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6494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高三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

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

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

“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连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李一笛

刘强盛

李一笛,原名李谟。

幼年学笛于西域异人,开元年间凭一支竹笛闯荡长安教坊,技压西门追烟、柳如影、张野狐等高手,成为教坊首席乐师,声名直追李龟年、马仙期等大师,朋友赠匾“李一笛”。

那年,他十九岁。

李一笛成名后,长安显贵争相重金宴请。

李一笛约法有三:

境不佳不吹,客不雅不吹,一次只吹三曲。

一日,李一笛因故宿于越州。

寓居客栈的十位进士闻讯,醵资相请,会于镜湖水云阁,并约定各带一客捧场。

那夜,云疏,月晕,风清,湖面如镜,澄波万顷,静影沉璧。

李一笛身着一袭水纹银袍,立于水云阁中,举目环视:

客人倒也俊朗雅致——只是东南角那褐衣老者佝偻席地,似一乞丐。

他皱了皱眉头。

轻云闭月,微风拂浪,波澜陡兴。

李一笛轻启朱唇,吹出一曲《临江仙》,和风飒飒,氤氲齐开,暗香浮动,霓仙飘临。

曲终,众宾客交相赞叹,褐衣老者却哈欠连连,昏昏欲睡。

众宾客面有讥色。

李一笛不语,略沉思,另起一曲,却是《诉衷情》。

笛声呜咽,如泣如诉,潜蛟起舞,嫠妇欲哭。

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

老者似被惊醒,微翻眼皮,竟又睡去。

李一笛面有愠色,众宾客面带怒色。

卢进士抱拳道:

“孤独丈乃在下邻居,孤苦贫寒,卢某带他来,意在让其一饱耳福,想是老丈久居孤村僻壤,不懂丝竹之雅,望公子海涵,莫要扫了大家兴致。

”众人揶揄不已,孤独丈似又被惊醒,憨憨一笑。

李一笛又吹一曲《水调歌头》,一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忽而衰草离离,鹧鸪鸣叫,杜鹃啼血,众宾客无不动容伤怀,唏嘘不已。

孤独丈仅仅微笑而已。

李一笛面有怒色,道:

“老丈如此怠慢,莫不是轻薄李某,抑或是此道好手,不屑一顾?

孤独丈幽幽说道:

“李公子认为老朽不会吹笛?

众宾客笑道:

“疯了,疯了!

孤独丈徐徐说道:

“请李公子试吹一曲《凉州词》,如何?

李一笛即吹《凉州词》

曲终,孤独丈静静说道:

“公子吹得也还不错,只是曲中夹杂胡乐,莫非公子有龟兹朋友?

李一笛大骇,拱手而揖,道:

“老丈真乃神人,晚辈吹笛二十载,竟未察觉曲中夹杂胡乐---家师确为龟兹人。

而且你误将第十三叠吹成了《水调》。

”孤独丈缓缓说道。

李一笛再揖说:

“晚辈愚笨,请老丈指正。

”说罢,以素绢拭笛递与孤独丈。

孤独丈并不接笛,只冷冷说道:

“此笛只适合粗通者使用,请借公子腰间紫斑玉笛一用。

”众才见李一笛腰间悬一皮囊。

李一笛红着脸取出一笛,晶莹透紫,乃西域罕见的紫斑玉竹制成,即李一笛成名之笛。

孤独丈摩挲笛身赞道:

“好笛!

可惜吹到‘入破’必定破裂,公子不会吝惜吧!

李一笛说:

“不敢。

笛声起,还是一曲《凉州词》,却倍觉激越悲凉。

黄沙滚滚,铁马嘶嘶,秋风萧萧,月影幢幢,声入云霄,满座震栗,李一笛蹙额不敢动弹。

吹至第十三叠,孤独丈一一指出李一笛适才的谬误,李一笛垂首,一脸肃然。

忽见孤独丈指法一变,如急雨敲窗,疾风折草,银瓶乍迸,水浆泠泠,铁骑突出

,杀声隐隐,已到“入破”。

只听得“叭”的一声,竹笛果然爆裂。

李一笛凝神,众人一时竟呆了。

孤独丈从怀中掏出另一支紫斑竹笛接着吹,曲调又与先前不同:

雄浑处似惊涛拍岸,细微处如春蚕嚼叶;辽远处似野马驰原,近切处如山泉低语;高急处似雏凤婉啼,低回处如游龙戏水。

曲终,李一笛拜服于地,众宾客神情恍惚,待清醒过来,孤独丈已飘然而去。

次日一早,李一笛与众人前去拜访孤独丈。

人去屋空,灶灰尚温,桌上横放一紫斑玉笛、一曲谱,笛上新刻四小字:

“艺无止境。

”李一笛恭敬收取竹笛、曲谱,连夜回到长安,将“李一笛”匾劈为两半。

江湖从此无“李一笛”。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传记笔法开篇,先介绍了主人公的从艺经历,接着又用几位名家衬托其技艺高超,揭示了“李一笛”大名的由来。

B.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别致,欲扬先抑。

褐衣老者像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前半篇他怪异的表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C.小说的语言洗练、清雅,尤其是大量整齐优美的四字词语,极富文学意蕴,营造了诗一样的意境,可见作者笔力精湛。

D.李一笛见识了孤独丈的高超技艺后,一怒之下把牌匾劈为两半,从此他深知“人外有人”,再也不敢在江湖上炫耀了。

5.小说在刻画孤独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6.本文的音乐描写极富特色,作者是怎样进行音乐描写的?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潜力持续显现。

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民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

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素质出版平台,纷纷成立素质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

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材料三: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

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

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

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

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

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

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280亿元。

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

C.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的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

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

9.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

请简要概括说明。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

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

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

相。

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

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

帝大喜曰:

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

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疏是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读书勤奋。

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

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

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

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

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

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

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

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

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5分)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

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15.“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一分,共6分)

(1)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2)韩愈《师说》中的:

“,”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的观点。

(3)庄子在《逍遥游》中所叙述的至人是庄子最高理想的神人,即能达到“逍遥游”的人,是因为他能“,,。

(4)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能施展抱负,到达理想的彼岸。

(5)《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_________。

(6)《陋室铭》一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徽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

,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

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21.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

(6分)

人品

+=食品

良品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

(3分)

(2)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答案

(一)【答案】

(1)D

(2)A(3)B

1.【答案】D选项在文章最后一段“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该选项说“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

故选择D。

2【答案】AA项“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

根据原文信息“‘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涉及正反对比论述。

3【答案】B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

所以,错误。

B项在文章第二段“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正确。

C项“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说法绝对。

原文有条件限制是“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所以,错误。

D项“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误,曲解文意,从原文第五段“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可推知。

4D【解析】李一笛不是在恼怒之下劈开牌匾的。

5.①洒脱,不拘小节。

不同于其他客人的俊朗雅致,孤独丈身穿褐衣,佝偻席地,似一乞丐,昏昏欲睡。

②技艺高超。

他能听出李一笛笛声中的不足,并最终以一曲《凉州词》征服了所有听众。

③惜才,教导有方。

他在李一笛最自得的时刻展现才艺,送给他玉笛、曲谱,并刻“艺无止境”四字,点醒教育了李一笛。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若答“其貌不扬”“深藏不露”“有城府”等可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

6.①运用通感的手法,通过视觉形象描摹听觉形象。

如李一笛吹《水调歌头》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让读者在画面中感知笛子的声音特点。

②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雄浑处似惊涛拍岸,细微处如春蚕

嚼叶;辽远处似野马驰原,近切处如山泉低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孤独丈笛音的高妙。

③通过听众的反应进行侧面描写。

如《诉衷情》吹罢,“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侧面写出音乐的魅力。

④化用前人名句摹写音乐。

如“笛声呜咽,如泣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