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327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docx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1.《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等有一定的了解。

2、启发式教学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种类

难点:

丝绸、青铜器、玉器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教案、课件、古代工艺品图片资料

学生:

古代工艺品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出示古代工艺品图片,引出本课课题。

二、新授阶段

1、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分类

丝绸、青铜器、景泰蓝、金银器、陶瓷、玉器、漆器等

2、中国古代丝绸

(1)、中国丝绸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养蚕缫丝的国家

(2)、中国古代丝绸的分类绫、罗、绸、缎、纱、绢、锦

(3)、欣赏《联珠骑士猎狮纹锦》

3、中国古代青铜器

(1)、青铜器小知识

(2)、商周青铜器的种类介绍

炊煮器——鼎、鬲等

盛食器——豆、簋等

酒器——爵、觚、尊、壶等

水器——盘等

乐器——钟等

兵器——剑、戈等

(3)、商周青铜器的纹饰

(4)、青铜器发展概况秦汉青铜器向实用性方面发展,以后渐渐衰落

4、中国古代玉器

(1)、中国古玉文化:

君子比德于玉,玉是权利的象征,温润、通透等

欣赏:

玉佩、《双人耳礼乐杯》、《白玉雕桐荫仕女》、玉龙

(2)、小知识:

简单的玉石辨伪方法(根据课堂时间可调整删减)

三、拓展阶段

总结知识点布置任务,关注你身边的古代文化古代工艺。

 

2.《汉字书法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

2、掌握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演变及书法作品的艺术美。

3、通过欣赏并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演变及书法作品的艺术美。

难点:

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

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幻灯、书法练习的各种用具。

学生:

有关汉字书法艺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假设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引发学生对文字重要性的思考,引出课题。

二、新授阶段

1、汉字的发展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

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2)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卜辞”或“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金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

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

(3)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

文字的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基于这样的原因,到秦统一时,秦始皇实行统一文字的政策。

(4)秦朝——小篆、隶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于政务繁多,文书频繁,丞相李斯上书“奏罢不合秦文者”。

秦朝以后,文字继续发展,出现了楷书、行书、草书等汉字形体。

其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书法艺术的特征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提问学生:

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

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

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

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后者气象挥弘,郁勃纵横,体格凝重,是方笔的典型;唐楷(因唐朝在楷书成就最高故名)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清雅秀丽,《颜氏家庙》骨力遒劲、静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草圣”张旭的狂草作品《古诗四首》,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行草作品《虹县诗卷》,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勇于创新的大书法家,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学生进行作品赏析

四、感受阶段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五、拓展阶段

选取自己喜欢的七律进行书法创作。

 

3.《校园趣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校园里有趣的事情,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学会关心同学、爱护校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了解学校发生的事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难点:

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校园里有趣的事情,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

有关学生活动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材料等。

学生:

绘画用纸,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校园图片。

师:

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

我们的学校。

师:

对,这是我们的校园,在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上课时学习知识,下课时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每天都会有新鲜有趣的事情发生。

2、课件出示一张学生活动照片。

师:

他在干什么呢?

生:

跳绳。

师:

你会吗?

还会什么?

生:

做操、跑步、砸沙包,武术……

师:

同学们会的真多,还会中华武术呢,那在做这些活动的时候,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学生讨论后说一说。

3、师:

同学们真厉害。

其实,我们的校园经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你还记得哪些吗?

想一想,告诉我。

学生回忆、讨论,尝试性回答。

生:

学校运动会时,我参加了60米赛跑,得了第一名呢。

生:

我和同位参加了双人绑腿赛跑,也拿了第一名!

……

学生述说后老师补充完善整件事。

师:

同学们记得真多,还有没有?

生:

……

师: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照片,是平时用照相机拍下来的一些学校的事。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在学校发生过而我们刚才又没想到的事!

4、让学生看照片,观察照片内容并提出问题。

(1)师:

这是一张什么照片?

生:

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舞蹈队表演时的情景。

师:

记得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吗?

生:

是我们上一年级的时候。

师:

对,这张照片是老师在你们一年级的时候照的,这里面一定有你们的身影,现在还记得怎么跳吗?

我们现在来跳一跳!

找几个会跳舞的学生上台来跳一跳。

(2)跳完后,老师小结,出示第二张照片。

师:

同学们跳得真不错,都还记得是怎么跳的。

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张照片这又是什么时候的事啊?

同学们看照片,踊跃回答。

(画画比赛,上学期举办的)

师:

对,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你们有参加的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

师:

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参加了活动有的还获奖了,有的虽然没获奖,但是你们参与到这件事当中,感受到这件事带来的乐趣,就非常好!

接着用课件继续播放几张学生活动的照片,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5、师:

看了这些照片,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曾经发生过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啊!

现在我请同学们在讨论一下,还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学生再次讨论。

师板书:

校园趣事

二、讲授新课

1、师:

原来校园里最近还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啊,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趣极了!

那么你们知道其他学校的校园趣事吗?

我们打开书本,看看他们的校园生活多么的有趣。

学生打开书本,看课本范画。

师:

书上的画中画了些什么事情,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画中的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

我看到了有一个男孩在拉小提琴,其他人在听。

生:

我看到最下面的那幅画画的是有好多小朋友在唱歌。

……

再用课件展示几张其他学生的作品。

2、师:

我们看了其他学校学生的作品后,了解到他们的校园生活也很丰富有趣,那么我们也来把我们的校园趣事用画笔记录下来,好吗?

三、学生作画

1、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画要求。

(不要求画的太像,大胆作画)

2、教师巡回指导,期间可展示好的作品或者对有特点的画进行点评。

四、展示作品

1、学生画好后,展示其作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画的内容是什么,介绍自己的作品。

2、小结本课。

表扬有特点的作品,有不足之处也要指出来。

多鼓励,少批评。

 

4.《心目中的形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欢迎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或拓印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尊重的人。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对社会建设者们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人物特征的描绘。

难点:

人物细节的刻画。

课前准备

教师:

教案、课件、彩笔

学生:

绘画用纸、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位有名的人物?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喜欢他什么地方?

谁还能愿意说一说?

  你们这么喜欢这些人物,也了解了这些人物的形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形象。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画之前,先做个游戏,看大屏幕,看看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形象是谁?

看你能猜出来吗?

  看图片,学生猜。

(每出现一位人物,请学生一起来说一说这位人物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同学们果然都很喜欢自己的偶像,也特别想画好心中的人物的形象,现在让我们先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画。

(出示范画)

  学生欣赏,教师讲解。

  2、喜欢这些画吗?

那让你来画,你想画那位人物呢?

你想怎么画?

喜欢把他画成什么样子呢?

  我们一起看,这些人物的表情是什么样子?

(微笑)

  为什么呢?

生答。

  小结:

因为每个人都热爱生活,所以笑对人生,他们也希望你们每个人也能天天有张笑脸,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3、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想画的人物形象,请把你心中的人物形象画出来吧!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评作品

你画的真棒,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把他画成这样?

 

5.《探索者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2、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二者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得以体现的。

难点:

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

课件、优秀的学生作品

学生:

水粉、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千百年来,人类为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前赴后继,解开了大自然一层层神秘的面纱。

李时珍尝遍百草发现许多植物的药用价值并撰写出《本草纲目》,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并发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探索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

教师举例引出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解释概念。

二、欣赏探究

1、教师举些艺术与科学结合较好的图片实例,让学生去寻找,师生进行互动。

说明:

艺术与科技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在社会的发展,再进一步分析李时珍、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事迹、故事。

2、讨论:

学生相互讨论,生活中哪些人为科学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老师要掌控时间)

3、分析反思

探索者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他们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人。

三、布置作业

1、为你心目中的某个探索者画一幅画,要注意人物的动态、神情和所在环境。

2、艺术性—美观科学性—实用

3、绘画用具:

水笔彩、油画棒、水粉不限。

四、展示评价

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等评价方式。

课后可以收集有关探索者的事迹故事,课下大家一同分享。

 

6.《插花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插花基本造型、比例的确定和色彩的配置等插花基础知识和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2、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净化与陶冶心灵和情操,体会艺术插花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插花基本造型方法的学习,插花作品的设计以及完善。

难点:

插花作品主题的体现。

课前准备

教师:

剪、刀、钳、金属丝等加工用具,花器,花材,插花样品。

学生:

花,叶,瓶,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插花是古今中外人们都喜爱的一门艺术,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活跃生活,而且大大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有助于人们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养。

欣赏课本中的插花作品让学生欣赏,开阔学生眼界,引起学生兴趣。

1:

你们看到的插花都是什么样子的?

2:

你看到过哪些场合有插花艺术?

它们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探索研究

1、插花类型。

(1)、根据用途:

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

礼仪插花是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

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敬重,致庆,慰问,哀悼等,形势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

艺术插花是指不特别的要求具备社交礼仪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来供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

(2)、根据艺术风格:

东方式、西方式、现代自由式、中国式。

(3)、根据花材:

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2、了解插花器皿。

花器的种类很多:

陶器、玻璃器、塑料器、金属器、藤、竹、草编等。

3、插花基本造型。

(1)、水平型。

设计重心强调横向延伸的水平造型。

中央稍微隆起,左右两端则为优雅的曲线设计。

其造型最大特点是能从任何角度欣赏。

多用于餐桌,茶几,会议桌陈设。

(2)、三角形。

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外形简洁,安定,给人以均衡,稳定,简洁,庄重的感觉。

多作典礼,开业,馈赠花篮等用。

若在大型文艺会演及其他隆重场合应用,亦显豪华气派。

(3)、L型。

将两面垂直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状态。

宜陈设在室内转角靠墙处。

L型对于一些穗状花序的构成往往起重要作用,大的花果用于转角处,小的花自己向前伸延,给人以开阔向上的感觉。

(4)、扇形。

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变化,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构成扇面形状,适宜于陈设在空间较大之处。

(5)、倒T字型。

整个设计重点成倒T字型的构成。

纵线及左右横线的比例为2:

1,给人以现代感,适合装饰于左右有小空间的环境中。

(6)、垂直型。

整体形态呈垂直向上的造型,给人以向上伸延的感觉。

适合陈设于高而窄的空间。

 

(7)、椭圆形。

优雅豪华的造型。

采用大量的花材,集团式插法,对结构,对比要求比较低,呈自然的圆润感。

以古典的花瓶作容器,宜置于教堂或典礼仪式等空间位置较大的场合。

(8)、倾斜型。

外形是不等边三角形,主枝的长短视情况而定,整个构图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点,多用于线状花材,可有效的表达舒展,自然的美感。

4、插花主题。

为了表达愿望,插花都有一定的主题,比如祝贺开张大吉,祝福师长身体健康等。

常见的几种鲜花的含义:

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

康乃馨——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菊花——清静、高洁、真爱、我爱

红玫瑰——爱情 热恋 粉玫瑰 永远的爱

白玫瑰——纯纯的爱

黄玫瑰——失恋、褪去的爱

向日葵——爱慕、光辉、忠诚

三、教师示范

看教师操作,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

图片上的插花有没有主次枝?

有的话,何为主?

何为次?

问题2:

主次花之间的距离与角度分别是多少?

(注意点:

1、花材与花器的比例要协调。

2、第一主枝、第二主枝、第三主枝间的协调性。

一般来说,插花的高度(即第一主枝高)不要超过插花容器高度的1.5-2倍,容器高度的计算是瓶口直径加本身高度。

在第一主枝高度确定后,第二主枝高为第一主枝高的2/3,第三主枝高为第二主枝高的1/2。

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凭经验目测就可以了。

观察图片和个别实践,注意插花中色彩的配置。

小结:

主色调的选择要适合使用环境。

浓重温暖的色调(红,橙,黄)适于喜庆集会,舞场餐厅,会场展厅;明快洁净的中性色调适用于书房,客厅和卧室;而冷色调(浅黄,绿,蓝,紫,白)常用于凭吊悼念场所。

四、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

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花、叶和罐等材料,设计制作一件美观的插花作品,并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用你的插花作品布置家或者教室,向大家介绍插花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你对于美化生活有什么心得体会。

 

7.《花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花灯的历史,以及各类花灯的艺术特点。

2、掌握制作彩扎花灯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感受制作花灯作品的工艺特点。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花灯的基本构造特点和制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大胆包扎、装饰花灯。

课前准备

教师:

各种不同样式的花灯图片,示范作品等。

学生:

卡纸,剪刀,笔,细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花灯,又名灯笼。

灯笼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

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现代社会多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悬挂,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1、完成了花灯骨架的捆扎之后,还要怎样做才能得到一个漂亮完整的花灯?

2、怎样包扎才又美观又快捷?

注意些什么?

3、教师示范包扎灯身。

4、花灯的哪些部位可进行美化装饰?

装饰些什么?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怎样装饰更美观?

三、探索研究

1、提问:

这些作品的选材、造型和装饰分别有什么特色,和民间传统花灯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

2、观看制作方法。

3、今天你带来了什么材料,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花灯呢?

四、学生创作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五、展示评价

1、将学生作品悬挂展示。

2、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1)、教室里的花灯展上,你最喜欢哪一个?

说说你的理由。

(2)、做花灯时,你遇到了困难吗?

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解决的。

(3)、你的花灯的造型受到了哪些东西的启发。

 

8.《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青铜器产生的年代、历史和青铜文化现象,感悟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青铜文化,提高鉴赏能力。

2、运用切、割、剪、折、卷、粘等纸工技术,学习用纸材、颜料仿制青铜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继承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青铜器的历史渊源,学习用纸材仿制青铜器的造型。

难点:

青铜器皿的造型、装饰及青铜色彩的仿制。

课前准备

教师:

各种不同样式的青铜器图片资料,剪刀,画笔,水粉颜料等。

学生:

纸,双面胶,剪刀,画笔,水粉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欣赏青铜器,认识新知识。

三、讲授新知识,学习制作青铜器。

1、教师介绍青铜器的艺术成就、青铜器的造型类别和艺术价值。

教师讲述。

2、本课学习要点和作业形式。

3、教师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复习纸造型的折、卷、割切、叠、挖、插接、粘贴等基础技法。

4、教师示范用纸材料设计制作一只青铜器的过程:

(1)、构思。

选择一只自己最喜欢的青铜器,模仿其造型,设想如何进行仿制。

(2)、设计。

用纸画出青铜器的形状,并进行仿造图形设计。

(3)、做青铜器太形。

按设计图样,用纸制作青铜器的大坯造型。

(4)、做青铜器细鄙。

做各个细部构件,并与大坯形黏合在一起。

(5)、装饰图案。

画出纹饰,剪下。

用胶水粘贴在坯体上。

(6)、着色。

先上底色。

底色干后。

用黄色(或金色)涂凸起的花纹图案。

四、创作表现,大胆制作青铜器。

五、教师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青铜器造型,进行纸面设计。

六、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七、展示评价,享受成功的愉悦。

9.《山水画小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赏析前辈大师的作品,认识和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人文特点,了解中国山水借助自然表现意境、抒发情感的独特艺术魅力。

2、学习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及其笔墨情趣,尝试用写意山水画的形式完成一幅山水小景。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情感,增强自豪感,激发学生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创作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赏析中国山水画,感受它的独特艺术魅力,初步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难点:

山水画的构思构图安排及笔墨技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

山水画作品,毛笔,墨,生宣纸,水等。

学生:

毛笔,墨汁,生宣纸,毛毡(报纸),笔洗(小水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山水画作品

1、赏析中国传统山水画,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景物的基本表现技法。

2、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1)借景抒情。

借描写自然景物以表达作者的感情。

(2)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境,写景是为了缘物寄情,意与景会、景与情通。

(3)经营位置,即构图。

山水画有独特的观察方法和构图方法,在取景构上可不受固定的视点限制,多用散点透视,在表现时空上有更大的自由。

在画面布局上,以变化的均衡构图原则确立形象的主宾关系,疏密相间,密不透风而有眼,疏可走马而不空,计白当黑,空白处理是中国画的又一特色。

二、讲解山水画技法

学习了解中国山水画景物的基本表现方法。

1、教师讲解、演示:

草、芦苇、树、石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给学生直观感受,便于学生模仿。

2、画草法:

画草全在于叶,一笔有钉头鼠尾螳螂肚,两笔交凤眼,三笔象眼,四笔、五笔宜折叶,成丛多叶,宜俯仰翻飞交加而不重复。

3、画芦苇法:

先画杆,再点叶,要注意三五成群,中锋、侧锋画出叶,注意长短参差不齐,高低上下有别。

4、画树干法:

要注意树干的长势结构特点,笔势自上而下,先左后右,用笔则中锋、侧锋相结合,灵活运用。

树干造型注意表现树的姿态。

有双勾和没骨等技法,树的组合要大小有别、互相顾盼、穿插自然。

5、画树叶法:

分析叶的生长形状特征,分枝分组,一枝为一组,一组组地画,要注意枝干与树叶之问的交错、穿插及疏密、虚实对比,不可平均对待。

画叶的技法有勾、点和泼墨、泼彩等。

6、画石法:

山水画的主要景物之一就是石,画石要注意结构规律、画石当分三面,有了三个面,自然就有立体感。

画石首先要注意石块轮廓的浓淡转折,用笔要有轻重缓急,用墨要有干湿浓淡。

线与线之问要分清脉络、分清前后左右,表现阴阳向背。

画石要大小相间,以大石间隔小石,或以小石间隔大石,大小石的安排疏密相间得当,错落有致。

画石具体步骤如下:

勾:

用墨线勾出山石的外形轮廓,要求造型准确,勾线明确、肯定,下笔果断,皴、擦:

在线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逐步丰富画面。

“皴”和“擦”是一个意思,目的是表现出山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