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6819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

《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docx

人类与自然作文教案

“人类与自然”

——快速作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天人合一”“和谐”的传统思想

2、学会辨证地看待人类与自然关系

3、学习环保主题的作文素材选用

4、培养快速作文的意识,学会一些技巧

二、教学重点

环保素材的积累和写作角度

三、教学设计

写作指导一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完成并批改作文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是老子《道德经》的一段话,体现的是一种追求平衡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是儒家的说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根本。

千百年来,多少人在苦苦追寻着与自然的和谐,渴求着天地人融为一体,从而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

从老子的“道法”,再到佛家的“禅我和一”,无不体现这种思想。

自然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大自然不光给予我们物质的享受,还给了我们很多精神的慰藉。

但人类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己的生存环境。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当今,地球村的全体居民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严重威胁。

共同的命运使人类形成了共识:

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环境,创造新的生态平衡。

在中国,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滥采,对自然环境随意的破坏已经使渴望富起来的穷疯了人们开始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环节二:

培思

分发有关破坏环境和自然保护的素材给学生,激活学生思维,以积极的状态进入写作环节。

1、物种迅速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国际保护自然联盟1996年发表的濒危物种《红色警报名单》显示,世界现存4500种哺乳动物中,面临绝种的已占24%,而现存约9500种鸟类中,有12%即将灭绝。

在已知的大约1万种木本植物中,濒临绝种的约占6%,其中1000种左右危在旦夕。

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永远告别地球,据资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

中国是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被子植物中,濒危种有1000种,极危种28种;裸子植物濒危种63种,极危种14种,已有1种灭绝;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有433种。

2、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

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与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纬度地区将会因气候变暖使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因变暖而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

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某些地区。

城市的气温比近郊要高得多,犹如一座温暖的岛屿。

我国最大的城市“热岛”北京,比郊区温度高出9.6度,上海与郊区的最大温差也达6.8度。

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

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中由混凝土、石料、砖瓦堆砌成的建筑群与柏油、水泥、陶瓷、石料等铺设的路面、人行道、广场,代替了原为植被、作物覆盖的自然地面。

它们反射率小,热容量高,大量吸收太阳能。

3、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

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

许多国家用水紧张,近年来美国、日本及东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

非洲的一些国家连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有人预计,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4、大气污染

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

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的气管、肺等呼吸系统。

造成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还吸附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大气中通过反应可形成硫酸烟雾,甚至形成酸雨。

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也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使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污染物随风飘散,甚至影响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美国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我国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5、噪声污染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不论什么声音,只要令人生厌,对人们的生活形成干扰,就都被称为噪声。

工厂里机器的轰鸣,道路上汽车的喇叭声,人群的喧闹等,都是令人头痛的噪声。

有时节奏强烈的摇滚音、迪斯科等也会成为噪声,影响到人的生活及健康。

强烈的噪声会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如果是长期在机器轰鸣的厂房工作的人员,其听力往往不及一般人。

噪声还会严重干扰人的中枢神经,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甚至恶心、头痛。

噪声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工作也有很大影响,它会使人失眠,没有食欲,产生烦恼等不愉快的情绪。

科学家还发现,长期受噪声刺激还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6、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

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

例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7、我国的资源状况

从自然资源总量讲,我国许多种自然资源的总量都在世界前列,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

但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是很少的。

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占有量却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森林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世界人均值的3/5……而且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多,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会继续下降。

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性因素。

我国的资源还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例如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耕地资源却南方少、北方多,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8、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

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应负的责任。

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9、中国的家底与可持续发展

为了向高层决策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做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

该报告首次展示出中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中国的国土环境具有先天脆弱性,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

国土面积60%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气候影响,55%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35%经常遭受土壤侵蚀的沙漠化,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的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破坏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至3.54倍,每人每年搬动土石方数量是世界平均值的1.4倍。

从隋朝至今,中国人口从约4600万增加到11亿,每年平均灾害次数也从0.6增至3.9,增加6.5倍。

中国农业牧矿等12大类行业的发展成本均高于世界,世界平均用1美元办成的事,中国至少要花1.25美元。

《报告》结论是:

中国必须有序地通过三个基本台阶,实现三大基本目标,才能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门槛。

即:

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

环节三:

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内涵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学生结合学过的《论语》、《道德经》的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天人合一”思想的本质是什么,各抒己见。

各小组将本组的成果与全班交流,老师做好简单的点评

明确: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

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

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

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

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

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

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

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

一是天人一致。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

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

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

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

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环节四:

命题

话题:

人类与自然

请以“人类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选,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卷面整洁,时间45分钟。

写作提示:

“人类与自然”是一个近年来比较火爆的话题。

要写好这个题目,就要对“人”和“自然”有一定的了解,许多人可能立即会想到环保问题,于是一开篇就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环保问题。

诚然,环保是人类要与自然处理好关系的关键环节,但也不是说这个题目只有这样一种写法。

从题目来看,题目是一个并列式的题目,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许多样:

自然对人类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如人类进化、仿生学、人类生存等;人类的发展对自然的影响.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三峡工程,无土培植等。

只要写作者开阔思路,就会发现这个题目之中的田地还是很广阔的。

当今人们所关切的自然环境问题主要是:

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土壤退化正在加速,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海洋生态危机,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大规模生态破坏。

近些年来,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其原因与国人的环保生态意识差、有关方面对环保生态保护的政策与措施施行不力有直接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类不要破坏自然,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这个话题可以从大处着笔,也可以小中见大。

大到整个宇宙,包括自然的许多方面;小到某一方面,甚至一草一木。

可以回视过去,可以关注现在,还可以预示未来;可以面对现实,还可以想像作文。

写议论文,可以从宏观上去阐述,也可以就某一件事展开论述。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求条理清楚,说理充分。

分析破坏自然、爱护自然的原因,分析危害或好处,要结合实际,联系现状。

写记叙文,可以写生活中的小事,一只饭盒、一棵小树、一块绿地、一方天空、一只小鸟,都可入题,或伤害破坏或爱护保护,小中见大,从行动中体现一种意识,一种思想;也可以想象作文,从动物、植物的视角来展示内心,解读人类,呼唤人类。

写散文,“形”没有太多的限制,只要“神”聚就可。

环节五:

作文

在这个环节中应努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写作当中去,教师也不要来回走动,特别是学生刚开始写作时。

学生要做到“口不出声、目不斜视、头不晃动、笔不停止”。

在学生写作接近尾声时,教师走动浏览学生所写作文,发现学生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及时记录,为下面评议作文提供参考。

在学生写作20分钟时,出示下一环节学生讨论的问题,目的是让那些学有余力、提前完成写作任务交卷的学生有问题思考,有事情做,充分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

环节六:

评议

选取2—3篇各类例文逐一全班宣读,师生共议。

评议重点和目标:

一是立意是否新颖,内容是否充实,材料运用是否恰当;二是语言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

评议应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要言之有据有物、有理有序,具体而微。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认真记,这样才有效果。

采取措施让学生养成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措施:

口头表扬激励,小组增加积分,落后小组表演节目等。

环节七:

批改

把作文随机发给学生,认真批改。

自己刚写过,体会深刻,又经过初步的讨论,再加上老师的评议,学生已基本能把握批改要点。

批改要求:

(1)时间约10分钟;

(2)分条批改,100字左右;(3)每人批改两份,对前一位没发现的问题要标出来;(4)将批好的的作文返还本人。

环节八:

反思

学生对本次写作的全过程反思,“培思、作文、讨论、评议、批改”。

反思的内容和要求:

(1)修改别人指出的不当之处;

(2)对别人的批语发表自己的看法;(3)总结本次写作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4)今后写作此类命题作文思路、启示。

(5)时间大约5分钟,字数80字以上。

学生在写反思时老师巡视,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反思和特色作文在全班宣读、激励。

环节九:

总结

总结本次练习的收获,提出一些不足之处,对优点及时表扬,对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