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5707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九中学2021-2021学年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名句积累与运用

(1)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5)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为我们阐释了爱的内涵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作者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精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间的春夏之景。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尽诗人对远隔千里的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天涯游子之悲。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________(朝代)文学家(人名)。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解衣欲睡(________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___)

(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回答作者“解衣欲睡”之时,为何又“欣然起行”?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承天寺夜游所见“月色”?

(不少于60字)

6.有人评价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美景与闲心的遇合。

”请结合本文创作背景,谈一谈你对“闲心”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

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

时有女子买药于康,怒康守价,乃曰:

“公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乎?

”康叹曰:

"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

"乃遁入霸陵山中。

公车①连征不至。

桓帝时,乃备玄纁安车②以聘之。

使者奉诏造康,康不得已,乃佯许诺。

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

至亭,亭长以韩征君当过,方发③人牛修道桥,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康即释驾④与之。

有顷,使者至,夺牛翁乃征君也。

使者欲奏杀亭长,康曰:

“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

”乃止。

康因⑤中路逃遁。

以寿终。

(选自皇甫谧《高士传》中华书局1985年版)

【注释】①公车:

驿站公用的车②玄纁安车:

带着礼品,驾着安车③发:

征调④释驾:

卸下牛⑤因:

趁机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乃佯许诺(__________)

(2)此自老子与之(__________)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顷,使者至,夺牛翁乃征君也。

9.简要分析韩康的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

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

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

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

为什么?

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

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我的物理老师,我的化学老师,我的数学老师,乃至教我们打篮球、跳绳的体育老师,都是苏州城里头名校的名师。

今天再要找到这样一所学校,我以为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讲,本人在文革中受到的教育是“盛宴”,是“满汉全席”。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怪,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这个小小的环境,和大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的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讲课绝对不会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因为在他看来,我讲过的孩子们就一定懂了,不用再去复习的,所以他讲过的课永远是一条直线,起点在哪儿,那么就从哪个地方出发。

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他在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

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面黑板字。

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有相机把那个镜头拍下来,今天装裱在家里,挂在墙上,就是非常有装饰感的、现代性很强的一幅画。

那些老师们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

比如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性格非常缓慢,我的语文老师曾经形容过他说,有一天他的衣服着火了,他首先会问这个火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数学老师。

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

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XX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

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说:

“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

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然后她又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

”然后她又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

”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

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

”在此之间,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

这个反差太大了!

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

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

“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

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

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

“你请进来坐一会儿。

”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

“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你的那些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

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

“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

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

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她说:

“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

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

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

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的道路。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

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

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选文有删改)

10.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稚拙(_____)

(2)臃肿(_____)(3)擦拭(_____)(4)铭记(_____)

11.本文的题目是“回忆我的语文老师”,为什么文章的前面用大量的笔墨写“我”的其他老师?

12.文章回忆了语文老师的哪几件事?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13.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

“丑八怪!

14.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四、名著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操曰:

“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

‘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

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

“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玄德曰:

“未知其详。

”操曰: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减)

15.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_______(人名)。

16.选文中曹操提及征讨张绣的往事,当时他所采用的计谋后来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_。

17.“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18.在中国浩浩的文学长河中,我们搭乘现当代小说的扁舟出发了。

一部部经典作品,犹如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引你注目,给你以惊喜,以震撼。

(1)作家作品我知道

我们学过鲁迅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阿城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

《呼兰河传》的作者为______________;《狼图腾》的作者为___________。

(2)名篇名作推荐

推荐篇目或作品(上题中作品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不少于6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19.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

(1)题目:

我期待的高中生活

作文

(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比较”一词的解释有:

“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和高下。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进行各种比较,于是,有人感叹“人们为什么那么爱比较?

”也有人说“比较有什么不好?

没有比较哪来进步?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不舍昼夜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试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窦”“雉”“鹏”“婵”等字词的书写。

2.苏轼北宋

3.

(1)脱下

(2)想到(3)睡觉(4)共同

4.月色入户,引发了作者的兴致,驱散了倦意。

5.月光照着庭院,好像满院子浮动着清澈、透明的水似的。

翠竹、柏树在庭院里轻轻摇曳,他们的影子黑黑的,就像清澈的流水中晃动的靑荇和水藻。

6.闲心就是平常心、豁达心、是超越世俗功利之心,是成熟的内心。

本文作于苏轼被贬谪的黄州期间,他的心情是比较沉郁的。

但苏轼并没有因此就没有欢乐,他以“闲心”对待逆境。

【解析】

2.试题分析: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3.试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解”:

脱下。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4.试题分析: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解衣欲睡”之时,又“欣然起行”是因为“月色入户”,引发了作者的兴致。

5.试题分析: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承天寺夜游所见“月色”。

描述文章画面,要先把文言文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换成现代白话文。

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

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此题一定要把月光照在庭院上的景物的情形描绘出来。

6.试题分析:

要联系一下创作背景及文章的内容作答。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他的心情是比较沉郁的。

但苏轼并没有因此就没有欢乐,他以“闲心”对待逆境。

所以说这里的闲心就是平常心、豁达心、是超越世俗功利之心。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7.

(1)假装

(2)给

8.过了一会儿,使者的车来到,才知道老人就是韩征君

9.宽容大度、与人为善,有意避名、品格高尚的隐士。

【解析】

7.试题分析:

文言词语义项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与”:

给。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佯”在现代汉语中有“假装”之意,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有顷”“乃”等字词的翻译。

“夺牛翁乃征君也”判断句的翻译。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9.试题分析: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使夺其牛,康即释驾与之”“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等情节与描写说明他有宽容大度、与人为善的性格特征。

参考译文:

  

韩康,字伯休,是京城霸陵人。

常游走于名山大川采药,去长安集市上叫卖,口不二价。

三十余年不变。

有一次,一位女人向韩康买药,为韩康口不二价而生气,说道:

“你是韩伯休吗?

竟然口不二价!

”韩康长叹道:

“我想隐姓埋名,今日连女人都知道我韩伯休,我还卖药做什么!

”于是逃入霸陵山中隐居去了。

  

朝廷连续征召韩康出来做官,韩康都不肯。

汉桓帝时,使者奉命带着礼品、驾着车来请他。

当使者捧着圣旨来到山中草庐时,韩康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出山。

但是他拒绝乘坐官车,自己驾着一辆破牛车,天不亮就先于使者起程。

到了一个驿亭,正逢亭长因奉命为朝廷命官韩征君修路架桥,向民间征召壮丁牲口。

亭长见韩康布衣方巾,驾牛车而来,不认识他,以为是乡村野老,便命手下抢他的牛。

韩康卸下牛就给了他们。

一会儿,使者到了,才知道老人就是韩征君。

使者要斩杀亭长,韩康说道:

“牛是我自己交给他的,亭长有什么罪过呢?

”这件事才作罢。

韩康在路上趁机逃走隐居起来,高寿之年,无疾而终。

10.zhuōzhǒngcāmíng

11.

(1)交代“我”的语文老师出现的大背景。

(2)衬托,用其他老师与语文老师相互映衬,更加突出语文老师的学养深厚。

12.

(1)交代“我”的语文老师出现的大背景。

(2)衬托,用其他老师与语文老师相互映衬,更加突出语文老师的学养深厚。

13.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生气的样子,表现了“我”当时对老师的不满。

14.

(1)高度评价了语文作为学科的重要性和语文老师的重要作用。

(2)表达了对“我”的语文老师的赞美、敬佩之情。

(3)呼应文题,升华主题。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本题中的“铭”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安排材料的意图。

通读全文后再作答。

题目是“回忆我的语文老师”,可文章的前面用大量的笔墨写“我”的其他老师,主要是为了起到衬托的效果,用其他老师与语文老师相互映衬,更加突出语文老师的学养深厚。

这是写主人公常用的手法,也是一种侧面烘托。

12.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语文老师”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与“语文老师”在课上与课下发生的几个事件。

③~④段,回忆语文老师刚开始上课时给我的深刻印象,她的上课方式与众不同,引领我们观察留意生活;⑤~⑩段,具体叙述语文老师批评我的作文,惹怒我后依旧真诚地为我指出原因,让我认识到写作需要的不仅是“才气”。

13.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

体感要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即可。

“一边砸,嘴里一边骂:

‘丑八怪!

’”这是语言描写。

“坐”“望着”“把”“狠狠地砸”“骂”等动词,表明了这是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生气的样子,表现了“我”当时对老师的不满。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作用的把握。

要求学生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呼应文题的作用;在内容上有表达对“我”的语文老师的赞美、敬佩之情,点明主旨的作用。

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

【点睛】

概括故事情节注意两点:

1、纵览全文,宏观把握。

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

要完整正确地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

2、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的题眼,如“哪几件事”中的“事”,“表达了哪些情感”中的“情感”等,这样才能保证答语和题干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不至于答非所问。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15.《三国演义》罗贯中

16.望梅止渴

17.“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三国演义》的阅读理解。

16.本题考查对名著《三国演义》中成语的积累,根据文中记述的主要故事情节,可以进行判断。

平时要注意对成语来源的了解与积累。

曹操回忆“青梅”的往事所演化出来的一个成语是“望梅止渴”。

17.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结论:

操如升龙,跃于云上,统观天下;备如隐龙,藏于波涛,暗藏汹涌。

18.

(1)《故乡》《棋王》萧红姜戎

(2)示例《年轮》推荐理由,表述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一般推荐名著,推荐的是名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如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一书,深刻剖析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这就是思想价值。

运用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这就是艺术价值。

推荐一本经典。

要么关注于经典有价值的思想内容,要么关注于精彩的艺术形式。

要找你读过且最为熟悉的经典来推荐,推荐缘由要准确无误。

本题的开放性较大,可根据自身的日常阅读积累,阐释自己的观点。

符合经典阅读的主要思想,合情合理即可。

19.参考例文

我期待的高中生活

时间好似下雨天屋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匆匆忙忙地掉进了记忆的长河中,一去不复返。

初中生活好似下了一场大雨,在不知不觉中雨停了,美好而又短暂的初中生活也就止步了,离开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我是多么的依依不舍。

但我即将跨入西师高中的大门,成为一名高中生,这一切多么的神秘,像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

转眼间,我从牙牙学语的小孩,摇身一变,将要成为一个高中生,成为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

高中是人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但我只把他当成快乐的高中生活中的短暂的“阴云”。

老师一定是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导师。

虽然我们离开爸爸妈妈的“蜜罐温床”,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因为老师和同学会像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那样关心我,帮助我,给予我前进的动力,使我能像果园里的红苹果那样逐渐走向成熟。

高中的校园是那么美丽动人,好比江南水乡,树木都精神地直挺着,好似一个个驻扎边疆的战士。

老师们是那么有气质,他们的笑容仿佛为这美丽的校园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采。

想必大家还不认识我吧,我叫李敏慧,是一个胖嘟嘟而又活泼可爱的女生,面对生活我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同学我有十万分的热情,面对烦恼我会微笑面对。

但我也有一小小的缺点,希望在和同学们的交往中能慢慢改进。

在新学期来临之际,我有了新的打算,我想快速的融入班集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