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552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8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docx

利用其中一个等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国内价格为每桶25.44美元。

(3)国内石油生产者将获益。

他们得到了以图中面积a代表的生产者剩余。

国内石油消费者将受到损失,即由图中面积a+b+c代表的消费者剩余。

7.答:

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有5个条件: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如果5个条件同时成立,那么,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国际贸易是不可能发生的。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

(2)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5/4=PX/PY。

因为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进口Y。

出口1000个单位的X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

贸易三角形即可划出。

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因而,古典学派的生产函数一般形式可写成如下形式:

Q=F(L)

因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故根据规模收益不变的定义,对任意的常数λ>

0,则有:

F(λL)=λF(L)

由于λ可任意取值,不妨令λ=1/L,则:

F

(1)=(1/L)F(L)

上式左边是一常数,它表示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而右边则表示平均劳动产出,即平均劳动生产率。

由等式可知,平均劳动生产率是固定不变的。

令a=F

(1),上式整理后,可写成下列形式:

F(L)=aL

由上可知,古典生产函数实际上是线性函数形式,其中线性系数a表示劳动生产率。

(1)在第一种情况下,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种情况下,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种情况下,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四种情况下,A国和B国在两种商品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

(2)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4单位小麦:

3单位布

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1单位小麦:

2单位布

国际交换比例——4单位小麦:

4单位布

1/2<

PW<

4/3

A国用4单位小麦换B国4单位布:

A国在国内4单位小麦换3单位布,获利1单位小麦;

B国在国内4单位布可以换2单位小麦,获利2单位小麦。

先国际交换,在国内交换

(1)B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它生产一瓶酒需要更少的工时。

B国在奶酪的生产上也具有绝对优势——它生产每一公斤奶酪所需要的工时数也更少。

(2)A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在无贸易情况下,A国的奶酪相对价格为每公斤奶酪2/3瓶葡萄酒,在B国为2/5。

写出生产可能性曲线方程,画图,并根据消费量确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

(4)开放贸易后,A国出口葡萄酒而B国出口奶酪。

如果均衡自由贸易价格为每千克奶酪等于1/2瓶葡萄酒,A国完全专业化于葡萄酒的生产而B国完全专业化于奶酪的生产。

(5)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生产200万瓶葡萄酒。

如果它出口100万瓶,它便消费掉l00万瓶。

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200万千克奶酪。

B国生产500万千克奶酪。

如果它出口200万千克,它便消费掉300千克。

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100万瓶葡萄酒。

画图分析比较直观。

(6)两国均从贸易中受益。

两国都能够消费掉比本国生产能力所能提供的更多的两种商品的组合(自由贸易消费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两国均达到了更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李嘉图模型中,国际贸易可提高各国的实际工资水平。

现实中任何以国家间工资水平差距悬殊为理由反对自由贸易的思想都是站不住脚的。

假定:

封闭条件下,所有市场(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因此,两个部门名义工资相同,并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价值。

(1)数学证明。

①名义工资水平。

在李嘉图模型中,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劳动生产率。

②实际工资水平。

③贸易后的情况。

A国完全生产X,名义工资水平发生了变化。

因为,

所以,

贸易后,A国相对于出口X的实际工资水平没有变。

但相对于进口商品Y而言,实际收入提高了。

(2)从预算线角度的分析。

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实际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对于消费者来讲,实际收入水平可以用预算线来衡量。

预算线的上移说明了A国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

n个国家发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是至少有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技术差异。

和两个国家的情形相同,当所有国家不存在技术差异时,任一国家都没有动力去参加国际贸易。

设,a1、a2、…、an表示n国家X商品的劳动生产率,b1、b2、…、bn表示n个国家Y商品的劳动生产率,那么,n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从大到小排列为:

(2.7)

这样,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就满足了,发生的充分条件为贸易条件位于最大和最小的比较优势之间:

(2.8)

如果RS与某一国的比较优势相同,则该国将不参与国际贸易。

如果一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大于RS,而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小于RS:

(2.9)

一旦条件(2-9)满足,我们说比较优势高于RS的国家将专业化生产X,而比较优势低于RS的国家将专业化生产Y。

这个结论可以用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图形来直观解释。

n个国家的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见下图。

例如,从整个经济都专门生产X开始,将商品X转换成为Y的最优方案是先沿着第n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接着是第n-1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直持续到第1个国家。

下图描绘了5个国家的转移曲线,图中的国际贸易价格为tagθ,以Y商品来度量的世界实际收入Q为:

(2.10)

Q的最大点在E点达到。

从图中得到,国家1、2和国家3专业化生产X商品,国家4和国家5专业化生产Y商品。

第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在下图中,B国是小国,PA是A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也是贸易后的相对价格。

这意味着B国能够进口足够少量的商品X而不影响A国的PX/PY。

B国得到了与A国交易的全部好处。

假设B国进口OX1的X,贸易前需要出口OY1的Y,贸易后需要出口OY2的Y,获得了Y1Y2的Y的利益。

OCA

Y

PA=PW

OCB

Y1

Y2

X1

XE

O

X

练习与思考第1题图解

为了推导出提供曲线上的进口需求弹性,引入下图。

进口需求弹性η是进口商品Y需求量变化百分比除以Y的相对价格变化百分比而得。

Y的相对价格是指为了获得1单位的Y商品而必须放弃的出口商品X的数量。

在图3-7中,Y/X=BP/OB,dX/dY就是提供曲线上切线的斜率,等于AP/BP。

因此:

在图(a)中,η的绝对值大于1,富有弹性;

在(b)中,η的绝对值小于1,缺乏弹性;

在(c)中,η的绝对值等于1,单元弹性。

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由于要素丰富程度相同,无法进行贸易;

美国出口黄油进口武器。

因为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进口增多,美国工人的工资就会下降,由此工会组织反对。

与此同时,工资的下降和资本收益的上升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

(1)1/2;

(2)1/4;

(3)南非资本丰裕;

(4)尼日利亚劳动丰裕;

(5)采矿;

(6)劳动。

4.证明:

只要下面公式成立,可以得出要素价格均等的结论了。

已经假设,A、B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即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时,投入系数是相同的。

但是,X产品与Y产品的资本一劳动比是不一样的,即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是不同的,在假设中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获得公式等于0的结果,就只能是

,即要素价格比相同。

因此,国际贸易之后,在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同的条件下,要素的价格趋同。

要素价格趋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理论的推导,在国际贸易现实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一定理很难充分实现,只是一种趋势。

5.证明:

若生产函数Q=F(K,L),规模收益不变,那么根据定义,有:

(1/L)F(K,L)=F(K/L,1)

令f(k)=F(K/L,1),则F(K,L)=Lf(k),根据边际产出的定义,有:

由于K=K/L,因此:

劳动、资本的边际产出与所使用的劳动、资本的绝对量无关,只取决于资本——劳动比率(k)。

一般来说,悲惨增长的出现通常需要以下几个前提条件:

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显著增加;

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8.答:

(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9.答:

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

而大国经济增长后的福利效应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10.答:

(1)A国经历着偏向出口的增长。

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会增加,A国的小麦产业将衰落(罗伯津斯基定理),该国将从B国进口更多的小麦。

由于A国是小国,其小麦价格将不会发生变化,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2)B国出现偏向出口型衰落,两国之间的贸易量将下降。

由于贫困化增长得到扭转,B国的经济福利水平会提高。

随着小麦供给的下降,贸易条件的变化将有利于该国。

尽管B国经济福利会提高,但这是人类灾难的结果。

11.答: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劳动这种公共生产要素的增加会给劳动市场工资带来压力。

失业的劳动力愿意以较低的工资工作,两个生产部门也会在较低的工资下增加劳动投入。

这种改变会使得两个部门的产量都增加,增加的幅度取决于各自的生产函数;

劳动的实际收入将下降,而两个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将上升。

12.答:

若某一特定要素增加,那么使用该特定要素的部门的产量将提高,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公共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将上升,增加的这种要素的实际收入变化不确定。

13.答:

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上升;

进口竞争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下降。

14.答:

钢铁价格上升将使劳动流向钢铁生产部门,使得钢铁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下降,钢铁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收益率)上升,钢铁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的实际收益率也上升。

大米生产中使用的土地劳动比上升,故大米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都下降。

15.见下表

表1H-O模型与特定要素模型的比较

H-O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

提出者

俄林、萨缪尔森

萨缪尔森、琼斯

长短期分析

长期分析

短期分析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基于商品要素密度的差异

因为要素的特定性或不流动性

现实性

现实性弱

更接近于现实

16.答:

当PX和PY以相同比率发生变动时,不会使模型中的其他因素产生实际的变化。

工资率和价格以同比率上升,所以实际工资率,即工资率和产品价格之比,没有受任何影响。

各部门雇佣的劳动量不变,实际工资率不变,因此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也没有变化。

总之,任何因素都与价格变化前一样。

这一点表明了一条基本原理:

总价格水平的变化不会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

第五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1)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

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越偏好必需品。

(2)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适合。

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

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

4.答:

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

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

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基本结论不会变。

当一个国家收入分配越是平均的时候,本国有代表性的需求所占份额越大,当所有国家的收入分配都非常平均的时候,重叠需求的份额会减少。

但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可能会完全平均的,所以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结论不会变。

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

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

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地位的原因。

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

第六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设,生产函数

式中:

Q表示产量,仅有两种生产要素,K表示投入的资本,L表示投入的劳动力。

设,

如果

则称规模经济;

则称规模不经济;

则称规模经济不变。

又如,生产函数为

A、α、β为常数,且大于零。

则称规模不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对应;

外部规模经济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对应。

当规模经济对厂商来说是一种外部效应,而不是内在的时候,市场结构则仍然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中厂商数目众多,规模很小,厂商行为仍是价格接受者。

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

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

所以,提升产业结构不能操之过急。

(1)外部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某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其平均生产成本会下降。

在自由贸易和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生产将集中于一个地理区域,以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能够扩大其生产规模的地区可以使其平均生产成本降低,更低的成本可以使该地区的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进而又使它们销售出更多的产品,实现更大的增长,并达到更低的生产成本。

最终,生产会在某一低生产成本的国家或地区进行。

(2)两个国家都会从这种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贸易中受益。

重要的效应在于,随着生产集中于某一地区,其平均生产成本会下降。

如果该产业是竞争性的,那么其产品价格将随成本的下降而下降。

在进口国,消费者因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得到的收益要超过由于当地产业停止生产而损失的生产者剩余。

在出口国生产者的供给会随着生产的扩张而增加,尽管这一效应会受到价格下降的抵销。

在出口国,消费者剩余随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因此,出口国可以从两方面受益:

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

(1)A国的消费者从开放贸易中受到两种影响:

第一,随着多种商品的进口,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多品种的外国产品;

第二,进口商品所带来的附加竞争会使本国产品的价格降低,这使该国消费者得到附加的收益。

(2)A国的生产者也会从开放贸易中受到两种影响:

第一,进口加剧了国内的销售竞争,这会促使国内生产者降低其产品价格,而本国产品的一些销售市场会被进口商所占有;

第二,本国生产者接触到了新的市场,即国外市场,它们将能够通过向外国消费者出口产品而扩大销售。

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

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

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已经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

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第七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解:

(1)本国对该商品的进口需求为Q=D1-S1=15-2P,

在自由贸易时,假如世界是均衡的,

那么S=Q,即1+12P=15-2P,解得P=1,如图7-10。

在本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t以后,本国内的价格为P=P*+t,P*表示国际市场价格,此时代表国际均衡的公式相应地改变为

15-2×

(P*+t)=1+12P*,解得

,见图7-10。

征收关税的福利效应。

在自由贸易时,该商品的进口量为:

Q=15-2×

1=13

在本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t以后,该商品的进口量为:

由于征收关税t使进口量减少,国际价格下降

,从而获利

由于征收关税t使国内价格上涨

,国内福利损失为

由最佳关税的定义知,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解得

也就是说,当该商品的关税为91/96时,可使本国获得最大利益。

关税率=

(2)本国进口需求弹性为

自由贸易时

国际供给弹性为,

由于

,即国际供给弹性大于本国进口需求弹性。

根据第

(1)小题知道,国内的消费者承担6/7的关税,出口商仅承担1/7的关税,这就说明了进口国需求弹性较小或无弹性时,进口国消费者要承担大部分关税;

外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时,出口商承担较少的关税。

2.解:

(1)厂商H的利润函数为L1=q1P(Q)-C1q1=q1[8-(q1+q2)]-2q1=6q1-q1q2-q12和L2=q2P(Q)-C2q2=q2[8-(q1+q2)]-2q2=6q2-q1q2-q22。

解之,得q1=q2=2,并且这是唯一的一组解。

因此(2,2)是纳什均衡解,见图7-12。

两厂商均生产2单位的产量,双方都获得最大利润,双方的利润都为=4

(2)由于H国政府对本国出口商提供出口补贴,单位补贴金额为0.5;

F国政府没有对本国厂商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

因此,C1=2-0.5=1.5;

C2=2。

厂商H的利润函数为L1=q1P(Q)-C1q1=q1[8-(q1+q2)]-1.5q1=6.5q1-q1q2-q12和L2=q2P(Q)-C2q2=q2[8-(q1+q2)]-2q2=6q2-q1q2-q22。

解得:

,见图7-13。

H国厂商获得的利润为

F国厂商获得的利润为

,所以H国福利得到改善,H国实行贸易保护要优于自由贸易。

(3)由于两国政府对本国出口商都提供出口补贴,单位补贴金额都为0.5,因此,C1=C2=2-0.5=1.5;

两厂商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L1=q1P(Q)-C1q1=q1[8-(q1+q2)]-1.5q1=6.5q1-q1q2-q12

L2=q2P(Q)-C2q2=q2[8-(q1+q2)]-1.5q2=6.5q2-q1q2-q22。

两国厂商获得的利润为

.

所以,虽然两国厂商的利润都增加了,但是也增加了两国政府的支出,使两国福利恶化,可见两国自由贸易要优于实行贸易保护。

(2)和(3)可看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

但在寡头市场结构下,利润转移效果很容易就会被竞争对手觉察出来,这样一来,竞争对手也会要求其政府采取同样的政策来对付对方,从而爆发补贴战或关税战。

因此,在现实中战略性贸易政策易招致外国报复。

与实行自由贸易相比会导致两国更大的损失,可谓两败俱伤。

农业。

因为在发达国家,农民通常都是一个组织良好和具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群体,他们一直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相当高的有效保护。

比如,欧洲的共同农业政策使得大量的欧洲农产品价格达到世界市场的2倍-3倍;

日本政府有传统的大米进口禁令,该禁令使得日本国内的大宗食品价格超过国际市场的5倍,由于90年代中期的歉收,日本政府才稍微放松了禁令,但到1998年底,尽管遭到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抗议,日本还是决定对大米进口征收1000%的关税。

服装业。

服装工业由两部分组成:

纺织品(纺纱和织布)和服装。

这两个行业,尤其是服装加工业,一直受到发达国家政府的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有力保护。

目前它们在为许多国家制定了进出口的配额多边纺织品协议的管辖之下。

服装加工业有两个显著特征。

首先,它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一个工人只需要很少的资本投入,有时甚至一台缝纫机就可工作,也不需要接受广博的正规教育。

其次,服装加工业要求的技术非常简单:

技术能轻易转移到任何贫穷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