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768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 44.docx

优秀医学期刊职称晋升论文范文鉴赏44

中国医疗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

邹文春作者单位:

广州市方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30

【摘要】中国医疗行业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

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

以往医疗改革方案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严重缺陷:

一是在忽视对医疗市场的开放,没有让市场力量在医疗供给中发挥足够的作用[1];二是错误地对公立医院进行“伪市场化”,导致医疗费用虚高,医疗资源严重浪费。

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社会逐步从一元化的计划经济时代向多元化的、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的市场经济时代转变。

市场化的经济环境呼唤一元化的医疗体系向多元化的混合医疗体系转变。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从一元化的医疗体系,通过“公退私进”的医疗改革,最后建立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的过程。

【关键词】医疗改革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任重道远,对医疗改革的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潜心研究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多年,终于有所收获,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参与破解医疗改革难题,共同探求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出路。

1中国医疗行业的主要矛盾

中国医疗行业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看病难”和“看病贵”。

“看病难”背后深层次问题是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看病贵”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

中国医疗行业,一方面存在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存在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二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使整个医疗行业逐步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正如一例病人,一方面严重贫血,另一方面患恶性肿瘤,二者互相影响,能很快进入病入膏肓的阶段。

1.1中国医疗行业存在严重的医疗资源短缺

1.1.1中国医疗资源短缺严重到什么程度根据中国卫生统计数据[2],从1978~2004年,中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例从20.43%增长到接近60%,说明居民个人在医疗方面负担逐年加重,医疗支出成了中国居民面临的新的“三座大山”之一。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政府负担总医疗支出的60%,居民个人负担医疗支出的40%,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参照这个标准,我们把居民个人医疗支出超过40%以上、应该政府承担而政府实际无力承担的部分,称为医疗资金缺口。

按照这一标准,可以测算每年中国医疗资金缺口。

从表1数据显示:

中国近年来医疗资金缺口都在1000亿元以上。

表11999~2004年中国医疗资金缺口测算

1.1.2中国医疗行业为什么会出现医疗资源的短缺通过分析1978~2004年我国在卫生方面的统计数据,可以了解中国医疗资源短缺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1)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成本低、保障高的国家,1978年中国卫生总支出110.21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支出占32.16%,社会(指事业、企业单位等)支出占47.41%,居民个人支出占20.43%。

从个人支出占20.43%来看,当时医疗保障水平比较高,切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1978~2004年:

中国逐渐出现医疗资源短缺,而且越来越严重。

概括来说,造成中国医疗资源短缺的因素有四个:

①政府卫生支出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总体卫生支出每年的增长率;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卫生支出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总体卫生支出每年的增长率;③现行医改方案错误地对公立医院实行市场化,造成国家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更加加剧了医疗资源短缺;④现行医改方案未能开放医疗资金供给市场,私人资金无法大规模进入医疗行业,政府财政直接投入的不足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总之,中国医疗资源严重短缺,源于国营医疗供给机制存在严重弊端。

而国营医疗供给机制的弊端,源于与现行市场经济环境严重不适应的、僵化的医疗管理体制。

1.2中国医疗行业存在严重的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资源严重浪费,是中国医疗行业的“恶性肿瘤”。

1.2.1中国医疗资源浪费严重从微观方面看,中国医疗资源浪费主要表现在公立医院对就诊病人进行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造成病人医疗费用虚高。

如某沿海城市三甲医院生育一个婴儿的医疗成本约为1500元,但实际费用在7500元以上,虚高的医疗费用几乎是医疗成本的5倍;又如某城市社保机构对所辖肿瘤医院检查,被随机抽查的10个病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

其中一个肿瘤病人总医疗费用11万元,其中与病情直接有关的费用0.5万元,其余10.5万元属于过度医疗。

由此可见某些公立医院浪费医疗资源的严重性。

从宏观方面看,中国每年医疗资源浪费的比例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但据有关专家估计,被浪费的医疗费用占每年总医疗费用的比例在30%~50%。

下面按最保守的30%的比例来分析2002年来的医疗资源浪费情况,结果出乎意料,见表2。

表22002年中国医疗卫生统计数据分析注资金缺口:

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比超过40%以上,应该由政府承担,而政府暂无力承担的资金;医疗费用浪费比例,按当年医疗费用的30%计算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推测:

(1)资金缺口/资金浪费比例为1∶1.34,说明在目前的中国医疗体制下,如果医疗资金每短缺1元,将造成1.34元的医疗资金的浪费。

如果有效地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将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的浪费;

(2)政府卫生支出/资金浪费比例为1∶1.57,说明目前政府每年直接的投入,还没有每年浪费的资金多。

如果不改变目前资源浪费的局面,政府的投入难以达到政府预期的目的。

1.2.2中国医疗资源浪费的原因通过分析中国医疗资源浪费的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公立医院是造成中国医疗资源浪费的绝对主体;

(2)导致公立医院严重浪费医疗资源有两大机制:

一是医院内部的奖励机制(指医院根据科室的检验费、治疗费和药费多少给医务人员进行提成);二是医院外部的贿赂机制(指药商和医疗器械商通过给有关医务人员回扣,来提高业务量);(3)公立医院浪费医疗资源,是政府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错误实行市场化的必然结果;(4)政府对公立医院无限的期望、过度的责任与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的矛盾,使得默认公立医院市场化是政府无奈之举。

总之,中国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源于政府对公立医院“伪市场化”的改革。

而公立医院“伪市场化”的改革,源于政府对公立医院在改革中的错误定位;政府对公立医院在改革中的错误定位,源于政府对公立医院无限的期望与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的矛盾。

2现行的医疗改革方案为什么不成功

十几年的医疗改革,尽管在局部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整体来看是不成功的。

它的不成功表现在:

一是医疗市场未大规模开放,医疗供给体系的市场化[3]程度低,医疗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居民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二是被政府寄予厚望的公立医院,为了追求单位利润,越来越背离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越来越成为中国医疗资源的主要浪费者,居民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突出。

现行医疗改革不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2.1现行的医疗改革指导思想保守、僵化在计划经济时代,医疗体系的特征是“单一的、一元化”,即公立医院在整个医疗体系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私立医院几乎没有任何发展空间。

随着改革深化,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改革,原来一元化的医疗体系被迫向多元化的医疗体系转化。

由于现行改革方案继续沿用“大公无私”的指导思想,过分偏爱、依赖公立医院,严格限制私立医院的发展,人为地扼杀了医疗改革本来应有的勃勃生机的局面,结果把医疗改革引进了一条没有去路的死胡同。

邓小平同志曾经警告:

中国改革是防止右,更主要是反对左。

在医疗改革中继续沿用的“大公无私”的指导思想,是左倾的、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医疗改革的进程。

这点必须引起中央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

2.2从实际操作方面看,医疗改革方案存在严重缺陷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现行医疗改革方案存在至少两方面严重缺陷。

2.2.1未能坚持医疗体制改革与医疗市场开放两手抓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的医疗体系。

医疗改革是需要支付巨额的改革成本,建立新型的医疗体系是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在医疗改革的巨额融资过程中,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开放医疗市场,引进社会资金是政府面临的唯一的选择。

没有坚持医疗体制改革与医疗市场开放“两手抓”。

只重视医疗体制改革,忽视医疗市场的开放,未能拓宽医疗资金融资渠道,导致医疗资源的短缺。

不解决好医疗资金的供给问题,医疗资金不能落实,医疗改革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2.2.2错误地对公立医院实行市场化,导致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医疗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是正确的。

医疗改革的市场化应该是开放医疗市场,引进社会资本,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

但现行的医疗改革方案,该开放的领域不开放,不该开放的领域乱开放。

医疗市场应该开放,但得不到开放。

而公立医院不该开放,却被错误地推行市场化(准确说应该是“伪市场化”)。

公立医院的“伪市场化”,在医院内部提成机制和外部贿赂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造成医疗费用异常增高,导致公立医院背离公益性,变得越来越唯利是图。

3如何破解医疗改革的难题

在计划经济的社会,公共领域严重越位,挤压、侵占私人领域。

计划经济社会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大公无私”。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有明显的界限,公共领域不能随意侵占私人领域,私人领域也不能侵占公共领域,二者之间的界限依靠由法律来规范。

市场经济的社会特征,可概括为“公私分明”。

中国社会改革的过程,就是公共领域从被挤压、侵占的私人领域中往后撤退,私人领域相应向前迈进,双方最终回归本来位置的过程。

简单说,中国社会改革的过程,就是中国社会从“大公无私”,通过“公退私进”演变,最后达到“公私分明”的过程。

计划经济时代的医疗体系的特征是“大公无私”,公立医院垄断整个医疗行业,几乎没有私立医院。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社会逐步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转变。

一元化的、“大公无私”的经济体系逐步被多元化的、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公私分明”的混合经济体系所取代。

市场化的经济环境呼唤单一的、一元化的医疗体系向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转变。

所以说,中国医疗改革的过程,就是从“大公无私”的、一元化的医疗体系,通过“公退私进”的医疗改革,最后建立“公私分明”的、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的过程。

要实现“公退私进”的医疗改革,需要做出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3.1现有公立医院需要分化切实通过推进公立医院的产权改革,把公立医院一分为二,即分化为非赢利性公立医院和赢利性股份制医院两种形式。

非赢利性公立医院的支出由政府财政全部承担,但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赢利。

赢利性股份制医院可以通过合法经营获得合理的利润,医院股份可以按市场规则进行交易,可以有偿向政府、社会机构、居民个人提供“超基本”医疗服务,但必须按政府监管要求合法经营。

对于需要转化成赢利性股份制医院的公立医院,政府可以拍卖、出售其国有股份等形式进行,所得资金全部用于补贴政府对非赢利性公立医院的投资。

3.2公立医院需要分化的比例确定公立医院分化的比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决定于政府财政的承担能力,即看政府财力能承担多少非赢利性公立医院全部支出,超过政府财力能承担范围的其他公立医院,需要逐步转化成赢利性股份制医院;因此从医疗供应情况看,目前的公立医院至少50%以上的公立医院需要逐渐转化为赢利性股份制医院。

(2)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

公立医院分化比例不能搞一刀切。

应按照“抓大放小”,根据医院等级、技术水平,分别对待。

以下分化比例仅供参考:

三级医院应保留90%左右的非赢利性公立医院,剩余10%左右转化成赢利性股份制医院;二级医院应保留60%非赢利性公立医院,剩余40%转化为赢利性股份制医院;一级医院应保留30%非赢利性公立医院,剩余70%转化为赢利性的股份制医院。

3.3寻找医疗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一个完整的医疗改革方案,应满足医疗利益各方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在各方之间寻找一个利益的平衡点,这是制订医疗改革方案的最难点所在。

各利益方之间的利益平衡包括两个层次:

(1)非赢利性医疗体系和赢利性医疗体系之间的平衡点:

如果把是否具有赢利性作为标准,整个医疗体系应分为两大体系:

非赢利性医疗体系和赢利性医疗体系。

前者属于政府公共财政投资,承担基本医疗责任,后者是社会私人资金投资,可以承担部分基本医疗责任,但更主要是提供超基本医疗标准的医疗服务。

两者应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可混为一谈,两者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分界线。

(2)两大医疗体系内有各自的平衡点:

在各医疗体系内部也存在各方的利益平衡点,需要做出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①在非赢利性医疗体系中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在非赢利性医疗体系中,主要矛盾是政府的无限的政治需求与有限的财政投入的矛盾。

在非赢利性医疗体系中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政府投入与医院支出之间的平衡。

即政府向非赢利性医院提供足够的医疗投入。

有了足够的医疗投入,非赢利性医院无需通过提高医疗费用来弥补收入不足。

②在赢利性医疗体系中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在赢利性医疗体系中的平衡点是打破垄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一般人比较担心赢利性医院可能获取暴利,其实暴利往往与公立医院的垄断有关,而赢利性医院的利润空间,根据市场机制来调节。

通过市场竞争,只有那些合法经营、医疗服务项目全面、服务质量高而收费合理的医院才能最终脱颖而出。

江苏宿迁的医改实践已经证明,人们原来担心的赢利性医院必然乱收费、医疗价格上涨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实际上医疗服务价格通过竞争而明显降低。

4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基本思路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时,关于改革的方向问题:

指出中国的改革“要防止右,更主要是反对左”;针对“姓资”与“姓社”的争论,提供了评价改革成功与否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关于改革与开放模式,提出了著名的“两手抓”模式:

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开放,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精辟的论述,不仅适用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适用于中国医疗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

4.1医疗改革的方向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要防止右,更主要是反对左”。

“防止右”就是在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中,防止把所有公立医院不论大小,毫不保留地对外拍卖。

“反对左”就是反对由于担心医疗机构的“姓公”、“姓私”的问题,封闭医疗市场,禁止社区医院、乡镇医院等中小型公立医院民营化,以免扼杀医疗市场开放带来的活力。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从“大公无私”的、一元化的医疗体系,逐步通过“公退私进”的医疗改革,最后建立“公私分明”的、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

4.2医疗改革的模式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模式是一手抓医疗体制改革,一手抓医疗市场的开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对公立医院的产权改革,通过推进医院产权改革,将公立医院分化为非赢利性公立医院和赢利性股份制医院。

医疗市场开放,就是政府制订有关政策,吸引、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逐渐进入医疗市场,允许社会资本在经营医院的过程中合理赢利。

所以医疗体制改革与医疗市场开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3衡量医疗改革成败的标准借鉴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可以概括衡量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繁荣医疗市场,建立多层级医疗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是否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5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总体框架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对政府层面的改革,即对卫生监管机制的改革;二是对公立医院管理机制的改革;三是对民营医院的扶持;四是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与流通机制的改革;五是加大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推广,完善医疗体制改革的配套设施建设。

五方面工作必须同时进行,互相促进,才能最终取得医疗体制改革的成功,才能最后实现全民都享有医疗保险的目标。

5.1改革医疗监管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5.1.1“管办分开”与政府角色的彻底转换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角色应该彻底向医疗行业游戏规则的制订者和游戏规则的监督者转变,实现“管办分开”。

5.1.2政府主管部门职能的转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模式的转变:

政府的监管模式由参与公立医院经营的直接管理向对医疗市场所有医疗机构间接监管转变。

政府的监管职责不再监管、限制民营医院的发展,袒护公立医院,而是规范、监管整个医疗市场,既要监管民营医院,也要监管公立医院。

(2)监管范围的扩大:

政府对医院的监管,不仅仅是医院经营的某个环节的监管,而是对整个医疗市场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监管;不仅仅是医院经营的某个方面的监管,而是从药品、医疗器械、医院等整个医疗市场的全方位监管。

(3)监管手段的转变:

政府对医院的监管手段从单一的行政手段到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有奖举报、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综合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监管的效力远比单一手段有效的多。

(4)监管对象的变化:

政府对医院的监管对象,从偏袒公立医院,限制民营医院向平等监管所有医疗机构转变;偏袒公立医院,对民营医院的严格限制,严重抑制民营医院的发展都是不利于医疗市场正常、健康、持续发展。

公平的、法制的市场环境需要一个公正的监管者。

(5)监管标准的转变:

新的医疗体系包括非赢利性医疗体系和赢利性医疗体系两大部分。

监管部门对两大体系的监管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标准。

对非赢利性医院监管是绝对禁止赢利,对赢利性医院监管是监管合法赢利。

(6)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也应处于被监督中:

根据监督学的定律:

“绝对的权利,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

如果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不被监管,那么政府主管部门必然会出现腐败。

这种腐败必然导致医疗市场的混乱和损害老百姓利益为代价。

国家药品监督局某些重要官员,在新药审批中存在权钱交易、滥用职权,违规过量审批新药,就是因为这些监督者缺乏被监督。

(7)建立一只高素质、专业化的监管队伍:

由于医疗主体不断增多,监管的项目和监管环节不断增多,监管的任务越来越重,政府监管部门只有建立一只高素质、专业化的监督队伍,才能有效完成监管任务,才能维持医疗行业正常的秩序,保障医疗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但是单靠政府监管是远远不够的,建议政府监管部门与在医疗风险控制方面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丰富管理经验商业保险公司、医疗管理公司等进行合作,共同监督医疗市场的秩序。

此外,正确引导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效力。

5.2推进医院产权改革与公立医院的分化转制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中,政府投资的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主体中占绝对优势,所以公立医院的改革,对医疗体制改革来说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政府的实际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公立医院发展的需要,造成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严重短缺;二是公立医院现行管理制度存在严重弊端,尤其是起内部的激励机制和外部的回扣机制,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医疗费用的持续虚高,超过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

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思路是“抓大放小”。

“抓大”就是政府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力量较强、规模较大的大中型公立医院,把它们建立成承担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责任的非赢利性医院。

“放小”就是对一些中小型、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城市基层社区医院、诊所和农村乡镇医院、诊所进行产权改革,通过拍卖、合资、控股等方式推向市场,把它们建成赢利性医院。

在对公立医院的“抓大放小”改革中,“放小”改革比“抓大”改革更重要。

只有“放小”改革成功了,“抓大”改革才可能成功。

因为通过“放小”改革,政府可以回收一笔巨额资金,而且节约了对已经拍卖的中小医院投入,再加上政府每年不断增长的财政投入,所以政府才有可能承担“抓大”改革中的支出,负担重点扶持的大中型公立医院全部支出。

5.3政策扶持与民营医院的发展

5.3.1民营医院的发展,政策扶持是关键目前与影响民营医院最关键因素是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

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扶持,进入医疗市场的门槛过高,民营资本(包括外资)游离于中国医疗市场的门外,难以以正常途径进入医疗市场。

5.3.2民营医院的定位在整个多层级医疗体系建设中,政府更需要民营资本参与城镇基层社区医院和农村乡镇医院的建设;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的局限性,民营医院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与大中型公立医院直接竞争。

建议在政府引导下,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要明确自己的定位:

参与政府对基层医院的改革,参与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配合政府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获取合法的经济利润。

正如毛泽东同志说过: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号角即将吹响,民营资本在农村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营医疗机构将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地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壮大,为建设中国和谐医疗市场贡献自己的力量。

5.4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与流通制度的改革要改变目前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与流通的混乱局面,从机制上铲除医疗贿赂与腐败的土壤。

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与流通制度的改革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准入机制的改革:

标准规范透明,防止主管部门通过卡、要等腐败;

(2)生产机制的改革:

全过程管理机制,包括生产许可证审批、原料质量检验、生产过程规范、产品质量把关等环节的规范与落实;(3)流通机制的改革:

包括产品定价规范、批发与零售规定,反对任何环节的暴利;(4)采购机制的改革:

建立公开、公证、透明的招标机制,招标决策者必须被监督,防范招标中的腐败;(5)淘汰机制的改革:

对违反游戏规则的医药企业或医疗监管人员,采取淘汰机制。

5.5逐步启动全民医疗保险计划建立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险体系,是政府补充医疗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尽管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但近年来不断推广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筹集了大量的医疗资金,为支持医疗体制改革、缓解居民个人不断增长的医疗支出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5.1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计划,加大推广力度和深度,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展到全体市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真正实现全民医疗保险。

5.5.2成立医疗保险基金专业管理机构目前大部分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只承担报销或结算医疗费用等被动管理的工作。

有关医疗基金的浪费程度在30%以上。

政府该类机构应该与商业保险公司或其他风险管理公司开展合作,配合政府推行的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如何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问题。

5.5.3大力发展商业性医疗保险政府只能为全体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但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的需要,因此政府必须扶持各类商业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商业性医疗保险,为广大居民提供更高保障标准的医疗保障。

6中国新一轮医疗改革方案前景预测

到2020年,中国处于医疗改革中期,医疗改革将取得阶段性成功。

6.1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将逐年下降到2020年降低为40%。

如果新医疗改革方案从2008年正式实施,由于逐步开放医疗市场,很好地解决了新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融资问题,医疗改革顺利推进,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逐年降低,到2020年降低到世界标准的40%,标志着中国医疗改革取得成功。

6.22020年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和谐共存,新型医疗体系成功建立在卫生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监管下,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促进部分公立医院向赢利性股份制医院转化,同时大力扶持私立医院发展,社会私人资本顺利进入医疗市场,私立医院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成为公立医院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多元化的、非赢利性医院与赢利性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基本形成。

6.3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基本解决非赢利性医院与赢利性医院、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和谐共存,城乡居民看病方便,可以自由选择就诊医院,小病去社区医院,大病去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由于政府财政承担了公立医院全部费用,公立医院成为真正的提供廉价医疗服务非赢利性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