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6776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docx

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

2021年一建建筑实务问答(简答)200道题(偏题题库)

1、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P75

测角、测距和测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

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2、在施工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的有P77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加层、扩建或处理地基上的建筑;受邻近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体型狭长且地基土变化明显的建筑。

3、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P87

支护结构;基坑及周围岩土体;地下水;周围环境中的被保护对象,包括周边建筑、管线、轨道交通、铁路及重要的道路等;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方法P87

应采用仪器监测与现场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巡视检查的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5、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通知有关各方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P88

(1)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

(2)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3)基坑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出现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4)基坑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地下裂缝、地面下陷;(5)基坑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6)冻土基坑经受冻融循环时,基坑周边土体温度显著上升,发生明显的冻融变形;(7)出现其他危险需要报警的情况。

6、验槽具备的资料和条件P91

勘察、设计、建设、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到场;地基基础设计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轻型动力触探记录(可不进行时除外);地基处理或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报告;基底应为无扰动的原状土,留置有保护层时其厚度不应超过100mmo

7、桩基检测的方法和目的P98突出七种方法。

8、验收检测的受检桩选择条件P99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局部地基条件岀现异常的桩;承载力验收时选择部分III类桩;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施工工艺不同的桩;宜按规定均匀和随机选择。

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9条P10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计算结果;施工阶段主要抗裂构造措施和温控指标的确定;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计划;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浇筑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措施;特殊部位和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10、钢结构的防火保护措施P123

喷涂(抹涂)防火涂料;包覆防火板;包覆柔性毡状隔热材料;外包混凝土、金属网抹砂浆或砌筑砌体。

11、钢结构单层厂房安装P124

安装准备工作:

包括技术准备、机具准备、构件材料准备、现场基础准备和劳动力准备等。

同时注意屋盖系统安装采用“节间综合法”吊装的解释:

即吊车一次安装完一个节间的全部屋盖构件后,再安装下一个节间的屋盖构件。

12、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划分P166

分为围护结构节能工程、供暖空调节能工程、配电照明节能工程、监测控制节能工程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工程等5个子分部工程。

13、屋面保温层施工施工准备P167

1)审查图纸,编制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进场的保温材料应检验下列项目:

板状保温材料检查表观密度或干密度、压缩强度或抗压强度、导热系数、燃烧性能;纤维保温材料应检验表观密度、导热系数、燃烧性能。

3)保温材料的储运、保管应采取防雨、防潮、防火的措施,并分类存放。

4)清理基层,保持基层平整、干燥、干净。

5)现场设置防火措施。

14、外墙外保温工程系统包括哪些?

P169

粘贴保温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保温系统;EPS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浆料贴砌EPS板外保温系统;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外保温系统

15、布置塔吊\混凝土泵\施工升降机时应考虑的因素P172~173

布置塔吊:

周边环境、覆盖范围、可吊构件的重量以及构件的运输和堆放;同时还应考虑塔吊的附墙杆件及使用后的拆除和运输。

布置混凝土泵:

泵管的输送距离、混凝土罐车行走停靠方便,一般情况下立管位置应相对固定且固定牢固,泵车可以现场流动使用。

布置施工升降机:

地基承载力、地基平整度、周边排水、导轨架的附墙位置和距离、楼层平台通道、岀入口防护门以及升降机周边的防护围栏等。

施工总平面图的绘制要求:

应按绘图规则、比例、规定代号和规定线条绘制,把设计的各类内容分类标绘在图上,标明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标记、必要的文字说明等。

16、施工临时用水量P177

临时用水量包括:

现场施工用水量、施工机械用水量、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生活区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

同时应考虑使用过程中水量的损失。

在分别计算了以上各项用水量之后,才能确定总用水量。

供水系统包括:

取水位置、取水设施、净水设施、贮水装置、输水管、配水管管网和末端配置。

供水系统应经过科学的计算和设计。

供水管网布置的原则如下:

在保证不间断供水的情况下,管道铺设越短越好;要考虑施工期间各段管网移动的可能性;主要供水管线采用环状布置,孤立点可设支线;尽量利用已有的或提前修建的永久管道;管径要经过计算确定。

17、绿色建筑指标体系及评价等级P178-179

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耐久、生活便利、健康舒适、环境宜居、资源节约5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应为分值。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

绿色建筑划分应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级。

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应为基本级。

绿色建筑星级等级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相关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30%。

(2)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且应满足“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18、绿色建筑指标中,健康舒适的评分项内容\资源节约的控制项内容P180~181

健康舒适的评分项:

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

资源节约的控制项:

应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的体形、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围护结构等进行节能设计。

应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空调系统能耗。

应根据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定标准。

19、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P183

节材是四节的重点,是针对我国工程界的现状而必须实施的重点问题。

(1)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降低材料损耗率;合理安排材料的釆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应就地取材,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撒;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2)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案,装饰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资源损耗。

釆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

(3)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并减少材料浪费。

(4)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釆用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

(5)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力争工地临建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20、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P184

(1)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2)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3)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

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的绿色植被。

(4)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5)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

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21、五牌一图P186

工程概况牌,大门内应设置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制度牌。

22、建筑工程施工主要职业危害种类P187

粉尘危害;噪声危害;高温危害;振动危害;密闭空间危害;化学毒物危害,其他因素危害。

23、施工现场的焊、割作业,严格执行“十不烧”规定P192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证者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作业,未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情况,不得进行焊、割作业;

焊工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有易燃、易爆物时,不得进行焊、割作业;

各种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或未排除危险之前,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用可燃材料对设备做保温、冷却、隔声、隔热的,或火星能飞溅到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作业;

有压力或密闭的管道、容器,不准焊、割作业;

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釆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前,不准焊、割作业;

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时,不准焊、割作业;

24、施工过程质量检测试验确定抽检频次的依据P194

施工流水段划分、工程量、施工环境及质量控制的需要

25、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内容P206~207

留意下第三项是模板脚手架技术、第四项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第七项是绿色施工技术、第十项是信息化技术(15年案例、18年台风卷考过第二项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26、BIM模型质量控制措施P209

模型与工程项目的符合性检查;不同模型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检查;模型与相应标准规定的符合性检查;模型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

施工BIM模型:

包括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和竣工验收模型。

27、选择工期优化对象应考虑下列因素P215

(1)缩短持续时间对质量和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

(2)有备用资源的工作;

(3)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资源、费用最少的工作。

同时了解下:

资源优化的前提条件P215

(1)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2)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

(3)网络计划中各工作单位时间所需资源数量为合理常量;

(4)除明确可中断的工作外,优化过程中一般不允许中断工作,应保持其连续性。

同时了解下:

费用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P215

(1)在既定工期的前提下,确定项目的最低费用;

(2)在既定的最低费用限额下完成项目计划,确定最佳工期;

(3)若需要缩短工期,则考虑如何使增加的费用最小;

(4)若新增一定数量的费用,则可给工期缩短到多少。

28、施工进度计划分类P217

按编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或专项工程)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四种。

29、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基本原则P218

安排施工程序的同时,首先安排其相应的准备工作。

首先进行全场性工程的施工,然后按照工程排队的顺序,逐个进行单位工程的施工。

三通工程应先场外后场内,由远而近,先主干后分支,排水工程要先下游后上游。

先地下后地上和先深后浅的原则。

主体结构施工在前,装饰工程施工在后,随着建筑产品生产工厂化程度的提高,它们之间的先后时间间隔的长短也将发生变化。

既要考虑施工组织要求的空间顺序,又要考虑施工工艺要求的工种顺序;必须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利用工作面,使相邻两个工种在时间上合理且最大限度地搭接起来。

30、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的内容P219

工程建设概况:

拟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工程名称、性质、用途、工程投资额,开竣工日期,施工合同要求,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文件和要求以及组织施工的指导思想等。

工程施工情况:

拟建工程的建筑面积、层数、层高、总高、总宽、总长、平面形状和平面组合情况,基础、结构类型,室内外装修情况等。

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进度计划,单位工程准备工作计划,劳动力需用量计划,主要材料、设备及加工计划,主要施工机械和机具需要量计划,主要施工方案及流水段划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要求等。

31、施工进度计划监测的内容P221

(1)随着项目进展,不断观测每一项工作的实际开始时间、实际完成时间、实际持续时间、目前现状等内容,并加以记录。

(2)定期观测关键工作的进度和关键线路的变化情况,并相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观测检查非关键工作的进度,以便更好地发掘潜力,调整或优化资源,以保证关键工作按计划实施。

(4)定期检查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变化情况,以便适时进行调整。

(5)收集有关项目范围、进度目标、保障措施变更的信息等,并加以记录。

32、项目进度报告的内容P221

主要包括:

进度执行情况的综合描述;实际施工进度;资源供应进度;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索赔及工程款收支情况;进度偏差状况及导致偏差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计划调整意见。

33、进度计划的调整内容P221

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依据进度计划检查结果。

调整的内容包括:

施工内容、工程量、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工作关系、资源供应等。

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采用的原理、方法与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相同。

34、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步骤P221

分析进度计划检查结果;分析进度偏差的影响并确定调整的对象和目标;选择适当的调整方法;编制调整方案;对调整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调整;确定调整后付诸实施的新施工进度计划。

35、项目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程序(14年单选)P222

(1)明确项目质星目标;

(2)编制项目质量计划;(3)实施项目质量计划;(4)监督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5)收集、分析、反馈质量信息并制定预防和改进措施。

36、项目质量计划编制依据P222

(1)工程承包合同、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

(2)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其对项目部的管理要求;

(3)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有关施工操作规程;

(4)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或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

37、项目质量计划的主要内容P222-223

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和要求;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人员、技术、施工机具等资源的需求和配置;场地、道路、水电、消防、临时设施规划;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进度控制措施;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及其相关标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对违规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应收集的信息及传递要求;与工程建设有关方的沟通方式;施工管理应形成的记录;质量管理和技术措施;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其他要求。

38、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记录内容(17年、19年案例)P223-224

施工日记和专项施工记录;交底记录;上岗培训记录和岗位资格证明;使用机具和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的管理记录;图纸、变更设计接收和发放的有关记录;监督检查和整改、复查记录;质量管理相关文件;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中规定的其他记录。

39、预拌混凝土进场需检查的资料P225

检查预拌混凝土出场合格证书及配套的水泥、砂、石子、外加剂、掺合料原材复试报告和合格证、混凝土配合比单、混凝土试件强度报告。

40、材料的保管和使用控制P226

(1)项目应安排专人管理材料并建立材料管理台账,进行等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2)要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进行材料堆放,不得随意堆放。

已检验与未检验物资应标明分开码放,防止非预期使用,所有进场材料都应有明确的标识。

(3)应做好各类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做好记录,确保其质量完好。

(4)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变质和污染环境。

41、灰土、砂和砂石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检查的内容(13年案例)P227

分层铺设的厚度、夯实时加水量、夯压遍数、压实系数等。

42、强夯地基工程施工中应检查的内容P227

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等

43、打(压)预制桩工程检查内容P227

检查预制桩的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质量、桩位、打桩顺序、桩身垂直度、接桩、打(压)桩的标高或贯入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桩竣工位置偏差、桩身完整性检测和承载力检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4、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检查内容(14年多选)P227

检查桩位偏差、桩顶标高、桩底沉渣厚度、桩身完整性、承载力、垂直度、桩径、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泥浆配合比及性能指标、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5、模板工程施工过程重点检查内容P227

模板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应包括模板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除。

模板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应经过审批或论证。

施工过程重点检查:

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及落实情况,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支承面积、平整度、几何尺寸、拼缝、隔离剂涂刷、平面位置及垂直、梁底模起拱、预埋件及预留孔洞、施工缝及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安装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和拆模顺序。

46、钢筋工程施工过程重点检查内容P227

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包括钢筋进场检验、钢筋加工、钢筋连接、钢筋安装等。

施工过程重点检查:

原材料进场合格证和复试报告、加工质量、钢筋连接试验报告及操作者合格证,钢筋安装质量(包括:

纵向、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及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

47、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重点检查内容P227

检查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的合格证及复验报告、配合比、坍落度、冬施浇筑时入模温度、现场混凝土试块(包括:

制作、数量、养护及其强度试验等)、现场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方法(包括:

预铺砂浆的质量、浇筑的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的高度、施工缝的留置、浇筑时的振捣方法及对模板和其支架的观察等)、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措施、养护方法及时间、后浇带的留置和处理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的实体检测:

检测混凝土的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检测方法主要有破损法检测和非破损法检测两类。

48、钢结构涂装工程检查内容P229

防腐涂料、涂装遍数、间隔时间、涂层厚度及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防火涂料粘结强度、抗压强度、涂装厚度、表面裂纹宽度及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和防锈涂装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49、图纸“三交底”的施工准备工作P231

施工主管向施工工长做详细的图纸工艺要求、质量要求交底;工序开始前工长向班组长做详尽的图纸、施工方法、质量标准交底;作业开始前班长向班组成员做具体的操作方法、工具使用、质量要求的详细交底,务求每位施工工人对其作业的工程项目了然于胸。

50、事故报告内容P234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各参建单位名称;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3)事故的初步原因;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51、事故调查报告内容P235

1)事故项目及各参建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项目有关质量检测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5)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6)事故责任的认定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7)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52、边坡塌方原因(09年案例、10年多选)P235

1)基坑(槽)开挖坡度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坡度,致使边坡失稳而塌方。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造成涌砂、涌泥、涌水,内聚力降低,进而引起塌方。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边坡内剪切应力增大,边坡土体承载力不足,土体失稳而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53、预制桩桩身断裂原因P236

1)制作桩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2)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3)稳桩不垂直,压人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产生弯曲。

4)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弯曲。

5)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54、泥浆护壁灌注桩坍孔原因P237

1)泥浆比重不够,起不到可靠的护壁作用。

2)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

3)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坍塌。

4)在松散砂层中钻孔时,进尺速度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

5)冲击(抓)锥或掏渣筒倾倒,撞击孔壁。

6)用爆破处理孔内孤石、探头石时,炸药量过大,造成很大震动。

55、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质量通病分析原因(13年案例、18年台风卷案例)P237-239

按上课总结五条提纲进行作答

56、因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防治措施P240-241

1)加强基础坑(槽)钎探工作。

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坑(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合理设置沉降缝。

操作中应防止浇筑圈梁时将断开处浇在一起,或砖头、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以免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墙体拉裂的现象。

3)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

应在基础顶面(±0.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

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润湿,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和砖层间的粘结(提高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可以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在施工临时间断处应尽量留置斜槎。

当留置直槎时,也应加拉结筋,坚决消灭阴槎又无拉结筋的做法。

4)宽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砌反砖拱以适应窗台反梁作用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

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来加强;另外,窗台部位也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砌筑。

57、防水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原因分析与治理P242-243

原因分析

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

2)在支模和绑钢筋的过程中,掉入缝内的杂物没有及时清除。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未按规定处理施工缝,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粘结。

4)钢筋过密,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混凝土浇捣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