱼表演,让游客直接参与,使游客享受捕鱼乐趣。

(三)一般建设区

3、配套工程:

主要结合生态渔村建设实施两大工程。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村内改水改厕等工程,同时对村内房屋外观进行整体提升,对严重影响视觉的房屋配套设施进行拆除。

二是环境提升工程。

建设村内地下排污沟,对地下污水进行统一收集,采取生态渔村生物污水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

二、建设目标

(一)产业目标

在规划期内,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利用2-3年时间,将乡村旅游业培育成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重要组成部分。

到十二五末乡村旅游人数增加到5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

(二)景区建设目标

到2012年,力争让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人次达到或超过100万,全面提升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乡村旅游品牌和形象;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社会效益目标

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就业、扶贫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效益作用进一步发挥,预计2015年乡村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到0.2万人以上。

(四)可持续发展目标

重要历史文化、特色村寨、自然生态等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3年建成生态环境优良的乡村旅游区。

第四章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一、资金概算

(一)总投资及构成

周家鄱阳湖文化体验示范村乡村旅游扶贫总投资5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部门行业资金130万元,开发单位自筹资金220万元。

二、资金筹措

(一)、财政拨款。

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建设;政府的引导投资,会对私营经济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形成多方投资的发展局面。

(二)、整合部门行业各渠道资金。

对来自不同部门和渠道的资金、扶贫资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以及环保、生态建设、教育等方面的资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整合,有意识的加强乡村旅游的倾斜,以促进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完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大旅游。

(三)、改善投资环境。

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投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乡村旅游开发。

(四)、启动和引进民营资金投入。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投资乡村旅游产品建设,特别是乡村度假、休闲娱乐业的开发,鼓励乡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并做好旅游投资项目的推介和引导工作,鼓励帮助民间资金投入旅游业。

三、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田园景观、农耕活动以及农耕文化等乡村特有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吸引都市人群回归自然和乡土,享受返璞归真的农耕活动和文化趣旨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是农村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举措。

合理开发周家村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民增收,对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效益和十分显著。

(二)社会效益

通过“十二五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规划”项目的全面实施,将极大地改变湖区周边乡镇贫困落后的面貌,加速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产业调整,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企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养老产业的联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环境效益

通过“十二五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规划”项目的全面实施,不断加大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将得到合理利用,乡村旅游的环境效益明显。

周边乡镇将由原来旱涝化比较严重乡镇发展成为充满绿色的田园风光的环保型旅游乡镇。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建立工作机构

为了加强周家村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建立以湿地公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云南同志为组长,分管规划建设的的副总经理丁红星同志为副组长,珠湖乡党委、政府有关人员、周家村两委、村级能人为成员的周家村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各项日常工作。

(二)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领导联系制度。

各有关人员务必深入项目点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落实旅游扶贫项目。

组织召开群众动员大会,对周家村鄱阳湖文化体验示范村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建设内容与规模、管理方式、扶持政策、管护制度等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实施与管理的积极性,发挥项目点农户参与项目实施的主体作用;加强调查研究,要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政策与资金保障

(一)、旅游扶贫政策支持

安排旅游扶贫资金110万元,90万元用于鄱湖曲苑基础设施建设和节目编排等工作,20万元用扶持旅游配套产业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支持

主要调集资金用于示范村生态旅游码头建设。

(三)游客组织支持

示范村建成后,纳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基础旅游线路,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一同开展推介营销。

(四)税费政策支持

对示范村经营类项目,各部门一律免费办理各类营业执照,经营产生的税收全部返还到经营主体,用于支持项目的再投资。

三、人力资源保障

在十二五期间,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将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使乡镇旅游人员素质明显增加,这将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乡村旅游提供强劲的人力资源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