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634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净化说课

《水的净化》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说说对本课的理解和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从教材结构来看||,化学从人们常见的物质:

空气、水入手||,再通过宏观物质的性质引入到微观结构的分析||,然后再应用结构理论指导学习物质性质||,如:

碳和碳的化合物、酸、碱、盐等。

同时在溶液及酸、碱、盐部分||,水几乎是主要的溶剂||,无论是配制溶液还是洗涤仪器都离不开水||,可见水是初中化学里十分重要的基础物质。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

(3)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蒸馏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②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③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②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②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

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我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转化为落实三个方面的目标:

 

(1)认知性学习目标:

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知道并能说出水的净化方法。

 

(2)技能性学习目标:

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 (3)体验性学习目标:

通过对水的净化过程的深入探究||,体验到每一滴净水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节水、爱水意识。

3.重点、难点的确立

 在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求初步学习分离混合物||,要初步学会选择仪器、连接仪器以及检验物质||,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

过滤操作||,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初中学生学到目前为止||,大脑里构建的化学知识还很少||,尤其是有关胶体的知识到高中才会接触||,因此我确定的难点是:

明矾吸附与活性炭吸附的区别。

二、教法分析:

1.设计思路:

本节课首先从我们饮用的自来水引入||,继而把学生置于自来水厂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探究水的净化方法的欲望||,通过实验、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水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由水壶中水垢的现象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教会学生利用简单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

由水壶盖上凝聚的水引出了蒸馏水的制备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净化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多做社会调查||,从而理解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2.教学设想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水入手||,以水的净化为课堂主线||,突出两个重点:

过滤操作、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突破难点:

明矾吸附与活性炭吸附的区别||;解决好疑点:

硬水软化的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式授课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践中探究、分析、归纳、迁移||,发展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展示机会||,激发学习热情。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1)学生天天用水||,天天也离不开水||,可谓是相当的熟悉||,但要能表述水的净化过程||,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此引导好学生课前预习很重要。

(2)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生的操作可能会暴露许多问题:

一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有限||,预习没有到位||;二是学生按照生活中过滤的经验||,缺少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因此在实验前让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课前预习||,实验过程中对照视频和投影再次强化操作中的一些要领。

2.学法指导

(1)运用媒体工具||,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2)提供实验条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对于可预见的问题采用集体引导的方法||,个例问题单独指导。

(3)运用归纳方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3.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4.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

 

打开水龙头||,用烧杯接住流出的自来水。

 

激疑:

你知道自来水是怎么得到的吗?

 

 

 

各抒己见

点出课题:

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水的净化。

 

 

 

二、传授新课

 

1.    水的净化

 

 

 

展示:

一瓶浑浊的江水||,一瓶有异味并泛绿的东湖水。

提问:

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边操作边引导观察:

倒出两杯浑浊的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提问: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它更澄清且更快呢?

 

 

 

演示实验:

把适量明矾加入到其中一杯浊水中||,并搅拌||,静置对比观察现象。

讲解明矾的作用。

 

问:

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

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

 

回顾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并将其要领——“一贴二低三靠”投影于大屏幕

 

 

 

回答:

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回答:

烧杯底有些固体颗粒。

上层水更清澈||,下层水较污浊。

 

 

回答:

加明矾

 

 

 

 

回答现象:

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

 

 

回答:

过滤

 

 

 

 

记录并填写学案

 

 

 

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及时巩固||,加深印象||,突出重点。

 

活动与探究

 

组织分组实验

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

讨论并分析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评价: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

检查预习成果||,训练过滤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

 

 

设问过渡

 

 

 

 

改进实验

拿起一杯过滤后澄清的水||,问:

“这样净化的水能不能直接饮用呢?

”(故意将一杯澄清的带异味的水递到学生跟前)

追问:

怎么样除去异味呢?

设疑:

同学们||,前面我们用明矾吸附||,现在我们又用到活性炭吸附||,你知道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演示对比实验:

把明矾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浊水中||,对比观察现象。

另取两只装有滴入红墨水的试管||,向其中一只试管加入活性炭||,对比观察现象||,并与明矾比较。

 

再次追问:

怎样杀菌呢?

 

 

设问:

经过以上操作我们得到了自制的自来水||,你们想不想知道工业净水的过程呢?

回答:

不能||,水里还有细菌||;还有异味。

 

 

 

回答:

用活性炭吸附

 

 

 

 

 

回答:

水变得澄清、透明||,但红色没有退去。

 

回答:

红色退去||,活性炭有吸附性。

 

 

 

回答:

消毒

 

 

观看视频

 

 

 

 

 

 

 

 

 

 

 

对比实验||,视觉冲击力强||,容易突破难点。

 

 

 

 

 

模拟真实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小结

 

承前启后

 

 

 

2.    硬水与软水

 

多媒体投影自来水厂的生产流程。

 

 

总结:

经过静置、沉淀、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澄清、透明的水是不是纯水呢?

能不能直接饮用呢?

如果要饮用自来水||,一般怎样处理?

展示:

拿出两个水壶(一个新的||,另一个结满水垢)请同学们观察有何不同。

讲解水垢形成的原因||,过渡到软水与硬水||,投影软水与硬水的概念。

创设问题情景:

怎么区别软水与硬水?

 规范其表述方式。

看后简要说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回答:

不是||,里面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

 

回答:

不能||,应该煮沸后饮用。

 

学生惊讶||,迫切的答出观察到的不同

 

 

 

 

回答:

加肥皂水。

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阅读探究

 

 

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

你知道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哪些麻烦吗?

 

设问:

如何使硬水软化呢?

摆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

设问:

你知道它的原理吗?

讲解蒸馏的原理||,视频播放实验室制取少量蒸馏水。

 

阅读教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56页内容||,了解硬水有哪些危害。

讨论并交流

回答:

煮沸||,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蒸馏等。

 

 

回答:

汽化和液化。

 

观看并记录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小结]

1.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把浑浊的江水转化成了纯净水||,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不同程度净化水的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深的体会是┅┅?

 

 

完成《学案》

 

思考||,回答……

 

学生逐步归纳得出结论||,建构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3水的净化

1.净化水的方法  

沉淀、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吸附、蒸馏                                        

2.硬水和软水

⑴区分方法:

取样于烧杯中||,加几滴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的情况。

⑵硬水软化常用方法:

煮沸、蒸馏等。

五、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

(1)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围绕着水的净化这条教学主线||,脉络清晰||,通过实验设计和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了重点||,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通过改进设计对比演示实验||,通过视觉冲击力比较明矾吸附和活性炭吸附现象的不同||,很好的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

(3)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运用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并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学案||,并对实验经验不足的学生个别指导。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2.不足之处:

(1)本节课强化和规范的应该是过滤操作||,但对学情分析不充分||,学生的操作五花八门||,滤纸有平放在漏斗中的||,有窝成一团堵住漏斗口的||,有折不成形||;尤其出乎意料的是||,倒浊水的方式更多样||,有学生把浊水悬空直接倒在滤纸上。

(2)课堂实际授课时间分配不合理。

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且过滤操作花费时间较长||,导致课堂小结不充分||,学生意犹未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