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6994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docx

小升初语文真题一

2011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二)

第一部分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6分)

  ________________。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头看天。

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弄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电视,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它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的站在那里。

  1、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个什么对象,请结合最后一句话去作答。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括号处应填怎样的标点符号?

下列准确的一项是(1分)()

 A.,,,。

B.,。

,。

  C.,;,。

D.,;,;

  3、横线上的内容说明了这个对象的一大优点。

下面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非常忠心B.非常尽责任

  C.非常诚实D.非常勤劳

  4、这段文字一共有六句话,若按意思把它们分成几个层次,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5、文中有一个句子没有明写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却很容易从句子本身体会到这种现象,请找出这个句子,并说明那是什么自然现象。

(2分)

  

(1)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4题。

(34分)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桑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

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18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

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最后,她叹一口气说:

"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

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虽然我凑不上18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

"________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

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

我说:

"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

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

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

"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

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合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

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

"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

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

  我没有说什么,只泣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日凌晨

  6、文章中交代了"腊八粥"的做法,请把有关句子画上"_______"。

(3分)

  7、引用别人的话,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之分。

找出文中哪些引用是直接引用,哪些是间接引用。

举例说明这两种引用在内容和书面形式上的区别。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所指的是谁?

(4分)

  

(1)我说:

"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

  

(2)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

  (3)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4)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

  9、读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任选三个问题回答)(6分)

  

(1)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由"供佛"转到"纪念母亲",体现了一种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给"尤其"、"几乎"各找一个近义词;请写出句中的两个引号的用法;作者写对"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今年"是指哪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从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来;孩子们"低下头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

(珍藏着日历,说明了什么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没有说什么,只泣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泣然"什么意思?

能再写几个带"然"字的形容词吗?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一种什么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篇文章共涉及"我"家____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

(3分)

  11、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适当的一句填入第5自然段的空格内(只写序号)。

(2分)

  A.姥姥,以后我们不煮腊八粥吃不行!

  B.姥姥,以后我们每年不能不煮腊八粥吃。

  C.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

  D.姥姥,难道我们以后不煮腊八粥吃了吗?

  12、从组材的特点看,文章中写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煮腊八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3、这篇文章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

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件事串连在一起。

(4分)

  14、全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四部分。

请在文中段末用"‖"标明,写出各部分小标题,并回答:

课文哪部分详写?

哪部分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

(10分)

  耳朵

  一天,我在车站等车。

走进候车室,迎面一个青年引起我的注意。

他正埋头读书,读得很着迷,人们来往走动,吵嚷,他全不在意。

  这青年很一般,只是他的耳朵与众不同。

那耳朵很独特,宽大厚实,光泽红润,嫩白透明,上面长着一层淡淡的茸毛,肉乎乎的;耳垂很长,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颇具福相。

整个耳朵往前拢着,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

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

  "好漂亮的耳朵!

"我在心里想。

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

我很羡慕那青年,羡慕他的耳朵。

  车来了,人们骚动起来。

那青年仍在潜心读书,毫无所动。

我担心他误车,走上前说:

"车来了,你坐哪一趟车?

"他像一座雕像,丝毫不动。

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他终于抬起头来,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似乎有点不满。

"车来了,你坐哪趟车?

"我忙说,并向外指指。

他眨眨眼晴,指指耳朵,摇摇头。

他是聋子。

我走出候车室,车已开走。

  15、"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

"从修辞上看,此句用了__________手法。

(2分)

  16、第二段中"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这种形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7、第三段中"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最佳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第二段末句"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的主要表达效果是(2分)()

  A.强调这耳朵的作用。

  B.突出羡慕的心理。

  C.与下文点明"聋子"形成强烈对照,突出小说主题。

  D.指出科学依据,概括上文。

  19、这篇小说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是(2分)()

  A.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才。

  B.不能只追求外表美,更要做到心灵美。

  C.做事要讲实际效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D.干任何事情,不应当追求优越的条件。

  第二部分写作(50分)

  (四)作文。

(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有句俗话,"人比人,气死人。

""比"确实有时使人很不愉快,甚至让人灰心丧气。

但是,当今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存在着"比"。

谁也跳不出"比"的圈子。

关键是"比"什么,怎么"比","比"得有没有道理,"比"得有没有价值。

  国家之间要比,比谁更发达、强大;单位之间要比,比谁发展快、贡献大;人与人之间要比,比谁的进步快、水平高;自己也可以和自己比,比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请你以"比"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成故事、寓言等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比"的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一、

  

(一)

  1、答案:

稻草人

  5、答案:

(1)他安安静静地看电视,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它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

(2)风

  

(二)

  6、答案:

文章第2自然段中有关句子。

  7、答案:

比如第3自然段中第1句为间接引用;第2句为直接引用。

其区别在于:

前者无需加引号;后者要加引号,另外:

人称有点细微区别。

  8、答案:

(1)作者的第三代几个孩子

(2)作者(3)作者(4)作者的母亲

  9、答案:

  

(1)对母亲的深厚崇敬和怀念之情。

  

(2)特别;差不多;对家、腊八的强调;为下文作铺垫,反衬孩子们纪念周总理的主动精神.表现孩子们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3)指1979年

  (4)彼-此;a.表达了对总理深深的思念;b.对姥姥的回答不满,但又不好说。

  (5)孩子们和孩子们的妈妈两代人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6)小声哭的样子;黯然、怅然、悠然、凄然、潸(shān)然;对孩子们的纪念活动表示认同,被孩子们的诚挚感情感动,并由此触发了对总理的怀念。

  10、答案:

五我"母亲的母亲"(即"我"的外祖母)、"我"的母亲、"我"、"我"的孩子们、"我"的孩子的孩子们

  11、答案:

  12、答案:

为后面孩子们为了纪念周总理而煮腊八粥的记叙作铺垫

  13、答案:

腊八粥"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第三代孩子纪念总理

  14、答案:

第一部分

(1)开篇点题(略写);第二部分(2-3)怀念外祖母(次详);第三部分(4)纪念母亲(略写);第四部分(5-7)纪念总理(详写)。

因为总理对人民的恩情胜过母亲对子女的恩情,所以作者要如此安排材料。

  (三)

  15、答案:

并列比喻

  16、答案:

整个耳朵往前拢着

  17、答案:

宽大厚实,光泽红润,嫩白透明,耳垂很长,整个耳朵往前拢着

 

2014年长沙4大名校真题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模mó模范模样模仿模本

  B.蒙méng蒙哄蒙骗蒙混蒙昧

  C.禁jìn禁令禁锢禁忌禁受

  D.尽jǐn尽管尽先尽量尽快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要言不繁矫枉过正休养生息别出心裁

  B.插科打浑蜂涌而上准备就序因地制宜

  C.重山峻岭融汇贯通烦燥不安顶礼模拜

  D.明火直仗椎心痛恨一脉相成附庸风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________无穷。

  ②他是被________迫而跟从别人做坏事的。

  ③琳琳优美的演唱,赢得全场观众一片喝________。

  ④瞧她那________得意相,一定又有什么高兴事。

  A.以至协采副B.以致胁彩付

  C.以至胁彩副D.以致协采付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我们已经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决定性胜利,________洪水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十分艰巨,________是今年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倍努力地工作。

________要把洪水造成的损失夺回来,________要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的目标。

  A.不过虽然不但更B.然而尽管既也

  C.但是特别不仅还D.虽然尤其既就

  5、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科学家们借此机会还将了解如果彗星碎片与地球发生类似的碰撞,将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后果。

  B.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从接受这一艰巨的工作以来,这个部队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二百人。

  C.破绽百出的一幅画,经这位丹青妙手三笔两笔一改,竟变得无可挑剔了。

  D.他从旧营垒中冲出来,但一尘不染,始终保持着崇高的品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咱俩约定在明天上午或下午的休息时间里去新华书店买几本参考书。

  B.这个城市的住房是否抗震,成了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

  C.像小牛犊一样的邓亚萍,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

"付出超人的代价,就能取得超人的成绩。

"

  D.如果说他们已经真正掌握了理论,就可以在干训班结业了,不如说他们只是仅仅记住了书本上的一些空话、公式和材料。

  7、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

  A.进入七月份以来,长江中游和下游许多地区便连续降中到大雨,甚至是暴雨,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天气现象。

  B.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上半年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教育方面的消费,与日常生活消费相比,呈不断上升趋势。

  C.在昨天举行的大会上,六个民族学生代表热情洋溢地作了发言。

  D.周六这一天,我们所有老师参加了为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而进行的宣传活动。

  8、下文横线上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人生道路上的分歧给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然而又不是不可把握的。

一方面是外界的因素,一种力量把你往那边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力量把你往这边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欺骗你,引诱你,逼迫你教育你,引导你,爱护你

  B.引诱你,欺骗你,逼迫你引导你,教育你,爱护你

  C.引诱你,逼迫你,欺骗你引导你,教育你,爱护你

  D.引诱你,欺骗你,逼迫你爱护你,教育你,引导你

  9、下列句中强调"看见他"和"搞卫生"的一组是(2分)()

  ①我今天早晨在学校是看见他搞教室卫生。

  ②我是今天早晨在学校看见他搞教室卫生。

  ③我今天早晨在学校看见他是搞教室卫生。

  ④我今天早晨是在学校看见他搞教室卫生。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0、下面句子中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2分)()

  A.班长和同学们都经常对我说:

"学习上的问题,要多跟大家探讨,要多向老师请教。

"

  B.目录学专家张之洞也说:

"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

  C.旧上海每到夜深,便有人叫卖"桂花赤豆汤"。

(一种红豆桂花糯米稀饭)

  D.别的且不说吧,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国破"句中,"国"指京城长安,"破"的意思是"沦陷"。

  B."城春"句中的"深"意思是茂盛。

  C.第二句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D."浑欲"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

  B."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千古传诵。

  C.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13、写出下列名言或古诗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三句)(3分)

  

(1)十年树木,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3)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14、下面是一篇学生习作的片段,读后按要求完成

(1)

(2)两题。

(6分)

  ……爸爸从新疆石河子寄给我一封信,我情不由衷地喊道:

"盼望已久的信,终于寄来了。

"  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信看起来。

信中写道:

"……快小考了,功课一定很累,希望你在百忙中,一定要保证身体的健康,但也不能松劲,我等待着你小考如愿的好消息。

"这封信,我一口气读了好几遍。

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刻苦地复习,以优秀的小考成绩向爸爸汇报,决不辜负爸爸的殷切期望。

爸爸那关切而期待的面容浮现在我眼前,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1)找出文中关于语法、修辞以及标点符号方面的毛病,并在它的下面加上横线,标出①一⑥序号。

  

(2)把序号和改正结果填人表中

  序号

  改正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二、阅读理解。

(共28分)

  

(一)(8分)

  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的花朵的珊瑚其实是一种动物,它们虽然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口和原始消化腔,并具有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珊瑚礁主要是由无数造礁石珊瑚的骨骼构成的。

珊瑚礁可以明显地减弱海浪的冲击波力,有效地阻挡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为海滩提供了重要的保护。

对于每年都遭受多次台风袭击的海岸及岛屿来说,珊瑚礁的这种巨大的保护作用,是人类所不应忽视的。

  珊瑚岛、礁是人类和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的领地。

这些礁、岛、滩主要分布在世界热带海区,仅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类珊瑚岛、礁就有几百个,其中很多都是人类长期居住和人类生产的基地,如:

我国的南海诸岛。

这些珊瑚礁养育出的动物有不少是世界和国家的一、二类保护物种。

  此外,还应特别指出的是,在地球的生物圈中,珊瑚礁是一种重要的碳吸纳物。

有关研究认为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日益增高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均与珊瑚礁日趋严重地被破坏有关。

因此,这一问题已引起不少国家的重视。

  15、根据文意,下列对有关"珊瑚礁"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珊瑚礁可以减弱海浪的冲击波力。

  B.珊瑚礁能在看来养分不足的水域内养育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C.珊瑚礁是由无数造礁石珊瑚的骨骼构成的。

  D.珊瑚礁还能保护海滩,阻挡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

  16、下列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珊瑚是一种不具备运动器官的原始动物。

  B.珊瑚是一种有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动物,它的消化腔是原始的。

  C.珊瑚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原始的消化腔、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D.珊瑚是一种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的花朵的动物。

  1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我国的南海诸岛就是一种珊瑚岛、礁,是人类和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领地。

  B.珊瑚礁养育出的动植物有不少是世界和国家的一、二类保护物种。

  C.珊瑚岛、礁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和珍稀物种提供了生长和繁衍的适宜场所。

  D.人类对珊瑚岛、礁天然资源的恶性掠夺,使珊瑚岛、礁受到日趋严重的破坏。

  18、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保护珊瑚礁,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

  B.保护珊瑚礁是一种改变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积极有益的措施。

  C.积极保护珊瑚礁,使之成为人类居住与从事生产劳动的主要领地。

  D.人类应当重视珊瑚礁在地球生物圈内所起的重要作用,积极保护它,使它免受人为的破坏。

  

(二)(20分)

  ①1915年10月,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娃娃"投生"到这个清贫之家,这就是我。

大伙儿见我胖乎乎挺逗人喜欢,便起了个小名叫"狮仔"。

莫看名字威风凛凛,不知怎的,学话比一般孩子晚多了,直到三周岁口齿才清楚些。

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我排行当中。

  ②我们年纪很小,父亲便教我们读书识字。

他的旧学功底很深,教的是四书五经。

他的视力在年轻的时候就坏了,看东西很吃力,常拿出一叠叠学生作文,唤着我的小名:

  ③"狮仔,念念!

"

  ④我便"咿咿呀呀",照本宣科地读了起来。

他一听就记住,听到妙处,往往露出欣慰的微笑,甚至出声叫好。

  ⑤我真怕他检查作业。

一旦发现错别字,他就沉下脸来,低声但却是严厉地叫:

"狮仔!

"于是,我只好乖乖地伸出手,让他打手心。

且不论这种教育方法得当与否,挨打的滋味总是不好受的,这倒使我养成了从小就认认真真做事的习惯。

童年吟诗、联对子、背古文……就是没想到将来要跟什么"物质"、"分子"打交道。

我至今十分感谢父亲的严格要求,为我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