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故事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759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猫的故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猫的故事教案.docx

《猫的故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猫的故事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猫的故事教案.docx

猫的故事教案

猫的故事教案

猫的故事教案

【篇一:

猫的故事教案】

《猫的故事》教案

授课教师:

赵粉粉

一、教材分析

《猫的故事》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礼赞”。

两篇主读课文,梁实秋的《猫的故事》是其中一篇。

本文讲述了一只猫冒着生命危险哺育自己的子女,赞颂了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人的生命虽然珍贵,但要让它发挥出价值才有意义,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作者最后的忏悔,深化了主题,促使人们反省和认识到: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字、难词,体味夸张、幽默的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用“波澜起伏的故事来深化主题”的方法。

3.体味猫爱的伟大,感悟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及个别语句,感悟母爱的伟大,体现

人文性。

2.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体悟文章语言。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图片导入

展示猫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对猫的印象。

环节二:

初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1.文学作品

2.生字词

3.文言文语句

环节三:

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猫扰我家

猫受惩罚

猫返喂奶

猫离我家

环节四:

精读课文,体会写作意图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把表格填写完整。

环节五:

品读课文,体会写作特色

1.只见猫一溜烟似的稀里哗啦地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2.执法如山不稍宽假缓颊从轻发落予以开释稍予膺惩

环节六:

拓展延伸

母爱是伟大的。

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个眼神,足以温暖整个心窝。

请以“我不能忘记母亲的————,因为————”的句式说话。

【篇二:

《猫》教案】

《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荔枝蜜》、《猫》、《斑羚飞渡》、《心中的鹰》等四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的作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信息,复述情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

3.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冰河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交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复述法:

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让学生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3.讨论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

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同学家里都养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带给了我们无限的乐趣,正如有的同学说的“生活因你而精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不一样的养猫故事,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二)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生字词,根据课文理解词语含义。

2.检查预习,用幻灯片展示生字和解词,要求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积极性,

扫除文字障碍。

3.在此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记几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句子。

4.根据学生标记的内容,找不同组的几个同学分别复述这几只猫的故事,要求复述得简洁生动。

(通过两次不同的读,特别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抓住关键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品味感情

学生自行朗读,标记抒情议论性语句,让学生按小组完成这项工作,朗读与评说相结合,组内同学可进行补充。

(四)感悟主题

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缓缓流淌,不断积淀直至喷发,通过朗读、理解、品味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1.对挥舞大棒、妄下断语的我,你想说什么?

对“可怜的猫”你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可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谈一谈,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2.理解延伸

人难免犯错误,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或多或少都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和大伙说一说。

(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时,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总结课文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予以肯定和补充。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

“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污涩()怂恿()婢女()蜷伏()

惩戒()怅然()诅骂()红棱()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

思考以下问题:

(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

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

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

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

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

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第一只猫的故事。

(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

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

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

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

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

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

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

(目标3)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

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0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内容。

2、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3、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3分钟)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

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目标1)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

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

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明确: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

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目标1)

1.默读第1516段。

思考:

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

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

\\\\\\\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

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17-29段。

提问:

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

\\\\\\\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这当中前

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

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

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学生齐读第30一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

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

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

quot;我\\\\\\\深感内疚和自责。

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

(目标2)

2.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四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一篇读后感

【篇三:

小猫钓鱼故事教案】

活动目标:

1、懂得只要专心才能做好一件事,学会一种本领。

2、丰富词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专心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小猫钓鱼”

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说:

“猫弟弟特别爱吃鱼,猫妈妈每天都倒小河边去钓小鱼给猫弟弟吃,后来,猫弟弟长大了,他也想学习钓鱼的本领。

2、师讲述故事,并提问:

“猫弟弟钓到几条鱼,猫妈妈钓到几条鱼?

谁多谁少?

”“为什么猫弟弟比猫妈妈钓得少?

3、看课件听故事,要求幼儿仔细听故事,听清楚猫妈妈对猫弟弟讲的话,及最后猫弟弟是怎样才钓到鱼的。

a)第一次猫弟弟为什么没钓到鱼呢?

b)第二次猫弟弟为什么仍然钓不到鱼呢?

c)猫妈妈对猫弟弟说了些什么?

(重点讲清“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

d)最后猫弟弟是怎样钓鱼的?

4.小结:

让孩子懂得只有专心才能做好一件事,学会一种本领。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一心一意的习惯,我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了小猫钓鱼的课件,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故事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2、能简单复述故事。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难点:

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小猫钓鱼》、小猫头饰若干、钓鱼材料。

活动过程

(一)手指操

(二)谈话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出示小花猫,(小花猫)你们养过小花猫吗?

谁能学学小花猫的叫声?

你们知道它爱吃什么食物吗?

(小鱼)今天,小猫要跟着猫妈妈去钓鱼,我们来听听故事《小猫钓鱼》。

(三)组织幼儿听一听故事、看一看课件《小猫钓鱼》,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师讲述故事一遍,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要求幼儿能认真听故事。

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里都有谁在钓鱼?

师:

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下面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再去听一遍故事小猫钓鱼、

2、组织幼儿观看动画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片段一:

提问:

小猫为什么没钓着鱼?

如果,你是小猫你会怎么做呢?

片段二:

小猫钓着鱼了没有?

为什么?

3、师小结:

只要一心一意,认真仔细、耐心地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4、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四)游戏"小猫钓鱼"(配乐)

让小朋友们分角色扮演故事《小猫钓鱼》

小结:

有的小朋友做得很好,蜻蜓、蝴蝶飞来了,还是一心一意地专心的钓鱼。

我们以后在做事情时,就应该像猫妈妈说的那样,要专心、有耐心、一心一意地做事情,那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活动延伸:

你们知道小猫都有哪些本领吗?

(捉老鼠等)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猫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它能帮助农民保护粮食,消灭老鼠。

通过这节课,我真的感到培养幼儿做事认真、有耐心、一心一意是十分重要的。

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故事内容。

以“小猫钓鱼”的游戏来帮助了解做事要认真、有耐心。

在游戏还培养了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由于小班幼儿的能力有限,在刚开始进行游戏的时候,场面有点混乱,但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达到预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