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5265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八年级物理月考复习题及答案

1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2小明进行了如下四次测量,其读数正确的是(  )

A.

B.

C.

D.

物体的长度为5.23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1N温度计的示数为-7℃物体的质量为25g

3如图所示中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

A.刻度尺A:

3.80cm,刻度尺B:

3.80cm

B.刻度尺A:

3.80cm,刻度尺B:

2.8cm

C.刻度尺A:

2.80cm,刻度尺B:

2.80cm

D.刻度尺A:

2.80cm,刻度尺B:

2.8cm

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2013•乐山)5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

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v甲=S甲/t甲=1.6m/8s=0.2m/s

乙的速度v乙=S乙/t乙=1.2m/12s=0.1m/sv甲>v乙,故A错误.

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

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2011•湘潭)6由图中轮船和码头上的红旗飘扬,可以判定轮船是(  )

A.靠近码头

B.可能静止

C.远离码头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

首先根据码头上的红旗的飘动方向,确定此时的风向;然后根据船上红旗飘动的方向与风向相反,说明船是顺风行驶,并且船速大于风速.

解答:

解:

假设图中方位是左西右东,由码头上红旗的飘动情况可以确定此时刮的风是西风;而船上红旗向西飘动,说明船是向东行驶,即顺风行驶,并且船速大于风速.故选A.

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

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

解答:

解:

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

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B两图的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和乙是静止的;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不符合题意;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

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符合题意.故选D.

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

D.5s-7s内,小车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分析:

求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相对应的时间,根据V=S/t

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就是平衡力;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直线.

解答:

解:

A、由图象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V=S/t=2m/5s=0.4m/s所以A是正确的;

B、由图象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小车的平均速度V=S/t=6m/7s=0.86m/s所以B是错误的;

C、由图象可知,在2s-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的,静止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受到的就是平衡力,所以C是错误的;

D、由图象可知,在5s-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就是平衡力,所以D是正确的.故选A、D.

8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2.54秒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  )

A.3.81×108m

B.7.62×108m

C.2.6×108m

D.8×108m

分析:

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激光信号到达月球后又被月球反射回来.此时激光经过的路程是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两倍,故要求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用公式s=vt求出激光经过的路程后还要除以2.

解答:

解:

已知光速为:

v=3×108m/s,

激光信号在地球向和月球间往返所用的时间为:

t=2.54s,

激光信号通过的路程为:

s=vt=3×108m/s×2.54s=7.62×108m,

故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为:

s/2=7.62×108m/2=3.81×108m.

9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他和山崖CD间的A处有一爆破点A.当A处发生爆炸,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s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2s后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则(  )

A.BD间距离为850m

B.AB间距离为255m

C.BD距离为1190m

D.AD间距离为680m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根据S=Vt,求出各个时间段内声音传播的路程得出各点间的距离.

解答:

解:

AB之间的距离就是声音1.5s传播的距离,SAB=Vt1=340m/s×1.5s=510m;

声从发生到我们听到第二次爆炸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AD加上DB,声音传播的时间是1.5s加上2s,

BD间的距离,SBD=(340m/s×(1.5s+2s)+510m)/2=850m;故选A.

10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之比为3:

2,所用时间之比为4:

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1:

1

B.1:

3

C.6:

5

D.5:

6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比例法;赋值法.

分析:

方法一:

根据公式s=vt将速度、时间的比值代入,求出路程之比;

方法二:

将速度、时间之比分别赋值,算出路程,求出路程之比.

解答:

解:

方法一:

根据题意,

v甲:

v乙=3:

2,t甲:

t乙=4:

5,

由公式s=vt得:

s甲:

s乙=v甲t甲:

v乙t乙=3/2×4/5=6:

5

方法二:

设甲的速度为3m/s,则乙的速度为2m/s,甲运动的时间为4s,乙运动的时间为5s,甲的路程:

s甲=v甲t甲=3m/s×4s=12m,乙的路程:

s乙=v乙t乙=2m/s×5s=10m,

甲乙运动路程之比:

s甲:

s乙=12m:

10m=6:

5.故选C.

11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

A.1025米,175米

B.600米,600米

C.1000米,200米

D.850米,350米

分析:

人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是声音到达较近的峭壁再反射回来的时间;

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2是声音到达较远的峭壁再反射回来的时间;

设探险者到较近的峭壁的距离为s1,则探险者到较远的峭壁的距离为s2=1200m-s1,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求出探险者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和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2,根据t2=t1+5s列方程求解.

解答:

解:

设人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到较近的峭壁的距离为s1,则t1=2S1/V=2S1/340m/s

设人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2,到较远的峭壁的距离为s2,则s2=1200m-s1,t2=2S2/V=2(1200m−s1/340m/s,

由题知,t2=t1+5s,即:

2(1200m−s1/340m/s=2S1/340m/s+5s,

解得:

s1=175m,s2=1200m-175m=1025m.故选A.

12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0.5min内是起动阶段,运动越来越快,已知它在起动阶段的最后2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则汽车在这0.5min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  )

A.等于5m/s

B.大于5m/s

C.小于5m/sD无法判断

D.无法判断

分析:

已知起动阶段的最后2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可求这时的速度,这时的速度最快.解答:

解:

在起动阶段的最后2s内的速度V=S/t=10/2=5m/s.

全程的时间是30秒,从静止开始全程平均速度一定小于最快速度.故选C.

13唐朝大诗人李白根据北魏散文家郦道元的“朝辞白帝,暮宿江陵”的句子,写成千古名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则该船的平均速度约(  )

A.41.67km/h

B.83.33km/h

C.20.83km/h

D.166.67km/h

分析:

从诗句“千里江陵一日还”找出船行驶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根据V=s/t求出船的速度;需要注意的是船行驶的路程应该是从白帝到江陵约1000里,从朝到暮约12个小时.解答:

解:

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知:

船行驶的路程S=1000里=500km;船行驶的时间t=12h;

该船的平均速度V=s/t=500km/12h≈41.67km/h.故选A.

14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

解:

吹哨子时,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所以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音调;故选A

15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

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

解:

A、物体振动发声后需要通过介质传播才可以听到声音,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此频率超过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超声波,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分析:

解决此题需掌握:

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解答:

解:

A、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不同乐器、不同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

1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8“4.20”雅安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抗震减灾刻不容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伴有超声波

B.废墟中自救时,用砖敲打墙壁,利用固体传声效果好

C.闻到防疫消毒剂气味是扩散现象

D.救援时用红外线生命探测仪探测生命迹象

考点: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超声波与次声波;红外线;扩散现象.

专题:

声现象;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的产生;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与气体中传播;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可以应用红外线生命探测仪探测生命迹象,帮助搜寻幸存者.

解答:

解:

A、地震发生时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故A错误;

B、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废墟中自救时,用砖敲打墙壁,利用固体传声效果好,故B正确;

C、消毒剂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空气中充满消毒剂分子,因此能闻到消毒剂气味,这是扩散现象,故C正确;

D、救援时用红外线生命探测仪探测生命迹象,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1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分析: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C、蝙蝠应用超声波进行定位与探测;

D、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

解: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正确;

B、宇航员利用电磁波进行交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蝙蝠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故D错误;故选A.

20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解答:

解:

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可知,声音传播的介质决定着声音的速度,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

21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分析:

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

解:

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2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1/15秒,据此,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A.大于11.3米

B.小于22.6米

C.小于11.3米

D.大于22.6米

分析: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1/15秒,回声传播是一个出去又返回的过程,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1/30秒,根据公式s=vt可计算路程.

解答:

解: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s=vt=340m/s×1/30s≈11.3m.

因时间必须大于1/15s,故距离必须大于11.3m.故选A.

23下列哪一个因素会影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A.声源种类

B.响度大小C.音调高低D.空气温度高低

分析: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除与介质种类有关外,还与介质的密度、温度有关.解答:

解: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除与介质密度有关外,还与温度有关.故选D.

24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从波形上显示为排列密集;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从波形上显示为偏离平衡位置远;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

解:

甲、乙的波形特点是:

(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幅度也相同,则响度也相同;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图中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

25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城市道路的隔声板

C.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

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

解: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 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不符合题意;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

26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

A.减弱回声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增强响度

分析:

当声音在房间内传播时,遇到墙壁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从电影院的大剧场与普通房间的区别结合人耳分辨回声与原声的条件来突破此题.

解答:

解:

电影院的空间距离较大,当声音在剧场内传播时,遇到墙壁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由于剧场较大,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的时间差会大于0.1S,人耳会分辨出来,这样就会造成剧场内的声音非常嘈杂,使人听不清楚原声.所以将剧场的墙壁修得粗糙不平,以此来减弱声音的反射,使人能听清楚原声.

综上分析.故选A.

27在电视剧中,双目失明的武林高手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他有特异功能

B.他是根据回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C.他的眼睛根本没有失明

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判断声波传来的方位

分析:

解答此题时,主要是理解双耳效应的概念,所谓的双耳效应就是:

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也不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

解答:

解: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主要是因为声音传到武侠者的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他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A、B、C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28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A.

B.

C.

D.

考点:

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根据各标志牌的含义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解:

A、禁止掉头行驶,不合题意.

B、交通标志牌,图中的“20t”表示车辆限载20吨.不合题意.

C、标志表示禁止鸣笛,符合题意.

D、限速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80km/h,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读图,图1:

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500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5min10s(或310s)图2:

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2N

根据秒表的使用方法,读出秒表上分针和秒针的示数,然后相加,即是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

测力计的读数,只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然后直接读数就行.

解答:

解:

由图1知:

图中秒表短针指在5与6之间,读数为5min,比5min多的秒数从长针读出,长针指示的位置读数是10s;

短针示数加长针示数的和为5min10s,即为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

由图2知:

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是5N,则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测力计示数为2.2N.

故答案为:

(1)5min10s;

(2)2.2N.

点评:

本题考查秒表和测力计的读数,注意秒表的长针是秒针,短针是分针;看清分度值和量程,不需要估读.

2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3min38.3s.

分析:

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

解答:

解:

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

小表盘的指针在3分钟到4分钟之间,且超过3.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38.3秒.

故答案为:

3;38.3.

3如图是某运动员训练时的s-t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1)运动员在AB段处于(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OA段运动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运动的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km/h

解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要看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没有移动距离,如果移动了距离就说明物体在运动,否则,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

(2)因OA段和BC段的图象都是直线,说明物体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可以选取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比较运动速度的大小;

(3)读出总时间和总路程,利用公式v=S/t

计算.解答:

解:

(1)由图象可知,在AB段,物体没有移动距离,故处于静止状态;

(2)假设物体都运动了6min,由图象得,OA段移动的距离为2.0km,BC段移动的距离为3.0km-2.0km=1.0km,故OA段的速度要大一些;(3)由图象得,总时间t=15min=0.25h,总路程s=3.0km,根据公式得,

平均速度为v=S/t=3.0K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