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765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课后习题解答 (2)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将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

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起来;

将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色是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20题补充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凝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一)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

首先,从宪法来看,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其次,从党章来看,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章的一贯要求。

(二)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首先,从中国的历史来看。

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积贫积弱,人民处在水火之中。

无数仁人志士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案,但都没有获得成功。

只有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自己的历史重任,坚定地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以自身的巨大牺牲和优良作风,获得了历史和人民的青睐,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并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使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选择共产党的领导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正确性,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三)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真正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确保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四)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是人民的殷切呼唤。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以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使命担当,重申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只有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后才真正开启了中国驶向现代化的历史航船。

首先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决定了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其次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需要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共同奋斗需要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挑战也需要共产党的领导。

2.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辟概括的‚八个明确‛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八个明确‛:

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为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基本方略共十四条:

第一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讲的是领导力量问题;

第二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的是政治立场问题;

第三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讲的是发展动力问题;

第四条,坚持新发展理念,讲的是发展导向问题;

第五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讲的是依靠力量问题;

第六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讲的是法治保障问题;

第七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讲的是精神力量问题;

第八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讲的是发展目的问题;

第九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的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第十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讲的是国家安全问题;

第十一条,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讲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

第十二条,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讲的是国家统一问题;

第十三条,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的是中国和世界关系问题;

第十四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讲的是党的自身建设问题。

这十四条,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其归纳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正因为这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两个涵盖:

一是涵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等党的方针政策;

二是涵盖此前提出的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主要内容。

3.

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文明进步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向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进入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广度、深度都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也与先前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所遭遇的国际国内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理论对于今天的实践而言,有的论断不管用了,有的命题不够用了,有的具体结论不能用了,这些都是毋庸避讳的事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问题为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比如,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认识;

提出了新的‚两步走‛战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认识;

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命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

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

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认识;

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认识;

提出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从严治党‛‚‘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等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等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老祖宗‛,说了很多‚新话‛,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向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过去的五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最重要、最关键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

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回答,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为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必将体现在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和各个过程。

在新时代,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没有别的什么思想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解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从人类文明进步史的向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天下意识、人类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治理不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境下,‚中国不能缺席‛。

在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众所周知,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都是在西方主导下推进的,现代化的成果基本上由发达国家独享,发展的代价则由全世界共担。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洪流中扮演着依附的角色。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确切地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启的,改革开放以后才提速的。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从接入型现代化转向了辐射型现代化,这是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今天的中国,一方面吸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

另一方面,中国的产品、资金和技术同时走向世界,人口和服务同时走向世界,中国的思想、制度、文化开始辐射全世界。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政策主张本质上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战略本质上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的国际战略本质上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一部分。

从理论归属上来说,新时代中国的政策主张、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国的国际战略本身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具体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表现在经济、制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

在经济层面,中国开辟的新型现代化之路、提供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方案、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世界经济复苏方案,为改写全球发展观念、强化全球经济治理、加快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制度层面,中国倡导并积极参与的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架构,中国推动构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中国参与的G20、APEC等国际平台,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贡献。

在价值观层面,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合理性的价值引领,为重塑全球交往理性贡献了中国智慧。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思是什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方位决定方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报告提出,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历程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三,从人类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世界历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时代,是中国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必将大放异彩的新时代,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建成的新时代

见2,3题

5.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影响?

核心观点

●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表述讲的是社会主要矛盾,而非经济发展或物质文化生活的主要矛盾。

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主题进行思考,着眼点不能偏移,要把握住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思路不能窄。

●至于基本国情,则主要是从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本质的社会性质角度来定位的。

经过努力奋斗,随着一般意义上的国情演变的积累,基本国情会出现某些阶段性局部性变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这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发生根本转变很不容易。

●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从‚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的供需矛盾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全面深入领会这个新的重大论断,是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逻辑前提。

理清社会主要矛盾是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基础

此前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源于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当时处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的历史方位,八大明确提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理清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是确立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依据。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坚持得不够明确和牢固,甚至还经历了一些曲折,这给国家建设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转折,反映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就是重回八大的有关表述。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正式概括: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表述对比八大的提法有两点变化:

一是不再从国家发展层面讲‚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二是把‚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改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两处改动,既承续了八大表述的本质内容,也反映了国情的某些变化,使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更精炼、内容更集中。

此后,历次党代会都要重申社会主要矛盾问题。

同时,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从十六大开始,在重申的同时语境有了一些变化。

基本都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具有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然后在社会主要矛盾前面加上‚仍然是‛,或者在后面缀上‚没有变‛。

这是因为,十六大提出我国‚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从那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越来越明显,社会主要矛盾确实隐含着将来会出现转化的可能。

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主题进行思考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把‚需要‛和‚生产‛的矛盾,改为‚需要‛和‚发展‛的矛盾,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更升华了,在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切实和及时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了更多需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起来了。

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领域,扩大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

其二,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

在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后,人民追求质量更高的生活,比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

关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确实已经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那样一种局面了。

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比较起来,我国一些领域的生产力水平仍然相对落后甚至差距还比较大,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社会供给上还有许多差距。

由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客观上在新时代凸现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所谓发展不平衡,从区域发展上看,有的地方快一些,有的地方慢一些,生产力布局还不平衡,比如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

从发展各领域来看,既有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既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还有不少明显的‚短板‛。

从发展成果的共享看,不同群体之间也有不平衡,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贫富差别比较明显,社会上存在不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贫困人口还有4000多万。

所谓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加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客观上还存在发展不够稳定和不持续的情况。

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必须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复杂,分工更合理,产品更精细,供给更有效方面发展;

这就要求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矛盾是前进的动力。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势必带来很多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关系全局的变化,说明它不只是带来经济发展方面的新要求,而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上提出了新要求;

历史性变化,主要指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当我国发展到当前阶段,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便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