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7841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之高考湖南作文题Word下载.docx

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述文或议论文。

2009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08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

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

它使我们领悟到:

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

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

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2007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

②不得抄袭。

2006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意气”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

1、意志和气概。

例如“意气风发”。

2、志趣和性格。

如“意气相投”。

3、由于主观和偏激所产生的情绪。

如“意气用事”。

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写一篇“谈意气”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2005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跑的体验”。

从一个人的成长看来,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

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4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60分)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的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

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之内。

②除诗歌之外,其他文体不限。

③不得抄袭。

2003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60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

“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

心灵的选择

【篇二:

2009年高考湖南省作文请以】

2009年高考湖南省作文请以”踮起脚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对于湖南2009年的作文题,外面的叫好与叫坏都不足道,考生的反应和它对作文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考察维度。

从考生的写作而言,我们看到“踮起脚尖”有如下几点积极意义:

1、极少考生偏题,“切合题意”或“符合题意”的文章增多。

绝大多数考生都能理解题意,并能找到相关立意,与题目本身切近考生日常经验、且隐喻义较显豁并能做多边发散有关。

2、命题者向考生发出的信号是“踮起你的脚尖”,考生要假设的主体主要应是“我”或我周边的人物。

这样一来,明智的考生就不会写“李白踮起脚尖”、“司马迁踮起脚尖”——拿古人说事的文章比去年更进一步减少了。

3、最大可能地避免了宿构。

网络调查同意“新奇…?

没想到”的超过60%,远远超过“诚实善良”“熟悉”“我说九零后”等题的相关指数。

此外,本题也尽可能使不同地域、不同性别、擅长不同文体的考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没有给少数考生安装“隐形的翅膀”。

4、对当下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对于这种“新奇”的题目,背范文、背经典素材、背精彩段落都起不了多大作用,需要的是联想、明辨和极具分寸感的表达,需要的是在大量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基础上的迁移能力的提高。

人们说今年湖南作文题“最具挑战性”,它挑战的应该是那些不合时宜的高考作文训练模式,而不是考生正常的神经。

另一方面,我们不用踮起脚尖也能看到本题存在如下不足:

1、大多数考生踮起脚尖也摘不到作文成功的果实。

约6成考生在正面写下二三百字后便不能将一个正确、适当的立意进行下去,而不得不搜罗原先准备的各方材料,无逻辑地拼凑在一起。

还有一部分考生只能混合两种或三种立意(尽管都是合适的,但违背议论文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论证的原则)才能完卷——这反映出本题与考生实际能力还有较大差距。

一类卷只有l.4%,远低于2007年的5%,也似乎反映了题目的难度。

2、“踮起脚尖”尽管存在于考生日常经验之中,但对多数考生而言并非一种“体验”(高峰经验),本身也不具备深广的文化含蕴,故考生联想的触须不够绵密而强劲也就容易理解。

命题并非没有时代感或缺少社会关联度,但因为触发的经验活力不够,又缺少提示,多数考生的现实观感就难以调动起来,只好做八股文章。

以“感受乡村”或“品味时尚”之类的题目比较,本题的弱点就比较明显。

总的来说,今年的作文命题是一次积极但稍欠周全的尝试,对我们广大教师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如何训练学生大胆联想、明辨事理、准确表达,应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题记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

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

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

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

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看:

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

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

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

那小女孩子,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

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

”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

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

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

听: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明万有引力定律;

“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

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

”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

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

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是“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

早在

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

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

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

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

【篇三:

2009湖南高考作文评分及例文】

2009年湖南高考作文评卷细则及例文

作文题:

踮起脚尖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题目自拟800字。

今年作文评卷,网上记分标示区分为以下三块:

内容等级分,0——25分;

表达等级分,0——25分;

发展等级分,0——l0分。

各标示区没有分等,但作文评分,仍按分项分等进行,请大家严格按分项分等标准评分。

错别字、不够字数、没有标题、自拟标题的,在基础等级之表达项中扣分。

基础等级分

一、关于评分标准

1、内容部分;

以“题意”和“内容”为重点,全面衡量。

“题意”“内容”中有一项在上等,与此同时,“中心”与“感情”有一项在上等者,可根据文章实际,在上一等中、低档记分。

2、表达部分:

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语言”“文体”中有一项在上等,与此同时,“结构”或“字体”有一项在上等者,可根据文章实际,在上一等中低档记分。

3、记分应综合考察内容与表达两部分,一般情况下不跨等记分。

4、“基本符合题意”的文章,表达项最多在一等下限记分,发展等级不能超过8分。

5、偏离题意的文章,内容项在四等记分,表达项一般不超过三等记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3、4、5点,如有特例,须经核心组同意)

二、关于内容

(一)审题

1.“踮起脚尖”的题意,其基本隐喻义有两种:

一是努力向上、发挥主体潜力以接近目标;

一是努力往远处看,树立高远目标。

从其联想(横向联系)意义说,则有多元含义,如踮起脚尖跳芭蕾,是别一种人生境界;

在安静的场合踮起脚尖走过,显示出对他人的一种关怀;

父母或孩童踮起脚尖对亲人的盼望,表达了一种思念或渴望;

无论议论还是记叙,虚或者实,本题都可做多向的理解和阐发。

2.从今年考生作文实际来看,“题意”的判断应和“中心”“内容”相联系。

破题准确,但论证过程产生部分游离、或前后不一致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判为“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

3、内容完全与本题无关、另起炉灶的,即使含有“踮起脚尖”字样,也应视为“偏离题意”。

4、针对“踮起脚尖”反弹琵琶,如主张“脚踏实地”的,不能理解为“偏离题意”。

5、其他未尽情况,交由作文组长与核心组协商处理。

(二)内容

1、文章材料丰富、扎实、恰k当,且有内在逻辑关联,应视为“内容充实”。

2、文章缺乏具体的材料,或虽有材料,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或整篇文章意思发散、让人不知所云,应视为“没有什么内容”。

(三)中心

1、文章符合题意,有明确的主题贯穿全文,主次详略得当,视为中心突出。

2、文章无中心,或有多个中心且互相矛盾冲突,缺乏内在联系,视为中心不明。

(四)感情

1、文章表达的感情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且符合情理,与文章的内容和谐一致,视为感情真挚。

2、文章表达的感情符合情理,视为感情真实。

3、文章表达的感情基本符合情理,视为感情基本真实。

4、文章表达的感情不符合情理,或与文章的内容冲突,视为感情不真实。

三、关于表达

(一)语言

1、语言规范,语句结构完整,没有语病,语意连贯,读起来顺口,视为语言流畅。

2、语言规范,语意基本连贯,或有2、3处语病,视为语言通顺。

3、语言大致规范,语意不够连贯,或有4、5处语病,视为语言基本通顺。

4、语言不够规范,语意不连贯,或有5处以上语病,视为语言不通顺。

(二)文体

1、试题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评分标准”也有“符合文体要求”一项,因此无论考生选择何种文体,都必须符合所选文体要求。

描写为主,写人记事的文章。

但对文体的判定不宜过于死板,应从考生作文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灵活处理。

如考生写成随笔,可视为议论文;

写成叙事性散文,可视为记叙文;

写成童话、小小说,也可视为记叙文。

3、文章包含了多种文体,文体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相互之间又不能联结,或者大量地违反所用文体的基本规范,应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

4、交章包含了多种文体,缺乏内在联系,但能联结起来,视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三)结构

1、文章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且围绕中心,衔接自然,有较强的内在联系,视为结构严

2、文章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且围绕中心,衔接较自然,视为结构完整。

3、文章具有必要的组成部分,且大致围绕中心,视为结构基本完整。

4、文章缺乏必要的组成部分,内在联系混乱,条理不清楚,或者内在逻辑十分混乱,或文章没有完篇,严重影响到文章的完整,应视为结构混乱。

发展等级部分

1、不宜把发展等级分的标准定得过高。

应从高三学生实际出发,保证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等级分,有较强写作能力的考生,能得到较高的发展等级分。

2、发展等级分与基础等级分之间应有联系,但不一定是成正比例。

在基础等级段得分较低的,在发展等级段可得分较高。

但在基础等级段评为四等的,原则上不给发展等级分,特殊情况,最多不能超过3分。

在基础等级段评为三等的,发展等级分最多不超过6分。

3、发展等级段13个评分点中,有一点突出可得满分,两点比较突出可得满分,三点达到要求可得满分。

其他情况按此标准折算。

即只一点比较较突出给5分,一点达到要求给3分,两点达到要求给6分。

4、所谓“达到要求”,指基本符合发展等级段评分点的要求。

“比较突出”,指全面符合某个评分点的要求,“突出”,指不仅全面符合某个评分点的要求,而且在某一方面有优异的表现。

5、“丰富”之“论据充实”一点,不是指举例很多,因为“论据”不等于事实,它还包括道理,“充实”指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是与对事理的充分论证分不开的。

6、“有文采”之“文句有表现力”,不仅是指排比、反复等句式表现出的“有气势”,而更应理解为文句在内容表现方面的有意蕴或简明精确。

作文:

“踮起脚尖”,看到什么?

2、命题者向考生发出的信号是“踮起你的脚尖”,考生要假设的主体主要应是“我”或我周边的人物。

这样一来,明智的考生就不会写“李白踮起脚尖”、“司马迁踮起脚尖”——拿古人说事的文章比去年更进一步减少了(去年仍给“遥望李白”的人留下可乘之机)。

网络调查同意“新奇?

‘没想到”的超过60%,远远超过“诚实善良”“熟悉”“我说九零后”等题的相关指数。

对于这种“新奇”的题目,背范文、背经典素材、背精彩段落都起不了多大作用。

需要的是联想、明辨和极具分寸感的表达。

需要的是在大量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基础上的迁移能力的提高。

一类卷只有l.4%,远低于2007年的5%,也似乎反映了题目的难度。

湖南师大文学院张良田教授、王攸欣教授对本文多有贡献,特此致谢。

湖南省高考语文评卷组

李作霖

2009年6月18日

标杆作文

标杆作文之一:

踮起脚尖

奶奶的个子不是很高,近70岁的年纪压得她愈加矮小,可总有些东西在高处,这时。

奶奶不得不踮起脚尖。

父母外出工作,小时候一直都是奶奶带着我,我也甘心地跟着奶奶,奶奶的慈祥与和霭就像童话时的仙女奶奶一样。

那时,家里有个大柜子,我知道,那柜子上层有许多零食,可当时不够高的我就是踮起脚尖也是望尘莫及。

一次,我终于想到个办法,找来一根长杆,踮起脚尖,使劲儿地把上面的东西往下拨,大概是太用劲儿,上面的东西哗哗而落,除了零食,还有许多书都一股脑儿地砸下来,我来不及防备,就打得哭了起来。

奶奶闻声而来,看见满地都是七零八落的东西,明白了缘由,轻声地安慰我,将地上的零食放到我手里。

第二年。

奶奶拉着我走到一个小柜子面前,原来奶奶己把零食装进这里面。

我便不用拿工具,甚至不用踮脚尖了。

不知不觉,我已经长得比奶奶高了许多,许多对我来说,很轻松的动作,奶奶却得踮起脚尖,艰难地完成。

一次数学课,总觉得有个人头在窗户外晃来晃去。

教室的窗有些高,而且贴了一层膜,要想看到里面的情形,个子稍矮的都得踮起脚尖。

看那身影有些熟悉,我请假出去看看。

是奶奶,她往前

倾着身子,使劲地踮起脚尖,努力地探着头往教室里看,可总也不够,她又踮直了脚尖。

我一出来,她似没晃过神来,仍然保持着踮起的姿势,如同一位芭蕾演员,只是没着装,手里还提着送来的水果。

我呆住了,没有说话,等回过神来,奶奶已站在身边,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几丝头发顺着汗水贴着,奶奶笑着。

我从口袋里拿出纸巾递给奶奶,奶奶笑得更加灿烂了。

等奶奶别过身去,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奶奶却突然转身了,看见了正在哭

的我,赶忙跑过来,问我发生了什么,我连说着没事。

在奶奶的执拗下,我先进了教室,可总有一个人影仍在窗口晃来晃去,我知道,是奶奶,她还是不放心,我装着认真听讲,等过了十几分钟,人影离开,我趴在桌子上,泪又肆无忌惮地流出来了?

奶奶又多站了十几分钭,又踮起了脚尖十几分钟?

时光流过,奶奶愈加矮小,需要踮起脚尖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可我长亮了,长壮了,绝不要奶奶辛苦地踮起脚尖,我可以趴下来,奶奶踮起的脚尖不过是我身躯的高度!

【评点】文章由实到虚两代人的“踮起脚尖”隐含一种生命承续的象征意义,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历史感。

主旨表现奶奶对我的深切关爱。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特别是写奶奶踮起脚尖在教室窗外看我的镜头感情真挚,表现细腻,富有感染力。

文章主体在描写两个画面,表达方式切换自然,语言大致流畅,符合记叙文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可从“形象丰满”“文句有表现力”等方面计l0分。

计分:

内容24分+表达22分+发展l0分=56分。

标杆作文之二:

踮起脚尖是为了看到整个世界,也是为了让整个世界看见。

我看到过一幅让人难以忘怀的摄影作品,烈日烘烤下的沙漠中,几个非洲的小孩支着瘦弱的身躯,端着发黑的破盆,挤在人群中,讨要救济的食物。

枯瘦如柴的他们踮起脚尖,伸长手臂,一双双大眼睛满是渴望与企盼。

他们踮起脚尖,只为对着分发食品的人说:

“我很饥饿!

生活本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

每个事物都可能成为普通中的一员。

满园春色,纷繁构成了美。

可踮起脚尖,你能看到不一样的绚烂景色。

你本身也成为他人眼中不可名名状的美。

当我站在人群中,静静地看着周围的瞬息万变的时候,我似乎就要被千人一面所淹没。

我和他们整天做着同样单调繁复的事情,看着同样索然无味的风景。

我有一种冲动,一种踮起脚尖,奋发向上的冲动。

也许踮起脚尖,就能看到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生(们)常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古人也有“欲渡无舟楫”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

他们可以不满,可以埋怨,可以哀叹,但却断不能失去了“欲上长城,将登太行”的壮志豪情。

他们更需要有“踮起脚尖”的生存智慧。

不必“采菊东篱”,也不见悠然南山,何不对酒当歌人生得意弄扁舟?

古人云:

矮人看戏,越看越急。

莫说是矮人,就是一般个头的正常人扎根在人堆里,离舞台又远,也免不了人云亦云地更别说看出什么真知灼见来。

当你们的人生真的处于“矮人”的境地时,又会怎么做呢?

是继续听得云里雾里,还是干脆蹲下来,或是拍拍屁股走人,不管这戏多精彩,咱都不看了呢?

何不踮起脚尖呢?

也许你会说,这有用吗?

当你踮起脚尖时,你难道不会有一个全新的视角吗?

就算你真的踮起脚尖还是看不到戏,若是台上的演员看到了你,请你到台上去看呢?

现实生活中可真有请矮子上台的人。

提到傻根,人们总会在脑海中浮现他憨憨的模样。

在成名前,他是普通“北漂”中的一员,每天挤在电影厂门口等机会,可机会终于被他等到了。

就是因为在选演员时他举起了手,说他最会演傻子。

在关键时刻,他踮起了脚尖,这戏——看得值。

人活着需要生存的智慧,人也如草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