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338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docx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

第六单元

单元主题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单元教材安排

本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

《乡下人家》描写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抒发了对乡下美景的赞美之情。

《牧场之国》让我们感受到异国的田园风光。

《古诗词三首》抒发了古代诗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麦哨》描写的是乡村小孩的愉快生活,让我们感受到田园生活的乐趣。

“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说一说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了解、感受,也可以是了解过程中的轶闻趣事。

“习作”则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下自己最想写的,但要治愈优美语句的运用。

“我的发现”是观察句子,发现其中的修辞手法,积累优美句子,将修辞手法融入自己的作文中去。

“日积月累”则是积累各朝代描写田园风光的名句。

“展示台”则是展示对田园风光的实地观察,通过对单元课文的学习出的成果。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能认识文中生字生词B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C、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和走进乡村综合实践活动感受乡村生活。

2、自读自悟,圈点批画,头脑再现乡情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学着欣赏简单、朴素的美。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画面,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1、在朴实、优美的语言中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会欣赏简单、朴素的美。

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

预习、搜集资料

教师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

课题

乡下人家+牧场之国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

精加略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

课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牧场之国》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

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

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设计理念:

把这两篇课文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两篇课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也不同之处。

相同:

1、在文章结构的安排上都有中心段落。

2、课文主题都是有关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田园风光的喜爱。

3、两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大量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同:

1、《乡下人家》是按分—总的结构来安排的。

课文中还融入了空间、时间顺序。

《牧场之国》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安排的。

课文中的2、4、5自然段时按照分——总的结构,3自然段时按照总—分的结构。

2、《乡下人家》是陈醉云在安溪生活时对生活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乡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牧场之国》是作者卡尔.恰彼克对荷兰风光的描写。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理清课文结构,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身居城市,对农村生活感到陌生,在他们的印象中,农村是贫穷的、落后的、乏味的,针对这些情况,课前让学生收集乡村资料或图片互相交流,课堂上出示美丽的乡村风光图片(课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

寒假期间让学生到农村去体验过生活,学生对田园生活应该有自己的一些体会。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激情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你看到了什么?

这幅画给你怎么样的感受?

2、这样甜美的风光,作者会怎样来描绘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乡下人家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由图及文,为理解课文坐下铺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字词学习。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乡下人家风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抓住中心段,独特、迷人)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在读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到课文的中心段,抓住“独特、迷人”的特点。

细读课文,思考 

1、哪些地方体现了乡下人家风景“独特、迷人”?

的特点(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

 读课文,试着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句子。

 让学生自己去试着读课文,感悟“独特、迷人”的特点。

 拓展扩充

作者陈醉云也还有很多这样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拓展阅读

 

 

 

 

 

 

 

拓展材料

打写题目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

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课题

乡下人家+牧场之国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类型

精加略

教学目标:

1、在赏析生活场景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感悟散文语言的优美、生动,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以及简单、朴实的美。

2、认识《牧场之国》词语。

3、感悟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乡下人家》的写作顺序。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掌握《牧场之国》中的词语。

难点:

在简单朴实中感悟美。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乡下人家》。

从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些特点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回顾课文,概括出各种生活场景。

将空间时间的写作顺序放置到每个场景中去,渗透写法。

 小组活动,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来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宁静。

(读、想、议、读)

 展示几幅图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乡下生活的美好。

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在陈醉云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乡下人家有趣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园的情感。

在捷克作家卡尔.恰比克的笔下又会有怎样的田园风光呢?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a、作者是怎样描写牛、马、猪、羊、牧民的?

b、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学法的迁移,用想画面的方式想像荷兰的田园风光,感悟异国风情。

用在《乡下人家》中分析每一副画面的方式来体会语言的优美,试着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小组汇报

幻灯片出示问题。

 汇报讨论成果。

 

拓展材料

打写题目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屋前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

屋后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

(夏)院落晚餐图(秋月夜睡梦图

教学后记

 

 

课题

乡下人家+牧场之国

课时

 第三课时

授课类型

精加略

教学目标:

1、比较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感受“乡村生活、田园风光”的美。

3、试着将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各种修辞手法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复习导入

从《乡下人家》和《牧场之国》感受到了不同国度的的田园风光,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篇课文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小组讨论

学生先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小组汇报

老师注意听,并补充

 小组汇报

 

 写法拓展

学习作者的写法,试着写一写。

 

 

拓展材料

打写题目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

 

211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

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尤其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意味深远:

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

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设计理念:

三首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内容浅显,生字不多。

本设计体现了单元主题与文本细读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诵读、想象吟诵、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能背诵、默写三首诗词。

2、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体会古代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

本学期第一课也初步认识了“词”,对“词”有了初步的理解。

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学生能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思。

但是,城市的学生对田园风光不了解,对体会诗词描写的意境难有深刻体会,需要老师通过画面、教学语言等媒体激发学生想象感悟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我们欣赏到:

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那异国风情的《牧场之国》,相信这些现代美文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古代的乡村又是怎样的?

让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

了解诗人。

1、从诗题《乡村四月》你想知道些什么?

2、诗人介绍。

 质疑诗题,说说多翁卷的了解。

 PPT翁卷的资料

 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

明白吗?

 

3、谁想读?

读准没有?

4、检查生字“蚕”“桑”

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

(方法:

多诵读)

 1、学习生字词。

2、同桌互读诗,互评。

3、配乐读。

 

 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

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2、汇报:

(点拨一二句写:

景;三四句写:

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

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在充分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

准备背景音乐。

 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

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课件出示一、二句)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

(板书: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指导品读:

遍、满(方法:

抓诗眼)

3、除了山陵原野是绿的,还有什么是绿的?

(方法:

想画面)

4、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

(联系有关的诗句)

5、这是绝妙山水画!

我们以读代品吧!

6、镜头再转换,你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

7、这“雨如烟”什么感觉?

看图片

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8、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

读出动静的美感

9、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10、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调动视觉、听觉,联系诗句)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雨图。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过渡:

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1、诗人们,请选用一样或几样法宝,品其中的诗与画。

先小组内切磋切磋。

2、汇报。

3、小结:

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

(板书:

人勤)

但,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

你读;

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

你读;

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

齐读。

 品诗句,想画面,感悟诗歌意境美

 

 学法延伸,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用学习诗歌的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读诗句解诗意。

3、想画面悟诗情。

在小组内品读诗歌,自己学着去赏析诗歌。

 小组赏析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在上学期已经在阅读课上讲过了,并且诗歌简单易懂,让学生回顾讨论就可以了。

 小结

两首具有田园风光的诗学完了,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拓展材料

打写题目

教学后记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类型

21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渔歌子》是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优美清新的水乡画卷。

全诗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学习这首词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要: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四年级的学生,在前三个年级的学习中,对于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诗意,但是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这首词内容浅显,描写的田园风光优美恬淡,画面感强,因此教学这首诗词主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入诗境,悟诗情,获得审美感受。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塞、箬、笠、蓑”,指导书写“鹭”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并能熟读成诵。

3、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接触到了词《忆江南》,对词有了了解,在讲这首词仍要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

词的形式不诗自由,学生比较喜欢词一些。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初读,建构田园生活的主题

1、教师用语言渲染,用图片辅助,帮助学生对单元本题温故知新。

2、师生交流,理解词牌名。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词句,把词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4、教师检查整首词的读音,重点指导“塞”的读音及“鹭”等字的书写。

5、请学生再读词句,指导读出词的节奏。

1、了解词牌名。

2、读词,读准字音,书写生字。

3、诵读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习古诗词读很重要。

 细读,走近田园生活的画面

1、请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回顾理解词意的方法。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见解。

3、反馈汇报对词意的理解。

 小组讨论词意,并汇报

 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理解词意

赏读,触摸一颗眷恋的内心

 

1、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人的“不须归”。

2、由“不须归”切入,让学生交流汇报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⑴景美中感悟“不须归”。

①请学生了解词中描写的景物。

②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想象词中的画面。

③学生交流想象的内容,教师紧扣画中的色彩及“飞”字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用其他词语来形容春景。

让学生通过多元品读,继而诵读,感悟画面的和谐与动态之美。

④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初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⑵鳜鱼肥中感悟“不须归”。

①引导学生关注“肥”字,让学生交流从“肥”字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让学生品读前两句词,感悟诗人用词的精妙。

③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⑶箬笠、蓑衣中感悟“不须归”。

①学生感悟“斜风细雨”,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词语形容春雨的特点。

②学生品读,继而诵读第三、四句词,感受春景的宁静之美。

⑷让学生把感悟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下来,并在全班中交流,提升画面的整体美。

 在读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不须归”是全词的词眼。

 拓展,感悟一份眷恋之情

1.出示补充资料:

“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

”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

2.师生交流诗人的生平,教师补充对诗人的介绍。

理解诗人“不须归”的是什么地方,再走进诗人的内心。

3.教师引读第三、四句词,提升情感。

4.补充学习诗人的另一首《渔歌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词意,并朗读积累。

5.回顾诗人生平的著作,师生带着对整着词的感悟,一起诵读《渔歌子》。

 思考并质疑。

 拓展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更好的理解词意。

 

 

 

 

 

 

拓展材料

打写题目

写出你从这首词中看到的画面。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教学后记

 

 

课题

麦哨

课时

 一课时

授课类型

 

211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二设计理念:

经典的文本语言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

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一路“读、听、赏、抒”,便拥有一路的风景,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用个性的语言与情感构筑起属于自身的一片新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所描绘的南方的田园场景学生没有体验过,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乐趣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多给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去感受。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直接揭题,了解麦哨

1、同学们,在《乡下人家》我们欣赏了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牧场之国》我们领略了一个自由宁静的牧场王国。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刘益一起去领略美好的田园风光,一起感受舒畅惬意的田园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麦哨。

2、师:

麦哨是用麦秆或麦叶折起来做成的哨子,放在嘴里吹起来叶片震动能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

乡村的孩子都很擅长用麦哨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这节课,让我们去聆听麦哨声吧。

 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了解麦哨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读读自学提示,看看它给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测生字词。

学习多音字“应、和”。

3、你感受到的乡村孩子生活怎样呢?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自由发言)

①乡村孩子非常可爱,非常快乐。

②乡村景色美丽。

③乡村孩子生活天地广阔、自由自在。

师:

乡村孩子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都是那样美好!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读通顺课文,读准词语是每个学生要掌握的。

理清课文的结构,理清思路。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师:

在作家陈益的眼里,童年是那甘甜清凉的“茅茅针”、柔美的“麦哨”……让我们走进文中去感受。

请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特别的美的部分,试着读一读,并说说美在哪里?

2、学生汇报。

句①: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很形象,突出孩子们的欢喜。

指导朗读该句。

句②: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最具代表性的作物为人们再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

句3: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

这里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把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是农村特有的运动场。

(指导朗读)

3、小结:

乡村孩子的聪明、可爱,乡村的优美田园风光,乡村孩子无拘无束的生活,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研读首尾、感受写法

出示《麦哨》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

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或首尾照应。

这欢快、柔美仅仅指麦哨吗?

它还象征着什么?

象征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哨声传递着快乐、幸福。

 找出描写乡村景物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从朗读中体会乡村景色的优美,感受童年的快乐生活。

拓展材料

单元拓展阅读中“童年乐趣”的相关内容

打写题目

乡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美丽的郊外、田野、草地都是我们玩耍的乐园,回忆你的童年生活,写一段自己尽情玩耍嬉戏的情景。

板书设计

24麦哨

麦哨响起割草麦哨又响起

玩乐

吃“茅尖”

对乡村生活和孩子的喜爱之情

 

课题

语文园地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

21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收获,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设计理念:

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2、进一步感受乡村田园生活。

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敢于表达自己,语言表达有逻辑。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

源准备

 激情导入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田园生活,假期我们也到农村去体验过生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收获,以及到农村生活的体验。

 

 

 指导口语交际

小组进行交流:

1、谈谈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之后的收获。

2、到农村后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看法。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按小组进行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